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 > 第四百九十章 神州氣運更迭【求訂閱】

第四百九十章 神州氣運更迭【求訂閱】(1 / 1)

推荐阅读:

兩隻秘甲獸沿著山壁往下,來到主峰以北。

那裡的地麵上,有一座小山,原本因為低矮而毫不起眼。

但此時山體上方,竟也發出五色光暈。

下方的地麵上,出現了一個黑沉沉的入口。

兩隻秘甲獸,率先跑進了入口內。

“這裡位於主峰北側,我們此前探查過,沒發現異常。”

“是陛下大祭,讓這裡出現了變化!”

令晉等人此前曾鑿山取土,以秘甲獸深入泰山地脈之下,反複探查而無所得。

但眼下稍稍靠近,便見到這座小山露出的入口內,五色光暈彌漫,內部空間似乎很大。

幾人繼續靠近,仔細觀察,而後短暫商議,相繼走進了祭壇下的入口。

玉皇頂。

曹操同樣在觀察天空出現的異象。

從他的位置看去,能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一幕。

一截國運彙聚的階梯,在他腳下鋪就,往上方出現的天門蔓延。

而氣運階梯上,呈現出海市蜃樓般的景象。

有一個以氣運交織的身影,模糊浮現,正在往天門的方向接近。

那身影寬厚偉岸,身穿漢帝的皇袍,頭戴高冠。

曹操動用了洞悉的能力,矚目那身影。

他辨認出那身影的來曆,漢武帝!

數百年前,武帝也曾站在曹操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方式,封禪祭祀。

當時的泰山之上,必也是國運交彙,留下了天地烙印般的景象,因為此刻的封禪而誘發重現。

曹操和武帝一樣,都曾開辟萬裡疆土,而後登泰山以封禪。

這等景象,怪不得武帝要多次封禪…他想探究五色祭壇,探究天門?

武帝虛幻的身影,在階梯上時隱時現,漸漸接近天門。

但在臨近天門前,他忽然駐足,停下腳步,似乎遇到了意外。

此時曹操所見景象變化,又出現第二個身影,同樣一身龍袍,負手登臨天門。

那是秦皇一統六國後,曾在泰山封禪時的過程。

秦皇漢武,都踏足過這條通向天門的道路。

曹操沉吟片刻,在祭壇上邁出一步。

濃重的紫色氣運,在他足下澆灌成紫玉般的階梯,往上方延伸。

國運鼎盛,憑借封禪來推動,才能接近那仙門。

曹操前行過程中,看見武帝在臨近天門的位置,駐足了很久。

更虛渺的秦皇,卻是在接近天門前,突然顯化祖龍魂,一舉衝入了天門內。

很快,曹操也來到武帝駐足的位置。

這時,他眼前的一應景象,都消失了。

武帝,秦皇,皆隨風散去,不見蹤跡。

他踏足這一區域,才明白為什麼武帝在這裡駐足,沒有繼續往前走。

因為前方已沒有了國運澆築的台階。

秦皇同樣是在不遠處駐足,放出龍魂,闖進了天門。

曹操前方,天門已經很近。

但門內混沌充斥,依然無法看見具體的情景。

他試著往前邁了一步。

然而邁出一半,又收了回來。

曹操思忖片刻,並未繼續往上走,而是一步步原路返回,退到了祭壇上。

眼前的景象,亦真似幻,讓他有些警覺,怕自己陷進求仙的執念當中。

秦皇、武帝兩人都癡迷求仙,會不會和他們在泰山的封禪有關?

武帝一次次封禪,或許是在天門裡,看見了某些東西,堅信‘仙’真實存在!

天空的異象,隨著曹操退回祭壇上而緩緩隱去。

封禪接近尾聲。

曹操手持金簡玉書,回看山下。

天上的龍魂,化為氣運,回歸他體內。

荀彧等文武,敲擊商王鼎的聲音,震蕩群山。

下方的魏軍,齊聲呼喊:

“陛下,陛下,陛下!”

“朕登泰山,宣天地之功,宣我大魏文武之功。”

曹操身畔,國璽從墨工袋內升起。

他伸手一指,國璽所攜國運,落雨般播散出來,融入在場文武,兵員,民眾體內。

封功,封的是大魏文武,往昔多年治國之功。

荀彧得到的最多,一股紫色的氣運柱,灌入其體內。

那是百官之首的氣運。

另一側的鄭玄得了國運加身,體內呈現出一股聖人教化的氣息,沐浴玄黃。

他本就站在半聖邊緣,假以時日,有望破境,再進一步。

還有一些臣屬,得了國運加持,各自體內都有氣息衝起,與大魏國運交融。

這次封禪宛如一次舉國大慶。

百官都有所得。

“臣等請封陛下,萬裡開疆之功,對內止亂之功。”

“陛下之功,當篆刻史書,祭告天地。”

荀彧等人在山巔拜倒,三請曹操封禪以表帝王之功。

曹操淡然道:“國運提升,朕已受益良多。朕的功過,不用討封。”

話罷走下祭壇。

最後的步驟是封祭,將玉書封存在泰山石內,留在山巔,有告知天地,永鎮山河的用意。

“陛下!”

荀彧等人起身後,發現商王鼎內也有變化。

鼎內紫氣流淌,神州大地在其中如縮影般呈現。

而新出現的神州北部,多出了鬱鬱蔥蔥的草原。

“走吧,下山。”

泰山封禪,印證了曹操的一些猜測,開疆拓土,得大氣運在身,才能誘發泰山祭壇的出現。

否則即便登頂泰山,嘗試封禪,也不會有剛才的天兆。

封禪雖然收尾,但泰山上紫氣衝霄。

氣運層麵的更迭,以封禪為引,在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將不斷遞增。

一次封禪,引動天地氣運,可讓國運長興數十年。

————

大魏封禪之時,天竺的一座邊境大城,正在發生戰事。

天竺是宗教體係下的神權國家。

婆羅門教在實際意義上,有著左右國家走勢的強大影響力。

其教內三神使以下,被稱為神賜守護者的刹帝利階層,就是天竺人的將領。

其中最知名的守護大將之一,叫伽羅護。

他正在領兵迎戰貴霜的攻擊。

三日前,貴霜往東調派的兵馬,忽然轉向南下,在議和之後,重啟戰火,侵襲伽羅護鎮守的坎普爾城。

伽羅護赤著肩膀,手握天竺人稱為降魔叉的武器,在戰場上與月氏人激烈廝殺。

他非常憤怒,連聲咒罵貴霜不講信用。

而他是婆羅門三神使親封的守護者,勇武異常。

就在激戰當中,伽羅護驀地湧起一陣危機感。

當!

一聲鳴音。

伽羅護神色一滯。

他看見戰場彼端,有一個人站在那,身上湧起層層金光。

其敲擊的一麵金缽,催發出一枚枚梵文,利箭般射向伽羅護。

“大佛首!”

伽羅護耳鼓刺疼,呆滯的刹那,一隻拳頭,出現在眼前。

這一拳,橫穿虛空。

拳出,伽羅護的意識都被其侵占,拳鋒充斥他的整個念頭,避無可避。

如此實力,伽羅護從所未遇。

他思維停滯,近乎失去了反抗能力。

當他反應過來,想掙紮時,拳鋒已來到眼前。

喀嚓!

伽羅護的天靈蓋被一拳轟碎。

連他身下的戰馬也翻倒在地,全身滲血。

這一拳的力量,強勢無匹。

拳收,一個身穿長皮袍的身影,出現在伽羅護的屍骸上方。

其足端虛點,瞬時來到大佛首身畔。

出手的人,是阿伏於。

他在幫助貴霜,擊殺天竺將領。

大佛首欣然道:

“阿伏於,我聽說你當年曾在一夜間為檀石槐掃平十六個部族,生平未有一敗。你剛才斬殺的伽羅護,是天竺大將,仍非你一擊之敵。”

“你有如此武力,上次對付魏皇,為何不儘全力。”

阿伏於默然不答。

上次在烏孫,他若儘全力,就會把對付大佛首的道尊,吸引過來。

如果道尊和曹魏武將,聯手圍殺阿伏於,他將陷入最不利的局麵。

“你看北側的天際!”

阿伏於遠望神州方向,繼而攤開手,觸摸虛空:

“我感到一股令人心悸的力量,在不斷增長!”

“若我所料不差,魏人很快就會對貴霜宣戰,我們必須全力而為,聚集力量以應對魏人。”

大佛首笑道:“我還有些布置,魏人想來,沒那麼容易。”

他指的布置,便是以潛入神州的人手,製造動蕩,擾亂大魏內部。

包括在高原之地,串聯羌、氐等族,阻礙神州占領高原。

不過此時的高原上,許褚剛擊殺了最後一個佛家派到羌、氐兩族的教眾。

白河羌的兵馬,已四散而逃。

泰山。

曹操從山上下來。

眾臣,參與泰山大祭的人,還有些收尾的步驟要進行。

“朕要靜一靜,爾等負責善後!”

曹操吩咐了一句,便進入靜室,準備消化封禪帶來的收獲。

同時,他沉念到秘甲獸體內,觀察那處因為封禪出現的古老祭祀地。

s:求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