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神詭異仙 > 0205 為百姓開道長生

0205 為百姓開道長生(1 / 1)

推荐阅读:

即便是在一眾真氣法脈中,《五脈長生經》對應的長生真氣,都最為特殊。

像《初脈秘魔經》與《次脈原血經》,都是以特定源氣,將內力染成真氣。

而《三脈冥鳳經》與《四脈冰凰經》,則是以血脈異力,感染內力。

至於陶知命的《六脈真吾經》,因其自身道途已定,乃是以法力直接感染內力。雖與前四道真氣法脈源流不同,但在跟腳上其實大差不差。

唯獨長生真氣,跟腳最為不凡,乃是以規則之力作為真氣源流。

按理說來,規則之力,比之源炁更加本源,自然也就更難以人身承載。

因為此世修行體係中,唯有人體九宮,因天地法則機製,可締結法種,進而承載一絲規則之力。

不過彼時,裘長生本就非人,乃是道兵召喚物,又碰上「長生」天賦偏於被動之效,其所對應規則之力亦顯得中正平和,不甚狂暴。

機緣巧合下,倒是令裘長生成功邁出最關鍵的一步,結合「長生」天賦,以其對應的規則之力作為真氣源流,修成長生真氣。

南奕將裘長生煉作分身,納入麾下,正式為真氣武道開辟長生之法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因為,其他真氣法脈,雖相較內力大增神異及威能,卻也開始出現體質契合問題,變得不再普適。

唯有長生真氣,依舊普適性極強,幾乎所有人都能修煉。

最妙的是,長生真氣,神效加點全加在了養生上,而沒有加半分威能。

同時,因「長生」天賦需保持靜止,修煉長生真氣,亦得靜止,即隻能打坐修煉。

對需要逞強鬥狠的武者來說,若不考慮養生之效,長生真氣威能太弱,並不比內力強上多少。

但對普通人,對整個真氣武道來說,長生真氣威能及功效,都是剛剛好。

南奕對內功武道沒有太過嚴苛的限製,是因為內力神異,隻比得上法力之萬一。

對修士來說,武者是否修煉內力,區彆不大,都不會造成半點威脅。

即便南奕全力推廣內功,也很難被仙門修士放在眼裡。

可真氣神異堪比法力之百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對不加防範的修士造成傷害,其實有些敏感。

若南奕不是無相仙門弟子,而是散修,他甚至未必敢將真氣武道傳開。

即便他是無相弟子,心有顧忌下,也不敢肆意濫傳真氣武道。

可長生真氣的出現,意味著補全真氣武道短板的關鍵拚圖,找到了。

其他真氣法脈,不好濫傳。長生真氣,卻沒有太多顧忌,能像內功武道一般,略設門檻,即可傳開。

在南奕看來,如果他麾下奕武者要朝著教派形式轉變,俠道精神,可以作為核心思想。

但俠道精神,說起來好聽,卻不利於傳教。

因為,損己利人,乃至於利人不利己,都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人性。

可以將俠道精神設為脫離低級趣味的核心思想與追求,但要想順利傳教,且不被大離朝廷打為魔教,必須立足於人性,提出順應民心,又於國有益的思想主張。

這一主張,南奕還沒想好該用怎樣的文章來闡述。

但用最樸素的話語表示,即是: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功練。

隻要南奕不設後門,所有人都能修煉,且威脅不到修士存在的《五脈長生經》,就等同於利國利民的強身健體之法。

俗話說,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

但反過來說其實也行。民強則國強,民智則國智,民富則國富。

當今之世,北方坎朝,以蒸汽技術引領百業革新,國勢強勢,咄咄逼人。

東方震朝,窮兵黷武,不斷摸索戰陣之法。

西方兌朝,仰仗山川地勢之險,偏安一偶,卻開始文藝複興,專攻文化入侵——像印刷之術及報刊產業,就是從兌朝引進,並加以推廣,確保文化高地不被兌朝侵占。

南方大離,本是以經濟繁榮著稱。

但在北方坎朝百業革新後,大離經濟優勢不複,屈居四國第二不說,又趕上上任離皇暴斃。

新皇即位,以小宗入大宗,忙著與皇室宗老及九部百官爭權,直到最近半年,才開始真正掌有皇權。

麵對四國競爭之局麵,隻要南奕不設後門,相應真氣法脈又不會威脅到仙門修士,雖然仍舊難免會受到朝廷或仙門的壓製,卻不至於在一開始就受到針對性攻訐、各種抨擊。

而所謂壓製,即是道爭之體現。南奕有信心道爭得勝,將利國利民順便利己的長生真氣推廣開來,掀起全民習武之大勢。

從這個角度看,長生真氣,當真是各方麵都剛剛好。

不過,也正是因長生真氣格外重要,堪稱真氣武道後續推廣之基石,南奕才必須將裘長生煉作分身。

寧可煉分身失敗,也不能讓長生真氣,掌於外人之手。

如果當真煉分身失敗,南奕大不了就等,等到想出彆的方法來拿下長生真氣。

而在此之前,隻廣傳內功武道,再小範圍傳播真氣武道,對南奕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真氣武道之未來,就兩點最為關鍵,一曰精,二曰廣。

“求精”,就是不斷提高真氣武道上限,從內力到真氣,再從真氣到真炁,使武者上限,不遜於修士太多。

繼而以十二道真氣法脈,拉攏吸納十二位真氣武道護法,一榮俱榮,形成一方小圈子,逐步提高真氣武道在此世修行界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這方麵,更看重的是十二位護法本身天資,能否在真氣武道上貢獻力量,推陳出新,抬高上限。

真要說來,於“求精”而言,其實並不需要廣傳真氣武道。

而“求廣”,則是在保證普適性的前提下,設法增強真氣武道下限。

對南奕來說,「天子劍」聚眾加持,主要有用的,是他可以向麾下武者借法。但借法所得,看重的是“求精”成果。

至於“求廣”成果,無非就是增加平日幾乎用不上的備用藍槽,說重要或許重要,說不重要,卻是當真不重要。

所以,即便是以內功武道作為下限,南奕也並非不能接受。

當然,若能以長生真氣作為下限,自然是更好。

南奕麾下,現分奕武、真武、源武三級。

奕武者修內功心法,源武者掌真氣法脈。

中間的真武者,則是修真氣秘籍,修煉真氣。

對源武者來說,自行修煉真氣以壯大,不僅快不起來,更是頗為麻煩。

但對真武者來說,修煉真氣,卻是不難。

因為傳給真武者的真氣秘籍,實是糅合觀想法,令真武者觀想源武者,於體內生出一絲感應反饋之真氣為引為種,繼而通過修煉不斷壯大。

某種意義上,十二道真氣法脈,就相當於南奕分出些許香火信力,成就十二位真氣武道護法,與其一榮俱榮。

在修行早期,頭幾個源武者位置,或可以早早給出,選定人員,與南奕一起進步。

但越到後麵,作為真氣武道護法,源武者之位,卻是越發不能隨意給出。須立下大功,或天資格外出眾,才會考慮將其拉攏吸納,擢升武道護法之位。

當下,十二道真氣法脈,已定半數。

《六脈真吾經》,南奕是讓給陶知命,任由陶知命自行決定是否推廣。

而《五脈長生經》,說是對應裘長生,其實就是南奕分身。

修煉此經,甚至連觀想對象都是南奕本身。隻是南奕會將響應觀想之事,交由分身裘長生負責,讓他來向真武者反饋一絲長生真氣。

南奕叫跟著燕青雲到處跑的數千位奕武者,於河中修煉內功,借機傳授《五脈長生經》同時,也順勢化解魏無涯“掃地”戒律。

兩項病字災厄,皆被南奕接過,代為守戒化解後,魏無涯渾身輕鬆,就像打破樊籠,整個人精神麵貌都大有改觀。

沒了戒律困擾,魏無涯已然可以著手破境築基事宜。不過,既是因南奕替他化解災厄,知暗中或許有著築基魔修惦記南奕,魏無涯也就不急於一時,準備等護送南奕去郡城見到天使後,再與南奕告辭。

隻是,魏無涯沒有想到,南奕忙著傳武,不急著趕回郡城去見天使。天使本人,卻在交代完郡城事宜後,親自趕赴南山縣,主動來尋南奕。

彼時,四月十三號上午。

南奕一一傳授《五脈長生經》,讓在河中泡了一整日的數千奕武者,彆再紮堆聚集尾隨燕青雲,趕緊回家修煉長生真氣。

因「天子劍」上位壓製之故,對於南奕所言,奕武者隻要不是心中特彆抵觸,就會有不甚明顯的言聽計從感。

南奕目送最後得授《五脈長生經》的奕武者離去,剛要說些什麼,便見一位緋袍男子,忽然在附近現出身形。

緋袍,乃四品以上官員所著官服。

南奕看向男子,其名曰:杜衡。

大離吏部侍郎,牧令司司長,亦是離皇今回派遣至楚郡的欽差天使。

身處凡世,縱是吏部侍郎,杜衡修為亦不過蛻凡圓滿。但此世修士戰力,既看修為境界,也看神通階秩。

杜衡一身術法神通,皆已圓滿,其戰力,自然也遠勝尋常蛻凡圓滿之散修。更不消說,在杜衡身上的靈光,表明其還有著一件玄階詭器。

南奕微微眯眼,壓下「洞真」所窺,作揖道:“無相學子南奕,見過天使。”

雖然杜衡暫未自我介紹,但其著身的吏部侍郎緋袍官服,本就是一種無聲介紹。

所以,杜衡並不覺得被南奕叫破欽差身份有何奇怪。他輕輕頷首道:“我乃大離吏部侍郎杜衡,受離皇之令,來此楚郡巡視究竟。另有離皇諭旨,欲傳無相學子南奕。隻是南天城中不見郎君,本官亦隻得親來南山縣,尋見南郎。”

杜衡臉上掛著笑意,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

南奕不卑不亢應道:“未曾提前候迎,反叫天使來尋學生,是學生失禮。”

嘴上說著失禮,南奕心中卻多少有些不以為然。

此世政體,非是中央集權,而是介乎君主立憲與分封製之間。

除離京以外,離皇地位雖尊崇,卻隻能遙管各郡官員,管不到民間百姓。

南奕隻是書院學子,未有官身,本就不必候迎欽差天使。

雖然天使抵至南天城,召見南奕時他人不在,略顯失禮。但離京既未提前通知南奕候迎,哪怕南奕猜得到可能有與他有關的諭旨,也可以當做不知道。

大家都是修士,本就不必守一些虛禮,杜衡亦無意細究。

他隻看了宋忠一眼,複又看向南奕,悠悠道:“本官乃為內功武道一事而來。不過現下來看,南郎開辟武道前路,又有心得,竟化內力為真氣,神妙非凡。”

非凡二字,意指真氣之神異,可抵法力百一。

內功內力,仍屬凡階,唯有武道宗師,勉強可稱黃階下品。

但真氣武道,雖仍處凡階,卻隱約有些模糊凡階與黃階之間的界限。

南奕聽出杜衡話語中的言下之意,當即表態:“真氣非凡,亦會有非凡之險,不會擅傳。不過今日所傳《五脈長生經》,修長生真氣,唯重養生健體,並無異效,倒是無甚凶險。”

此世神詭暗伏,超凡神效與詭異代價,堪稱形影不離。但禍福相依,沒有暗藏凶險的長生真氣,即便廣傳民間,亦不會動搖修士地位。

隻是長生真氣會掀起一股全民習武練功之大勢,為南奕彙聚龐大信力,注定會引來其他修士的關注。

因為,百姓散逸之靈性,總是有數的。南奕得到的多了,其他人分得的,自然便少了。

這是道爭之事注定會發生的內在邏輯。

杜衡對視南奕片刻,又將目光放遠,遙遙看向遠去散開的諸多奕武者。

他聲音悠悠:“看來,南郎心善,欲為百姓開道長生。”

“生而為人,自有同胞情誼。能為百姓略儘綿薄之力,學生之幸也。”南奕笑道,“再者,修煉真氣,需多加食肉以汲取精氣。此舉促進消費,刺激經濟,亦可稱利國利民也。”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