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國實業 > 第1973章 達到人生巔峰

第1973章 達到人生巔峰(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按照“文軍實業”的規矩,違法亂紀的員工應該直接開除,而且公司不會給賠償。

但是李文軍還是叫人力資源按照工作年限,補償了n+2給郭銘哲。

不過他叫財務把這筆錢給了郭建光。

郭建光拿去還了借貸,總算是把房子保住了。

郭銘哲被判了兩年。

李文軍把之前代管的副廠長轉正。

郭銘哲的事情隻禍害了他自己一家,對廠裡沒有任何影響。

有人說李文軍太無情。郭銘哲怎麼也是他同學。郭建光還是他家兩代人的上司。

有人說李文軍已經仁至義儘了。

郭銘哲自己一錯再錯,不走正道彌補。活該!

也有人感歎:總感覺這是遲來的審判。

所以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其實郭銘哲是幾年前就該去監獄待著了。

當年要是李文軍非要告郭銘哲,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最後可能還鬨得李家在礦區也過不下去,也就沒有李文軍在礦區開廠子這些事了。

李文軍這麼多年沒報複郭銘哲,是忍辱負重,臥薪嘗膽?!還是在等待最佳報複時機?

如果王小蘭真的還活著,聽說這件事,會不會在夜裡摸著自己的臉想:這是報應嗎?如果不是,為什麼我會把自己一步一步折騰成了這幅樣子呢?

其實知情人都知道,這件事等於是在捅陶光慧的心窩子。

北方集團搞清楚這一點後再蠢也不會出頭。

畢竟陶家現在是北方集團跟李文軍合作的唯一紐帶。

陶光慧的父親雖然退休了,可是級彆擺在那裡,以前的屬下的級彆都不低。

誰會為了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去得罪他。

----

季如詩和顧展顏在六月中下旬就開始籌備單獨分列藝術生班的事情。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

來報名和谘詢的人太多,以至於她們發現最開始設想的從初一到高三每個年級一個藝術班的計劃太保守了。

隻能把美術、體育、聲樂、舞蹈分彆設班。

這一擴招就要增加一千個學生。

其實子弟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是可以滿足的。

就是老師不夠,食堂和宿舍不夠。

還好,她們背後是李文軍和陶光明。

這兩人,一個管出錢和規劃設計,一個管建設和征地。

自己的設計院,自己的土建施工隊。

所有材料和設備全部用自己工廠生產的。

大多數鋼混構件和家具都在工廠裡預製好了,所以建起來速度超乎想象。

十幾台挖機一起上,基坑挖了兩天。

四層樓的新食堂,兩棟八層的學生和教職工宿舍樓的主體花了二十八個小時。

住子弟學校旁邊的人,感覺一個晚上旁邊就多了三棟樓,有點懵。

裝修和外圍清理綠化道路恢複倒是花了一個月。

大家都感受到了李文軍的豪橫。

有錢,有人。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楊守拙全程關注。

最後修完了他對李文軍說:“建設速度還行。就外圍太慢。主要是你太挑剔了。”

李文軍說:“給孩子們用的馬虎不得。有一點電線鋼筋露在外麵都是隱患。”

季如詩和顧展顏也沒有閒著,整個暑假都在搞宣傳和招聘新老師的事情。

九月開學的時候,就開招收藝術專業的學生了。

而且這些學生也不是說一藝術生進來,以後就必須走藝術這條路,隻要能跟上,隨時可以互轉。

普通版的學生有特長的也可以選上藝術班的課程。

這簡直就是貴族式的教育。

完全就讓家長沒有了顧慮。畢竟去上藝術學校,文化課的老師遠不如普通學校。

讓孩子上普通學校,藝術課的老師又夠不上藝術學校的標準,還得花大價錢去外麵找老師。

現在好了,兩全其美。

舞蹈那邊就由韓冬冬負責。

她這個牌子足夠響亮,所以舞蹈類的藝術生報名最火熱。

結果就是從每年紀一個舞蹈藝術生班增加到兩個。

幸好李文軍他們最開始規劃的時候已經按照兩倍的量去估算了,老師也充分考慮了淘汰備用的數量,所以一切都很順利。

-----

北方集團這兩年也算是乾了點正事。

他們打算攻克鹽堿地的農作物種植科研項目。

從水稻開始。

中國有1億公頃(15億畝)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東北,黃河中上遊和沿海一些地區。

這些鹽堿地,哪怕是能讓五分之一長出糧食來,都能多養活幾億人。

他們通過陶光明向李文軍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李文軍覺得這個課題很好,所以同意跟北方集團合作。

北方集團負責內陸鹽堿地水稻種植研究,他的團隊和湘省農科院負責海水鹽堿地。

成果共享。

北方集團不擔心李文軍獨吞成果,因為水稻本身也賣不起高價。

李文軍也純粹是砸錢給湘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去做。最後成果都是專家的。

他最多賺點名聲,掛在論文作者最後。

十幾年前穗城的科研人員就在海邊鹽堿地發現了野生海水水稻,並被命名為新物種。

這些年,一來是沒有科研經費,二來彆的雜交水稻畝產更高,就沒有專門來研究海水稻的增產。

其實隻要把這種野生海水水稻跟雜交水稻再來雜交,多次篩選,育種,得到相對抗澇、抗鹽堿、抗倒伏、抗病蟲且高產的水稻,隻是時間問題。

也就是舍不舍得投入科研經費的問題。

李文軍一向不喜歡太高調,而且這一次確實也是陶光明做中間人在兩個“巨無霸”實業集團中間牽線。

所以新聞發布會,新聞采訪,李文軍都不出麵,都讓陶光明去出這個風頭。

新聞挺博眼球的。

“項目投資一千億,計劃用時十年達到目標,國內兩大萬億資產企業聯手打造,研發成功後將在全球創造萬億以上的效益。”

“這是‘文軍實業’繼芯片,汽車,材料,智能設備後又全力投入的高科技產業。”

寫得好像“文軍實業”所有科技項目都是陶光明負責一樣。

陶光明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感覺自己達到了人生巔峰。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