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四十三萬兩”
第二日、當陸文昭拿著改好的賬本送到文華殿的時候,正在上課的朱由校被說愣住了。
他的內帑一年收入也不過六百萬兩,結果自家弟弟去了禦馬監沒幾天,就給自己送來了四十三萬兩,朱由校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彆說朱由校,就是被安排來給他上課左庶子講官孫承宗都不由發愣。
見狀、陸文昭隻能微微鞠躬回答道:
“回萬歲、五殿下命王承恩、曹化淳與南鎮撫司檢查禦馬監諸位太監。”
“最後查到犯事太監和胥吏27人,所查抄的銀兩總計六十萬兩,另外還有牧場6萬497畝,耕地2萬5322畝。”
“宅邸三百七十二處,在京一百四十五處,京外兩百二十七處。”
“宅邸、五殿下說不日清查完皇店後,掛到牙行出售,想來應該能賣個十來萬兩。”
“至於所查抄的銀兩,因為禦馬監開銷,五殿下截留十七萬兩,命臣押運四十三萬兩入京,已經交由內承運庫貼條了。”
陸文昭回答的井井有條,將朱由檢想說的全部都一五一十說給了朱由校聽。
當然、被分豬肉的那二十來萬兩是不能說的。
反正這話說出以後,站在朱由校旁邊的魏進忠牙都咬碎了,他沒想到禦馬監這麼賺錢。
倒是講官孫承宗聽後,為朱由校高興慶賀道:
“賀喜萬歲,有了五殿下押運的這四十三萬兩,想來對半月後發響能減輕不少朝廷的壓力。”
“臣聽兵部說、月前熊廷弼裁汰老弱、查空餉,為朝廷減少了不少負擔,眼下遼東隻有大軍十六萬。”
“一下子就減了二十萬軍餉,實在是朝廷之福。”
孫承宗所說的、是朱由校早就知道的事情了,不過他對孫承宗敬重,雖然早早知道了,但見孫承宗說起,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他側頭看了一眼魏進忠詢問道:“忠賢、夏稅的漕銀入賬沒有”
朱由校稱呼魏進忠為魏忠賢,隻因為前些天客氏吹了些耳邊風,他便給魏忠賢改了名字。
這件事情、朝野上下差不多都知道了,類似楊漣等人並沒有說什麼,因為此刻魏忠賢還沒有展露什麼頭角。
倒是魏忠賢、聽到朱由校的話後,連忙鞠躬回道:
“南直隸和浙江的漕銀已經押運到內承運庫了,共計63萬4200兩”
“另外諸如太仆寺的常盈庫入25萬3202兩,還有各部皆有入賬。”
“另外除了南直隸、浙江一帶的秋稅還沒有起運,其他各省的秋稅共入54萬329兩5錢分厘。”
“內帑金花銀入42萬200兩,其他雜項2萬4700有奇,共入252萬2900兩有奇。”
明代國庫繁瑣,六部各有自己的小金庫,而皇帝也有自己的小金庫,稅收收取繁瑣,朱由校也是聽得頭疼。
好在北方秋稅是收上來了,皇帝的內帑加國庫一共收了406萬兩。
“內帑還有多少銀子”朱由校喝了一口茶詢問,而魏忠賢雖然不識字,記性卻很好,連忙回答道:
“內帑年初入銀六百萬有餘,神宗皇帝發九邊軍餉兩百餘萬,先皇又發兩百萬,眼下尚有22萬兩。”
“若是加上五殿下讓人送來的43萬兩,便還有264萬兩。”
“內帑加上秋稅,一共670萬兩有奇。”
魏忠賢說完,朱由校微微皺眉,隨後隻能先歎氣開口道:
“命戶部和兵部即日發響,所有餉銀都要交到邊防將士的手中。”
“奴婢領旨。”魏忠賢連忙行禮應下,而孫承宗卻突然開口道:
“萬歲、若是九邊軍餉已經沒了問題,那麼先皇的慶陵修建就需要撥銀了。”
“按照戶部和工部的上疏,慶陵需要出銀一百五十萬兩。”
“……”孫承宗的話說完,朱由校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朝廷總共就六百萬兩銀子,九邊軍餉近一百五十也就罷了,皇陵也需要一百五十萬兩。
不過畢竟是為自己的父親修皇陵,自然也不可能吝嗇,因此隻能點頭對魏忠賢道:
“告訴皇五弟,等國喪七日結束後,讓他去工部和戶部看看慶陵的修建想法。”
“奴婢領旨。”魏忠賢規規矩矩的行禮,知道自家萬歲是不相信戶部和工部的官員,想叫五殿下去監管。
孫承宗也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真的讓朱由檢去修建皇陵,因此也不好說什麼,隻是準備繼續講課。
總之、朱由檢送到內帑的四十三萬兩,朱由校還沒有焐熱,就給都花了出去。
等朱由檢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
【欽賞九邊軍士銀每名二兩薊遼昌易四鎮賞銀6萬6244兩,宣大山西三鎮賞銀42萬044兩,延綏寧夏二鎮賞銀5萬564兩,固原甘肅二鎮賞銀27萬2746兩,共計33萬75兩】
【尚積欠59萬92萬兩,明歲需發餉754萬000兩,明歲需發94萬72兩】
“你大爺的……”
朱由檢看著兵部的奏疏,簡直想要罵人。
這奏疏是朱由校讓人拿給他看的,他還以為是什麼戰事,卻不想是要錢的。
原本以為發了軍餉後,隻欠47萬9400兩餉銀的局麵,卻還積欠近一百六十萬兩。
算上明歲的軍費,需要發九百一十四萬兩有餘。
九百多萬兩的軍費,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明代自萬曆中期以來,每年正常的歲入額為46萬兩。
其中歸入內帑作為皇帝和宮廷奢侈享樂的約六百餘萬兩,真正屬於戶部作為朝廷開支的四百餘萬兩。
其他六部和光祿寺,太仆寺的折色銀也不過四百餘萬兩。
就這樣,明朝在軍事上的投入已經占據了全國歲入的0%。
萬曆四十八年又加派遼餉五百二十多萬兩,已經超過了朝廷全年的正常開支數額。
明末的皇帝,經常需要用自己的私房錢補貼朝廷,這倒也就罷了,可明朝官員並不想著稅收改製,而是每每有事情就找內帑。
再看清朝、唐朝、宋朝諸多皇帝,隻要皇帝不開口,哪裡有官員敢開口就讓皇帝掏錢的。
雖然朱由檢知道這時代是家天下,皇帝掏錢是正常操作,但這玩意純屬治標不治本。
按照明朝的財政歲入,明年發完遼響,再運些糧食,得了、朝廷剩下一整年都不用乾彆的事情了。
若是尋常也就算了,朱由檢懶得管,但明年不出意外的話,西南的土司奢崇明會舉兵兩萬造反,甚至一度攻打到成都城下。
因此、他必須得想辦法為朝廷增加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