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族長的話,有炎氏在擁有了正式名字後,短短時間內再次確定下了部落的圖騰。
“還有沒有其他事情?”族長看了大家一眼,當然主要的看向炎,出聲問道。
“沒事了,族長!”炎被族長看得有些赫然,聞言快速的搖了搖頭,靦腆的笑著說道。
“既然都沒事了,那我們今天就先散了吧。”族長見此笑著當先站了起來。
“族長,關於部落名字和圖騰的事情,還是要儘快通知大家一聲。”炎也跟著站了起來,嘴上忍不住提醒道。
“我知道。”族長笑著點了點頭,接著又神色嚴肅看向其他人,“你們各自安排的事也要加緊準備,不要忘了獸潮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知道了,族長。”
等炎他們走出山洞的時候,昨晚死去的族人已經被掩埋,大家正聚在一起一邊議論著昨晚的戰事,一邊等待分配新的任務。
“族人們!昨晚我們大家萬眾一心,擊潰了來勢洶洶的鬼潮。但是,現在還不是我們放鬆警惕的時候,危險也並沒有離我們遠去,在西北方向,大規模的獸潮正在湧來。”
族長站在平時主持祭祀的石台上,環顧安靜圍攏的族人,高聲說道“因此,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做更多的準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獸潮。”
也許是感覺自己的話有些打擊士氣,因此族長接下來話音一轉,“不過,大家也不要過於擔心。我們連那麼厲害的鬼潮都可以擊潰,獸潮自然不在話下。”
“而且我們剛才已經商量好了應對獸潮的措施。大家隻要按照安排認真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自然可以安然渡過獸潮的襲擊。”
“吼!吼!吼!”
族長話讓剛剛還有些低落的士氣再次高漲,話音剛落,族人已經情緒激動的大吼起來。
族長等大家發泄了一陣後,才抬手微微向下壓了壓,再次開口說道“另外,我們剛才商量了一下,為了進一步凝聚部落氣運,應對獸潮的襲擊。”
“我們給部落定下了正式的名字。”說到這裡,族長話音一頓,環顧四周,在族人們好奇熱切的眼神中,高聲喊道“我們今後就是人族有炎氏!”
“有炎氏!”
“有炎氏!”
……
族長的話音剛落,族人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跟著大喊起來,而隨著族人的集體呼喊,炎明顯感受到了部落氣運的湧動翻和滾凝聚增強。
還不等炎進一步感受觀看,族長再次高喊道“今後,我們有炎氏將會擁有自己的圖騰—火焰圖騰!”
“火!”
“火!”
……
族人們再次大喊起來,這次產生的動靜甚至比剛才確定名字的時候好要大,炎可以感受到部落氣運在更加穩固的同時,忽然多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韻味。
而隨著炎的仔細觀察,他慢慢的在周圍環境中感受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昨天晚上他剛剛感受過的味道。
“信仰!”炎的心底非常確信,這股熟悉的味道正是信仰的氣息。
不過仔細想想,炎又覺得非常正常。圖騰的產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對天地萬物敬畏而長期積累的信仰。
而在有炎氏,火焰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無論是照明取暖,還是煮食烹飪,都給部落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再加上剛剛經曆鬼潮,火焰以絕強威力保證了部落的安全,這讓人們對火焰更多了一種敬畏和感激。
就好像昨天晚上有族人對炎產生信仰一樣,現在當族長宣布火焰成為部落圖騰後,在這樣狂熱的環境下,信仰很容易就產生了。
而讓炎有些意外的是,隨著火焰圖騰被族人認同,信仰之力開始產生,在炎的識海中,功德神焰居然也接收到了一部分信仰之力。
這種變化讓炎再次想到了自己識海中懸而未決的信仰之力。
“看來我的速度要加快了,這些信仰之力還是要儘快處理才好。”炎看著識海中彙集的兩團信仰之力,心理暗暗下定決心。
確定下部落名字和圖騰後,族人在族長和幾名隊長的帶領下各自繼續忙碌起來。
隨著族人的忙碌,洞穴中儲備的各種食材再次開始增多。山下巨大的黑色隔離帶後,鬼潮時消耗一空的柴薪也慢慢得到了補充。
有炎氏生活的山丘之上,炎這幾天也顯得非常忙碌,不過與部落族人不一樣的是,他每天都遊走於山丘各處,時而停下左右觀望,時而坐下靜心體悟,神神秘秘的一刻都不見停。
終於,在獸潮距離部落還有兩三天功夫的時候,炎才仿若有所得,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意。
“終於弄清楚了這座山上的地脈走勢,找到了地脈穴眼。”炎的嚴重閃過一絲輕鬆,心裡喃喃自語道。
原來他這段時間奔波於叢林山間,都是為了查看山上的地脈走勢,以確定地脈穴眼的位置。
不過,等真正確定下山上的地脈走向和穴眼位置後,炎卻有些哭笑不得,因為他辛苦尋找的穴眼居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
有炎氏所生活的山丘既不是名山大川,也沒有厚重的底蘊奇遇,在洪荒大地上僅僅隻是一座極其普通,且沒有任何特點的山丘。
也許正是因此,在洪荒這個天地尚且不全,大道規則易變的世界裡,山丘自身的地脈走勢才會因為受人族的祭祀的長期洗禮和炎長期吐納紫氣月華的影響,產生一些奇妙變化。
在山巔炎吞納之地以及部落生活的洞穴中,形成了兩處地脈靈穴,並有逐漸成長為整座山丘最重要的兩處靈穴的跡象。
沒錯!這兩處靈穴有明顯的後天成長之象,而且在炎的觀察下,發現它們還在繼續成長。
這個發現讓炎很是訝然和驚喜。
因為這意味著隨著炎的實力提升以及有炎氏部落的發展壯大,腳下的這座無名山丘完全有可能成長為靈山福地。
真正應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