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梟雄第二百八十八章南境三州掌權者,祭司陰晴不定的天氣,加上蒙蒙的霧氣,一種潮濕的感覺,讓人感到不舒服。
前方依舊是看不到儘頭的層巒疊嶂,這樣的地方,難怪會被選成流放之地。
哪怕不餓死,也得被這種濕漉漉的氣氛給悶死。
蘇祁安等到避雨過後,天空放晴,沒有帶著東山軍繼續前行。
而是帶著童戰的特戰隊,其餘人等,就在這幾個大山洞內休息,等待蘇祁安探路的消息。
東山軍規模終究超過了千人,如此規模行動,在林子中倒是好隱藏行蹤,可出了林子,真去了交州的縣城,就他們這些帶著殺伐氣息的大漢,很難不引起其他人注意。
最主要的是,東山軍的兵種不同,有騎兵,步甲兵,真在這群山疊嶂中行動,頗為不便。
不如帶著擅長從林戰的特種隊,前去探路比較方便。
將東山兵交給黃文彥、蘇勇後,蘇祁安率領童戰等特戰隊,先行探路。
穿過重重的山峰,起碼走了有半日的功夫,蘇祁安一行人可算是看到能走的路。
雖然這路比不上官道,但總比在陡峭的崖壁行走,要好的多。
走在山路上的蘇祁安,基本上已經不靠手中的地圖了。
繪製的南境三州地圖,隻是個大概,真到了實地,根本沒啥用。
如今蘇祁安隻能一邊走著,一邊開始繪製實地的地圖。
畢竟,這偏僻的流放之地,就是他發展勢力的地方,踏入了交州,有這個機會,索性了解當地的地形方向。
就這樣,沿著山路向前走著,為了不引人注意,蘇祁安等特戰隊,全部換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
蘇祁安並不打算,一到交州,就亮明自己所謂侯爺的身份。
這南境三州,聽黃文彥所說,除了核心的南州外,其餘兩州,當地官員的控製的力,並沒有其他各州那麼強。
從每年選取的科舉學子就能看的出來,表麵上是南境三州前十名。
實際上,這十人中近八成都是出自南州,即便偶爾間交州、越州冒出幾個有資格參加殿試的學子。
他們的背後勢力,多半也是來自南州,說白了,交州這裡,據說州牧的控製力,相比較其他各州,貌似隻有十分之一。
而其餘大部分被掌控的,是被當地的頭人管控,用涼人的話來說,這些頭人被叫做祭司。
而祭司與祭司之間,又有高低之分,南境三州的祭司數量,大小有好幾百人。
他們根據各自的管轄的範圍,將南境三州劃分了幾百個大小不同的區域。
這種製度,就像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感覺,他們這裡並不信奉皇權,而是各部落的圖騰,被他們稱作神的信仰。
說白了,他們這種製度,比大涼的封建社會還要落後,過著奴隸製度。
當地的所有居民,也就是土著,都是祭司的奴隸,連最基本的人權也沒有。
按理說,這樣落後愚昧的部落製度,大涼統治應該是輕而易舉。
事實上,大涼開國皇帝也是這麼做的,憑借開國時期強大的軍力,根本沒有費多少力氣,便占領的南境三州。
但南境三州實在是太偏僻了,多山地,連糧食都很難種。
封建王朝本就是依靠農業為主,像這樣的莽荒之地,即便占領了,也無法長時間派遣重兵把守。
沒有糧食,光靠其他各州的後勤補給,那路線真是難如登天。
加上這些部落的土著們,對祭司的話言聽計從,祭司們組建了個聯盟。
反抗可謂相當激烈,論實力,這些土著正麵絕對不是大涼軍隊的一合之將。
正麵打不過,他們可以打從林戰,伏擊你。
在這種防不勝防的襲擊下,駐紮在這裡的涼兵,叫苦不迭。
而且大涼的主要防禦對象,是北方大榮,因此,在駐紮了有二三十年後,大涼的第二任皇帝,和這些祭司土著談判。
大涼撤走駐紮的涼兵,僅僅保留必要的戰略要地,其餘的地方,全部歸給當地祭司。
但南境三州,必須要承認大涼為正統。
以撤軍換取名義上的管轄,這樣的條件,祭司們同意了。
和涼兵打了這麼多年,涼兵們是叫苦不迭,同樣的,他們手中的土著,死傷也很大。
能達成這樣的協議,至少換來了和平,和手中擁有的權利。
自然不會在鬨騰了,也就是因為這個協議的存續,換來了雙方兩百多年的和平。
這種協議在蘇祁安看來,倘若大涼國力一直強盛,那自然不成問題,可一旦逐漸式微,甚至有滅國風險。
南境三州絕對是第一個反叛。
憑他的地理位置,同樣可以和西州一般,將各個交通要道一關,派兵把守,可以自成割據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