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 >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服就乾【求訂閱】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服就乾【求訂閱】(1 / 1)

推荐阅读:

諸葛亮和龐統是來彙報自己負責的那攤子事,恰巧趕上高層開會。

曹操讓兩人一起參與。

眾人入座。

龐統悄悄打量滿屋子的曹魏大佬,看荀攸最合眼緣。

倆人都是其貌不揚,但內藏錦繡的類型。

“兩件事。”

“第一件,朕打算大力推動造船業,乃至海事方麵,要有資源,人力上的支持。”

“前段時間吩咐下去,大量增加造船相關學徒,匠作的培養,事情進展到哪了?”

曹操先開口,起了個話題。

臥龍鳳雛沒想到的是大魏高層的小朝會,參與的人,意見並不統一。

並不是曹操說,其他人遵命實施的風格。

大魏開國隻六個月,除了軍事方麵,因為此前多年,一直在舉全國之力來支持軍備,所以確立了領先優勢。

其他方麵,民生,農事,都遠算不上豐足。

資源,財力也相對有限。

要往海事方麵傾斜資源,彆的方麵就要對應削減。

而荀彧等人,從跟隨曹操開始,曹操就鼓勵他們各抒己見。

廉聽眾意,是上位者必須保持,且要長期保持的基本素質。

一個人再厲害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不聽人言必有失策,逐漸成為昏聵獨裁的掌權者。

荀彧,荀攸等人,即便麵對曹操,也敢於爭辯,表達自己的意思。

大家各管一攤,都想把自己負責的事先弄好。

對於曹操要增加造船業,開海的投入,觀點不一。

要知道漢時還沒有人,充分認識到開海疆的重要性。

海路商貿的開發,包括外出,登陸作戰,乃至更長遠的一些考慮,都需要早做準備,用船隊來完成。

適當傾斜資源,培養造船人才,先發展一天,就早占一天便宜。

這個時代的大海,是完全開放的,根本沒有競爭。

單是漁業的擴張,就能帶來很大的利益,對民生形成強有力的補充。

漢時的船運,消耗其實很小。

大船造出來以後,主要消耗的就是時間和人工成本,一本萬利。

曹操還考慮過,如果逐漸有了遠航能力,能不能去把土豆和玉米,從大洋彼端弄回來。

兩者的產量,種植條件的便利性,能在更短的時間周期內,解決饑餓問題。

但茫茫大海,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不是現階段能完成的任務。

大魏號憑借仙台印的加持,或許能完成跨越大洋的遠航。

然而其間變數太多,時間漫長。

曹操不敢隨意用仙台印,去推動一艘船遠洋。所以還停留在構思階段。

不過,即便不遠渡重洋,單是比鄰這些國家,海運就能發揮巨大作用。

神州本身,亦是兩麵環海,增加海事建設,也是為了配合後續的大運河,水運能解決大問題。

曹操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對倭國,對三韓地區的控製,資源,苦役的運輸等等。

倭國地方不大,資源還是有一些的。

後續的俘虜,會留在其原地勞作。

所得木材,礦產,煤炭,則可以大批量運回來,給大魏輸血。

自己國家的資源,省下來不動,留給後世。

這些都需要加大海事投入,才能完成。

“再說第二件事。”

曹操:“關於東西往來的商事,西域往西的貴霜。昨日派使節,給西域那邊送去消息。

漢升昨晚報給我,貴霜準備加收我們往來貿易的稅賦。”

貴霜要增收貿易稅,過路要加錢。

東西貿易,是互惠互利的關係。

彼此往來國境,各自交錢,是正常稅賦。

貴霜提出增收,就是正常稅賦外的多拿多占。

“增稅是假,主旨是想試探我們的態度。”

郭嘉和其他幾人對視,都皺了皺眉。

眼下大魏初開國,貴霜是看準了大魏需要依賴東西貿易的收入,來快速重建。

現階段,東西貿易對大魏來說,更重要,更需要依仗。

貴霜在貿易上當攔路虎,他們自己也會有很大損失。

但曹魏的損失更大。

因為貴霜在西,他還可以和更西側繼續走動。

大魏卻會被卡在西域以東,繼續往西,貴霜是必經之路。

這個節骨眼上,貴霜站出來,橫在東西貿易的中轉位置,提出增稅,確是讓大魏很難受。

“這種事從一開始就不能讓。”

“我們退一步,他會進兩步,損失隻會逐步加重,終究會發展成戰爭。”

荀彧道:“貴霜提出增稅,是欺我大魏離西域太遠,而他們與之比鄰。一旦打起來,我們的消耗巨大,而他們的消耗會比我們低的多。

考慮這些因素,他才敢提出增稅。這種事,隻有打過才能老實。”

龐統和諸葛亮皆是動了動念頭。

大魏以武立國,是真不怕打仗。

早年那種亂象過來的,什麼慘況都發生過。

人吃人曹魏沒有,不等於其他各路諸侯沒有。

光著屁|股沒衣服穿,也要拿土疙瘩,木棍子互相廝殺搏命。

荀彧這種文臣之首,也是動念就起了不服就乾的心思。

大魏是從骨子裡好戰。

從亂世一路過來的勇氣和血性,誰敢阻礙我們發展過好日子,我們就乾誰。

曹操笑:“要不要打,怎麼打合適,待朕考慮考慮。先給你們提個醒,今天就到這。”

“另外,朕過段時間,要去大野澤住上幾天,你們幾個誰去?”

幾人對視,齊刷刷的表示要去。

就剩荀彧左右瞅瞅,嘴唇動了動,但沒吭聲。

不用問,他還得留下看家。

荀彧立馬想到把鐘繇等人截留下來,大家一起背看家這口鍋。

曹操去大野澤,並不會耽擱政事。

曆代皇帝都有避暑的習慣。

需要皇帝批複的奏折,也會轉過去。

就位置上來說,大野澤比鄴城,對南邊來的政事,奏本,還會更便利些。

“你二人也跟著一起去。”

議事結束,其他人退下去,曹操看向臥龍鳳雛:

“伱們負責的事情,有進展了?”

“正要給陛下彙報。”

侍從接過兩人上表的奏本,呈給曹操。

有了改良後的紡機,原材料的供應,就要跟上。

曹操早前便下達了擴大農桑生產的詔令。

華夏的農桑種植,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蜀地,和珠三角。

太湖流域包括杭、嘉、湖州,乃至環太湖地區。

這幾處位置,氣候適宜,一年可采桑葉三四次。

蜀地的桑蠶種植,主要分布在嘉陵,涪江中下遊等區域。

珠三角就更合適了。

桑葉全年可采摘七至八次,是桑蠶養殖,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此外,湖省的南漳,也是著名的“桑蠶之鄉”。

陝地的石泉也一樣。

除桑蠶種植,還有其他紡織材料,諸如動植物纖維,棉花,羊毛等資源的調配。

諸葛亮,龐統送上來的,便是各地的桑蠶種植率,建議開拓方向,預計規模等相關。

等事情商議妥當,兩人也告退離開。

曹操拿出訊珠,傳訊黃忠:“漢升,你以朕的口吻,給貴霜回一封信函,內容如下……”

貴霜忘了當年被匈奴吊打西遷的事,曹操準備把他滋醒。

黃忠在西域都護府,看到曹操讓自己擬的信函內容,忍不住笑起來。

……

貴霜,弗樓沙。

波調沒想到大魏,這麼快就來了回信。

他的國書,送到西域不過二十餘天,大魏就有了回應。

波調讓人翻譯了信函內容,然後親自執信查看。

大魏的回信,很直白的警告貴霜。

彆忘了他們祖上,為什麼要西遷。

他們是被匈奴逼迫,連戰連敗,才不得不遷移。

而匈奴不過是漢人的手下敗將。

大月氏隻是在西遷路上,擊潰了大夏這等小國,又占了一盤散沙,軍事力量稀爛的印地,就開始分不清強弱。

貴霜要是不服就試試。

波調看過信後,嘴角慢慢翹起來。

大魏從亂世打出來的國家,態度不出所料,強勢如虎。

但貴霜也早不是當年西遷的時候。

他們崛起的過程中,擊潰了多少周邊部族,才有當前的興盛?

波調把信函隨手拋在一邊。

————

六月末,妻妾們先啟程去了大野澤。

曹操留在鄴城,連日和眾臣協商內外諸事,一條條政令發下去。

到七月末,他才啟程帶領荀攸,郭嘉,臥龍鳳雛,程昱等人趕往大野澤。

路上的車駕內,曹操仍在理事。

他的主位側翼,坐著程昱。

程昱掛著衛尉的職銜,是九卿之一。

治安,防衛等諸事,目前亦歸他管理,權柄頗重。

開國後,各地的安定,維穩,是著重治理的方向。

然而從亂世走過來的民眾,想讓他們規規矩矩,恪守法紀,其實挺難的。

大魏治下的治安環境,一言難儘。

曹操正在看的一份奏表上,就有言官搜集各地亂象,然後上表,噴程昱。

言官還在奏表裡舉了個例子。

地方耕作,秋收以後,張三偷偷拿了李四家一把糧食,放自家口袋裡。

李四發現後,大怒。

若是早幾年,一條人命,還沒一把穀子貴。

偷我家的糧,就是在拿我家的命。

李四撿起石頭,夯在張三腦袋上,仍不解恨,一直掄石頭,把張三打到死。

張三家裡的人來報複,李四也死了。

兩方互毆,死的人多達七八個。

各地為護糧,為爭奪灌溉的水源,等等,紛爭不斷,類似的狀況層出不窮。

亂世複治的人,是真不怕乾仗,動輒就抄家夥,往死磕。

曹操看的都是眉梢一跳,一把穀子,乾死七八個人。

各地都是類似的情況,我命賤,我命更賤,不服就打出個勝負。

特麼的,這些刁民,真是朕的好百姓,能打敢戰。

但老這麼窩裡鬥不是個事,完全沒有遵紀守法的念頭。

恢複治理,就要加強法製。

曹操和愁眉苦臉的程昱,乃至其他眾人,邊走邊商議,八月初來到了大野澤。

他剛從車上下來,就看見一幕奇觀。

s:求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