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彭彭彭——”
天啟七年三月初九,伴隨著天津港鳴炮的聲音出現,港口碼頭之上,已經站滿了烏壓壓的人群。
這其中、有前來看熱鬨的百姓,也有天津船廠的船工,但更多的,是負責維護秩序的拱衛營士兵,和負責接應使船回歸的禮部官員,以及主持歡迎的戶部尚書畢自嚴。
除了他們,還有從京城紛紛趕來的各藩王、郡王。
他們等不及諸藩長史前往京城,於是決定親自來迎接。
等不及的原因很簡單,天啟年間的第二次藩王會議,將會在十天後的京城太廟前舉行,而負責主持諸藩大會的,則是被朱由檢委以重任的畢自嚴。
在碼頭上,諸藩的臉色並不好看,又或者應該說是五味雜陳。
他們有的隱晦看向自己左右的藩王,有的則是看向畢自嚴,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即將靠岸的下西洋船隊上。
伴隨著“砰”的聲音響起,當船隊靠岸,木梯被放下,一隊隊已經離去一年多的下西洋船隊終於回歸。
他們的所見所聞,將會決定諸藩會下多少籌碼,會把多少身價賭到這場“牌桌”上。
“參見千歲……”
當數百名諸藩長史,使臣紛紛下了船隻,他們便對著諸藩人群開始了作揖行禮。
見狀的畢自嚴看了一眼四周,察覺人太多後便開口對身旁的禮部官員道:
“組織人馬返回京城吧。”
“是……”禮部官員作揖應下,隨後開始安排諸藩官員和諸藩親王、郡王上車。
車隊拉的老長,向著京城踏上返程,隻不過在這返程的馬車上,許多藩王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詢問諸藩長史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藩的周王朱肅秦。
“天竺之地,究竟如何?是否適合就藩?”
周藩的象輅上,朱肅秦帶著朱恭枵、朱紹烔麵對周藩回歸的一名長史和四名家臣提出詢問,而對此,長史陳蕤則是遞上了一份文冊,並恭敬道:
“天竺之地情況複雜,臣將其分為三部分,其一是地利,第二是人文,其三是利害。”
“先從地利來說,臣等隻是隨船隊從東籲沿海一直巡弋到了波斯地界。”
“整個天竺的沿海地界,不管是氣候,還是土壤和植被,各種變化十分顯著,其地廣袤,不輸於大明……”
“繼續說!”一句不輸於大明,立馬把朱肅秦的興趣給提了起來,他追問著,而長史陳蕤也繼續道:
“臣在沿海打聽過內陸的事情,長話短說便是……天竺之地北闊南狹,平原和適合耕種的地方也大多在北部沿著一條叫做強加河(恒河)兩岸,以及中部一帶。
“北部和中部的平原河網密布,灌既渠眾多,農業發達,而南部為高原,隻是東西兩側的海岸擁有少量平原。”
“不過這高原也並非一無是處,其高原與海岸平原之間盛產水稻、小麥、甘蔗等作物,礦產更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物。”
在北部平原以北,是一座隆起的高山,延綿數千裡,臥在我大明烏斯藏宣慰司與天竺之間。”
“由於北、東有著高大延綿的山脈,加上三麵環海,又有開發了數量不少的耕地,因此天竺在地利上有一定的優點。”
“不過天竺西北地區有麵積不小的沙漠,因此如果要爭取就藩地,首選距離中部平原最近的沿海地區。”
長史說出了自己的見解,而朱肅秦聽聞天竺有不少耕地也就放心了不少,他繼續示意長史再說,而長史也道:
“天竺的氣候和大明迥異,首先是該地全年溫度奇高,各地雨季時間相差很大。”
“有的地方常年不下雨,有的地方常年下雨,這其中以西北和東北首當其衝,而這兩地也容易爆發旱情和洪澇。”
“此外、天竺大多平原都已經被開發大半,灌既水利俱有,農業發達,依臣之見,整個天竺已經開墾的耕地,恐不遜色於我大明……”
“這怎麼可能?”朱肅秦不相信天竺的耕地數量能和大明媲美,而周王世子朱恭枵也皺眉道:
“若是有這麼多耕地,那他們百姓的人數豈不是與我大明相當?”
“確實相當……”長史作揖道:
“我等在隨軍攻打小西洋監察使司時,小西洋監察司不過是天竺的一個海外土邦,一島之地卻有數府大小,數百萬人。”
“而天竺沿海土邦城池,大大小小數百座,百姓多者十餘萬,寡者上萬,而聽聞他們的商賈說,百姓最多的還是在強加河兩岸的城池中。”
“眼下天竺分割嚴重,北部是由當年哈烈國(帖木兒帝國)的駙馬帖木兒後代巴布爾所建立的國家。”
“該國被歐羅巴人稱呼為莫臥兒,治下有民數千萬,羈縻整個天竺南部高原地區的土邦,帶甲二十餘萬,大多是騎兵……”
“二十萬騎兵?”聽到這話,在兵家學府學習過的朱恭枵二人驚詫開口,畢竟在十七世紀能養二十萬騎兵,這說明莫臥兒的經濟並不遜於大明。
“並非全部都是騎兵,他們軍中主要以步卒、戰象、火炮、騎兵為主,騎兵數量在八萬左右。”
“不過他們的火炮數量,威力遠不如我朝,護航的上直海軍四衛隻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就覆滅了錫蘭島上帶甲八萬的土邦。”
“臣在與四衛指揮使交談時,他們對於莫臥兒的情報也十分熟悉,其中海軍都督黃龍的侄子,指揮使黃蜚更揚言“以我天軍一衛,可滅南虜數萬”的豪言。”
長史說罷,看了看朱肅秦等人的模樣,並小心翼翼道:
“雖說有些誇大,但海軍與拱衛營,上直的戰力有目共睹,若是真的能聘請一衛兵馬,或許能在數月內蕩平南部的一地土邦,獲得耕地千萬,民眾百萬。”
“枵兒……”朱肅秦看向了自家兒子朱恭枵,畢竟他不懂軍事,隻能求助朱恭枵。
對於自家父親的求助,朱恭枵畢竟被評價有參將之才的學子,自然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他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後才詢問道:
“依你之見,若是以戰養戰,南部土邦能繳獲出多少銀子?”
“這……”長史愣了愣,他沒想到朱恭枵說的這麼露骨,不過頓了頓後,他還是回應道:
“南部土邦,若是真的要打,或許選一大邦能繳獲銀兩數十萬兩。”
“不過、若是真的要以戰養戰,還是得對莫臥兒東部的沿海平原地區下手。”
“莫臥兒在東部的幾座城池中,一城十餘萬,二十餘萬百姓並不在少數,加上莫臥兒經濟較之繁榮,或許一城便能養三千甲士。”
“三千……”聽到這話,朱恭枵有些心動了,而他旁邊的朱紹烔似乎看了出來,連忙勸阻道:
“父親、若是要對莫臥兒動手,那莫臥兒數十萬大軍強攻而來,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恐怕難以為繼。”
“我周王府變賣家產,隻要湊出銀子,就足以招募六衛兵馬為我們征戰一年!”朱恭枵拿出了魄力。
這一幕看的朱肅秦十分滿意,他想了想後才道:
“若是有六衛兵馬,完全可以擊退這個這個號稱莫臥兒的南虜,屆時掌控一省之地,再聯合其餘諸藩共同討伐南虜,則大事可定!”
周藩的底氣和教育,讓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想到了最大的牟利機會。
他們有一個優勢,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背後站著大明,身旁站著諸藩。
即便不算郡王,三十二個藩王組成的勢力,也絕對不是莫臥兒可以一口吃下的。
哪怕每個藩王隻招募一營拱衛營,他們也能形成三十二個拱衛營的巨大規模。
近十萬兵馬,足夠崩碎莫臥兒的牙齒,而唯一需要操控和注意的,就是如何在就藩地上和和氣氣的進行分地,並且團結諸藩。
“分地的事情,還需要好好商量,不能惡到強藩,不然之後難以結盟。”
朱肅秦抓住了問題所在,而朱恭枵道:
“朝廷設立小西洋監察使司,顯然是為了監督諸藩,順帶掌控諸藩。”
“結盟一事,還得看看朱由檢會派誰前往監察使司。”
“依我之見,恐怕不是洪承疇,便是孫傳庭,再無第三人……”
朱恭枵說出了兩個有可能的名字,而朱肅秦想了想後才道:
“洪承疇這人手段老練,心狠手辣,小西洋監察使司很適合他,就是不知道朱由檢會不會另有人選。”
“總之還是先團結諸藩,等十日後太廟召開諸藩大會,再議事也不遲。”
“是……”象輅內眾人紛紛應下,而像周藩象輅之中的場景,也在各種不同的象輅中上演。
三天的時間緩緩過去,當諸藩象輅進入了東城百王府中時,錦衣衛也把這三天所打探的消息送往了鎮撫司,並交到了陸文昭的手中。
“這群人倒是挺有遠見的……”
陸文昭看著手中的諸藩態度,不過看到後麵卻又收起笑容:“不過蠢貨也多……”
說罷、他帶人向著皇宮而去,越過西華門、武英殿,最後來到了乾清宮門前。
在他抵達乾清宮門,並得到宣旨可以進入的時候,養心殿內也傳來一聲嗬斥:
“彆動!”
養心殿內傳來嗬斥聲,聲音還不是皇帝的,這讓人有些心裡莫名發虛。
不過若是仔細看到殿中場景,便不會有人再心虛了。
此刻的養心殿內,朱由校頭戴翼善冠,身著黃色的常服,腰彆玉帶,坐在一個屏風麵前,大馬金刀,看上去十分威風。
他座下是一張純玉質的龍椅和三乘三丈的上好蜀錦地毯,僅僅這地毯,價值便有千兩白銀,而座下的玉質龍椅雖然質地一般,但也價值數萬兩白銀。
由於整日不是海鮮、就是山珍野味,加上朱由校自己做手工活計,並且有朱由檢幫忙處理政務,因此他沒有曆史畫像上那麼瘦弱,反而有些壯實。
他坐著一動不動,而他的對麵這是一個擺好的畫桌,桌後是執筆正在為朱由校描繪全身像的朱由檢。
進入殿內的陸文昭被嗬斥聲嚇了一跳,不過在看到嗬斥的人是朱由檢後,他就放心了下來。
他站在殿內角落,等著自家殿下作畫完畢後彙報。
原本他還好奇為什麼自家殿下要嗬斥萬歲,不過過了一會兒他就明白了。
隻見在朱由檢安心描繪的時候,朱由校卻是跟患上了多動症一樣,這會兒抓抓臉,這會兒打打哈欠,過了一會兒又胡亂活動脖子。
就這胡亂動的舉動,換做尋常的宮廷畫師自然隻能自由發揮,但當這個畫師變成朱由檢後,朱由校便開始受罪了。
任誰坐下來兩刻鐘一動不動都會難受,更彆提喜歡馳馬射箭、做做木工活的朱由校了。
對於他來說,被自家弟弟作畫,可以說是一種煎熬。
儘管這作畫的要求,是他自己提出來的……
煎熬的日子終究是在一刻鐘後過去了,當朱由檢放下畫筆的時候,朱由校立馬靠在了椅子上,長歎一口氣。
儘管沒有開口,但殿內所有人都能看出,這位前一天還吵著鬨著要自己弟弟為自己作畫的皇帝,恐怕有生之年都不會再讓自家弟弟給自己畫第二次全身像了。
“說吧,什麼事……”
朱由檢走到養心殿角落,在金盆中洗了洗手後,便頭也不回的詢問陸文昭。
陸文昭聞言,當即上前一步,雙手呈上文書道:
“這是諸藩這三日的舉動,基本上都是盯上了靠近天竺中部的沿海地區……”
“他們倒是挺會選的……”朱由檢擦了擦手,才接過文書看了看。
看完之後,他將文書遞給了朱由校:“哥哥可以看看這些好皇叔的就藩地了。”
“弟弟這麼篤定?”朱由校接過文書,大致看了一眼。
倒是朱由檢則是道:“他們還沒回來時,我就大概知道了這天竺之地他們會如何分。”
“三十二為親王,一百餘名郡王,天竺之地不過和我大明本土差不多大小。”
“他們若是擠進去,恐怕天竺之地也經不起他們折騰。”
“哪怕打下一個大大的藩國,可以我大明祖製,興許不用百年的時間,天竺之上便會出現數百郡國。”
大明藩王子弟是需要分封出去的,這和漢武帝的推恩令是差不多的。
因此朱由檢從來不擔心諸藩造反的事情,因為拖得時間越長,天竺之上的勢力就越割裂。
不過、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任何一種計謀,可以真正無解。
所謂的無解,其實也隻是鑒於當時特殊的局麵,推恩令其實也是如此。
作為古代曆史上,最有名的一種陽謀,推恩令其實並非無解。
隻不過是在漢武帝時期,那種特殊的局麵之下,諸侯王們破解推恩令的成本太大,所以就顯得無法破解而已。
對於推恩令這個所謂的‘千古第一陽謀’,諸侯王們其實至少有三種辦法可以破解。
這三種辦法分彆是:計劃生育、直接造反,或者隻分封地不分權力。
也因此、明朝初期的時候,朱元章為了維護老朱家的統治,曾經把自己的兒子,都封到了國內的各個要地去鎮守。
但同時,朱元章也是讀過史書的,他也擔心這些諸侯王過於勢大,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
所以,朱元章當時設計了一套很聰明的製度。
按照這套製度,明朝藩王雖然是被分封了出去,但是對自己的封國沒有任何管理權。
明朝初期藩王唯一的權力,就是帶著自己的親衛軍隊,鎮守一方。
等到有戰爭的時候,被大明皇帝給予軍權,然後帶兵去打仗,平日裡的權力很小。
至於朱允炆為什麼掌握那麼大的優勢,卻還是被朱棣給乾翻了,這點並不是因為朱元章沒給朱允炆留下猛將,而是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
朱元章留給朱允炆手下的將領陣容放在哪朝哪代都十分豪華,從宋成到吳傑,盛庸,平安,鐵鉉,徐輝祖,郭英,瞿能……
還有大量洪武朝培養出來的優秀中下層軍官們,而這批人裡,有文有武,有猛將,有騎將,有統帥,軍隊素質較高,士氣高昂,後勤補給充分……
彆說藍玉、傅友德能不能打過他們,就算是年輕的常遇春,徐達等人,都不敢保證一定打得過朱允炆手下這批人。
這批人,有打過鬆潘少數民族的,有打過南方少數民族的,有參加過北伐蒙古人的,戰力彪悍,難以抵擋。
哪怕燕軍引以為豪的漢蒙混雜的精銳騎兵,在白溝河之戰中也被南軍騎兵先行打敗。
朱允炆削藩是最蠢的一種削藩手段,朱由檢根本不需要學習他,他要學習效彷的,就是在朱元章、朱棣的削藩手段上,加強管控就足夠了。
因為眼下的諸藩和朱元章、朱棣時期相比,多了一個可以自治管理的藩地。
至於朱由檢要做的,就是讓諸藩接受並使用大明規定的世襲手段。
三十二親王,隻要子嗣夠多,四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南亞能分裂成四百多個郡國。
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加強管控,並且保證諸藩的子嗣數量,就能無形之中削弱他們。
所以他才沒有像朱由校那樣在意諸藩的海外就藩,說白了、諸藩日後隻可能成為大明軍事上的馬前卒和華夏經濟圈的一員。
“需要穩定一下諸藩,另外注意一下諸藩的分地位置。”
“彆讓強藩碰撞到一起,要保護小藩的利益,避免提早的內耗……”
朱由檢對著陸文昭開口,而朱由校也聽著。
不得不說、朱由檢這手玩的不錯,隻要小藩不跟著強藩走,那僅僅七八個強藩,根本不足以湊出威脅大明的武力。
“周藩和蜀藩、福藩、晉藩、楚藩、趙藩、秦藩、唐藩的銀子應該最多……”
朱由校在朱由檢開口時開口提醒,而麵對提前,朱由檢卻搖頭道:
“楚藩有偽楚王桉的嫌疑,秦藩是旁係上位,晉藩、趙藩又無能……”
“這四藩隻會想著速速解決就藩的事情,提早前往海外就藩。”
“他們不會爭奪太稀缺的位置,大概率是在南部兩側沿海平原。”
“這場爭奪主要還是周藩、蜀藩、福藩和唐藩這四藩之中。”
“西北荒蕪,他們四藩若是爭奪,必然都是爭奪東部。”
“不過……”朱由檢頓了頓,想起了唐藩的老唐王和朱聿鍵,隨後道:
“唐藩估計也會選擇中部或者南部,甚至會主動拆分唐國。”
“也就是說……隻有三個藩?”朱由校微微皺眉,而朱由檢也道:
“這塊地域不小,三藩之中周藩實力最強,蜀藩其次,福藩最弱。”
“諸藩子弟裡,福藩子弟的能力也不行,這三藩或許會在抵禦莫臥兒之後發生矛盾,因此哥哥需要注意一下。”
“萬裡海疆之外,這三藩要搶的位置也和小西洋監察使司相距甚遠,如何注意?”朱由校不清楚海外的情況,隻能詢問。
“很簡單……”朱由檢走到了《大明坤輿總圖》下方,用手拍在了東籲緬甸的位置。
“收複三宣六慰,在強加河以東飲馬,直接和三藩接壤就足夠。”
“三宣六慰可不好收複……”朱由校略微煩躁,畢竟他很清楚萬曆年間明軍和西南的東籲緬甸打成了什麼模樣。
雖然不能說慘敗,但是大明丟失了對三宣六慰的主權是已經坐實的。
至於朱由檢也很清楚,眼下甚至可以說未來的二十幾年都不是收複三宣六慰的好時候。
原因很簡單,東籲已經在阿那畢隆的統治下,壓服了地方勢力,重新完成了緬甸地區名義上的統一,結束了緬甸地區自十六世紀末以來分裂。
之後繼位的他隆則是對東籲王朝內部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編製了各地戶口、耕地麵積、產量和稅賦情況的調查統計,作為征稅和征調勞役的依據。
而東籲再度衰落,就要等到他隆病逝了。
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好像是二十一年後……
二十一年……這個時間朱由檢根本等不及。
他寧願和正處於中興的東籲再度交手,也不願意等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後小冰河大旱徹底結束,之後雖然還處於低溫期,全國糧食減產,但百姓最少已經能活下去了。
隻要能活下去,願意遷移的人就不會太多。
這麼一來、大明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傾入東籲移民上。
與其投入資源來遷移百姓,平衡當地近七百萬蠻夷,倒不如提前爆發大戰,先打上個十幾年,讓東籲疲於奔命,最後入主人口銳減的三宣六慰。
想到這裡,朱由檢合上了文書,下意識看向了窗外,似乎心思已經飛到了雲南臨安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