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陰沉著臉想,孔雪兒這死女人,倒挺會享受的。
而且兒子都這麼大了,又向著他父母,不是自己帶大的孩子,就是跟自己不親。
其實李老太根本就沒有幫任何一個兒媳婦帶過孩子,就是大房的娃她也不帶。
隻要聽到小孩尿了拉了,她都大皺其眉,無動於衷。
她都不記得她自己的娃是怎麼帶大的,那時老宅還有下人,還沒有窮到現在的地步。
她嫁到李家時,李家還有四千多畝良田,就在她婆婆手上被一點一點賣掉了。
她的婆婆好吃懶做,宅子裡仆從一堆,管家一點點蠶食著主人家的一切,到了她當家的時候,家裡就隻剩下了兩百多畝田,三百多畝地。
等她的大兒子快娶妻了,家裡的田就更少了,然後仆從都被賣掉,她將娘家侄女給大兒子娶回來當了廚娘。
她的大半生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年輕的時候跟著那個懶婆婆一起懶,現在還要每天煮一下自己和老頭子的一日三餐,已經是很辛苦了。
其實當年地主家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一年四季不挨餓,吃的卻不怎麼好。
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頓頓大魚大肉。
每年野菜漫山遍野的季節,長輩會逼著孩子們吃野菜,就像是一個儀式,整個季節都在吃野菜燜飯。
放一點鹽花花,油放的特彆少,頓頓鹹菜配野菜焊飯。
反而是仆從們一頓頓的大魚大肉。
她做新媳婦的時候也不理解,但公公婆婆道:“下人們整天乾活,累得七死八活,不吃點油水使不出力氣。你們整天待在家裡,能吃飽就不錯了,三分饑和寒,才能養出好身體……”
這鬼邏輯,才害得祖宗的家業很快被一大幫仆從吃垮了,人家連吃帶拿,惡奴欺主,都在外麵買了房子買了地,隻有主人家一天天日落西山……
真是造孽呀!等看出這一切,他們自己都差點成為奴仆了。
阿寶在白泥樓裡聽著阿娘不屑一顧的講起了祖宅的敗落史:“反正我跟你阿爹回來的時候就已經很窮了,雖然比村子裡的人稍微好一點,卻不怎麼吃得上肉,我們回來了七天他們都沒有買過一次肉。
街就在旁邊,賣肉的就在斜對麵,要是住在深山老林不買還說得過去,就住在街麵上,整天白菜蘿卜的,要不就是蒜苗炒地蛋。
蒜苗也舍不得撥,隻掐葉子回來吃。
老太婆倒是天天頓頓有雞蛋,但就是個雞蛋有什麼好吃的,我娘家早些年雞和雞蛋都是下人菜,婢子們都不愛吃的。
就這樣你阿奶還一副大戶人家當家主母的嘴臉,我這一輩子都沒見她笑過,那張臉像被雷燙過似的,整天不會動。”
阿寶疑惑道:“原來李家早年也闊過啊,所以才住得起那樣的大房子!現在那房子怕是能賣萬把兩銀子,青磚石牆也沒一處壞的。”
孔雪兒笑道:“是啊,石腳拿的也高,就是山上的青石太多,青石石腳拿到了一樓,所以這樣的樓房耐久,不容易壞掉,擱兩三百年也能住人。
也是你們爭氣,讓我和你阿爹過上了如今的好日子,不然我們要是還住在牛棚裡,再看著他們現在把大房子租出去,你爹可能也會忍不住打上門去。憑啥,大房就能寬房廣廈?”
阿寶無聲的笑了起來,家裡的明前茶賣了,今年賣得八千多兩銀子,留下來的也足夠走親訪友的。
一個大宅院算什麼,也就那樣吧。
再說,聽說宅子已經過契到了小四哥手裡,那也不算是所托非人。
阿寶笑道:“阿娘,我們應該辦個酒,讓人來欣賞欣賞我們的新房子。
酒席辦在這小院子裡,雖然這是個方寸樓,但是可能長時間要擺在這裡的。”
孔雪兒:“啊!這麼個樓有什麼好顯擺的?對啊,這樓也還不錯啊,是應該顯擺顯擺,讓你大哥去請客吧。
當年的我們住了好些年的牛馬棚子,如今成了擁有九個大房間的三層樓房,住起來不比他們的大宅子差呢。”
清水河的傳統,端陽節不是吃粽子,而是吃各種餡兒的包子,包子包得也不大,都是小籠包的形狀。
為了區分味道,就拿各種顏色的花草煮了水,用毛筆點一點在包子上。
阿寶不愛甜食,從不食蘇子包,焊菜仔兒包。
她隻吃肉包海鮮包。
孔雪兒見正月他們將包子蒸好,便吩咐阿寶:“給你阿爺阿奶一樣的拿四個,送過去。”
阿寶吃著蟹黃包,生氣道:“這麼好的包子給他們送?你腦子沒有燒胡吧?”
孔雪兒笑道:“就是要讓那老太婆能窺探到我們的生活,卻又無可奈何,這樣才能讓她更加憤恨。不能錦衣夜行啊,光我們知道我們的好日子有什麼意思,不炫耀一下怎麼行呢?”
阿寶歡歡喜喜的拿一隻竹籃子裝了一籃子,上麵蓋了個荷葉兒,非常孝順的去了大宅子。
“阿爺阿奶,我阿娘說好不容易今年下山過一次端午節,路近,讓我送包子來給你們了。
光的是鮮肉包,點紅的是蟹黃包,點綠的是蝦仁包,點藍的是蘇子包,點青的是焊菜仔兒包,點黃的是火腿香蔥包……”
李老太臉上肌肉不住的抖動,但她還是沒有笑出來。
李老頭笑了一下,叫出來看熱鬨的五囡:“拿個瓦盆來,把你妹妹的籃子騰了。”
十二歲的五囡高興得很:“哎呦!你家這個包子做的真是小巧,名堂也這麼多,有錢人就是不一樣了。”
阿寶哈哈笑:“姐,阿爺阿奶,我回去了哦。”
阿寶才離開十幾步,就聽李老太壓低聲音吼道:“你們誰敢動我的包子?我倆老都沒吃,你們眼睛就綠油油的了。有本事自己去包這樣的,沒本事就滾開。”
阿寶興高采烈的回去了。
關於阿寶家新造了棟小樓要請客的事,村人積極響應:“人家蓋個茅房還請客呢,蓋個樓當然更應該請。”
吃飯是要帶米帶禮金的,從很多年前的半升米,二十顆銅錢,漲到了如今的一升米,六十顆銅錢,這是最低限度了,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可以多出,不過沒有哪家超過一兩銀子的。
因為這裡做客不是吃一頓飯,而是三天。
第一天,接客,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散客酒。
喜歡穿越之我們全家修仙忙全家修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