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坤久久沒有回神,可在場的所有人卻都並不著急。
對於一個修士來說,最不缺的東西,就是耐心。
更何況,易乾坤前一段時間在京都才剛發呆了好幾個月,現如今不過就是幾刻鐘而已,白錦瑟她們隻把這個狀態默認為他的發呆後遺症罷了。
隻是苦了跟隨神識在琉璃盞內部不停轉圈的易乾坤。
他就像進入和一個布滿灰塵的循環秘道,跟鬼打牆似的找不到出口。
不過,在轉了無數圈之後,他也發現了琉璃盞內部的變化。之前那灰撲撲的四周,好像沒那麼臟了,仿佛似乎有點乾淨了起來。
因為易乾坤身處琉璃盞內部,不像白錦瑟她們在外麵有那麼直觀的感受,所以發現有改變之後,他又用了好幾十圈的轉悠,才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而四周變得稍微乾淨清潔之後,最顯著的效果,就是牆壁上開始有了一些若隱若現的圖案。
他努力想把那些圖案看清楚,卻還是有點困難。
這下,用不著任何作用力的牽引,易乾坤自己控製著神識開始加速飛奔。
神識這東西不像靈氣,不會因為消耗掉而需要不停補充,但畢竟需要主人的操控,所以如果主人的識海不夠強大,神識過度使用還是會累。
因此,哪怕易乾坤這個主人跟隨著神識在一處,但金丹後期修為的識海畢竟還是能力有限,不知道轉了多少圈之後,他還是覺得無比疲勞。
他想要補充點什麼,但一來是想到自己根本離不開這個琉璃盞,二來他也從未聽說過神識疲乏之後可以通過什麼丹藥來補充。
畢竟,修真界的修士都知道,隻有修為提升了,識海才會跟著變得更強大。
於是,易乾坤隻能有勁的時候快速奔跑,沒力了之後緩步慢行,不停地在琉璃盞的內部轉圈,周而複始。
很久很久,久到易乾坤以為自己已經在琉璃盞內部待了三天三夜,白錦瑟和楊慎行這兩人應該發現不對勁之後,其實外麵的時間也不過才花了三個時辰而已。
三個時辰對於修士來說,可能就是背上一遍心法口訣的時間,甚至可能還背不完一遍呢,所以,易乾坤所設想的白錦瑟和楊慎行發現他的不對勁這種情況,完全不存在。
白錦瑟她們四個小夥伴壓根就沒去看易乾坤,隻盯著他捧在掌心的那個琉璃盞,關注著色澤上的一絲絲改變。
至於他久久沒回神這件事情,被大家理解為已經在慢慢參透琉璃盞之中的奧秘了。
如果沒有找到方法,易乾坤一定會求助於她們的。而且,若是沒有參透其中的奧秘,這個琉璃盞又怎麼可能越變越亮,開始有點神器的味道了呢?
在琉璃盞內部強撐著的易乾坤,從滿懷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如今已全部演變成了麻木不仁,操控著自己的那縷神識繼續在琉璃盞內部轉圈,直到周圍石壁上的圖案已經完全顯現出來之後,他才眼前一亮。
之前那股神秘的力量把他吸引到某個地方之後,就消失了蹤影。
他看了一下石壁上的圖案,覺得這應該是個故事,而此處,就是那故事的開頭。
沒了神秘力量的牽引,易乾坤可以閒庭信步地去看那石壁上的圖案。
奈何走了一圈下來,他卻根本看不懂石壁上的圖案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他既沒有白錦瑟的想象力,又沒有楊慎行對圖像的理解力,隻能眼睜睜看著這滿石壁的圖案跟他兩看相厭。
而被他念叨著的白錦瑟和楊慎行,此刻內心卻跟易乾坤大相徑庭,兩人都是無比的雀躍。
不,不僅是這兩個人,在地藏王菩薩議事殿裡的二十一個人,除了易乾坤之外,其餘二十個人的內心都無比的雀躍。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易乾坤手上的那個琉璃盞,不再隻是晶瑩剔透長得像神器,而是開始散發著低調卻又華麗的光芒。甚至,還隱隱感覺到其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琉璃盞內垂頭喪氣的易乾坤。
之前是為了掃除石壁上的灰塵,他不得不跟隨神識跑了一圈又一圈,如今卻是為了看懂石壁上的圖案,他依舊要跟隨神識走了一圈又一圈,他最近是跟走圈犯衝嗎?
幾十圈下來,他大概能理解了最基礎的信息:石壁上畫的,是某個人的一生。
因為從頭到尾,有一個小人形狀的圖案,一直都有在出現。
但至於這個人在這一生中到底做了什麼,很抱歉,在那些抽象的圓圈、三角形、四邊形和無數的線條之中,他並不太清楚。
又轉了一圈依舊毫無頭緒後,易乾坤便不再轉圈了。
雖然在琉璃盞內部的隻是他的一縷神識,但他想象著那縷神識就是他的身體,然後坐下,閉上眼睛,再把之前看到的所有圖案都在腦海裡過了一遍。
倒也不是他的腦袋突然開竅,對這些圖案有了理解,隻不過是因為走了太多遍,那些圖案就跟刻在了他腦海裡一般,想忘都忘不掉。
畢竟,這個琉璃盞也沒多大點地方,畫不了太多東西。
那些圖案像走馬燈一樣在易乾坤的腦海裡過了一遍又一遍之後,他突然覺得被自己想象成身體的那縷神識忽然一輕,仿佛是自己飛在了半空之中。
而腦海中原本還是圖案的那些圖形和線條,也開始變得鮮活起來,漸漸變成了人的模樣。
這應該也是一個天賦異稟的修士,家世背景都很不錯,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上修真的道路,而且,家裡的長輩也請了名門正派的修士來給小家夥啟蒙和打基礎。
小家夥不負眾望,在三界城十八門派招選大會上,順利通過了靈根的核驗,並在家裡人多番商討之後,按照他們討論出來的結果,選擇加入了天宮門下。
再加上小家夥天生神力,自然而然也就選擇了走力天宮這一主流修煉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