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此時心緒萬千, 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她的心頭接連浮現,這無疑給她的心裡澆上了一盆冷水,饒是她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覺察到心神困境的陰詭之處,但心神困境中的“自己”的遭遇讓自己感同身受,而且心神困境中的“自己”的情緒波動和繈褓中女孩嚎啕大哭的痛苦之聲折射到杜曦的心神之中卻是百倍放大。
饒是杜曦心神堅定,但忍不住受到這種強烈的情緒的感染,心境變得搖搖欲墜。
下一刻,周遭的一切仿若出現了崩碎,現實碎片儘數崩潰,化作道道流光在無儘的虛空之中徘徊,消逝。
杜曦感受到一陣天旋地轉之後,一道清脆的聲音忽然間在她的耳邊響起:“娘親,爹爹什麼時候會來看我啊?”
聞聲的杜曦似有所感地轉過頭看向身側相貌青澀,滿眼泛著憧憬之色的亭亭玉立的女孩,她有幾分杜曦少女時期的神采,杜曦眸光定定地看著她,一時間有些怔怔出神。
“杜曦”笑容苦澀,淒美的小臉上泛起灰敗黯然之意,她強顏歡笑道:“你父親會來看你的,他不會忘記我們的。”
少女纖細的身影緩緩背對著“杜曦”,一雙柔嫩的小手輕輕地拭去臉上晶瑩的淚痕,她聲音微弱,卻帶著聲嘶力竭的低聲:“娘親,每次我問你,你都這樣說。”
“一次又一次。”
說到此處,少女滿眼淚痕地轉身過緊緊地盯著“杜曦”,一隻素嫩的手掌緊緊地攥在一起,鋒利的指甲劃破了白皙的掌心,留下了一道殷紅的血痕,她細嫩的聲音之中泛起陣陣顫抖:“娘親,你知道從小到大外麵那群小孩都說我什麼嗎?”
“她們都罵我是沒父親的野孩子。”
“每一次我看著她們玩累了都有父親來接。”
“每一次她們受了委屈之後都可以找自己的父親訴苦,都可以抱著父親。”
“娘親,為什麼我就要天生沒有父親的陪伴?”
“娘親,我究竟做錯了什麼?!”
說到此處,少女癱倒在地,纖細瘦削的小腿被冰冷的青石板劃開了一道清晰可見的猩紅傷口,小手顫抖著抓著“杜曦”的衣衫的一角,梨花帶雨的樣子讓她心神一顫。
而少女的這一番話讓“杜曦”僵在了原地,她不知道自己現在該說些什麼去安慰自己的女兒,她說的都是真的,真實的讓自己啞口無言,不知所措。
末了,隨著少女憤慨哭泣之聲愈加停止之時,“杜曦”她輕輕地撫摸著少女的眉眼,輕歎了一聲:“都是娘親不好,沒有留住你的父親。”
“都是娘親不好”
聞聲的少女看著自己的母親悲傷欲苦的模樣,心中一痛,她泣聲道:“母親,你彆傷心了。”
“從此以後,我陪著你,不要管父親那個拋妻棄女的負心漢了好不好?”
聽到這句話的“杜曦”蒼白無血的臉上泛起一抹勉強的笑容:“好,不管那個負心漢了!”
而此時處於身臨其境之中的杜曦完全沉浸在這一幕中,她已經無形之中和現實中的這個“杜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她仿若可以同頻率地感受到“杜曦”內心的情緒波動,這個時候的杜曦在靈境的引導下,她已經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當做了心神困境之中的“她。”
感同身受,身臨其境。
畫麵再次翻轉,杜曦看到了自己麵前的一幕。
一把鋒利的秋水長劍活生生地穿過不遠處的男人的胸口,而在那把秋水長劍的劍柄處則有一隻素嫩的手掌,手掌緊緊攥著劍柄處。
淒苦的哭聲如同驚厲之語一般穿破雲霄,回蕩在周遭的虛空之中。
少女的素手在無聲的顫抖著,男人胸口處飆出的猩紅的鮮血噴灑在女孩的白皙的小臉上,在她美的驚心動魄的臉上沾染了刺目的赤紅之色,她唇齒泛白,聲音顫抖:“江言,你根本不配做我的父親!”
“當年你沒有任何猶豫地拋棄我和母親,就理應會預料到這種結局。”
“你知不知道母親每一日都以淚洗麵,神情憔悴。”
“江言,我恨你!”
話音落下,少女單薄的雙肩在劇烈的顫抖著,清澈的眸光之中泛著一絲猶如實質的瘋狂之色。
而看清這一切的杜曦,她整個人僵在了原地,渾身上下如墜冰窟,整顆心徹底跌到了穀底,瞳孔緊縮,麵容凝滯,臉色發白。
女兒弑父!
如今的杜曦和心神困境的“她”相差無二,但她想要出手攔住少女之際,她卻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這些,她是虛幻的,操控不了“真實”的自己,她心如死灰地注視著不遠處所發生的情景,她整個人的心神處於瀕臨崩潰的邊緣。
“沒想到當年的你,如今居然長得那麼大了。”此時的“江言”並沒有關注自己胸口處刺入的鋒利長劍,猩紅的血柱浸透了胸前的衣袍,血紅色衣袍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刺眼,他臉色蒼白地看著身前緊握著長劍的絕美少女,他的目光並沒有憤怒之色,隻餘平靜和釋然,目光深處泛著一抹欣慰和感慨之色。
聽到這句話的少女眸光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身前麵容蒼白的清俊男人,她的耳邊回蕩著他溫和虛弱的聲音,她隱約間從他的眼裡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欣慰之色,她內心顫抖。
隻此一瞬,少女手中緊握的長劍陡然一鬆,她渾身顫抖著站在原地,臉色煞白地看著身前這個熟悉的陌生人:“你為什麼要拋棄我們。”
聞聲的“江言”無奈地搖了搖頭,他眼中的色彩變得越來越黯淡,他目光之中帶著歉意看著少女,他溫聲道:“這是我的錯,你如何恨我都不要緊。”
“隻希望我的死能平息一些你心中的憤怒。”
“我最後拜托你一件事情。”
話音懸於此,“江言”輕聲道:“你要好好地活下去。”
“還有就是照顧好你的母親。”
“我虧欠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