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是一項很枯燥的工作,大多數時間都在和種子泥土打交道,引種、試驗、繁殖、推廣……
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很多人都忍受不了這份枯燥。
但也有很多人堅守著。
李殿榮搞油菜育種已有38載,其實他不是學育種的,他學的專業是土壤,和育種有很大的區彆。
47年前,他被分配到了三門峽庫區華陰農場。
當時華陰農場剛組建不到一年,土地荒蕪,雜草叢生,蚊蠅肆虐……
但條件是人創造的,沒有房子可以蓋,道路沒有自己修,土地不好可以改良。
那段時間,李殿榮是技術員,也是生產隊長,在一年年生產管理過程中,他大腦裡有了‘種子研究’的影子。
乾了八九年生產隊長後,李殿榮實現了他的願望,被調往農場試驗站專門從事種子研究。
專業不對口,就把能找到的和育種有關的書籍都找來,一點一點的啃。
曆經十年,在80年代初,他攻克了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三係雜種優勢的難關,獨立育成了‘秦油2號’。
讓我國在油菜雜優利用方麵一下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秦油2號經過推廣後,也連續多年播種麵積占國內油菜的四分之一。
但他沒有就此止步,經過15年努力,又培育出秦優7號。
一年又一年,他把最大的熱情都投放到了油菜育種上。
從一個年輕小夥熬成了耄耋老人,即使這樣,也喜歡常年上山下鄉,喜歡和農民打交道。
隻有回到土地裡,才能讓他感覺自己還年輕,才能讓他精神矍鑠。
現在他仿佛看到了同類,眼前的這幾個年輕人,也散發著他當年同樣的氣息,年輕,朝氣蓬勃……
天油係列毫無疑問是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品種。
培育出他的研究團隊卻不驕不躁,謙虛踏實,心裡想著的不是揚名,而是下一個目標。
李殿榮從田地裡走了出來,拍了拍畢強的肩膀後,踏上田埂。
畢強以為他要說點什麼激勵人心的話語,心裡還有些慚愧,畢竟在天油6號的培育上,天禾科學院並沒有出多大力,但這個成果卻掛在天禾科學院的名頭上。
所以他們才會有新目標,天油的開始和他們沒關係,把這個品種做成一個係列就成了他們的使命。
他看著李殿榮,這個老頭說話語調低緩,對聆聽者很友好,也因此他不介意再上一堂教育課。
其他人也是如此。
雜交油菜之父的名頭還是很好使的。
然而,站在田埂上的李殿榮這一刻卻發出了挑戰。
“既然要攀登新目標,不如比一比?”
“比?”
看著滿頭白發,已經73歲的李殿榮,天禾的一眾三十來歲的育種員都有些錯愕。
欺負老年人算什麼英雄好漢。
勝也勝之不武。
“比什麼?”
畢強好奇道,李殿榮現在不是一個人,有研究團隊,也帶博士生,技術底蘊沒得說,而他也想檢驗天禾科學院的實力到哪個位置了。
李殿榮抿了抿嘴,他一抿嘴的時候,臉龐看上去就像個很苦的農民。
“天禾在油菜育種上的新目標是什麼?”
“更高的出油率,以及更多地區性小品種。”
畢強沒有隱瞞,天油6號的出油率是天油係列潛力最高的,但卻不穩定,在50~58之間浮動。
天禾想把他穩定下來。
聽到這個數據,李殿榮眼睛亮了亮,這個出油率的確很高,世界頂尖水準。
而且這能實際應用到大田生產,單論出油率,他實驗室裡還掌握有60以上的種質材料,但卻進不了大田。
沉吟了會兒,李殿榮說:“我這裡也有個想法。”
“你說。”
“這個想法還是來自嘉禾的文冠果油。”
這頓時就引起了在場人的注意,要說現在食用油行業的當紅炸子雞。
那必然是嘉禾的金螺文冠果油,站在食用油頂端的健康油。
從大包裝到小包裝,豐富的營養物質、健康油的概念不斷吸引人去嘗鮮。
一次次好評的反饋讓金螺文冠果油的口碑越來越好,然後,又吸引人去購買……除了貴,仿佛沒有缺點。
“從吃上油,到吃好油,再到吃上健康油,大眾的消費觀念在不斷改變。”
李殿榮說:“所以,我就想培育一種更健康的菜籽油。”
“是一個不錯的想法。”畢強點頭,他又看了看身邊人,也都在思考思路。
“行,天禾接下了。”
李殿榮笑道:“要不要給你們說說思路,畢竟是我提出的,有先發優勢。”
畢強挑了挑眉,心中明悟,李殿榮應該是有了研究方向,但還沒付諸於實施,可能也沒多大把握,這才提出比一比。
但比一頭霧水的天禾確實有更多的優勢。
“不用了。”畢強咧嘴笑道:“尊重一下老年人。”
“嗬嗬……”李殿榮有被刺激到,不知怎的,心中的勝負欲在此刻也被點燃。
“那就走著瞧。”
李殿榮從田埂上往外走,畢強和幾名研究員落在了後麵。
“院長,最後乾嘛要刺激李老師?”
“他們團隊很強。”
“我感覺這老頭來勁了,熬老頭最後熬輸了,麵子裡子都得丟。”
畢強沉聲道:“那就乾掉他們!”
“培育更健康的油菜籽油,這條賽道有點小眾啊!”
“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可能到達的光輝的。”
“院長說得好,這碗雞湯我乾了。”
“我也乾了。”
“那我也乾。”
“他奶奶個熊,這不是我說的,這是馬克思說的。”
“哦,我還以為魯迅說的。”
田埂上,隊伍末端的人群充滿了活力,李殿榮走在前麵也能聽到後麵的聲音。
馬克思的這句話他也知道,激勵著很多科研人員向一個個新目標攀登。
…
“剛才李研究員走的時候,似乎有點不高興?”田瑞有點不確定,但當李老抿著嘴的時候,確實感覺像受了委屈的樣子。
“打了個賭,心裡憋著口氣呢!”
畢強和田瑞聊了聊始末,才看向在一旁等候多時的趙華。
“趙總,生意興隆啊!”
隨著潼南油菜的超級大豐收,天油6號成為山城主導品種是必然,榮華公司預期收益不菲。
但趙華還在想著田瑞提到的山城日報,郭老板都關注到了,現在畢強又到了山城。
這讓他現在心裡有點焦急。
趙華苦笑道:“畢院長說笑了,榮華公司的山城代理保不保得住都不知道,生意興隆可不敢當。”
畢強愣了愣,看向田瑞,啥情況啊這是。
田瑞眨了眨眼,嘴角帶著淺笑,仿佛在說被嚇的。
畢強和田瑞眼神交流了片刻,就明悟了,榮華貿易確實有被取締的風險。
當林鬆在電視上分析了有關六大巨頭合並為四巨頭對國內農化行業的影響後,陸續跟進的媒體不少。
最開始是新京報,隨後又是各地的地方媒體。
這時人們才發現,支持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的人,不會比反對的人少,而且很多同樣是掌握了話語權的人。
上層的鬥爭天禾不想參與,但一些涉及到種子的言論、刻意被一些人和媒體忽略等等卻刺激到了天禾。
所以,天禾也展開了反擊。
你說國產種子比不過洋種子,甚至死皮賴臉的忽視取得的成果,吹噓洋大人們有多好。
好,那我就把洋種子全趕出去,讓這些外來資本沒有生存空間。
這就是天禾想做的,在全國各地開展更深入的市場推廣。
起初重點區域依然是沿海,以及農業大省。
具體到種類上,則是蔬菜種子,這是目前洋種子唯一還保留有較大優勢的領域,也是林鬆等人攻擊的重點。
於是,天禾和德農在魯省、豫省、蘇省、冀省等地加強了火力,不斷攻城拔寨,搶占市場,形勢大好。
萬萬沒想到,西部出問題了。
畢強裝作歎了口氣,才問道:“趙總,記得天禾去年也推出了一個白蘿卜品種吧。”
趙華點頭,“天白1號。”
“表現怎麼樣?”
“還行吧,但山城是‘三白’蔬菜的傳統種植區,白蘿卜種子的競爭壓力很大,比不過其它蔬菜種。”
“在當地的種植表現呢?”
趙華卡殼了一陣,支支吾吾的,就像犯了錯的小學生。
“天白1號是我培育的品種。”畢強失笑道:“我對它還挺有信心的,在其它市場的表現都還可以。”
“這我不知道啊…”
“沒事,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南韓的白蘿卜品種,在山城很暢銷嗎?”
趙華凝眉想了想,說:“畢院長,田總,能不能說說到底怎麼一回事啊。”
畢強沉吟道:“山城日報稱,由於拿不出有競爭優勢的拳頭產品,國內培育的部分蔬菜品種種子,在蔬菜基地擺出的擂台上節節敗退。
在山城市的蔬菜基地中,洋長白蘿卜、洋胡蘿卜、洋甘藍等已占絕對優勢!”
“這不可能!”趙華振聲道。
“調查過嗎?”田瑞說道:“彆人說得有理有據,還舉了例,在潼南桂林鎮,就有一個種菜大戶,另外,街道辦事處管蔬菜生產的主任也接受了采訪。”
趙華有些恍然,似乎仍有些不相信。
畢強說:“去看看吧,應該不遠,地址我都記下來了。”
一行人來到了一個叫八角村的村子,經過詢問後,找到了種菜大戶張軒。其承包的150多畝菜地,全種的南韓‘新白玉春’。
不明所以的張軒還笑著和眾人說:“這種南韓蘿卜無論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隨後,他們又去了街道辦,找到了分管蔬菜生產的主任,進一步得到了確認。
“潼南有17萬畝長白蘿卜基地,其中70以上都是新白玉春。”
南韓的蘿卜品種確實好,這點得認,畢竟是泡菜國,泡菜蘿卜也是南韓人的最愛之一。
其蘿卜育種上也是頂尖的。
但畢強認為天白1號也是頂尖的品種,他原本主攻辣椒育種,但天禾有天椒1號等品種。
於是在入職研究院後,他專攻白蘿卜育種。
借助天禾龐大的種子庫,以及成體係的育種平台,還有諸多研究員的輔助,費了數年精力,最終培育出了天白1號。
對這個品種,他抱有很大的期待。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上市後的表現,也沒有辜負眾多的付出,天白1號在魯省、冀省等白蘿卜主產區備受好評。
雖然播種麵積依然比不過新白玉春等主流品種,但這是因為推廣時間短。
且其增長勢頭很好。
然而,在山城,不僅天白1號沒有起色,連超級紅芯胡蘿卜、甘藍等優勢品種都被比了下去。
這讓天禾很多人都對榮華貿易在山城的市場開拓很不滿。
趙華弄清了事情的緣由後,也不由心跳加速。
他太樂觀了。
對,榮華確實一直在賺錢,賺錢能力也不俗。
但天禾認為他還能做的更好,因為天禾和德農在競爭更激烈的魯、豫、冀等地做得都遠比他出色。
那為什麼天禾不把他換掉呢?
人手不夠、市場偏僻、交通不便……這些是目前的原因,但也都能克服。
一旦天禾和德農騰出手來,榮華貿易可能又得挪位置了。
三月末的天氣,本該舒適涼爽,但趙華卻額頭卻冒出了冷汗,嚇的。
緩了好一會兒後,趙華才說道:“其實,榮華也做了很多工作,在辣椒、瓜類、茄子、番茄等新型品種的推廣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田瑞和畢強兩人不置可否。
沒人說他做得不好,隻是沒有達到天禾的心裡預期。
“現在還來得及,我昨天去了市種子站,洋種子在山城的蔬菜種子市場上,隻占有10的市場份額,播種麵積就更少了,隻占了不到了01。”
顯然,洋種子的價格不便宜,是本地種的10倍以上。
田瑞又說:“這說明,洋種子也隻是才剛在西部地區試水,推廣力度不夠;
另外,山城的一家一戶的散戶還是占了大頭,散戶喜歡便宜種,這才讓洋種子沒有推廣開。
所以,散戶市場榮華得想辦法保住。”
言外之意,種菜大戶很多都投向了洋種子。
“大戶也要搶回來!”趙華厲聲道,大戶才是利潤大頭。
榮華代理的辣椒、茄子、瓜類等品種已經在大戶身上嘗到了甜頭,現在隻是多了個目標群體。
“很好。”
田瑞這從從懷裡掏出了一份打印好的表格。
“這是山城全市的蔬菜種植大戶名單,百畝以上種菜大戶674戶,500畝以上的181戶,千畝以上的種菜大戶也有61戶。”
田瑞笑了笑,說道:“這上麵涉及的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超過50萬畝。”
趙華早已聽得目瞪口呆。
他在山城兩三年,了那麼多錢,送了那麼多禮,也沒聽說有這份名單啊!
田瑞又說:“以後這份名單榮華要保持實時更新,定期反饋給我,我要上傳到內網上。”
趙華木然的點頭,他還在想這份大戶名單,洋種子在山城播種麵積隻占01,但市場份額卻占到了10。
意味著大戶市場淪陷了大半。
如果沒有這份名單,讓榮華的人自己去跑,得多費不少功夫。
趙華問:“高山蔬菜呢?”
“同時進行,高山蔬菜是公司今年的一個重點推進項目。”田瑞看向畢強,後者微微頷首。
“山城隻是一個點,同時推進的還有多個區域,高山蔬菜播種時間一般在4~5月,時間已經很緊了。”
高山蔬菜、平壩丘陵蔬菜、油菜以及糧食作物……這一切都要同時進行,趙華隻感覺頭皮發麻。
但看天禾這架勢,大戶名單都能直接掏出來,顯然是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不想被甩下車,隻能硬著頭皮上。
“沒問題!”
畢強沉吟道:“也不用怕,高山蔬菜是一個機遇,外資種企涉入少,但又確實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
高山蔬菜起源於80年代初期,在90年代快速發展,如今年播種麵積已達到4000萬畝以上。
高山地區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特殊的高寒山區氣候讓這些地區糧食生產水平極低。
但卻適合蔬菜,尤其是十字科蔬菜生長發育的需求。
夏季是我國農業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洪澇水災、蟲災旱災、台風冰雹……
但高山蔬菜一般4~5月播種,8~10月上市,正好彌補了這一淡季。
所以前些年發展很快。
但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連作障礙,種類、品種單一,茬口集中,‘菜賤傷農’現象時有發生。
如今有些地區已經在摸索改變,比如浙省和徽省,在嘗試引進青菜、荷蘭豆等優良品種。
但以中部長江流域高山蔬菜區(780萬畝)品種更新卻很遲緩。
高山蔬菜大多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區、武陵山區、大彆山區、六盤山區、雲貴高原等老、少、邊、窮、庫的偏遠山區。
部分還是連片貧困地區和紅色老區,交通不便,自然資源相對匱乏。
高山蔬菜產業是少數幾個能大規模和持續為山區農民帶來明顯經濟效益的產業。
是農業部及各省在山區主推的產業之一。
這些地區偏遠落後,外資還沒來得及進入,本地品種又單一,同時近年來也出現了嚴重的農殘超標等問題。
對渴望進一步國內業績的天禾來說,高山蔬菜種子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沿海和蔬菜大省種子市場慢慢和洋種子磨,先把高山蔬菜種子市場占了,再來圍剿洋種子。
這是天禾定下的戰略路線。
具體實施起來,卻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首先就是種子,天禾不缺優秀的蔬菜種子。
但種類和品種不算多,這就將重擔壓在了天禾科學院的身上:培育和改良適宜品種。
渝東北背靠秦巴山區,六省市交界處;渝東南倚靠武陵山區,四省市交界處。
地理位置較好,同時又恰巧出了山城日報這檔事,讓畢強挺不爽,所以就來看個究竟。
然後,更不爽了。
榮華公司隻顧著開發新品類市場,傳統的三大白等市場卻讓給了洋種子。
憑白壯大了‘洋和尚會念經’的聲勢。
不過,天禾還沒打算把榮華公司踢出局,畢竟合作了那麼多年,像這些偏遠地區,也需要經銷商的力量。
田瑞和畢強細致的給趙華介紹了一番蔬菜的推廣後,才離去。
一連一段時間裡,畢強都帶著研究團隊在山裡打轉,尋找著更多的育種機會。
另一邊,趙華在特意找來《山城日報》看了後,也迅速進入了狀態。
狗日的無良媒體避重就輕,隻報道了傳統的‘三白’,其它品種提都沒提。
好歹提兩句辣椒、瓜類也不至於讓他這麼被動。
為了挽回在郭老板心中的印象,趙華也是豁出去了。
平壩丘陵地區的蔬菜播種逐漸進入尾聲,但高山蔬菜播種還未開始。
他也顧不著那麼多,先把貨鋪開,無非就是給下遊的鄉鎮種子店更多的讓利。
很多以往隻有一麵之緣,或者沒見過麵隻有電話的農資店都被聯係上了。
“老張,天禾的蔬菜種子來點,辣椒、番茄、苦瓜、黃瓜、蘿卜都有,適合山裡種。”
“彆再推蓮白了,你看那去年那病害多成什麼樣了,換種吧。”
“天白1號長白蘿卜,賣得起價,比普通蘿卜均價要高20左右。”
“嗨,老顧客了,賒賬就賒賬唄,賣得好明年再來。”
一個一個電話打出去,趙華也調來了人手,渝東南和東北幾個區縣,慢慢都有了天禾種子的身影。
同為蘿卜種子,一袋15克的本地圓蘿卜隻賣15元,而一罐50克的天白1號賣價達到50元。
按單價算,是本土種子的10倍。
辣椒、苦瓜、黃瓜、番茄等等蔬菜也高出傳統數倍。
這引起了眾多農戶的稀奇。
就像一個常年封閉的山村,突然走來了一個穿著光鮮亮麗的美婦人,總能引人矚目,讓男的看了想入非非,女的看了暗罵妖豔賤貨。
但總有人會因為好奇下單,也有人為天禾的品牌買單。
總之,這是從無到有的突破。
“長江流域高山蔬菜區,基本跑了個遍,情況比預料中好,很多農戶都喜歡看電視,天禾投了很多廣告。”
在四月中旬時,畢強就回到了酒泉,和郭陽說起了此行的經曆。
得益於天禾的名氣夠大,品牌夠硬,又有電視廣告等配合宣傳,有些地區還拿到市縣政府的種子推薦背書。
這讓天禾的蔬菜種子隻要能鋪開,就有人買,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發酵。
推廣高山蔬菜種子,隻是瞿陽定下的一個方向,魯、冀、豫、蘇等才是主戰場,這一兩個月同樣收獲頗豐。
郭陽問道:“育種有頭緒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畢強笑了笑,“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搭建的育種體係,也該發揮點作用了。”
商業化育種可以大幅縮短育種周期,並降低不確定性。
像蔬菜這類品種,隻要確定了育種目標,目標簡單清晰,基本上一年就能完成從審定到投放市場。
但缺點是很難出大單品,隻能靠群海戰術去填補市場。
“那壓力不小,聽說你還和李殿榮有個油菜育種的賭約?”
“對,培育更健康的油菜籽油,目前團隊還沒有頭緒。”畢強用期待的目光看著郭陽。
“慢慢來,這是一場持久戰,先把高山蔬菜攻克了吧。”
郭陽搖了搖頭,這段時間,他也沒停歇,在工作的同時,還把積攢一年多的自然能量消耗近半。
但在健康型油菜和高山蔬菜育種上,他不打算出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