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鯉魚泛濫逼瘋聯邦政府。”
“成功入侵美國河流的霸主——亞洲鯉魚。”
“鐵蒺藜的惡霸行徑和農作物爭營養,並將其殺死!”
“超級入侵生物美國人與小小的螞蟻大戰了近80年!”
“在鄉下司空見慣的菟絲子,成了美國大豆和苜蓿農場主的噩夢!”
“中小農場紛紛破產,世界前首富比爾蓋茨狂買土地!”
在郭陽指揮著嘉禾四處出擊時,大洋彼岸農場主們麵臨的麻煩日益加深。
美利堅各大電視台、網絡上有關於生物入侵、農產品減產、出口受阻、農產破產的新聞接連不斷。
鐵蒺藜、菟絲子如跗骨之蛆,以驚人的速度在農田裡蔓延。
玉米、小麥、、大豆、苜蓿等等農作物一旦沾染上,就會麵臨大幅減產。
沒有天敵的紅火蟻,其可怕之處,更是超出人們的想象。
產量下降,成本上升,出口減少……三年的時間裡,聯邦幾乎每天都有農場破產倒閉,申請破產的農場數量創出新高,失業的農場工人頻繁走上街頭抗議。
在一次又一次絕望而無助的鬥爭中,中小型農場主們徹底爆發了,在各地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遊行示威。
“保護我們的農場!”
“消滅雜草,消滅紅火蟻!”
“我們需要更多的補貼,需要銷售市場!”
“抵製孟山都,抵製轉基因!”
“保護生態環境!”
遊行人群中,桑德聲嘶力竭的高呼著。
他是伊利若伊州的居民,10年前從大學畢業後,就回到老家繼承經營占地1萬英畝的農場。
正值華夏加入世貿組織,部分放開了農產品市場。
在那幾年,農產品價格蹭蹭上漲,農業前景普遍被看好。
然而,從兩三年前開始,噩夢發生了。
農產品價格爬上了曆史高位,但是,農場卻遭到了鐵蒺藜的危害,與作物爭奪肥水,將作物纏繞封閉致死,作物產量急速下滑,一年比一年低。
這還沒完,南方的紅火蟻又一路向北入侵到了伊利諾伊州。
變異後的紅火蟻可比雜草恐怖多了,不僅會直接對土壤和作物造成破壞。
人畜被叮咬之後也會受不了,因紅火蟻而造成的死亡人數也居高不下。
變異紅火蟻的入侵讓糧食產量再度下降,而對外出口市場尤其是對華出口的萎靡則完成了最後一擊。
桑德的農場直接宣布破產。
這是在伊利諾伊州務農超過四代的桑德家族首次宣布破產。
桑德家並非一個特例。
與他農場相鄰的農場基本上都在申請破產。
遊行抗議的隊伍聲勢浩大,並迅速傳遍全世界,引發各國震動,這場關於生物入侵的災難也徹底的展露在全世界。
在外網上,更是精彩紛呈。
“哈哈哈……大漂亮不是號稱世界警察嗎?怎麼連一隻小小的螞蟻也擋不住!”
“不止螞蟻呢,還有亞洲鯉魚,聽說還是大漂亮國主動引進的生物,現在密西西比河裡的本土生物都快被吃光了吧。”
“自作孽不可活!猶太資本利用糧食武器在全球興風作浪,這下終於嘗到苦頭了!”
“哼!你們是不知道紅火蟻的厲害,一旦蔓延到全世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以鐵蒺藜和菟絲子的傳播特性,可能已經蔓延到其它國家了。”
“這是一場世界級的災難!”
隨著美利堅遊行抗議的發酵,有關生物入侵、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討論越發浩大。
世界各國,以及各種環保基金,自然基金,組織和協會都加入了這場討論。
不約而同的,各國都加強了海關的檢測,嚴防死守生物入侵。
但,在東亞的南韓、華夏,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早已發現了紅火蟻的蹤跡。
這也同樣引發了眾多擔憂。
華夏的媒體和網絡上,也出現了諸多關於美利堅生物入侵的報道,但人們最擔心的也是國內紅火蟻的入侵。
“紅火蟻已經入侵了我國12個省,攻擊性極強!”
“難咯,難咯,看來國內也要和大漂亮一樣,一旦紅火蟻變異,就徹底失控了。”
“哪有那麼嚴重?殊不知國內糧食產量連年創新高,糧食單價一降再降,苦的都是農民啊!”
“這兩年都很少見國內有紅火蟻危害的報道,應該是控製住了。”
麵對網友對紅火蟻入侵的諸多擔憂,國內的農業界卻表現的極為平靜。
偶爾有專家教授接受采訪,也表示國內有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可有效應對紅火蟻的措施。
粵省、湘省等發生過大規模紅火蟻的地區,也有官員表示局麵已經被控製了下來,沒有複發的跡象。
於是,國內和國外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大漂亮的農場主一片水深火熱,而國內則是風平浪靜。
這讓很多崇洋媚外的公知不能忍,
“做什麼美夢呢,大漂亮可是世界第一強國,擁有孟山都、杜邦、陶氏等眾多生物科技公司,全是農化行業的巨頭,就這樣,大漂亮也和紅火蟻鬥了80年。”
“唉,有些國人就喜歡盲目自大,國內是官僚作風,一發現哪裡有紅火蟻,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隻是暫時控製住,根本問題依然沒解決。”
“國內專家教授就喜歡作假,地方官也為了政績欺上瞞下,殊不知這樣隱患隻會越來越大。”
“等著吧。”
然而,無論公知們怎麼叫囂,國內紅火蟻銷聲匿跡、糧食產量不斷攀升卻是不爭的事實。
反倒是美利堅的遊行浪潮愈演愈烈。
後金融危機時代,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成了美利堅實力下滑的重要節點。
這個曾經的全球老大,現在裡外都遇到了大麻煩,明顯感覺使不上勁兒了。
如今,賴以為傲的農業也出現了大麻煩,全球都在看大漂亮將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重重壓力之下,美利堅大統領奧觀海發表了公開講話。
“聯邦政府將不惜一切代價來應對多起生物入侵事件,未來數年,將投入200億美金用於治理紅火蟻、鐵蒺藜、菟絲子三大嚴重入侵全美農田和公園的生物。
同時,杜邦、陶氏、孟山都以及數十所知名院校,將共同研發針對紅火蟻的生物化學製劑……”
在這之後,美利堅五大電視台又幾乎同時轉發了一則石破天驚的消息。
“全美最大的兩家化工巨頭:杜邦和陶氏化學將並購重組!”
這無疑是農化行業的大地震。
美媒紛紛宣稱,杜邦和陶氏的合並重組將使兩者的研發形成合力,共同對付紅火蟻、鐵蒺藜等惡性生物。
在媒體的引導下,外網的輿論隨之一變。
“陶氏和杜邦都是百年農化企業,兩者聯手一定能扼殺入侵生物。”
“這是我們需要的變革!”
杜邦和陶氏將合並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在農化行業內引起震動。
其競爭對手都不難猜出兩者合並的真正理由:企業運行舉步維艱,兩者希望通過合並衝出混戰的競爭困局。
至於生物入侵,沒有人不再為之努力。
“雷歐教授那裡怎麼說?”孟山都總裁布雷特·比吉曼向助手問道。
“教授說還需要一年時間。”
布雷特·比吉曼頭疼的揉了揉腦門,說:“等不及了啊!
過去兩年時間裡,玉米種子、農達除草劑市場份額都在快速下降。
如今,杜邦和陶氏又要聯合在一起,坐以待斃就是慢性死亡。”
以往,農場主對付雜草最青睞的是打除草劑,尤其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種子和農達的組合。
但鐵蒺藜幾乎對所有市麵上的除草劑免疫。
轉基因大豆種子反而成了劣勢。
再加上輿論的抵製,孟山都可謂是舉步維艱。
“總裁,那要如何是好?”
“孟山都也需要強援!”布雷特·比吉曼沉吟道:“如果有化學藥劑能對付鐵蒺藜,必須出自孟山都之手。”
很快。
又一則轟動的消息爆出:孟山都計劃用40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
孟山都是全世界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子供應商,巔峰市值超過700億美元。
1980年就投資10億美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研發中心。
1986年研發出世界第一個轉基因牽牛。
1994年研發出轉基因大豆捆綁草甘膦獲得美農業部批準,並在此後轉基因作物的研發方麵一路領先。
從種子業務來看,孟山都種子銷售額高於排名二三位的杜邦與先正達的總和,是第四的拜耳的6倍多。
然而,孟山都風光不再。
在轉基因商業化過程中受到全世界消費者抵製。
美利堅的蒺藜、紅火蟻、菟絲子等入侵作物的變異,很多人把原因歸結到了轉基因作物和農藥的使用上。
孟山都早已超越了其公司名字本身,成為全球聲勢浩大的反轉基因共指目標!
這兩三年,孟山都一直在低調行事。
偶爾有關孟山都的新聞,也是其在針對鐵蒺藜、紅火蟻研究上有了最新進展,但也未能誕生一種完美產品。
陡然間,孟山都卻爆出了想收購先正達的計劃!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孟山都公布計劃之後,美利堅對其並沒有多少指責之聲。
農場主們更是再次高呼,“這是我們想要的變革!”
如果真能有克製鐵蒺藜的化學製劑,很多人都認為第一個產品會出自孟山都之手。
孟山都是世界上最有創新力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其收購目標先正達,市值300多億美元,同樣是全球四大轉基因作物生產商之一,在生物技術方麵擁有強大實力。
孟山都一旦吸納完先正達擁有的技術,也許就彌補上了最後一口氣。
美利堅農場主高呼宣告,而其它國家和競爭企業則感到驚恐,一場農化行業的驚天變局正在演變。
消息傳回國內,同樣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國內開放種業和農化市場後,外資的身影就頻繁在國內現身。
孟山都的農達,拜耳的銳勁特,杜邦的康寬,先正達的適樂時和福戈,陶氏益農的高效蓋草能……早已成為華夏數億農戶、農藥行業人員耳熟能詳的名字。
而如今,這些巨頭們要聯合在一起了。
悲觀之聲不絕於耳。
“六大巨頭每一個的體量都不輸中化,更彆提那些普通的民企了。”
“早點投降吧,還能體麵點。”
“隻有這樣的公司,才能真正解決紅火蟻入侵得問題,國內的專家教授們好好學,好好看吧!”
冷嘲熱諷的聲音普遍存在,大多數民眾即使想反擊,也不知該如何下手。
普通人對農化行業大多不了解。
農資人員和農藥公司也仿佛沉寂了一般,鮮有人出來回應。
於是暗諷的聲音越來越大。
直到魔都農藥研究所的張斌教授,在蔚來微博上一語道出了華夏農藥企業所處的江湖地位。
“華夏農藥企業做得再好,目前也不過是給外國公司打工。”
這條微博一出,當即就在蔚來微博上引來了眾多的評論和關注。
“張教授,你發的這條微博是什麼意思?”
“代工廠嗎?”
“臥艸,這麼慘的嗎?”
“叫獸,詳細說說啊。”
“管殺不管埋是吧?”
評論區的樓很快就疊了起來,在杜邦和陶氏,孟山都和先正達宣布合並的情況下,這條微博的熱度不斷攀升。
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飛快登上了話題熱榜,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多了微博。
有人興奮了。
“哈哈哈,我就說嘛,國內這個環境,根本就不可能有產品創新,隻能吃彆人剩下的。”
“國內的紅火蟻控製絕對是造假了,要不然就是地方部門鋪張浪費,搞人海式戰術……”
有人怒而噴之,
“跪著就很爽嗎,孫子!”
“這種人在戰爭年代絕逼是漢奸!”
“嗬嗬嗬,人家教授的意思很明顯了,國內的農藥企業就是代工廠,國外的六大公司才掌握著核心技術!”
兩幫人在評論區罵了起來,也有很多人在請教授做更多的解讀,但遲遲沒有回應。
直到當天半夜,張斌教授才在該條微博寫下了第一條回複。
“我們是國外公司的長期合同工。”
這一下,有些人徹底的睡不著覺了,不斷的在網絡上宣揚著‘遲早要完’‘早點投降’等等言論。
恐懼之聲更甚。
有媒體去采訪國內的知名農化企業,得到的儘皆是‘不容樂觀’、‘利潤微博’、‘生存九一不易,何談產品創新’等等言論。
很多人都意識到事情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各路媒體也儘皆在推波助瀾。
不斷有人呼籲有關部門出來澄清一下謠言。
在千呼萬喚之下,華夏農藥工業協會在蔚來微博上發布了一份年華夏農藥銷售百強企業榜單。
排名第一的浙省新安化工年銷售額1873億元,第一百名的銷售額是17億元。
前一百名加起來49697億元,全行業銷售額是15896億元。
“靠,就一張圖片,其它內容全靠猜?”
“笑死了,先正達去年一年的農藥銷售額是8841億美元,國內前一百名加起來才約776億美元,這怎麼打?”
“前100強加起來的市占率才3126,國內的小農藥公司活力很旺盛嘛,也怪不得汙染那麼嚴重!”
“也難怪都不出來發聲哦,麵對六大農藥公司,估計都嚇傻了吧!”
百強名單一出,讓國內各界基本看清了國內農化企業的虛實。
名單上的企業,也被媒體記者們盯上了,上門采訪的人絡繹不絕。
而隨著了解的加深,人們才能理解到張斌教授在蔚來微博上發的那兩條言論的內涵。
“國內農藥年產量230萬噸,出口120萬噸,出口以後,國外的大公司進行二次精深加工,製成高端的,我們做不出來的產品,在全球賺取超額利潤。”
“僅先正達一家在國內就有超過50家供貨商。”
“浙省新安化工之所以能做到國內第一,全靠和拜耳、孟山都、巴斯夫、先正達、澳洲新農等大公司有密切關係,長期合同工名不虛傳。”
“行業平均利潤率僅6,國內企業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賺取的卻是微薄的代工費。”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隻有20多個,長期生產仿製藥,或者非專利產品……”
在嘉禾的總部辦公室裡,因兩起農化行業超級大並購來拜訪的秦立軍,得聞這些行業信息後,怔怔出神了許久,才喃喃道:“為什麼不搞研發?”
郭陽笑道:“全王的研發投入一直是國內最高的,剛開始的前幾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例甚至超過了100。”
秦立軍恍惚了神,“彆的企業隻有1?”
“做得好的大企業才有1。”郭陽沉吟道:“有個企業老板說得很準確,生存就已不易,何談產品創新?
事實上,國內代工的競爭力也在下降,印度在某些方麵已超過了國內。”
秦立軍說道:“這樣看來,國內農化行業的情況不太妙啊!”
郭陽笑了笑,道:“再差還能比現在差嗎?杜邦和陶氏合並,孟山都計劃收購先正達,其實更多是迫於無奈。”
秦立軍說:“哦,郭總不看好這兩起並購?”
郭陽笑著點了點頭,其實他心情不錯。
留在印度的程迪已通過庫馬爾的引薦,和孟買大學農業科學院達成了研發合作。
農化行業的這兩起並購也不出他所預料,早做好了心裡準備。
“對付生物入侵隻是並購的一個由頭,更重要的內核邏輯是企業運營出了問題。”
郭陽分析道:“戰略,轉型,規模,這就是陶氏杜邦合並的內核,目的是著眼於效率和成本,是傳統的並購,仍屬於“抱團取暖”,缺乏創新思維。
想靠陶氏杜邦解決老美麵臨的農業困境,無異於癡人說夢。
美利堅本土最有希望解決問題的是孟山都。”
秦立軍沒想過會得到這麼一個答案,“孟山都和先正達合並,兩大轉基因集團聯手,確實更難纏啊!”
郭陽哈哈笑道:“先正達不一定會同意孟山都的收購。”
“嗯?”秦立軍訝然。
“孟山都在歐洲的名聲那麼臭,業務又高度重合,先正達大概不會同意,而瑞士人鐵定會阻止。”
郭陽笑了笑,說道:“我認為中化收購先正達成功的概率都比孟山都高。”
“中化!”秦立軍這次真的吃驚了,“中化會收購先正達?!”
郭陽笑道:“我剛才說的那些行業信息,在業內幾乎人儘皆知。
這次杜邦和陶氏合並重組,孟山都野心勃勃,拜耳和巴斯夫最近也動作頻頻,即便先正達不想賣身孟山都,心裡也肯定慌得很,說不得也想找個援手,就看中化想不想出手了。”
“很可能會吧。”秦立軍沉吟了會兒,說:“國內這一盤散沙的情況,再讓外資聯合起來,以後農化行業可就真沒翻身餘地了。”
秦立軍頓了頓,又意識到話裡有問題,補充道:“全王還是很可以的,進了前十,也是唯一一個隻生產創新藥的國產公司。”
郭陽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並不在意。
去年,全王的營收達到了創紀錄的28億元,植提、飼料添加劑、生物農藥三大主要版塊中,生物農藥營收達到了1286億元,排名全國第九。
但,當年全國生物農藥的銷售額也僅65億元,全王占比高達1978。
並且,這市場份額幾乎全是從六大國際農藥巨頭手中虎口奪食搶過來的高端市場。
所以,全王的體量雖小,但利潤卻不低,郭陽對此也很滿意。
不過,這些就沒必要和秦立軍顯擺了。
“全王還差得遠呢。”
秦立軍說道:“嘉禾就沒想過把先正達收購了?”
“隻怕會消化不良。”郭陽哈哈笑道:“全王吃些巨頭們剝離出來的邊角料就夠了。”
這時,郭陽放在桌子上的手機震動了起來。
“巧了不是,中化的劉總打過來的。”
秦立軍笑道:“多半是猜到你在念叨他,快接吧。”
郭陽接通了電話。
“劉總,彆來無恙啊。”
“郭總,全王賣不賣?”
劉德樹一出聲,就讓郭陽心裡直呼,好家夥,回旋鏢最終落到了自己身上。
“不賣。”
“那嘉禾有沒有興趣並購先正達?”
郭陽看了一眼秦立軍,又再三思索了一會兒,說道:“算了,嘉禾和先正達很難產生1+1>2效應。”
辦公室裡寂靜可聞。
郭陽甚至能聽到電話對麵劉德樹傳來的喘息聲。
無疑,民眾的擔憂是正確的,很顯然,高層也意識到了,要想應對這一困局,辦法之一就是參與國際並購。
“如果說中化收購先正達,郭總認為可行嗎?”
“整合協同前景難以預測,以及先正達可能會有隱匿的難以預料的深層危機。”郭陽沉吟道:“我個人認為與其背負巨額債務,不如把資金投入研發創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