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輝小心翼翼道:“奶奶,你也知道我們家大姑娘找的是個什麼人,原來就是村子裡的,村子裡的人能送多少節禮?
每次就是幾個月餅,兩斤核桃,兩斤鬆子,一包花生,兩壇桂花酒,就這些還是他家比較富裕,彆人家還送不起呢。
阿寶婆家是什麼人家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有大禮來,我從丁權家過來,知道阿寶送了三百個餅子,兩壇桂花釀。
還有彆的乾果每樣兩斤,光乾果足足一大麻袋,我還以為他們和二姑媽家親近,沒想到小姑姑家也是這麼多。”
李老太氣得胸口疼,咬牙切齒:“可見我當初不喜歡他們是對的,一家人都太過分了,小娃子不懂事,大人也是死的嗎?怎能如此對待長輩。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李老頭坐在一邊淡定的冷眼旁觀,啥話都不說,心裡卻笑的哈哈哈。
直到奶孫兩個越說越起勁,覺得阿寶一家大逆不道,有錢不給長輩花,有好東西不給長輩吃。
李老頭才道:“李光輝,你一個大男人在這裡嚷嚷啥,爭吃打鬨的,自己沒做好還在這裡說彆人。”
他對李老太道:“老太婆,不知道人都是上行下效嗎,你自己做了什麼你不知道。你做過了初一他們才會做十五,人家對你已經夠好了,不好的讓你屁都聞不到,屎都吃不成,哪還有二十四個餅子,一籃乾果。
瞧,人家編得這麼漂亮的籃子都不要了,都送給了你,你還在這裡渣精,小心明年一個餅也吃不著。
也就是今年你才能吃到彆人的餅子,往年誰耐煩拿給你,這叫給臉不要臉。
又不是屬豬的要吃那麼多乾什麼,小輩的節禮,本來就是吃個味道就好,人家不給你吃也就不給你吃,你能怎麼樣?”
李老頭很少說話,一下子說那麼多的話真的是很難得了。
而且他在說話的時候,眼神警告的看了李光輝好幾眼,還帶了一點點不屑一顧的笑容。
老頭子臉上有這樣的笑容,委實讓人不自在,讓大孫子覺得自己沒臉見人了。
李光輝從來想不起來要給老人送東西,一則是因為老人並不窮,二嗎,便宜占慣了的人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將心比心,永遠隻會撿著彆人的便宜占,自己的東西哪怕是一粒米,都不可能拿出去。
這麼多年無論是當官還是不當官,父母為他們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人情錢也是讓父母出得理所當然。
直到現在大家看到真的是分了家,他和小王氏才會裝模作樣地拿出一點人情錢去吃席。
人與人之間的紅白喜事,真的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每年家庭收入一半以上的錢用在這上麵去了。
啥叫禮儀之邦啊,就是到處送禮如儀,慎重的吃幾頓水酒,親戚因此大集會,遠親會多住幾天,七十歲以下的老人會多住幾天,走動走動,都是見一麵少一麵了,親戚之間要多見見,才不會留下遺憾。
但是走動就要錢啊,你不帶禮物來怎麼好意思住在親戚家,住兒女家都要生方設法帶點東西,不然怎麼好意思上門?
彆看走親戚的老頭老太穿得乾淨體麵,說不定在家裡還要挑大糞,種莊稼,田間地頭到處坐,泥一灘水一灘,也就隻有走親戚的時候才體麵些。
李光正中舉後未辦宴,要等著阿寶回來,李光義回來,所以中秋節都過了好些日子才開始辦宴。
因為有了酒樓的原因,酒宴辦在酒樓上,自家親戚來的多就不說了,好些靖州官爺都來了。
他們一個是看李光義的麵子,李光義如今是陛下的紅人,畫的一手好畫,隨便一幅畫都能價值千金。
另一個是真看好李光正,這人之前去剿匪賊就乾得乾淨利落,就是不考舉人每月也有五十兩的例銀,那是特彆貢獻後的終生補助,啥也不用乾就能拿到。
他中舉後那筆銀子照樣能拿到,以後無論在哪裡當官,那錢與薪資是兩回事,照樣還是能拿。
估計那個常憑鳳要是知道他有這麼一筆錢,說不得要氣死了。
人自己窮不要緊,就是自己認識的人不窮了,才是很誅心的事。
靖州城的官爺們要來,那是被算進去的,但過路的讀書人或者本來就是慕名而來的也多得很,這些人就是多餘的了,所以酒席要算出額外的桌席,最少要放量五到八桌。
人家會給一點隨喜銀子,一般都比窮親戚給的多,所以辦宴不會賠本,菜稍微差一點還有得賺。
李光正作為彆人祝賀的對象這一次是好好的在外麵迎接客人了。
上回李光義是躲樓上沒下來,隻在吃飯的時候才出來見一見人,陪長輩喝了一杯酒,和昔日的同窗喝了一杯。
李光正不同,他更要麵子,能自己親自做的事就會親自做一下,所以一直站門口接客。
“這人長的越發俊美了。”
“當初某某某咋就瞎了眼,沒有看上他呢,要是看上了現在也是個舉人娘子了。”
“那就是某某某沒福氣,那時候,這個舉人也有點跳,雖然不惹是生非吧,天天窩在田裡,撈魚摸蝦,還以為就是個薄命人,撈魚的人能有什麼出息?看來也是老輩子的古話也不準了。”
“魚蝦美味,能撈一點是一點。再說人家那時候又不養家,一個少年郎撈魚摸蝦也影響不了家運。”
“聽說他家大塘和白坡的百畝田裡每年的魚蝦吃不完還大量上市拿去賣,估計一年十幾兩銀子應該有,螞蚱也是肉嗎。”
李光正聽到這,暗想,這些人也太小瞧自己了,這兩處魚蝦少說能賣幾百兩銀子,自從酒樓自己開,每天的魚蝦供應也是這幾處撈的,好處不用說,新鮮又賺錢。
就比如這次開宴席,吃這麼好的飯菜肯定是要貼的,窮親戚也就十來顆銅錢的賀禮,還不夠一道菜錢。
大伯家是李光良自己拿人情錢,拿了二十兩銀子出來,被他父母叨咕了好幾天。
大姑媽二姑媽小姑姑一家二十兩銀子,還各自帶了兩封百響鞭炮,一封院門外就放了,一封掛禮。
娘家侄子中了舉,肯定是與有榮焉,歡天喜地,自然也很舍得出錢,又怕壓其他幾家親兄弟太多被罵,隻好少少的出二十兩。
:..cc0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