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三百章 兩位大佬

第三百章 兩位大佬(1 / 1)

推荐阅读:

沙棘,被譽為維生素c之王。

其豐富的維生素等抗氧化成份,可以幫助抑製黑色素形成,促進新陳代謝,從而起到美白和去黃的作用。

這是周曉敏查到的信息。

她當初還推薦給了同事,第一次喝時,差點沒把人酸死。

“這玩意真能變白嗎?”

這不止是她的疑問,也是眾多嘗鮮的人的疑問。

天然美白,這更像是日化美妝行業的廣告語,如今出現在了果汁飲料業。

在開心農場的用戶裡,這樣的聲音也不少。

這得到了一些媒體的關注。

一些記者開始谘詢醫藥界的專家,得到的答案是沙棘原漿成份營養豐富。

有增強免疫力、守護腸道健康、美白去黃等諸多功能。

麵對采訪,棘小白事業部的營銷總監也大方承認棘小白確實有這些功能,效果還更明顯。。

相比國糧悅活的空虛,棘小白的功能特點寫得明明白白。

但也迅速讓棘小白陷入了爭議,有人認為棘小白是胡亂宣傳、虛假報道。

甚至有媒體誇張式的進行了總結:喝沙棘原漿=養生+美白+減肥,四舍五入約等於長生不老。

“這是不負責任的企業。”

“誘導消費者消費。”

“詐騙式宣傳。”

京城。

看到這樣的新聞,農經的主編周曉敏好奇的看向茶室對麵老神在在的的年輕總裁。

“郭總,你就一點也不慌嗎?”

“沒必要。”郭陽神色輕鬆的喝著茶,周曉敏大約四十多歲,穿著一身得體的職業裝,正坐在郭陽的對麵。

“周主編皮膚保養得不錯。”

周曉敏笑了笑,“可能是因為這兩周都在喝棘小白,一開始我也不信,但現在確實能看到效果了。”

“效果有那麼好?”

隨著一道疑惑聲音,三道人影快步走進了農經會客室。

郭陽也被吸引住了目光,隨即跟著站了起來,不用其他人介紹,他就主動問候了起來。

“劉董、寧董,久仰大名啊!”

三個人,其中一個是農經的負責人,而另外兩個一高一矮則是國內企業界的領軍人物。

高的那人是劉德樹,今年才被評為能源化工業十大領軍人物之一,中化的掌門人。

中化也是國內大農業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

最大的化肥產供銷一體化企業,領先的化工產品營銷服務商,國有四大石油公司之一。

07年又並購了中種集團。

同時又在海外收購了不少飼料上遊企業,在有機矽、蛋氨酸等數十項業務都處於國內或國際領先地位。

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

而另外一人,個子不高,腰板挺直,正是國糧的寧高寧,糧油業的並購狂人。

出生於魯省濱州,1978年從軍隊考入魯省大學。

1987年留學歸國,入職華潤港島公司,一呆就是18年,直到05年出任國糧集團董事長。

在華潤集團,寧高寧利用收購整合,在地產、啤酒、零售、紡織、電廠、製藥、建材多個領域跑馬圈地。

如同一個多世紀前橫掃美聯邦金融與實業界的摩根,被媒體譽為“華夏紅色摩根”。

但他自己說,“我的角色是職業經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在華潤的操盤成功,讓寧高寧空降到國糧之後,企業操作手法也延續了之前的邏輯。

重組疆省屯河,重組中土畜,重組中穀,招納華潤酒精,收購深寶恒,控股豐原生化,接盤五穀道場,入股蒙牛…

而郭陽知道,這隻是開始,實際上在寧高寧任職國糧期間,一共發起了50多項並購。

幾年後,劉德樹因年齡原因退休,寧高寧接任中化,接任幾年後又成功收購了先正達……

這兩人都是國內企業界的領袖。

郭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但也不至於卑躬屈膝。

嘉禾的體量比國糧也隻是略小,兩者都相繼在今年突破了1500億營收的大關。

不過嘉禾的利潤遙遙領先。

“郭總的大名才是如雷貫耳啊!”

“英雄出少年啊,接手中種後,才知道天禾種業在業內的影響力恐怖至極。”

三人互相寒暄,各自入座,畫麵和諧得不像話。

這讓準備吃瓜的周曉敏略微詫異,接著剛才的問題挑撥道:“剛還在和郭董聊棘小白和國糧的悅活,寧董就來了。”

郭陽挑了挑眉,剛才哪裡提悅活了?

但寧董顯然被勾起了興趣。

“棘小白真能美白?”

周曉敏說道:“確實有用,使用之後膚色亮了不少。”

寧高寧喝了口茶,點了點頭,“那嘉禾更應該去日化行業發展。”

郭陽笑道:“嘉禾確實有這個想法,所以今天才來向寧董和劉董學習商業運作的經驗。”

寧高寧說道:“郭董說笑了,嘉禾現在可如日中天,超過國糧是遲早的事。”

“不。”郭陽很認真的說道:“在資本運作上,嘉禾確實差一籌。”

寧高寧不悅的挑了挑眉。

這時,劉德樹笑了笑,插話道:“看來郭總是有收購標的了。”

寧高寧脫口而出,“彙源果汁?”

周曉敏來了興趣,“郭董,讓寧董幫嘉禾收購彙源,這事情有趣。”

可口可樂收購彙源失敗後,外界盛傳國糧可能會入主彙源。

實際上這並不現實,因為國糧和可口可樂在合作之初便簽訂了相關競業協議。

但讓嘉禾收購彙源,這種資敵的事……想想也不可能。

郭陽笑了笑,並沒有第一時間否認。

而寧高寧也沒在提,反而關心起了棘小白。

“棘小白的業績如何了?”

“銷量一直在回落。”郭陽既沒隱瞞,也沒誇大,“但有意思的是,最近複購率開始反彈提升了。”

寧高寧心中一動。

國糧在悅活上投入了重金,但業績卻不甚理想,彆說複購率了,其它指標也在一路向下。

“郭董如何看悅活?”

“說實話,我沒喝過悅活的產品。”郭陽笑道:“嘉禾做事情喜歡從產品出發。”

“國糧的原材料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寧高寧如數家珍般的說道:

“疆省烏蘇農場的番茄、大興安嶺的野生黑加侖、川省會理的石榴、渭北高原的蘋果和巴西聖保羅州的鮮橙、西班牙巴倫西亞地區的葡萄……”

郭陽說道:“但實際上,這些限定產地水果並不具有特彆的資源優勢。

以此作為背書,並不會為品牌帶來溢價效益,反而推高了成本。”

悅活和棘小白的定價都為消費者和媒體所詬病。

但郭陽清楚棘小白有讓消費者接受高定價的實際價值,而悅活有什麼?

天然健康在產品消費過程中體會不到。

自然至上、樂活主義、樂活族,這種讓人看不懂的品牌文化,與消費者的真實生活離得太遠。

語言乾澀、空洞、毫無特色……

隨著第一波營銷熱度的過去,悅活品牌隻會越發乏力。

但郭陽並沒有去指出悅活的缺點,對國糧而言,財大氣粗,前期的所有成本都可以承擔。

他巴不得國糧多走幾年彎路。

寧高寧細細品了一會兒,實際上,對悅活的戰略定位,國糧內部也一直有不同的意見。

郭陽指出的成本問題,隻是其中之一。

“嘉禾真想收購彙源果汁?”寧高寧試探道。

“沒有。”

郭陽這次直接否認了,但寧高寧幾人明顯不信。

“嘉禾對彙源控股掌控的數百萬畝水果生產基地更感興趣,至於上市主體彙源果汁,並不包含基地業務。”

寧高寧狐疑的點了點頭。

沒興趣,還對彙源的業務情況了解得這麼清楚,怎麼看都有問題。

“那嘉禾這次想收購哪家果汁企業。”

郭陽說道:“我都說過了,嘉禾想進入日化領域,缺乏一個合適的產業平台。”

“真的?”

這下連劉德樹都驚訝了。

“去年九月,魔都國zi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魔都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乾意見》……”

郭陽並沒有細說下去。

但寧高寧和劉德樹很快就陷入了思考,房間裡一時安靜了下來。

周曉敏有點訝然,怎麼突然間有點聽不懂了。

始作俑者郭陽則悠閒的喝起了茶,近些年,國進民退一直遭到學界和社會的詬病。

所以,就有了魔都《意見》的出台。

但從發布後,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那是沒有國企願意進行改革嗎?

並不是。

實際上,在兩年前就有企業提出了股改申請。

隻是礙於一些原因,一拖再拖。

想了一會兒,劉德樹和寧高寧就各自心中有了答案。

但兩人默契的沒有說出來,因為旁邊還有周曉敏,提早泄露也許對嘉禾不是好事。

劉德樹沉吟道:“嘉禾是想以全王生物為主體進行並購?”

“是這樣想的。”郭陽說道:“全王在幾年前就有日化用品方麵的研究,但一直缺乏品牌影響力。”

在日化領域,國有民族品牌不斷淪陷。

法國科蒂集團收購丁家宜,德國拜爾斯道夫以35億元購入絲寶日化85的股份,強生並購大寶100股權…

民族品牌岌岌可危。

僅有的一家雖然這兩年蒸蒸日上,但群狼環伺的局麵並未改善。

央視的標王不一定每年都是寶潔,但寶潔累計在央視投入的廣告費是絕對第一。

全王想突圍並沒有那麼容易。

並購民族品牌,強強聯手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且兩者在產品上有很多互補的地方。

寧高寧鬆了一口氣,國糧並沒有進入日化領域的計劃。

能讓嘉禾在這上麵分擔一些精力,他是樂見其成的。

“不建議直接以全王進行收購。”寧高寧說道:“那畢竟是地方國企,而且是金融危機下,業績表現都極佳的國企。”

劉德樹也有一些想法,中化在農藥上也有諸多布局,但收購全王生物不太可能。而且中化目前的標的在澳大利亞和以色列。

想到這裡,劉德樹說道:

“這種國企掛牌轉讓,競標價格隻是權重之一,資源支持、職工穩定性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所以主體是一定會要求留在魔都的,全王並不合適,最好單獨成立投資公司,隱秘性也更高。”

郭陽聽了,認為這是很真誠的建議。

兩位大佬也沒糊弄他。

想了想,郭陽給兩位斟滿了茶水,隨後舉杯說道:“以茶代酒,敬兩位一杯。”

“哈哈,好。”

“改天可得在酒桌上見見真招。”

“要不就就今天。”寧高寧提議道:“唐橋不是要來嗎?他肯定不缺好酒。”

唐橋是五糧液現任董事長,也是這次訪談的參與人之一。

“好啊!”郭陽應了下來。

不過三人又聊了一會兒,才有人通知周曉敏,五糧液和農發行的兩位臨時有事來不了。

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

好在中化、國糧、嘉禾這排名前三的農企來了,三者業務之間又多有交叉,很有話題性。

正式錄製之前,周曉敏又介紹了一次本期訪談的內容。

“這次訪談,其實是我們注意到,國內陸續有農企進入或即將跨入千億級門檻。

然後就想借華夏星火改版之際,特彆推出一版農企名門錄,以此迎接國慶60周年。

排名前列的企業都在我們邀請訪談的名單內。”

三人對此並不排斥,農經的宣傳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

接下來的時間,三人按照要求,各自談了談企業的發展。

中化的化肥、種子、農藥;

國糧的糧油食品供應;

嘉禾的種子、農資、農機、糧油食品……

公元前359年,秦國左庶長衛鞅頒布《墾草令》,實施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政策。

這標誌著華夏古代農業產業政策的誕生,奠定了此後長期實行的“以農立國”的基本國策。

“農本商末”的格局持續了兩千多年。

直至計劃經濟時期,華夏還需要借助農業“剪刀差”來支持工業化。

而2006年元旦,實施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被取消。

生產關係調整優化,使農業生產力得到釋放,過去被稱為小農經濟的農業領域,誕生了千億級的農企豪門。

在國家層麵,領導人希望能實現“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農企局麵。

大企業的頂天立地,從現實層麵來看,需要承擔起技術創新、食品安全、糧食安全等責任。

比如如今麵臨的現實問題。

耕地退化減少、土壤重金屬汙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汙染、種子安全、過度使用農藥化肥、濫種轉基因……

也有勞動力年齡化、農業災害多發等等問題。

郭陽曾設想的關於國際糧商的討論,此次反而隻是粗粗略過,國際糧商在國內翻不了多大的浪。

在訪談的過程中,內容層次不斷地被拔高。

這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在思考問題。

當訪談結束後,郭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滿足感。

同時也對中化和國糧如今的格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無論是劉德樹,還是寧高寧,都擅長各種氣勢恢宏的資本運作,並購是最常用的手段。

即使在海外並購困難重重,中化和國糧也從未退縮過。

相比之下,嘉禾更善於做產品,資本運作並不多,但要想跟上腳步,資本運作是少不了的。

臨彆之際,郭陽說道:“劉董,我在這裡預祝中化收購新農成功。”

“哈哈,好。”劉德樹說道:“不過在市場上,我可不會有任何留手的。”

郭陽笑道:“有什麼招儘管來,我一一接著。”

這一次見麵,中化和國糧給郭陽的壓力很大。

新農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農藥廠商,世界級仿製農藥龍頭企業之一。

銷售網絡遍布全球,而且在大洋洲、歐洲、北美、南非等地的銷售比例極其均衡。

中化看上的就是其營銷網絡。

當嘉禾還在苦苦耕耘海外市場渠道時,中化通過並購就完成了布局。

不過這種並購代價也是極大的,收購溢價極其嚴重,收購的資產真實質量也並不好評判。

郭陽不是很認同這種粗狂的方式。

如國糧收購了數家上市公司,但如今都虧損嚴重。

和劉、寧簡單寒暄後,三人便準備撤退。

這時,農經的另一位主編施鴻濤匆匆找上了郭陽。

“郭總,你這篇文稿裡關於紅旗河的內容是認真的?”

郭陽點了點頭。

施鴻濤訝然的說道:“這太不可思議了!但農經是嚴肅性的雜誌,這部分設想可能通不過審核。”

“這不是設想。”

郭陽挑了挑眉,“在稿子裡,我已經明確表示,嘉禾已經付出了實際性的行動。”

施鴻濤不以為然:“文冠果和麻風樹的生物能源林,那還不一定成呢!”

聽到這裡,原本已經準備走了的劉德樹和寧高寧又雙雙停下了腳步。

生物能源領域,中化和國糧都各有涉及。

“我認為可以先提出來。”郭陽堅持道:“一旦能成,這就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這……紅旗河,主要是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豎著耳朵聽的劉德樹問道:“什麼紅旗河?”

“紅旗河就是借助西南西北生物能源林產業發展,而提出的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向河西走廊、塔裡木盆地等區域的一項調水工程……”

郭陽一五一十的詳細說了說嘉禾的計劃。

劉德樹和寧高寧是中化的現任和下任掌門人,生物能源林的發展順利,最終也少不了和兩人打交道。

兩位大佬聽了紅旗河的想法後,也被震驚得久久不語。

牟其中曾異想天開的提過給喜馬拉雅山脈開個洞,但那隻是吹牛。

而眼前這位已經付出了實際行動。

劉德樹問道:“郭董就篤定生物能源林能成功?”

郭陽點頭道:“當然。”

劉德樹想了想,說道:“相關的稿件能不能提前給我看看?”

“可以。”

“這可能不大好……”

兩道聲音幾乎同時回答,郭陽選擇了同意,而施鴻濤搖了搖頭。

劉德樹瞥了施鴻濤一眼,“我認為可以刊登出來讓更多的任看到,才說完大企業要頂天立地,敢於創新,現在就慫了?討論都不敢討論。”

施鴻濤心裡有怨言,中化可也投資了麻風樹能源林,不也同樣失敗了。

但卻敢怒不敢言,隻能點點頭,“社裡會再對這進行討論。”

郭陽借機留了劉德樹和寧高寧的電話,承諾隨後會發兩人一份稿子。

劉德樹說道:“這樣,兩位有沒有急事,不然一起找個地方坐坐?”

“樂意之至。”

“我就不去了,還要趕下一趟行程。”寧高寧說道。

國糧也有生物能源產業,但主要是玉米和蔗乙醇,對能源林並沒有興趣。

嘉禾可是國糧的心腹大患,能和諧交流一下午,已經是很給麵子了。

而且嘉禾陷入生物能源林的泥潭裡,也是國糧樂見其成的。

郭陽和劉德樹也沒有強求。

告彆了寧高寧,兩人來到了一處私人會客廳。

就生物能源產業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化已經在麻風樹上栽了一次,這時候是極為謹慎的。

所以郭陽沒有隱瞞任何信息,對目前品種的產量預估、產油預估、醫藥性質、紅旗河工程細節都進行了細致介紹。

一個多小時後,嘉禾的計劃已經在劉德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人歎為觀止的計劃。”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實施難度太大了。”

郭陽笑道:“如果有一天,生物能源的使用比例能因此大幅上升呢?”

“那又不一樣了。”

“我還要再看看。”劉德樹沉思了一陣,說道:“魔都家化的葛文耀我熟,可以給你當次中間人。”

全王已經接觸過家化,但劉德林當中間人的份量完全不一樣。

郭陽一口答應了下來,受其一份人情,將來能源林上雙方也可以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魔都家化集團就是全王計劃收購的企業。

誕生於1898年,已有110年曆史,民族化妝品行業的佼佼者,也是華夏日化行業僅存的支柱企業。

旗下擁有上市企業魔都家化。

以及六神、美加淨、佰草集等眾多知名品牌。

如今,正逢金融危機,魔都政府在優質企業掛牌轉讓上顯得很謹慎,市場上並沒有傳出家化要轉讓的信息。

但郭陽身為a股老韭菜,被割了一刀的平安股東,自然知道平安集團最終收購了家化集團。

這一次,嘉禾要截胡。

不過現在重心還是要回到棘小白上來。

經過幾天時間的發酵,市麵上關於‘棘小白——天然美白’的議論越來越多。

但不再是一麵倒的批評。

越來越多的用戶反應自己好像確實變白了,但由於沒有長期記錄對比,所以還不太確信。

但此前也有一些博主在網絡上發帖記錄,現如今逐漸被翻了出來。

受關注最多的是一名農業行業的記者,其在網絡上連續數周更新了飲用沙棘原漿後的皮膚狀態。

一張張照片記錄了一個月以來的變化。

在最近的一篇帖子,該名記者進行了總結。

“由於經常熬夜趕稿,之前皮膚一直發黃,感覺霧蒙蒙的,像蒙著一層啥一樣。”

“喝了棘小白原漿兩天後,排便順暢了,感覺皮膚也沒那麼黃了。

兩周以後,感覺自己在一點點變白,開始每天期待喝棘小白原漿。

等四周以後,發現之前曬黑的地方慢慢變白了,就好像感覺前幾天還是黑的地方,今天看怎麼變白了,膚色亮了不少。

隻有自己試過之後才相信真的有用,之前真的懷疑來著。”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