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張沈飛在四合院的老一輩兒裡不受待見,但在小一輩兒裡卻是一呼百應的人物。畢竟,這都是他“打下來”的兄弟。
這會兒看到許大茂和傻柱各種巴結自己,他也沒有差事。直接從口袋裡掏出幾顆糖,拋給二人,嘴裡說道:“昨晚喝了一夜酒,在李油餅家起來時候頭還疼呢,今兒就不喝了。這點糖,你們倆拿走分一下。”
“我要龍蝦酥!!”
“彆搶,我不要酸三色!!!”
張沈飛給的糖彆看隻有七八顆,卻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引得傻柱和許大立刻開始爭搶。
張沈飛看著兩人鬨騰,嘴角泛起一抹可有可無的笑意,越過兩人繼續走。
原身口袋裡老有糖和煙,卻不是他自個兒買的。
沒辦法,作為東三區最出名的胡同串子之一,他隻要在大街上這麼一走,就有那些個小夥子上趕著給煙給糖。
哪怕是身上實在沒帶東西的,也得陪著笑,恭恭敬敬的叫上一句大飛哥。
在原身看來,這是一呼百應分外有麵子的事情。
但在穿越而來的張沈飛看來,兜裡沒有幾毛錢,家裡窮的一批,不想著找個穩定的工作,隻知道天天在外麵胡混,這不純純大傻子嗎??
張沈飛走出南鑼鼓巷,又去了一趟菊兒胡同找李油餅。
李油餅家是老四九城,打永樂年間那時候就賣油餅。
據他爹說當年同治帝打宮裡頭溜出來逛窯子的時候,在那花魁炕上吃的就是他們家的油餅,吃完了把那個大油手往花魁皮燕子一抹,連rh油都省了。
還說他們家以前固定的給佐領,參領送油餅,一送就是幾百張,那些當官兒的和他們家的下人,不吃他們家的油餅都睡不著覺。
“彆看隻是賣油餅,但我們家祖上也是闊過的。當初我太太爺爺攢夠了銀子,就現殺一頭牛。
殺牛不為吃肉,為的是扒皮脫骨之後趁著熱乎往空牛皮裡塞滿銀子,再用粗線密密麻麻縫緊了,堆在倉房裡晾著。
等牛皮乾透了之後,銀子就全包在裡頭。那皮越乾,銀子包的就越緊......這是有說道的,叫‘銀殼!’”
每當說起這些,李油餅他爹都是紅光滿麵,仿佛夢回同治年間。
張沈飛找李油餅詢問過“銀殼”的真偽,李油餅說他爹是在放屁,想錢想瘋了,讓他甭搭理。
但不管祖上是不是曾經闊過,如今的“李記油餅”在菊兒胡同口隻有很小的一個門臉兒。
門簾旁邊的招子上四個大字“李記油餅”,門頭上用毛筆歪歪扭扭的也寫著這四個大字,但那字比狗爬也好不了多少。張沈飛知道那字是李油餅寫的,李油餅是初小畢業,文化水平有限。
進去之後,攏共也才二十多平方大小,靠門口支著一個大油鍋,鍋裡頭是黑乎乎冒著熱氣的油,鍋上麵支著個架子,上頭放著炸好的金黃酥脆的油餅。
甭管李油餅他爹是不是愛吹牛,但他做的油餅那是真好吃。外酥裡嫩,嚼之聲動十裡,住這一片兒的街坊老愛來他們家吃。
“李記油餅”除了油餅還賣粥,什麼豆粥,小米粥,八寶粥之類的。
菜隻有小鹹菜,冬天是大醃蘿卜,夏天是芥菜疙瘩,雖然品種不全味道也馬馬虎虎,但貴在免費,買主們也就不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