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天旋地轉後,南奕已經身處靈境。
他略做環視,發現自己竟位於南天城城南集市。
當然,是靈境中不知是何年代的集市。
然後麵積也不大,隻有集市一片。再往外,直接空氣牆隔斷。
靈境居民幻象可以進出空氣牆,南奕卻是不能。
他深吸一口氣,低眸看向腳下。
一群螞蟻,剛好排成三行字跡。
【正德九年九月四日,有氣鬱而亡者,化作詭靈。】
【詭靈衍此靈境,須消滅詭靈之怨念,方解靈境。】
【怨念未消,則靈境不可脫。】
待南奕看完,螞蟻散開,南奕卻覺疑惑。
消滅怨念?
按理說,自「五月司幻」月宰證道後,靈境之爭,已從鬥法變為鬥智,不至於有直接鬥法之任務才對。
南奕暫時放下心疑,走進集市內部,打算看個究竟。
集市中,諸多居民幻象來回走動著。南奕略做觀望,最終將視線看向一處吵鬨之地。
一位果農正推著貨車在集市賣梨,卻有一位道人,著破爛道袍,在車前伸手向果農乞討。
果農嗬斥不走道人,開始連聲辱罵。
道人說:“你這一車梨好幾百個,貧道隻討一個,於你而言幾無損失,何以暴躁如斯?”
圍觀眾人勸果農取梨打發道人。
果農不應。
最終還是一人嫌棄吵鬨,出錢買了一個梨,遞給道人。
道人拜謝,然後對著眾人說:“其實我亦有好梨,願請大家品嘗。”
有人疑惑:“你若是有梨,為何還要來討梨?”
道人說:“我是需要梨核為種。”他捧著梨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等吃完梨,道人用隨身鐵鏟在腳下挖出一坑,放入梨核,覆土蓋上,向旁人求取熱水。
有好事者提來熱水,澆進土坑。
頓見坑裡冒出嫩芽,繼而越長越大,很快長成一顆枝繁葉茂之梨樹,又在轉眼間開花結果,結滿諸多香梨。
道人摘下梨子,分給圍觀眾人吃。
他又用鐵鏟砍斷梨樹,把梨樹抗在肩上,不慌不忙地走了。
而在道人做法時,之前那位果農也混在人群中,伸著脖子瞪眼看,把自家營生都給忘了。
等道人走了,果農回去看顧自家貨車,卻見車上竟然一個梨都沒有。
他這才恍然大悟,道人剛才分的梨,竟都是他的;再細細一看,連車把也不見,出現新砍斷的碴口。
果農氣憤不已,欲找道人討個說法。
但到了這時,道人早已不知去向,果農便是想追也無處去追。
集市眾人皆在笑那果農,說果農不知為善施舍,惹怒道人,方有此劫。
甚至有人,欲將此事寫作文章,讓他人引以為戒,莫學果農。
可是,一片笑聲中,南奕卻見果農仰天悲鳴:“那是我的梨,我辛苦一年,唯一的收成!”
悲鳴聲中,果農怒氣攻心,且生哀意,竟咳血不已,轟然倒地,然後氣鬱而亡。
南奕目睹此幕,不禁眉頭一挑。
他倒是看明白了,靈境詭靈,正是這位被道人活活氣死的種梨果農。
但消滅這位詭靈怨念,又該從何說起?
南奕心中思量,卻見眼前場景一變,竟又回到了最初。
果農推著一車梨在集市叫賣。然後,道人又一次來找他討梨。
南奕立即恍然,此間靈境,當是時間循環類型。不管修士是否出手改變劇情,一旦過了半個時辰,就會重置場景。
且重置之時,還會消耗南奕命力。
就是不知每次重置,命力消耗是遞增還是固定。如果是固定消耗,南奕有著「長生」天賦自發恢複命力,倒是可以陪這靈境耗到地老天荒。
南奕捋了捋現狀,自己以「靈境遊」遁入靈境,受到「靈境遊」代價影響,一身術法及「洞真」天賦皆暫被封印,隻剩著「全愈」、「長生」、「天子劍」三大天賦可用。
至於此間靈境,攻略要求說是消滅詭靈怨念,然後便開始“播放”詭靈生前劇情,且到了半個時辰即會重置場景。
雖說給了修士充分的自由行動權,卻也透著一股怪異。
詭靈怨念,如何滅之?
沒了「洞真」天賦,南奕略作沉吟,試著先對上道人。
眼見道人又在以梨核施法,南奕擠出人群,喝罵道:
“伱這妖道,空口白話討人梨,名為乞討,實為強索,端的是沒臉沒皮。這也就罷了,竟還恬不知恥,仗著自身妖術,妄想施法竊梨,慷他人之慨,行強盜之事。”
道人動作一頓,看向南奕,無甚感情波動地說道:“你這後生,好是糊塗。我這可是在勸人行善,寓教於樂,行聖德之教化也。”
此言一出,集市中圍觀路人,也紛紛開始指責南奕懷有自私自利之心,竟汙蔑道長聖德教化之本意。
南奕冷笑。
「洞真」被封印,使他沒了言辭顧慮;又是身處靈境,不必顧忌太多。
成功斬殺杜元甫的南奕,念頭通達,心情正好,乾脆也不再端著如履薄冰、反複思量的謹慎心思,當即痛快罵道:
“放你娘的狗屁,買東西不給錢,就知道死皮賴臉白乞討要。連自身私德都顧不好,還好意思學人玩道德綁架?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自個沒臉沒皮的模樣到底有多醜陋!”
“私德有虧,仗勢欺人,大不了就做個真小人。”南奕呸了一聲,“結果你丫的倒還喘上了,竟敢說自己是在行聖德教化?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從來隻聞嚴於律己寬於律人,卻沒聽說過仗著妖術把梨偷了,慷他人之慨,完事後竟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在勸人行善的無恥小人!”
“我看啊,就憑你這顛倒黑白的嘴臉,你也彆想著當乞兒奪梨了,直接去奪筍吧。山上的筍都要被你給奪完了!”
南奕一氣嗬成,罵了個酣暢淋漓。
而在他對麵,身為幻象、麵無表情的道人,臉上麵皮,竟哢嚓一聲裂開了。
南奕細看,卻是道人臉皮裂成數塊,正從裂縫中冒出黑氣。
不過道人仍舊堅持著開口道:“我乃孔謙。我孔家世代,行的便是聖德教化。”
————
本次靈境背景故事,改自《聊齋誌異》·「種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