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時間到!”
“所有考生全體起立,停止答卷,違者試卷作廢!”
“將試卷放在案板之上,帶上自己的物品立刻出考棚,排隊離開!”
隨著考官的喊話,所有考生動作很是一致,麻溜著端著自己的托盤走出考棚,跟著大隊伍離開考棚區域,從大龍門離開。
“奇怪呀,曆次會試,都有提前交卷的,今年怎麼一個都沒有?”
“我記得公布的考場守則中沒有不準提前交卷的規定吧,今兒……”
“哎……出來了,出來了,舉人老爺們出來了!”
“咦……這些考生們怎麼回事兒?怎麼都這副表情?”
“你瞧瞧那位哭喪著的臉的,仿佛死了爹一樣!”
“還有那位,滿是憤怒,跟老婆跑了一樣!”
“那幾位又是什麼情況,怎麼想哭又想笑又帶著點憤怒的?”
“怎麼大部分人都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發生什麼事兒了!”
“我去,怎麼走著走著就哭了?咋回事兒?”
“考試考哭了?不至於吧,能考到舉人的,都算是有天賦的,考個試不至於吧,前兩場不是很簡單的嗎?我感覺我上我也行呀!”
……
看熱鬨的百姓們議論紛紛,行走在中間的考生們臉色漲紅,憤怒、更多的是羞愧。
可人數太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忍住的,尤其是那句我上我也行徹底的將一些心性差的考生給整破防了,直接跳了出來。
“誰、誰剛才說的我上我也行?站出來!”
“對,站出來,我看看到底行不行!”
“來、來,給我解釋一下「礦藏開采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影響評價討論」。”
“還有這個「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研究進展」?”
“再來講講這個「淺析中南半島新農村以及歸化城、開元城、丹東城模式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嗬嗬,你們以為這就完了?看看第四道「大明皇家銀行、彙票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開展更多利民、產生增益的業務」。”
……
一道道策論題目從忍不住跳出來的考生口中念出,僅僅的第一道題目就將兩側看熱鬨的百姓給整懵了。
這道策論題目沒有之乎者也,很是簡單直白,是他們所見過的朝廷頒發的各種詔書中最為直白的。
可他們卻是聽不懂。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是這個道理,這四篇文章有沒有哪位兄台讀過的?”
眾人或搖頭、或思索、或回憶,數息之後沒有滿意的答案,於是討論人群的範圍再次擴大,一個小團體擴展到百人、幾百人。
一篇篇文章被整理出來了,文章中和策論題目相連的句子也都提煉了出來。
《荀子》第九篇《王製》記載: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管子·地數》記載: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
《管子雜篇·七臣七主》記載: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穀賦。
《逸周書·大聚篇》記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綱罟,以成魚鱉之長。
策論題目附帶的四篇文章內容摘出來了,看著題目內容,考生們臉上閃現著後悔、懊惱、無奈、恍然大悟。
後悔的是家中似乎有這方麵的藏書,但是沒有翻閱過;
懊惱的是當初似乎看到過四篇文章中的一篇,但記得不大清楚了;
無奈的是即便是現在已經破題了,但依舊是沒有想法的。
恍然大悟的是讀懂題目了,也有些想法了,但已經錯過了;
總之一條:少年不知勤學苦,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先來說說,諸位都見過煤炭,但可能不知道怎麼開采和開采出來之後的如何運到我們這裡的,礦區裡麵我不太清楚,但采出來的煤都是要經過清洗的。
直接燒味道難聞不說,搞不好會死的、乃至發生爆炸的,清洗後的水排放後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具體的你們有時間去看看就知道了!”
“對,我坐蒸汽機商船來北京城的時候聽船上的操作工匠提過,說是朝廷要求改進蒸汽機,百裡路消耗的煤炭,好像是涉及到煤炭的產量以及汙染等等問題。”
“既然是礦采,那麼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規定樹木等等也算是吧,那麼我們是不是延伸到水土流失造成黃河河水變黃、繼而引起河沙沉積導致河水泛濫?”
“這個思路是可以的,治河一直都是曆朝曆代的首要任務!”
“嘖嘖,這到底是誰出的題,治河你就治河吧,非得七繞八繞的,累不累?你要直接說治河,我能寫出一大堆!”
“恭喜你,拾人牙慧你就已經被淘汰了,如此曲折的繞來繞來有兩個目的,一是找真才實學的,能破題的都是高手;
二是不限於某一個方麵,東邊不亮西邊亮,煤礦你不會還有木材等等,總有一個合適你的。”
“破題是第一步,已經難倒了七八成的考生,再回答出有質和實用性、突破性的策略,在破題的基礎上再次難倒八九成,最後也沒有幾個了,把我們都難倒?”
“哈哈哈,即便是你說的這些概率,估計最後剩下的依舊還有八九百,這不就夠了嗎?”
“行了,第一題已破題和立意了,接著第二題,還是從附帶的《曲禮》、《王製》、《新安製》、《王杖詔令冊》等四篇典籍開始破題吧!”
……
《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