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慶等特勤組曆任領導,想要培養一批“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自己人的想法由來已久了。相關報告也交上去了多次,但一直沒有獲得批準。
剛成立的特勤組篳路藍縷,人才、功法和修煉資源都寥寥無幾,哪有能力培養自己人呢?
後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勤組對修煉界、修士和修煉資源的了解增加,慢慢開始積累資源。
尤其在特勤組牽頭,定期組織修士交易會大獲成功之後,資源的積累速度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其中甚至不乏國外特有的修煉資源。
現在的特勤組,太高端的資源依然匱乏,但普通的資源卻是積攢了不少,功法、靈石以及輔助修煉的草藥,樣樣不缺。
因此,特勤組現在敢保證,要說培養出練氣期以上的大修士很難,但培養出一小批養氣期中高階的修士,還是極有可能的。
但是,現在上級有些拿不定主意,培養自己人當然很好,而且很有必要。但性價比高不高?時機是否合適?
而且,現在與投資合作的那些修士以及背後的門派和家族,對此又會是什麼反應,這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昨天,韓向忠提了建議之後,孫長慶再次動了念頭。
這幾天他在研究韓向忠在長白山的任務。這是特勤組在對外開展行動以來,戰果最為豐碩,處理後續工作最為得當的一次。
在孫長慶看來,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負責這次行動的韓向忠。
他是修士,所以不會受到同行修士的抵觸。但他組織和安排行動,卻是標準的特警行動模式,講究周密調查、分工明確,小組配合行動,而不是修士更為習慣的單打獨鬥。
因此,這次任務才能完成得如此完美,後續工作也簡單了許多,而不像彆的小組完成任務後,還需要其他部門配合地方政府進行大量的善後工作。
這就是韓向忠的作用,換成外來修士負責行動,他們不懂,也不會在意這些事情。
孫長慶拿著這個案例連夜與人溝通。最終得到了模棱兩可的回複特勤組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先培養一批人,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和效果,再就這個提案進行論證。
於是,孫長慶現在就來找韓向忠,讓韓向忠拿出一個試點方案用於備案。
誰讓韓向忠本身就是修士呢!如果特勤組向培養自己的修士,肯定需要由內行人來負責。此外,如果真培養出來了,以後這些人也會納入到行動組的管理範圍。
孫長慶為這個試點要來十個名額,其中五個名額帶有編製,將麵向社會,主要是應屆學生、軍人、武警和警察中特招。
另外五個名額,則從特勤組現有人員中篩選。
特勤組的人當然都清楚成為修士的好處,而且這次還是國家拿出資源統一進行培養。如果不給這些自己人留出足夠的名額,隻怕他們就要造反了。
昨天被韓向忠舉例的穆鐵柱,就成了特勤組這個試點的第一個受益者。
孫長慶來找韓向忠,就是準備讓他派人去找穆鐵柱,到特勤組接受麵試和各種審核。
“這樣呀,那等到後天,也就是周一,讓小劉帶著介紹信去接穆鐵柱來首都,也顯得咱們特勤組非常重視這件事。”
韓向忠很快便做出了安排,讓傷愈的劉金鑫去跑這一趟。
“還有一件事,向忠。你覺得如果請高修士出麵,替咱們培養這些修士,他會同意嗎?”孫長慶問道。
韓向忠一下子就愣住了。
孫長慶猜到了韓向忠的想法,壓低聲音解釋道“正因為高修士是散修,而且修為高深,所以我才想到請他來當這個老師。
咱們倒是有把握請動其他幾名練氣期大修士,但這些人不是來自於門派,就是修煉家族,各種利益盤根錯節,我並不想最後培養出來的,都變成了他們的人。
對了,修煉的功法咱們特勤組提供,是一部最高能修煉到練氣期初階的《化凡訣》。
這功法據說比較很一般,隻算是大路貨,但這部功法的適應麵很廣,對修煉者的天賦要求並不高。”
韓向忠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功法倒是好說,星宇不是敝帚自珍的人。隻要不涉及到他的核心功法,他是不會介意傳授給彆人一些修煉知識的,甚至他很可能會拿其它更適合修煉的功法出來。
但我不確定星宇是否會答應當這個老師。我就是跟他學習修煉的,他傳授功法習慣於因材施教,強調個體的差異性,恐怕並不喜歡上這種許多人一起學的大班課。
此外,他的時間安排也很緊,不僅要修煉,還要研究陣法和製符,這些都是非常消耗時間和精力的。”
孫長慶聽完,苦著臉點點頭,“你說得也有道理,可咱們目前這種情況,也沒有彆的辦法呀。這樣吧,你私下幫我問問高修士的想法,看他是怎麼考慮的?特勤組會付出一定的靈石或其它資源當學費。”
……
“當專職的老師?還是算了吧,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如果有需要,我倒是可以定期傳授一些修煉心得。”
果然,高星宇沒等韓向忠說出特勤組開出的條件,就一口回絕了這個提議。
不過,在聽完韓向忠詳儘的解釋後,高星宇考慮了片刻,提出了一個建議。
……
“你的意思是說,高修士建議咱們像辦培訓班甚至學校一樣,請幾名修士輪流傳授不同的內容,從而避免形成師徒模式?”
韓向忠點點頭,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高星宇的確就是這個意思。
正在中院裡享受元氣滋潤的孫長慶,聽到韓向忠轉述的這個信息,不覺陷入了沉思當中。
在祖星,傳授功法通常有三種模式,門派、家族,以及修煉學校。
其中,門派模式形成的是典型的師徒關係,家族模式則是由血緣關係決定,而學校模式最為開放,形成的是多對多的老師與學生關係。
前兩種關係更為穩定和穩固,備受講究人倫之道的華夏修煉界所推崇。而學校模式主要在西方國家盛行,將單純的傳承變成了一種追求效益的生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