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這些東西哪裡來?當然是糧食產量足夠百姓吃了還略有結餘以後百姓自發或者朝廷政策調整種植,誰說百姓一定非得種水稻、小麥?
市場是會自動調節的,諸如經商很賺銀子,但經商的人多了,競爭激烈了,就必須降低成本、增加服務等等來吸引百姓,利潤自然就少了,經商的就少了。
耕種也是一個道理,糧食價格過低導致耕種的百姓減少,耕種減少了糧食產量就降下來了,產量下來市場需求沒有變化,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而後種植的百信又開始增加了。
這一來一回少說也得兩年時間,太平盛世倒也罷了,若是大災念頭,這容易引起極大的震蕩,朝廷肯定不會、不允許出現這種事情的。
穩定就意味著糧價的平穩,諸如價格調控、耕種補貼、糧食儲備等等,最好的就是通過耕種麵積來保證所需產量的同時保證價格的平穩。
穀賤傷農,曆朝曆代的朝廷都是很重視的。
所以,我剛才所說的,未來幾年、十幾年一定會實現的,你們所擔憂的價格絕對不會出現劇烈的撥動的,諸位放心就是。”
呼……
呼……
百姓們呼吸沉重、急促了起來。
誰他媽的不想頓頓吃肉?誰他媽的不想吃點果珍李柰?誰不想穿的好好光彩照人?誰不想夜裡睡覺蓋的暖暖和和的?
陳秀才的話很直白,比喻很是恰當,他們都聽懂了。
但懂了歸懂了,能不能實現那是另一回事兒。
這事兒彆說是他們想過了,華夏幾千年文明、王朝更迭也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哪怕是盛世也隻是餓不死而已,更何況這種吃飽吃好穿暖的?
郭村老深深的吸了口氣,努力平複著激動的心情,但依舊因為激動而哆嗦著:“陳、陳秀才,你不、不會是騙、騙大夥的吧!”
“你們呀……唉……”
陳秀才本想指責兩句,但看著個個渾身泥巴、縫縫補補的衣服忽然歎了口氣。
“諸位父老鄉親,陛下登基時,大明境內貪官汙吏橫行、商人奸詐狡猾、黨爭頻繁、陝西大旱無人管繼而引起米邊、西南安奢造反十餘年,
外部東西蒙古屢次犯邊、建奴進逼寧遠、沿海倭寇橫行、荷蘭等海外諸國占據台灣覬覦大明、緬甸吞並三宣六慰,大明可以說已經岌岌可危了。
說句大不敬的話,或許過幾年滅亡都是有可能的,這點諸位不否認吧!
可你們現在再看看,隻是短短六年時間,東西蒙古和朝鮮歸附,建奴被成化犁庭、扶桑和中南半島被滅國了、葡萄牙被趕出大明、荷蘭和西班牙被趕出台灣,三國在大明周邊水師儘數被覆滅。
可以說大明周邊已經沒有敵人了,內部更是大明百年來吏治最為澄清的時候。
這期間,陛下更是還地於民讓所有百姓都有地種、廢除所有匠籍匠戶讓百姓自己選擇、成立工業和農業研究院讓工匠和種植高手不僅有去處更能發揮自己、成立岐黃研究院培養醫者和種植藥材讓百姓能看的上病。
陛下在白杆兵進京的那一天曾在大明日報上刊印過《朕有一個夢想》的文章,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等都慢慢的在實現了。
換句話說崇禎盛世將要到來了,這一點可以從朝廷推動商事、蒸汽機商船、海貿、海運等看出些許端倪,朝廷在積極準備著。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