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玄遲輕笑,“何止是有出入,我都沒想過是南昭人,隻想到盛京的幾方勢力。”
南昭刺客太久沒來禦王府,連大婚那麼好的機會都不要,他還以為他們已放棄刺殺。
霧影稟告完畢,便退出了東廂房,隻留小兩口在裡麵竊竊私語,聲音低到外間都聽不清。
墨昭華低聲詢問,“刺客之事既已查出真相,那夫君認為陛下這次能做出多大的讓步?”
從今日禦醫的診治,她隻能判斷出禦醫可能終於會為他治好雙腿上潰爛多月的外傷。
楚玄遲沉吟一聲,“父皇既然特意讓禦醫留在府中,那我這腿傷年前估計是能好。”
“隻是外傷麼?”墨昭華不滿足,她希望他能得到更多,他本就不該受這些苦。
“從刺客的招供來看,內傷應該也能安心調理,至少近期是無需再自傷避禍。”
南昭想要他的命,無非是怕他再回南疆戰場,文宗帝不可能想不到,自然怕被詬病。
禦醫即便不是神醫,無法讓他站起來,可他回京這般久,傷的再重也該有所好轉。
本就有人猜到了文宗帝的私心,再加上南昭探子故意散播的謠言,文宗帝必要多斟酌。
“夫君知妾身問的不隻是這個。”墨昭華有些得寸進尺,恨不得文宗帝能全麵妥協。
楚玄遲當然知道,“站起來的話,禦醫應該沒這能力,父皇暫時也不會允許其他人來醫。”
墨昭華的心沉了沉,“沒關係,有妾身在,妾身突破心法第二層後,已有更大的把握。”
文宗帝的無情,她看的越發透徹,然而上一世,她直到他駕崩,都還以為他是明君。
不過想到文宗帝的駕崩,她有了些懷疑,前世她已為他治好頭痛之症,他的身子也硬朗。
怎麼突然就重病纏身,以至無法早朝,匆匆讓太子監國,最重要的是還不讓她去醫治。
要知道那時她的醫術已家喻戶曉,被稱為神醫太子妃,連禦醫都時常虛心向她請教。
當時她忙著為楚玄寒穩定地位,沒想那麼多,如今想來,文宗帝的死透著太多的不尋常。
思忖間便聽楚玄遲道:“等我身子好些,親自教你習武,對外可說我閒來無事,打發時間。”
墨昭華也想到了該如何做,“好,屆時妾身不用內力,其他人隻會當妾身是鬨著玩兒。”
楚玄遲擁著她,親吻著她的額頭,“我的昭昭真聰明。”
***
刺客夜襲禦王府一事,再次掀起了軒然大波。
文宗帝的嫌疑既已洗清,大家便可在茶樓酒肆暢所欲言。
“沒想到竟是南昭動的手,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啊。”
“可不是,既險些要了禦王的命,又挑撥了陛下與禦王的君臣關係。”
“何止,他們的詭計一旦得逞,其他將士會作何感想?動搖的乃國之根本。”
“好狠毒的詭計,幸好當初留下了一個活口,可惜招供的太晚,其他人已撤退。”
“著實想不到,看似平平無奇的糧油鋪子,竟然會是南昭細作的據點。”
“盛京城中,恐怕除了那個糧油鋪子,還有其他據點,越普通便越安全。”
“金吾衛如今正在挨家挨戶的搜查,隻是南昭人與我們長相無異,也難查出。”
疏影坐在窗邊的位置,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手裡還端著一杯茶,愜意的品嘗著。
待聽得差不多了,便回禦王府,繪聲繪色的跟楚玄遲與墨昭華講述了起來。
西廂房還在修葺中,楚玄遲依舊住在東廂房,如今有禦醫治療,身體恢複了些。
他懶懶的靠著床頭,手捧著兵書,“明日將風放出去,這次機會難得,可不能錯過。”
疏影笑著有幾分邪氣,“屬下明白,保證明日這個時候,必然讓坊間的言論直達天聽。”
墨昭華坐在床前的繡凳上,正給楚玄遲做貼身衣物,“不知夫君這是要放什麼風?”
楚玄遲並未直接告訴她,“先跟昭昭賣個關子,到時才好給你個小驚喜。”
墨昭華也不急,隻要知道是好事便能心安,“好,那妾身便等著夫君的驚喜。”
疏影看他們郎情妾意,識趣的告退,“咳咳……屬下還有事忙,先退下了。”
墨昭華狐疑的盯著他離去的背影,“是妾身瞧錯了麼?疏影怎有點像在是逃?”
楚玄遲冷哼一聲,“算他有點眼力勁兒。”
***
皇宮,勤政殿。
蒼羨親自入殿來向文宗帝彙報。
文宗帝拿著朱筆的手一僵,“這真是坊間的言論?”
蒼羨單膝跪地,“是,如今這種言論甚囂塵上,都希望鐵騎保護禦王。”
這便是昨日楚玄遲要疏影放出的風聲,他也說到做到,讓文宗帝得知了此事。
文宗帝皺眉,“那可是三千鐵騎,怎可為了一個禦王府,便從城外駐地調入盛京?”
這支鐵騎原本有五千人之多,乃是楚玄遲在南疆親自打造的護衛軍,對他忠心耿耿。
在最後一戰中,他們落入陷阱,拚死禦敵,死傷無數,五千人最後竟隻剩三千。
三千鐵騎帶傷護送楚玄遲回盛京,一路上遇到無數刺客,其中大部分都是南疆人。
當初若非有他們一路相護,以南昭過無孔不入的刺殺,楚玄遲也很難活著回到盛京城。
回京後他們駐守在城外養傷,但傷好也沒再回南疆,編入了京師軍隊,目前充作護城軍。
奈何他們大部分人都隻認楚玄遲,不願聽從新將軍號令,每日按他之前的法子操練。
上頭一旦對他們施壓,他們便提出卸甲歸田,甚至還有人說寧願去禦王府做護院。
三千鐵騎雖不多,卻頂得上京師上萬軍隊,武將惜才,文宗帝也不舍得讓他們真卸甲。
隻是給了這麼多時間,終究還是無人能收服他們,如今要還給楚玄遲,他如何願意?
蒼羨道:“也不是全調來,隻需調一小部分護衛禦王府,畢竟侍衛著實保護不力。”
文宗帝放下朱筆,連連搖頭,若有所思,“不對,不該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