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龍藏 > 第669章 知政院

第669章 知政院(1 / 1)

推荐阅读:

衛淵端坐榻上,閉目養神,神識則是在人間煙火的一座小殿堂內,翻閱著各地彙總而來的情報、戰報和資料。

青冥東北知客鎮,一位朝廷使者正在宣讀聖旨,跪地接旨的道基武士麵無表情,聽完了聖旨,然後取出一包仙銀塞了過去。那使者本來因為沒見著衛淵而一臉不高興,此刻掂出了仙銀份量,頓時眉開眼笑,不悅一掃而空。

而聖旨旨意則是同一時間出現在人間煙火中,呈現在衛淵麵前。

主峰下,已經建起了一座新的城鎮。小城專門為太初宮諸修而建,處處是靈花靈樹,

仙霧氮氬。甫一進入城門」,腳下便是雲母鋪就的長街,道旁立看十二對紋白玉柱,柱身纏繞著翡翠般的藤蘿,藤上開著碗口大的靈花。這花形似徐恨水的仙蘭,花瓣薄如蟬翼,

一張一合之間,日夜釋放靈氣。

城鎮中街市樓閣鱗次櫛比,飛鬥拱間垂著鮫綃惟幕,被晚霞一染,好似把三十三天的雲霓都裁作了窗紗。每到黃昏時刻,小鎮中央便傳來連綿不絕的玉罄聲,隻消聽上幾分,參悟便可精進幾層。除了沒有浮空絕峰,景色已經不比太初宮本山差多少。

再往裡走,城中立著一座知政院,正堂此刻空著,兩側各有三間廂房,門口分彆掛著牌子:農事,靈藥,丹鼎,軍備其中軍備格外大些,占了兩間廂房,裡麵又擺放著多張桌案,案上擺放著不同標牌,

分彆是甲胃(鋼),甲胃(冥),火槍,火藥,彈藥,炮,戰車,軍馬,等等。

一個個修士進入政事院,他們手中公文信封上則是分彆寫著內容類彆,諸如炮、農事等。修士們進入政事院,就將公文放在有相同標簽的案桌上。

桌後坐著的道基武士就會拆信展讀,然後將讀後的信放入已閱待批的盒子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來收走盒子,搬到另一間小院去。

那間院落中坐著幾十位官員,一半是衛淵的道基武土,一半是青冥的人族官吏。道基武士分彆查閱送來的公文內容,在人間煙火中找到批複,然後就將批複寫下來。

人族官吏則進行複核,他們覺得沒有問題的就送下去辦理,有問題的則是再送入第三間院子。

那間院子小得多,人也少得多,常年有三位政事經驗豐富的官員坐鎮,現在裡麵坐在正堂的赫然是袁清言。

早在雨之國來襲時,袁清言就已經向朝廷辭官,加入青冥,並且戰局吃緊的中期屢上戰場。雖然他這個法相神通有限,但畢竟是法相修土,還是有所貢獻。

袁清言是在青冥危難之際加入,並不是雨之國敗退之後的錦上添花,衛淵也就高看了一眼,就將他放在了新設的政事院中,專門負責處理有爭議的議程。

袁清言為官數十年,主政一方也有些時日,處理這些政事輕車熟路。

在這套新體製下,衛淵就不太需要出麵,而是由分散在各處的道基武士將信息彙入人間煙火,經由人間煙火初步篩選處理後,再送到他麵前。

衛淵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人間煙火中批複,隻有重大事項才會親自出麵。

此刻衛淵看過晉王旨意後,就從人間煙火中退出,前往元妃居住的小院。福王正在院中練劍,對著一個草人猛刺,看到衛淵出現,他頓時嚇了一跳,手裡木劍都差點掉在地上。

衛淵微微搖頭,普國王室傳承也不差,鑄體期又沒什麼難度,所以王室傳承跟太初宮也差不了多少。這個時候福王不去打坐修行,而是跑出來練劍,肯定是把草人當成自己了。

衛淵也不說破,就當沒有看到福王,徑自走入主屋,就見元妃獨自坐在窗前,看著話本。

「風聽雨呢?」

元妃道:「寶妹妹請她去吃飯了。」

「她們兩個怎麼天天一起吃飯?」

元妃輕笑道:「問你啊!」

衛淵趕緊道:「先說正事。晉王今早傳來了一道旨意,召你和楚王即刻回京,但沒提福王。

元妃思索了一下,道:「沒提福王,那這道旨意就是太子下的了,隻不過用了大王的印而已。我才出來這點時間,他就已經不能按自己的意思下旨了?」

「大王出什麼事了?」

元妃輕歎一聲,道:「他整天待在城外的金剛禪院,消息隔絕,我怎麼知道他出什麼事?不過前不久他跟我提過一次,好像是因為某件事出了意外,損失了不少壽元。難道,

是壽儘了?但還是不太對。」

衛淵道:「若是壽儘,太子隻管安心等候就是,沒必要這麼急切地奪權。或許這其中另有隱情。如果大權已經儘落太子之手,那你回去必然凶多吉少。

不若就在我這裡待著,等局麵清朗些再說。太子應該奈何我不得,呂家和我中間隔了許家,他們又要應對北遼,自顧無暇。所以能出頭的就隻有許家。許家和我打了那麼多次,就沒贏過。所以你不用怕。」

元妃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窗外。

衛淵隱隱感覺氣氛有些不對,道:「你不會真要回去吧?」

元妃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你可能會有些難受,但我當年剛到晉宮時,曾經和大王很是恩愛,這些年以來,他也待我著實不薄。後來他壓力漸大,肘越來越多,又發生了一些事,乃至性情大變。等到金剛禪院出現後,我們就漸行漸遠。

但那些年,他確實是想要有所作為,想要做個明君的。隻是身不由己,許多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現在他壽元將儘、眾叛親離,修為消散時,連行動都困難。而這個時候,恐怕他身邊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最後這段路,我打算陪他走完,也算有始有終。」

「但是你」

「不用擔心我,太子也不敢對我怎麼樣。你彆忘了我還有一個身份,父王隻是不願意看到普國被我掌控,可不代表著他願意看到我任人欺淩。在父王眼中,大業是第一位,臉麵是第二位。」

「那些人要是再來怎麼辦?」

元妃道:「聽天由命吧。」

從元妃院中走出,衛淵心情格外的陰鬱。

隨晉王旨意同來的,還有一封要求購買一萬套胸甲的信,並且言明三日內仙銀就會送到,希望衛淵五日之內安排發貨。

此信一改往日公文中措辭含糊不清,說一句留三句的毛病,不光明確寫明付款交貨時間,還寫明了胸甲會送給北方的英王。

這封信如此大異常態,衛淵就品出了不對。若非北方戰事緊急,以西晉官場那些老爺們的德性,是斷不會寫得如此明白的。

衛淵此際心情不好,正需要點事情排解,於是就來到鍛兵坊的靶場,命人取來倉庫中存放的胸甲,分彆立在十丈、三十丈和五十丈等處。隨後用青冥列裝的各個時期的火槍和飛劍槍輪番轟擊。

很快測試結果就出來了,胸甲在五十丈處能夠有效抵擋火槍,但在三十丈處就說不好了,有少半被火槍擊穿。飛劍槍則是能在百丈外抵禦,百丈內都會被洞穿。

而新式的轉管飛劍炮威力巨大,三百丈外都可以洞穿普通胸甲。

測試過火槍,衛淵又命人搬來北遼弓弩測試,最後結果是北遼迅箭威力相當於火槍,

重箭威力則相當於飛劍槍,而它們射程比火槍要遠得多。

測試結束,衛淵就調出胸甲設計圖,道:「立刻製作一批新的胸甲,用普通鋼,厚度比原設計要薄三毫,確保我們現在主流火槍能夠在五十丈處擊穿。好了,要求就這些,抓緊生產,五天內要產出一萬套。」

旁邊餘知拙道:「一萬套倒是沒問題,我們現在每天都能產五千套胸甲。就是做薄一點,反而提升了些難度,有這個必要嗎?」

「普王失勢,那邊的話隻能信一半。誰知道他們買胸甲是去打北遼的還是來打我們的。所以我要確保這批賣出去的胸甲在五十丈內都能被我們普通士卒的火槍擊穿。」

餘知拙點了點頭,自去調整配料和鍛鐵機的參數。

此時又有兩份最新情報送進了知政院。道基武士讀過,也就相當於衛淵讀過。

一封是從西普送來的密信,信是李惟聖送來的。信中透露普王出了意外,陽壽隻剩三年,然後呂家突然發難,扶持太子搶奪了大權。

現在晉王已經完全被架空,所有政事在朝堂上隻是走個過場,甚至有時連過場都懶得走,比如前日朝會才開了不到半個時辰。

太子雖然偶爾夜宿王宮,但平時還是在自己府中議事,維持著表麵上的體麵。信中還提到北方戰局不利,但具體戰事消息被嚴格封鎖,就連李惟聖這個級彆的朝中大員都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

此信最後,讓衛淵早做打算,周密準備。至於準備什麼,李惟聖並沒有明說。

這封信,就很見情分了。

至於孫朝恩,他現在資曆還淺,暫時還爬不進朝裡,所以這次的事他也幫不上什麼忙。但李惟聖能寫這一封信,應該背後也有孫朝恩的功勞。

隻是看過此信,衛淵還是有些疑惑,按理說北方有太初宮北方山門在,遼族肯定不敢過於深入。這還解釋不了西普國運的傾頹。

此時衛淵能做的隻有再等消息,先處理趙國這邊的事。另一份送來的情報則是碧水界域的詳細地圖,崔聿摩下的探子們終於完成了勘察地形的工作。

現在碧水內城建好,外城建了八成,近千萬兩仙銀已經砸了進去。衛淵覺得,該是毆打小朋友的時候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