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 > 第481章 與和記洋行的合作(月初求月票)

第481章 與和記洋行的合作(月初求月票)(1 / 1)

推荐阅读:

“長興集團豪擲45億港元,興建隧道與碼頭,展現對於香港未來的強大信心。”

“紅磡隧道即將興建,對於香港房價會有怎樣的影響?”

“貨櫃碼頭的建成,會如何影響香港的經濟與製造業?”

各家媒體,對於這次難得的本地商業大新聞,也都投入了不少資源進行宣傳,tvb更是在黃金時間播報。

不過熱度也沒有維持幾天,香港的房價影響也不是很大,還在保持非常低的位置

楊文東看到這個情況後,倒也不覺得奇怪,如今香港整個社會麵缺乏安全港與信心,自己的這次行動在很多人看來反而是傻子行為,可能隻有少數群體,才會有一點影響。

基建拿下之後,短期內也不會開工,因為香港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長興集團還需要從國際招標,所以這個項目看起來很花錢,但實際上對於長興集團的資金流影響不大。

而這樣的大項目,本身也需要政府層麵的支持,所以之前商談的時候,彙豐作為港府的“準央行”也被拉入進來,未來基建差不多9成資金都是由彙豐負責的,利息也不高,本身這也是準央行的一個責任。

另一方麵,長興地產針對性的收購也在繼續,不少想要移民或者哪怕不走也要資金落袋為安的群體,在與長興地產溝通後,也都願意出售手中物業,且要價也非常低。

7月8號,長興大廈:

“中環寫字樓一尺隻要160港元,這個價格在64年,沒有1000根本拿不下來。”楊文東看著鄭誌傑遞上來的資料,笑著說道。

鄭誌傑道:“是啊,這還是中環,金鐘、銅鑼灣很多商業寫字樓都降到100一尺了,九龍這邊更低,十都有,甚至有的誇張點給錢就賣,特彆是小型物業。”

“太小太偏的我們就不折騰了,沒啥意義。”楊文東接著說道:“還是按照原計劃執行,如果有其他新出現的物業,麵積大位置優的,那也可以考慮,你提前告訴我就行。”

不是大型寫字樓或者特殊商業,楊文東是不參與決定的,但中型物業的收購他也要提前知道一下,這也是對財務權利的控製,畢竟這些現在不起眼的物業,在未來都是幾個小目標價值的。

“好的,沒問題。”鄭誌傑又道:“楊生,現在市場有傳聞會德豐意圖出售不少物業,我想跟他們接觸一下。”

“可以,跟這種大企業直接購買,比散裝購買方便多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其他太古、港燈之類的也可以這樣操作,方便很多。”

雖然未來他對於這些英資也有想法,但畢竟還是以後的事情,不確定性較多,所以現在拿下能看到物業的最好。

且英資資本根本就不會地產運營,自己先拿下他們的地皮,然後等68年之後開發賺到更多錢,再反過來購買它們的股票,也不外乎是一種可以自我循環造血的商業模式了。

“好。”鄭誌傑答應道。

就在此時,辦公桌麵前的電話響起,楊文東摁下免提鍵,裡麵傳來了外麵助理小英的聲音:“楊生,和記洋行的祁德尊打來電話,想約您見一麵。”

“祁德尊?”楊文東聽到後,道:“行,什麼時間?”

小英道:“他說按照您的時間。”

楊文東想了想道:“那就明天上午吧,讓他來我這裡。”

長興集團入股和記不是秘密,畢竟人家上市公司多了一個懂事及大股東,是要對外公布的。

所以即使邀請祁德尊來長興集團,被外人知道了也無所謂,本身就是有股權聯係的商業夥伴。

“好的。”小英說完便掛了電話。

鄭誌傑道:“祁德尊這個時候找我們,難道是想要資金?現如今除了我們,還有不少人也在趁低吸納股票與地產,和記也是其中之一。”

“有可能吧。”楊文東道:“不過他也聰明人,也知道我們也在收購物業,如果他隻是想收購地皮,我有這錢還不如自己投資。”

“那就是他看中某個英資公司了?”鄭誌傑不確定的問道。

楊文東點點頭道:“可能吧,我們這邊還要逐步試探港府的底線,他是英資,方便多了,就算有一天他要收購怡和,港府也不會管。”

港英政府的核心利益是維護英資,但也不至於會保護某個英資,除非港督與這個英資財團關係較好,所以英資之間發生惡意並購,港府一般不會管的。

鄭誌傑也說道:“英資之中有一些中型規模的企業還是不少的,很多比金門集團與黃埔還要好,可惜我們有些不方便,不然早就可以直接下手了。”

“明天見一下祁德尊就知道了。”楊文東道:“我也想看看他想要乾什麼。”

第二天,祁德尊在助理小英的帶領下,來到了長興集團。

“楊生、鄭生,你們好。”祁德尊以非常熟練的粵語招呼說道。

“祁德尊先生,請坐。”楊文東也是禮貌說道。

祁德尊笑說道:“楊生,紅磡隧道與葵湧碼頭兩個大項目開工,長興地產未來的規模,必然能夠超過置地啊。”

“跟置地比,差距還是有些大的,中環十幾棟大廈,未來才是真正的財富聚集地啊。”楊文東搖搖頭說道。

就現在,大型項目的價值是遠超過中環大廈的,在70年代初期,怡和集團還打算用康樂大廈與包玉岡交換一艘20萬噸的油輪,被後者拒絕,這也成為了包玉岡未來一輩子後悔的事情。

但未來不管是基建還是油輪,就算有升值空間也是很小的,但地產的升值要大的多,這就類似90年一年桑塔納能換4套浦西的房子,30年後一套浦西房子能換4輛勞斯萊斯

祁德尊點點頭說道:“是啊,房地產就是個奇跡,它本身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成本,也不在於它未來的收益,而是跟著全體社會的財富發生變化,這是任何基建都比不了的。”

“祁德尊,我聽說你的和記,也在不停的收購物業?那今天來我這裡,是為了什麼?”楊文東笑了笑問道。

祁德尊道:“和記收購的物業比起長興地產就差遠了,所以我想換個思路,直接收購那些持有大量物業的英資公司,他們的股價也非常低,因為本身有負債;

這個時候我可以低價收購,等以後地產市場恢複,地產可以翻倍,他們的負債卻不會上漲很多,這樣一來對我來說就是以最低成本收購更多的地產。”

“理論上是對的。”楊文東好奇問道:“隻是你這麼有信心香港的地產市場會恢複?”

這是比較奇怪的,現在的很多英國資本,可都是想跑路的,也就太古、怡和、會德豐這些根基在香港,一旦走了就會損失慘重,利益都綁在這邊了,所以隻能繼續等下去,可他們也都不會再增加投資,並且也在適當的套現資產。

唯獨祁德尊是反過來的,趁著現在擴張,原先曆史上,憑借著更強的資本以及英資的身份,和記的擴張速度遠超過同樣在抄底的李嘉成、李兆基等人,在70年代初就成為了四大洋行之一,僅次於怡和。

祁德尊笑道:“我對香港有信心,是因為在30年代我就來這裡了,跟內地的人也有過接觸,對於內地我也很了解,他們顯然是想將香港作為內地的對外通道,不然也沒有今天的香港了。

既然18年前香港沒事,那今天乃至於以後也一定會沒事。”

“說的好,那你想我們怎麼合作?”楊文東笑問道。

祁德尊道:“很簡單,楊生直接跟我融資,然後就不用管,收購方麵我操作,你這邊直接坐等收益就行了。”

“我融資?那豈不是還增加我的股份?”楊文東反問道。

祁德尊道:“對,但楊生融資之後獲得股票的投票權要給我才行。”

“這個不行。”楊文東搖搖頭說道:“不如這樣,我們一起合作,你雖然有股市、銀行或者其他方式融資,但你能夠獲得的資金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們聯手,比如針對同一個公司,我們一起收購,股份各多少可以提前確定好,如何?”

香港中等規模的英資公司太多了,67年經濟危機的時間又比較短,自己如果親自上場收購,在效率上估計也是比不過和記這家英資的。

未來的和記集團,其實並非單獨一家公司,而是以和記為主,通過各種股權相連組成的一個大財團,掌握了多家市值前百的上市公司當然,怡和、會德豐也差不多。

借著和記的手,自己能夠逐步將資本觸及這些子公司,最重要的是,祁德尊跟未來的巨騙陳鬆青一樣,是一個會以各種手段做高股價的人,甚至還會以非法手段操作,自己跟著他投資的股票泡沫會非常的大,這樣可能比自己單獨投資某家公司要收益高的多。

“也可以。”祁德尊想了想答應道。

雖然這裡麵有點隱患,可楊文東一個華人,港府也不會容許其吞並太多英資公司的,如果是另外一家英資公司提出這樣的合作,他就不會答應了。

楊文東又問道:“那你看好哪些公司?”

祁德尊回道:“均益倉、安達臣、海港工程、黃埔集團”

聽著祁德尊一口氣說出來的多家企業,楊文東笑說道:“祁德尊,你這野心可真大,這麼多企業,加起來那規模恐怕會會德豐大了吧?”

黃埔集團就不用說了,核心產業是黃埔碼頭,雖然現在的碼頭逐漸沒落,可大片土地還在那,有心人眼裡也是價值不菲的;

均益倉是香港早年非常出名的連鎖倉庫,沒啥產業,就是地多;

安達臣是一家石礦企業,香港很多建築的材料都是來自於它;

海港工程是一家建築公司,類似金門集團,稍微差一點

這些每一家規模都遠比不上會德豐這樣的頂級洋行,但加在一起規模就非常大了。

祁德尊笑道:“正是因為他們規模大,所以我才想收購。”

“但這麼多家,你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逐個收購或者獲得控股權了。”楊文東又道。

祁德尊道:“對,這是一個長期計劃,目前我短期內的目標是均益倉,他除了地皮其他業務並不怎麼樣,股價跌的最低,方便我收購。”

“行,那我們55分成,如何?一人收購一半股份,等股份差不多了,你出麵收購?”楊文東道。

“可以。”祁德尊也答應說道。

過了會,祁德尊走後,鄭誌傑道:“楊生,這祁德尊是把我們當做銀行了,就是想用我們的資金幫他和記擴大規模。”

“我知道。”楊文東道:“但和記擴大規模的同時,這些資產也會逐步落在我的手中,你要知道祁德尊是可以出麵與這些優質英資企業進行和平善意收購的,我們恐怕有點難度。

借著和記的手,我們逐步控製這些企業,等以後到了合適的時機,和記不還是我們的?”

“可您當初為了讓祁德尊放心,不是簽署了針對和記的投票權放棄協議嗎?”鄭誌傑問道。

楊文東道:“那也隻是那個時候的20而已,你覺得以和記現在的瘋狂,他必然會大規模融資稀釋股份,我放棄投票權協議的股票占比會變低,而我讓方先名收購的股票,可就是正常的。

等到了合適時機,之前的股票我會全部拋售,這樣一來所有限製就沒了。”

原先曆史上,72年和記市值70億,現在有了自己推動,那市值可能會更高,自己隻要在前期拋售股票,等和記因為過度擴張而股價崩盤時就能接手回來了;

至於彙豐與李嘉成,哪涼快去哪邊

當然,如今曆史已經改變,73年危機純粹是經濟危機,自己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時間發生變化,但這個危機應該還在,因為任何危機都是前期過多投資造成的,這一點,有沒有楊文東應該都是一樣的。

s:月初求月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