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神話版三國 > 第兩千七百九十一章 何必作死

第兩千七百九十一章 何必作死(1 / 1)

推荐阅读:

實際上秦朝是不是用青銅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彆,能不能這麼乾才是最大的問題,隻要能做,青銅器和鐵器最多是製作難度,還撒幣程度程度的差距。

漢室現在的問題在於,沒辦法上流水線,各地匠人用的尺度根本不是一個標準,作大件還行,做那些需要精度的小零件,各自精度的不同,會讓這些零件無法匹配,進而導致並未對於效率有所提升。

這也是秦朝能玩流水線,漢朝玩不了的重要原因,度量衡又崩了,雖說不是徹底崩盤,但各地的度量衡確實是或多或少有些問題。

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在當初賈詡將陸遜和盧毓踢下去走訪之後,上麵這些人就知道了症結所在,也算是貪心和曆史遺留問題了。

“除了這些問題,還有彆的問題,標準化了度量衡之後,也省的下麵的人靠著大鬥小鬥,長尺短尺去禍害百姓。”劉備冷笑著說道,“敢乾這種事的官員,我想你知道的也不少吧,雖說這種都不是很嚴重的手法,但是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曹操點了點頭,尺和鬥都有一種隨著時間變大的趨勢,原因很簡單,上繳一鬥糧食,對於百姓來說小鬥最好不好,而官方用的那個鬥如果變大的話,就能多盤剝一些。

假設一人一鬥上稅的話,大鬥比小鬥大一升,那麼一郡之地就能多收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升的糧食,而且也不會有任何人找麻煩。

不過這種事情對於劉備來說就很不爽了,盤剝百姓,你們這群混蛋是不是不想活了啊,雖說仔細想想,這種方式並不算過分,但是劉備還是非常的不爽。

甚至某些官員其實並不是為了貪那麼點糧食,而是為了政績,也會換做大鬥,畢竟農業社會糧食稅收的數量對於官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核,稅收越多,說明你對於地方管理的越好。

因而順手用個大鬥什麼的,對於官員這種沒節操的生物,這種事情有什麼乾不出來的,畢竟關乎自己往上爬啊,順手的事情啊!

自然在明白了這些之後,劉備也感覺到肝痛,我確實是希望提高稅收,問題是我希望提高稅收的方式,是你們郡縣的糧食產量高了,是你們的田畝開荒增多了,不是你們這種偷偷摸摸的提高稅率。

在這種心態下,劉備核準度量衡的目的直接就是,掐死那群偷奸耍滑的混賬,少給百姓添加麻煩!

實際上陳曦並沒有告訴劉備,度量衡的標準化最核心的部分,並不是現在這些,雖說現在這些也很重要,但和未來工業化的基礎相比的話,從意義還有其他方麵講的話,都差的相當遠。

雖說這個世界的現實情況,注定了隻能走天地精氣路線。

可工業化的基礎並非是其動力來源什麼,而是社會性的生產變革,而標準化的度量衡,相對也能讓這條路在未來生產力達到後,有人摸到的時候變得更容易走一些。

反正工業化需要多少的底子才能開出來,陳曦大致也是心裡有數,就當前這麼點工匠,醒醒吧,最基礎的熟練工人的數量都不夠。

更何況工業化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說實話,陳曦還真有些糾結,在不能解決社會整體吃飯問題之前,貿然推動工業化,隻能讓漢室當前這種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走向崩潰。

陳曦很想說一句,我現在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耕農的數量,從一開始到之前袁術燒地契文書都是為了提高自耕農的規模,結果開個工業化,先給我將自耕農的經濟體製玩崩潰,讓百姓隻能吃土變流民。

從真正的曆史角度講,隻有百姓現有的社會體製被衝垮,才會被迫性進入工廠,讓工業化的速度加快,更快的摧毀現有的社會體製,最後經過大型的社會變革,工業社會碾碎農耕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

這過程之中會死多少人陳曦想想就肝疼,基本上曆史上所有的國家工業化都需要通過這個足以稱之為骸骨鋪就的道路。

更何況大型社會變革會將多少人直接推入深淵,陳曦可是非常清楚的,且不說底層失去生存能力的普通百姓被迫起義,形成動亂,會崩潰掉整個社會秩序,最後推翻這個時代。

單就說,現在的情況,隻要不作死,就注定能穩步向前,然後走上世界的巔峰,陳曦這種保守的性格,注定了不能接受那種更為激進的方案,畢竟陳曦現在的施行的方案都被這個時代人認為是激進,要是換成陳曦認為激進的方案,自己還沒有把握,那不是找死嗎?

更何況理論上也不是不存在其他方案,雖說空了點。

那就是理論上存在的另一種社會變革,進入工業化的可能,但就陳曦遍觀曆史的結果,這個理論可能,看起來隻能停留在理論上。

因為這個理論實在是太空了,空到社會自我發展,人民普遍性有時間提高自我,在農耕時代自行達到中等普遍的教育水平,然後並非以提高產能為目標進行機械化,而是以人類自身降負為目標自行推廣,工具機大量普及,脫產人口在農業社會達到工業化下限。

如果說前一種工業化是資本發展逼迫社會改革,既得利益者不在乎下層百姓,必然性的會出現大量的死亡那麼後一種則是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極限,水到渠成的一種自然變化。

後一種就算是因為機械化的普及,導致產能的爆發,也不會逼死非機械化的同類產業,社會發展到那種地步,普通家庭已經具備了一定對抗風險的能力。

不至於像小農經濟那樣,隨便一個自然災害,隨便一個經濟支柱被哢嚓掉就隻能全家當流民,後者就算是被機械化正麵波及,也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應對。

這便是理論上的工業化方式,然而根本沒有一個農業社會是發展到自然轉變工業社會的程度,因為理論上講,農業社會的脫產人口永遠達不到自發性工業變革的脫產人口下限!

如果農業社會能兩個人供養一個脫產人口,以漢室四千七百萬的人口,能有一千六百萬人可以不事生產,然後國家平穩運轉的話,那就算是工業化了,最多是釋放更多的產能,而不會有任何的麻煩。

問題在於陳曦現在都快逆天了,脫產人口快達到了農耕文明的極限水平了,然後就算是這樣脫產人口沒到百分之七。

說句過分的話,工業化的時代,這個數據反過來,都能運轉下去,種田人數百分之七就能養活剩下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問題在於真那麼乾的話,漢室到底有沒有那麼多地方需要這麼多人力?

怎麼可能有會有,工業化將這群倒黴孩子擠垮之後,他們的手工業,他們的農業,折本都救不了自己了,短時間之內,幾千萬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活的百姓肯定會亂起來。

對於國家這個層麵,一旦百姓因為生計亂起來,你陳曦來十個,荀來十個,百姓吃不了飯,該生撕了你,還是得生撕了你。

因而對於未來必然要走的道路,陳曦隻能默默地留下一個種子,留下一個儘可能搞到能摸到工業化底線的脫產人口。

畢竟從理論上講脫產人口比例越大,到時候進行工業化,社會變革導致的危險性就越低。

反正陳曦現在是不大可能再繼續拉高脫產比例了,再往後隻能等單個工具機這等近似生產資料,又能算作工業化基礎的玩意兒普及,逐漸拉高脫產人口了。

用陳曦的話說就是,這鍋太大,玩不轉,我上可能出事,算了算了,反正我們已經是最強了,無所謂再強了,我將種子埋下去,等到時光輪轉到那一天,自然生根發芽就是了。

陳曦這種性格注定了,不可能在山窮水儘之前,進行危險到可能波及到自身的社會變革,他更求穩,沒有絕對的把握,不會去做那種對於這個國家來講就算是完成了,也僅僅隻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理智和感性的雙方麵約束,陳曦結合自己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會努力消除那些真正影響這個時代發展的弊端,並且將漢帝國引向更為正確的路線,但想要讓陳曦冒險賭一波未來,除非是漢帝國真到了不變革就不行了那種程度,陳曦才會出手。

陳曦不傻,作為變法者,沒有他這種能維持平衡,授予各方足夠充分利益,並且協調上下層利益的能力,保證各階層利益不受到根本性損失的能力,變法者遲早死於法。

陳曦能做到這個程度,不是因為陳曦厲害,而是陳曦謹慎,並且控製著影響,又有足夠的借鑒,而工業化搞不好陳曦需要將自己的命搭上,可能都不能出現他想要的結果。

甚至搞砸了,可能連他曾經可能給這個民族留下的一切都隨之崩盤,穩穩當當走向無敵,穩紮穩打,遲早就能抵達,何必作死?

書友們,我是墳土荒草,推薦一款免費pp,支持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