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三百八十三章 Bt棉花和引子

第三百八十三章 Bt棉花和引子(1 / 1)

推荐阅读:

天禾帶來的兩個品種,育種權都已被農學院的薩特南教授‘霸占’。

在印度,甘蔗每年可收獲兩季,對經濟的貢獻甚至超過了。

這次培育的蔗種,經過去年秋季的擴繁,今年春季的種植麵積達到了近10萬畝。

彆看這個數字不大,但這10萬畝,卻產出了將近100萬噸甘蔗!

有的畝產甚至達到了12噸!

這個產量極其驚人!

這個國家,每年的甘蔗產量都不穩定,極易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造成減產。

彆說畝產12噸的甘蔗,就是畝產3~4噸,都已經算高產了。

短短一個收獲期內,馬邦的這10萬畝甘蔗,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各大媒體輪番報道,薩特南也成了名人,甚至接到了高官的邀請。

在酒店的茶餐廳裡,郭陽和程迪單獨進行了會談,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程迪說:“薩特南最近頻繁出現在公眾麵前,宣揚他育種經曆的磨難,如今這兩個品種已和他深度綁定。”

“這是最好的結果了,貪婪就是原罪,也許哪一天,他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郭陽笑了笑,這一季隻有10萬畝,但下半年收獲時,很可能就是數百萬畝了。

等明年,就能全國普及。

殺傷力從現在開始將一點一點增強。

這時,服務生送來兩份甜點,程迪拿起一塊放進嘴裡,確實很甜,符合它產大國的身份。

“的擴繁要慢一些,明年才能稍微擴大麵積,另外,孟山都bt控製了90以上的種子市場,也不知對推廣是好是壞。”

bt是蘇雲金杆菌的拉丁文術語簡稱,這是一種土壤細菌的基因。

bt基因可以促使植物細胞生成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對於鈴蟲、斑點鈴蟲、紅鈴蟲等主要害蟲具有毒性。

而孟山都將這種基因植入了基因組。

抗農達大豆等抗農達作物可以耐受除草劑,包括bt在內的bt作物可抵禦害蟲。

隨著技術研發的深入。

這兩種性狀開始在同一種作物上出現堆疊趨勢,廣泛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種植的所有轉基因作物中。

印度在2002年,就批準了bt的商業種植。

儘管經曆了非法傳播、農民自殺以及抗蟲性的發展變化等諸多爭議,bt仍然得到了迅速傳播。

如今在印度的bt種植麵積達到了15億畝。

郭陽也同樣吃了一塊甜點,慢慢咀嚼品嘗,彆說,味道還行。

“來之前,天禾法務部門也研究過孟山都在印度的情況,其實bt的爭議一直很嚴峻。”

程迪應該研究過印度的種子市場,但手中力量不夠,掌握的信息自然不足。

郭陽問:“了解孟山都的轉授權模式嗎?”

“知道一些,但具體是怎樣的不清楚。”

為了利益最大化,孟山都公司發明了特許權使用費。

簡單的說,就是農民在購買種子需要付費之外,還得在大豆、等產品收獲時,支付給孟山都一筆特許權使用費。

從單純的賣種子,直接乾預到了農民的種植生產環節。

這是一種私有知識產權製度,繞開了公共政策和相關規定。

還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執法收費係統。

但在印度的農村地區,數百萬農民掌握著小塊土地,不便於執法,因此不便與農民單獨簽署許可協議。

於是便發明了轉授權製度。

1988年,孟山都公司與印度知名種企馬海可成立了合資企業:馬海可孟山都公司。

隨後,孟山都免費向這家公司捐贈了100克bt種子。

馬海可孟山都公司又向約50家印度種子企業轉授權了bt基因。

通過傳統的雜交育種技術,將bt性狀滲入當地的品種,但不涉及開放授粉品種。

雜交品種的種子在種植過程中可以保存,但產量會逐漸下降,因此農民需要每年重新購買種子。

通過這種設計,分許可方每年需支付10萬美元的費用。

同時,種子公司銷售每包bt種子,需要將種子價格的四分之三,作為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給孟山都。

程迪訝然道:“四分之三?”

“很離譜對不對?一開始的時候,一英畝的特許權使用費約26美元,這些年,印度各邦都在反抗,甚至強製削減特許權使用費。

但孟山都無視了這些規定,依然在收取高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事實上,孟山都bt進入華夏時,也收取了特許權使用費,但1英畝隻收1美元,折合每畝也就1元出頭。

但在印度足足高出了25倍。

這讓印度人接受不了。

然而,那是因為華夏農科院成功培育了自有的bt品種,給孟山都帶來了激烈競爭。

最近幾年,孟山都更是放棄了在華收取特許權使用費。“所以,特許權使用費就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命門。”

程迪手摸著下巴,“我們的種子可以自留種,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農民樂於種,但種子公司不願意推廣,這是最麻煩的。”

郭陽笑道:“這次把瞿陽帶來,他就是來和幾個主要的種子公司談合作的。”

程迪這才笑了起來。

正是由於雜交種子的出現,才讓種子可以商業化,演變成種子產業,讓種子公司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而植物基因工程技術的出現,則大大促進了種子商品化。

可以自留種的種子,天然的與種子公司站在了反方向。

甘蔗種還好說,普遍都可以留種。

但種子對農業生物技術企業來說,是一個可以和大豆、玉米並列的巨大市場。

彆看各種子企業與孟山都公司矛盾重重,但推廣一個可以自留種的種子,絕大部分種子公司都會選擇拒絕。

程迪一開始的想法是讓農民自行擴散,一開始會很慢,想等裂變,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現在瞿陽親自負責這事,讓他鬆了口氣。

“對了,這兩天方便去育種研發中心嗎?”郭陽不經意的問道。

“當然可以,薩特南最近都忙著采訪和應酬呢,他現在可是大忙人,可沒空理會研發中心。”

“我原本想著讓瞿陽約他喝茶來著,現在看來還得排隊。”

這個研發中心,大頭的資金是天禾出的,一共300萬元,中心裡實驗設備齊全,還配備了一個種質資源庫,裝的都是從天禾引進的種子。

印度本土的種子,則在孟買大學農學院的資源庫裡。

但程迪有權調用。

郭陽第二天看似走馬觀的看了一遍,實在已獲得了想要的信息。

又一天後,郭陽在種質資源庫裡,悄無聲息的對幾份才引進的水稻和小麥種子完成了掉包。

這兩天,瞿陽也沒閒著。

通過艾維克投行的人,聯係上了印度最大的種子公司:努茲維杜公司。

此前隻憑程迪的身份很難見到公司高層,但有瞿陽出麵,身份就對等了。

當郭陽完成了育種中心的任務後,瞿陽也與努茲維杜公司完成了第一次碰麵。

“他們的首席執行官拉奧稱,努茲維杜從2003年就申請了對bt進行直接商業化,但去年底,遺傳工程評定委員會拒絕了這一申請。”

“我的出現剛好合適,再晚一段時間,努茲維杜可能也要被迫成為馬海可孟山都的分許可持有人。”

“時機拿捏的真準!”

“真以為我是隨便改變行程呢!”郭陽自得的笑了笑,“談妥了吧?”

瞿陽說:“達成了初步協議,對方想在玉米、大豆、水稻、等多個領域與天禾合作,我同意了。”

“拉奧還有個身份,是印度國家種子協會的主席,與農業部的關係密切。

政商兩界的關係都很頂,市場渠道也遍布印度,推廣種子上很強。”

郭陽點了點頭,又看向程迪,“薩特南教授回來了嗎?”

程迪搖了搖頭,“可能要等明天。”

瞿陽已經預約了薩特南,從這就能看出薩特南最近有多火。

他會見拉奧也沒等這麼久。

郭陽並不打算出麵,知道他來了印度的人並不多,“那談品種授權的事就交給你們了。”

“老板,你就放心走吧。”

說來也好笑,嘉禾培育的品種,最終還需要薩特南來授權給努茲維杜公司。

但繞這一圈也值得。

水越渾越好。

臨彆之前,郭陽讓程迪收集了幾份有關印度甘蔗品種的報道。

印度報、印度時報、泰晤士報、路透社等海內外媒體都有相關的文章出爐。

一篇報紙文章的標題很好的體現了甘蔗新品種的熱度:《超級大豐收,跨時代的甘蔗品種!》

在諸多的版塊裡,郭陽並沒有看到有關土壤的報道。

隻有印度農業聯盟提了一嘴這個品種耗水有點多。

但甘蔗本就是耗水作物,所以也沒引起多大反響。

反而印度農民強烈要求大力推廣,如同當初農民要求政府放開對bt的限製一樣熱烈。

這裡的農民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民沒什麼區彆,同樣追逐利潤、短視。

隻需一點火星,就能點燃整個國家。

而郭陽同時布下了數個引子。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