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國實業 > 第2237章 輸給了一個孩子

第2237章 輸給了一個孩子(1 / 1)

推荐阅读:

楊思遠就開始專往樹林深處跑。

越往裡走,灌木叢越深,藤蔓越多。

機器人不停地摔跤,又站起來接著追。

楊思遠卻越跑越快,直到跑出樹林,一路狂奔而去。

楊守拙那邊的警報又響了。

楊守拙歎氣,給李文軍打了個電話:“機器人又被她甩了。你的東西到底行不行啊。不是吹得天花亂墜嗎?這都幾次了。”

李文軍從沒這麼吃癟過:“我再改改。”

他一搜定位,發現那個機器人這會兒站在樹林外一動不動。

大概是把人弄丟了,它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好了。

這樹林子裡沒有監控,李文軍隻能把機器人召回,查機器人上的實時錄像。

如果說第一次找到了機器人的短處還能說是瞎蒙的,那這一次就是精準反偵察了。

真是厲害。

不過服務型機器人為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不能像全地形機器人一樣配備各種鋒利的工具,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一個能攀爬陡峭岩壁,上躥下跳的機器人,找出解決辦法隻是時間問題。

再說以後複雜的地形多的去了,比如流沙,淤泥,地陷,洞穴。

每次都要他來給機器人增加設備才能解決,那怎麼體現人工智能?!

他又把董慶軍叫來,說:“你給這個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都加上氣味追蹤功能。”

董慶軍:“氣味追蹤?這個能實現嗎?畢竟這是個機器,又不像人,長了個鼻子。”

李文軍:“可以的,跟氣味探測器原理相似,都是用傳感器,把氣味分子轉化為電信號。再發大加強。隻是氣味追蹤要求的傳感器靈敏度更高,所以要研發能夠檢測低濃度氣味分子的傳感器。還要又學習氣味的能力。其實就是模仿動物鼻子的能力。你要做到,機器人能像狗一樣準確找到藏匿的特定物品,就算成功了。”

董慶軍很興奮:“聽上去很好玩。”

李文軍:“嗯,這個做好了,可以用來排查危險物質和因素,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篩查,感染源汙染源追蹤和監測,甚至是食品檢測領域。”

李文軍說的那幾點,“文軍實業”都有現成的元件設備,所以隻要給機器人加上就可以了。

還沒到下晚自習,那個人形機器人就改造好了,被送到了教室門口等著楊思遠。

楊思遠次日早上故技重施。

機器人又跟丟了。

董慶軍總結了一下,應該是樹林中氣味太雜。鬆脂的氣味本來就很濃烈,再加上各種動物、花果和腐爛東西的氣味。

其實還是傳感器的精度不夠高。

他深感受辱,求助於研究院。

研究院聽說他們研發這麼久,集無數項最先進成果於一身的機器人竟然被一個小女娃娃給打敗了,也很生氣,召集各個所領導開會。

材料所說應該用納米材料氣味傳感器,再結合多種傳感器,進行反複校驗。

it部門說,算法太落後,應該加上卷積神經網絡,讓機器從大量的氣味數據中自動學習氣味的特征和模式,提高氣味識彆的準確性和追蹤的效率。

幾個研究所花了幾天對機器人升級,再次派給了楊思遠。

這一次楊思遠自己雖然能甩掉機器人,機器人最後還是能找來。

再往後,在樹林裡都甩不掉機器人了。

因為機器人經過兩三次,已經更新了策略。學習到了在樹枝和樹乾間跳躍,遠比穿過灌木要快的策略。

這場追與逃的鬨劇現在已經演變成,找人形機器人與使用者的攻防戰了。

孩子們興奮得不行,都幫楊思遠出主意,下一次怎麼擺脫機器人。

本來不太熟的同學們,迅速團結在一起,還吸引了其他班甚至各個年級的“能人巧匠”。

下課後都聚在各種實驗室裡麵討論,弄來元件,自己做設備。

大人們也都等著楊思遠再出招。

有老師問顧展顏問要不要乾涉。

顧展顏回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總逼著他們學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現在他們為了對付機器人,連編程,電子、機械都學上了,還鍛煉了頭腦和動手能力,多好了,不要阻止,隻要求他們上課不能弄,不能擾亂正常的上課秩序。”

李文軍還要求所有成年人隻可遠觀,不可插手,以免乾擾了“測試”結果的真實性。

其實,這更像是新生一代跟老一代的技術對抗。

雖然李謹言沒有出麵,可是卻一直在指導楊思遠,提供各種元件。

早上機器人跟著楊思遠出門,走路姿勢極其怪異,之前穩如泰山,敏捷靈活,今天卻像個老頭子,一步三晃。

楊思遠都不用想什麼彆的招,就輕易甩開了機器人。

董慶軍大受打擊,把機器人收回來,然後蹲在地上盯著機器人一動不動。

他的員工怕他受刺激過度,乾什麼傻事,忙叫人悄悄打電話給李文軍。

李文軍過來把機器人的實時監控打開一看,哭笑不得。

原來楊思遠給機器人下了個命令,要它充滿電就在家裡繞圈,繞到沒電,再接著充電,如此反複。

就這樣折騰了幾個晚上。

他們知道機器人機械結構複雜,各部件在頻繁運動中容易出現磨損、鬆動等問題。

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為了機器人叫它執行這樣高強度、長時間,單一動作任務。

說到底還是不舍得。

整晚整晚折騰後,腿部幾個固定部位的電機、齒輪、關節持續發熱,磨損嚴重,才會出現那樣怪異的姿勢。

所以不是機器人不想跟上楊思遠,而是真的跟不上。

李文軍拍了拍董慶軍的肩膀:“這個不是你的問題,是機械製造的問題。零件的精度和強度都不夠。開會,叫他們來好好談談。”

機械廠廠長叫苦不迭:今天這頓罵是免不了了。

李文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高精機床的研發上。

而且他們現在也確實從落後到了領先。

加上李文軍這裡的材料,鑄造工藝,芯片,等等相關上遊行業都是行業頂尖,所以機器人的零件,要是他們都做不好,那世界上也沒有幾個企業能做好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