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回去商量下。”
尹少華其實是不太想兒女再走他的老路的。
回首往事,太多辛酸湧上心頭,仿佛舊日擔沙的扁擔重壓又壓在了他的肩上。
那時真是太苦了,除了擔土就是擔土,地是靠肩膀擔出來的,從沒歇過響,貓過冬。
老伴澆水也是一站就是一夜,腿常常被凍得沒有知覺,現在也落下了毛病。
與天鬥,與地爭。
鹽堿地改良技術沒什麼好說的,肯定是以苜禾1號為主。看到效果了,農戶自然會蜂擁而上。
尹少華瞧了瞧樹苗,傷口處被薄膜包得嚴嚴實實的,情緒複雜。
在這種情況下,
“嘉禾集團還真是財大氣粗啊,這麼多機器,每天光是燒油都得不少錢吧!”
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組織各個村成立合作社,統一進行土地流轉,由合作社自負盈虧。
嘉禾集團旗下的東和農機服務隊伍也調了過來,主要負責土壤深翻、和播種以及後續的農事作業。
這就是最好的技術。
“原本示範區是另一個鎮上的村子,但那的人始終將信將疑,爭論不休。這時候高書記就主動找上門來了。”
能堅持到現在不散,已是不易,其中待遇好發揮的作用肯定排第一位。
“老向,有沒有怨氣,金塔那邊眼看走向正軌,盈利在望了,結果就又把你調過來了。”
“真的?”
一年多的時間,東和農機在兩人的帶領下發展迅速,農機數量和機手也快速增長。
自從調到五原後,向天山又恢複了從前繁忙的日子,每天除了在項目上就是在宿舍裡,和其他人的交流很少。
“那可不,聽說是激光平地機呢,高差不超過0.5cm。”
才4歲就懂得愛護樹苗了。
一家人付出了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和耐力。十幾年來,也從來沒有向政府申請過一分錢補助。
天禾種業分公司也沒閒著,兩年前培育的天麥1號小麥也提上了推廣的日程。
鹽堿地開荒也鋪展開來。
“這地弄得可真平。”
“又開始畫大餅了喲。”
吃上國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第一口紅利。
工程隊伍也少了一些。
但和整個集團的發展相比,農機的種類和數量都是遠遠不夠的。
穿過林場,尹少華回到了家裡,院子裡還有個小男孩蹲在地上玩著,身上的衣服沾滿了塵土。
張偉和蔡斌兩人也逐漸的成熟。
郭陽怒目而視,“你就說我每次有沒有兌現吧。”
兩人相視一笑,
鹽堿地被稱為‘土地頑疾’,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易反複。而且項目地處偏僻區域,除了母牛是母的,很難再見到其他異性。
河套平原可是我國春小麥的傳統種植區域。
荒沙變成了綠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林果業大戶。
不出意外,
相比九泉的鹽堿地改良,此次的工程難度要低上一些。
當然,僅限於示範區,這也是苜禾唯一和當地農戶直接流轉的土地,示範區總不可能拿荒地來搞吧,農民不認。
郭陽看了看高峰書記,正色道:“高書記,兩年後你會發現今天的決策是多麼的英明。”
“但願如此。”
宏盛村的村書記高峰很年輕,大概也就三十多歲,聞言感慨道。
……
苜禾率先啟動了鹽堿地改良示範園區的建設。
郭陽揶揄道:“得了吧。我對錢可敢興趣了。”
其生產的的平原高筋粉,粉質細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製作麵精不可或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