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卻是忍不住好奇心,不過沒有當著玄弉的麵問,而山崎表示,這秘密隻能等他圓寂之時才能告訴他。
老和尚沒有再問,向寺院裡申請掛單住下,每天指導玄弉研習佛理,修行佛法。
山崎留下一個紙鶴符籙,跟其他人去了蠱雕小姐的府邸。
……
轉眼一年多,老和尚自感即將圓寂,這才激活紙鶴,再次找山崎來問。
山崎沒有隱瞞,施法布陣,隔離天地顛倒乾坤,讓彆人無法偷看偷聽,然後老老實實的向老和尚說明玄弉身上的因果。
“此子來曆非常,追本溯源,乃是阿彌陀佛佛前菩提樹上的一隻蟬蟲,受佛法熏陶,得以長生。”
“千多年前,金蟬受傷化,阿彌陀佛把它交於如來佛,如來佛點化它成人形,收為弟子。”
“這世間本是道門天下,但道門講出世,行無為之路,不適合人間。”
“於是有了佛門,佛門講入世,行有為之法。”
“如此,也就形成了道退佛進之勢。”
“這因果,恐怕從天上那位傳道天下的時候就有了。”
“上古之時,天帝以天道天條統禦天上地下,地上的先民認為太過苛刻,過於死板無情。”
“天帝殺戮過重,功德罩不住,引發因果劫數。”
“地上先民信奉天地,由信奉天地的巫教巫人主導,率領大地上的先民,討伐天帝不仁,形成亙古以來的地伐天之戰。”
“大戰之中,不周山倒,上天崩塌,天河倒灌,生靈塗炭。”
“女媧娘娘補天,後土娘娘化身地府,容納滿地冤魂厲鬼。”
“天上那位立天庭,定玉帝王母,代替天帝掌天,統禦天地人三界。”
“伏羲大帝立人之道,邀請各位共同教化,以免再次釀成滔天大禍。”
“太上道尊立人教,也是道教,一氣化三人,一入天庭為太上老君,一入人間為老子。”
“元始道尊立闡教,重視禮法。”
“通天道尊立截教,有教無類。”
“接引和準提共立佛教,許下大願,普渡眾生,化為阿彌陀佛與準提佛祖。”
“百廢待興,天道輪轉。”
“截教有教無類,門徒遍布天下,卻不以道德為綱,罪孽越積越多,便是通天道尊的功德也罩不住了。
“無窮罪孽,無窮因果,適逢截教門徒投效的商王對女媧娘娘出言不遜,遂引發封神大戰。”
“通天道尊本是要順天的,最後逆天而行,結果把整個截教都搭進去了,他也被上麵那位禁足於碧遊宮。”
“然後才發現,無所謂順天逆天,他的逆天而行,其實恰恰是順天而行。”
“因為天庭缺人,於是就挑選道教弟子上去充數。”
“誰上都是因果決定,化為灰灰的,那就是罪孽太多,死不足惜。”
“正好道退佛進,一些人轉而入了佛門,把佛界的場麵給撐了起來。”
“人間進入闡教支持的大周朝,周人結合闡教典籍,總結治國為人出世之道,經老子點撥,形成儒道。”
“不過那時的儒道,對比現在來說是道家之儒。”
“待大周將亡,道門再退,佛門再進。”
“這便是佛門有大興之天數,但有舍方有得。”
“萬佛入世,教化天下。”
“佛門如此大手筆,興盛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金蟬子應該就是其中一個,他曆經多年的輪回,不斷積累因果功德,到如今,成了拯救佛門低穀的救星。”
“佛門導人向善,向無法杜絕人們對吃穿用度的貪婪,隻能以來世勸說世人。”
“多年積累因果,致使西牛賀洲有無數貧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活著就是念佛等死。”
“”恰逢魔道蚩尤出世,引發西牛賀洲的因果,讓多年安定的西牛賀洲進入亂世。”
“金蟬子轉世西去靈山,就是去消弭西牛賀洲劫難。”
“這不是第一次,這次不成,還有下次。”
“在下與其有因果,打算保護其去靈山,順便賺些功德,其他人是與在下有因果,在下就把人都拉了進來。”
“不管順天逆天,反正在下就是這麼想的,也就這麼做了。”
“前因大體就是這樣,後果嘛,在下也不清楚,這一局太過廣大深遠。”
山崎的一席話話,讓老和尚消化許久。
老和尚合十,“多謝施主相告,貧僧要去了,有緣再見。”
“有緣再見。”山崎拱手還禮。
“阿彌陀佛!”老和尚心滿意足的圓寂了。
……
玄弉在離彆佛寺的塔林裡葬了老和尚,然後又守墓七七四十九天,這才啟程上路。
山崎等人也過來,跟著一起走。
此時,東勝神洲雖旌旗林立,但互相交流頻繁,其樂融融的樣子。
北俱蘆洲各部族國度,數量變少了,由小國融合成大國,或由小聯盟變成大聯盟。
妖、人、魔、鬼、精、怪,談不上和睦相處,但混雜而居,各有各的各族朋友,各有各的各族敵人。
不周山城的妖比人多,雖有摩擦,但也談不上族群仇恨,往後如何仍然不好說,因果還早呢。
……
南贍部洲的李皇帝經過二十七年的皇權熏陶,也由英明神武向昏庸無能轉變。
後院乾政,因果就是李家的老問題——爭位!
有祖宗在那兒立了榜樣,皇帝立嫡長子為太子沒用,兄弟們虎視眈眈,親戚敗給了皇位。
皇帝家的悲劇,越演越烈。
連太子在內,三個皇子被貶為庶人,隨後莫名被害。
李家天下分崩離析,估計也沒多少年了。
……
不過相比之下,最亂的當屬西牛賀洲,各地已經不複佛國的安寧。
貧民起來爭搶各種東西,包括王位,每每如此,自然殺的血流成河。
不把王族殺絕,難道等他們報仇?
而王族人數眾多,殺之不絕,總有王族能回來報仇,把殺戮繼續下去,清算因果。
……
傀儡馬車日行千裡,走了三個月,走出了南徑關地域北方的群山。
往不周山,還需要近十年,往西牛賀洲的五指山也差不多。
年近三十歲的玄弉遙望不周山良久,最後選擇去西牛賀洲。
因為還有三千多萬裡路在等著他,算來怕是要行五十年。
然後還要回南贍部洲,他擔心活不了那麼久,反正不周山已經看了這麼多年,有緣再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