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朱厚照,締造巔峰大明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是威武大將軍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是威武大將軍(1 / 1)

推荐阅读:

揚鞭!

疾馬向北。

馬蹄踩踏在官道之上,蓑衣隨風而動。

秋雨徐徐而落,遠山已成黛。

朱厚照不同於父輩、祖輩,而是實實在在用心學習過騎射與武藝,騎馬對他來說,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享受。

風馳電掣。

臉頰被秋雨打濕,馬鞭卻依舊在揮舞。

王林驅使著戰馬,緊隨朱厚照身旁,警惕地看著道路兩旁,前麵有四騎開路,後麵有六騎護衛。路邊的行人身份不好分辨,但王林清楚,裡麵有特勤局、錦衣衛的人手,畢竟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中途三十裡時休整一番,上馬再行。

直至午時後,朱厚照才下令放慢速度,然後召來龐嶽、劉璋詢問:“戚景通與神機營到了何處?”

龐嶽回道:“按照腳程推算,他們應該已經到了鎮邊城。”

朱厚照看了看蒙蒙秋雨,道:“現在距離鎮邊城還多遠?”

龐嶽笑道:“陛下,鎮邊城可比白羊口更遠一些,我們到那裡,至少還需要百裡路。不過前麵四十裡,倒是有個沿河口所。”

朱厚照點了點頭:“那就夜宿沿河口所。”

龐嶽領命。

劉璋有些疑惑,問道:“陛下不是要去白羊口、居庸關,為何突然轉向鎮邊城?”

朱厚照夾了下雙腿,戰馬緩緩上前:“居庸關那裡,回來時候一樣可以走。”

劉璋有些鬱悶,錦衣衛可是往白羊口、居庸關附近布置了不少人手,這一時半會就用不上了……

朱厚照臨時轉向,一是擔心行蹤暴露,被人追至居庸關、請回京師,二是居庸關等地剛剛經過顧仕隆整頓,想來問題不大,但鎮邊城並非顧仕隆親自出手,而是由糾察隊中的人負責,是否存在紕漏,朱厚照想親自去看看。

沿河口所。

千戶鄧申帶著軍士巡察,看著城下平靜的洋河,雨點落下,激起細密的波紋。

哨兵跑至城下,喊道:“西麵五裡,安全。”

鄧申肅然道:“再探再報!”

“領命!”

哨兵聽聞,轉身離開。

副千戶於米、百戶萬溪、包遠路等人看著較真的鄧申都低下了頭。

以前,嘲諷鄧申的人大有人在,從副千戶到百戶,從總旗到軍士,甚至是軍士家眷,都有人在背後譏笑鄧申,說他是“鄧石頭”,原因是不通人情,食古不化,呆板得令人無語。

明明是承平乾坤,明明沒有任何軍情,可鄧申非要安排軍士訓練,甚至還將哨崗放出了城池五裡之外,若不是他是個千戶,估計沒人會聽他的話。

可偏偏是固執、古板、要求多的鄧申,拯救了這些將官。

在糾察隊蜂擁而入,糾察軍紀,察查軍心,調查將官之後,許多將官有一種劫後餘生之感,因為鄧申的“固執”,截至目前,沿河口所成為了唯一一個糾察隊來過,卻沒有帶走任何一個將官的衛所!

據說隔壁的常峪城,糾察隊帶走的將官多三十二人,其中包括五個千戶,十八個百戶!

可以肯定,如果沒有鄧申這些年來苛刻的約束、古板的較真,副千戶於米、百戶萬溪、包遠路等人早就迷失,此時此刻估計也被糾察隊帶走了。

百戶劉緹走了過來,抱拳道:“鄧千戶,東麵有動靜,似乎是一支騎兵,因為天氣緣故,不好斷定來了多少人。”

鄧申板著臉,抬手整了整頭盔,肅然道:“走吧,去迎接。”

劉緹愣了下,問道:“鄧千戶知是誰人來?”

鄧申大踏步上前:“來自我們身後,又是一支騎兵,想來不是驛使,既然不是驛使,那就隻能是來自京師的將官。要不然,誰會來我們這裡?”

於米、萬溪等人連連點頭。

這話說得沒錯,這沿河口所就是個鳥下蛋都嫌的地方,沒有人會輕易走這條路,彆說一年,就是十年來,就沒多少人會走這一條路,更不會接近沿河口所。

勒停戰馬。

朱厚照看著移開的重重拒馬,一個三十餘歲的百戶走了過來,抬眼看向二十步外城門洞處,一個四十餘歲,國字臉的將官正站在那裡,身旁還跟著十餘個軍士,城牆之上,軍士森然,長槍擺在垛口處,這是防備攻城的態勢。

“敢問是哪位將軍?”

百戶劉緹抱拳。

朱厚照俯身,催馬上前,道:“將軍?嗬,那就威武大將軍吧。”

劉緹皺眉。

威武大將軍?

朝廷裡根本沒這武職好不好……

龐嶽上前,拿出令牌。

劉緹驗過令牌後,不敢怠慢,引朱厚照等人入城,鄧申見劉緹沒有示警,便上前迎去。

朱厚照翻身下馬,將馬韁繩丟給王林,對鄧申道:“鄧千戶是吧,還請給我們一行人準備下房屋居所,照顧下馬匹。另外,我要見所有將官。”

鄧申有些詫異,答應下來,安排萬溪負責安置,然後問道:“糾察隊剛走過還沒七日,為何特勤局的人也來了?”

朱厚照進入沿河口所城,沉聲道:“聽說糾察隊在你們這裡沒查出半點問題,皇帝不信,所以——我們來了。怎麼,不歡迎?”

鄧申微微搖頭:“我等身正,忠貞為國,何懼你們前來?想調查,儘管調查便是。”

朱厚照打量著這座所謂的城,不過是一個小小營地,依靠著山,搭建了圍牆罷了,城東西狹長,衙署在中央,軍營在靠近河的一側,軍士家眷則安置在了靠山一側。

“這沿河口所有多少將士?”

朱厚照問道。

鄧申回道:“六百三十二名將士。”

朱厚照停下腳步:“六百多?一所軍士數量不應該是一千一百二十人?”

鄧申苦澀搖頭:“所軍士數量一千一百二十,衛軍士五千六百,這不過是明初的規定。但年複一年,衛所裡多少軍士都逃了去,能留下這些人已經不錯。”

朱厚照看了看破舊的營地,問道:“軍士為何逃走?”

鄧申打量了下朱厚照,言道:“這位將軍端的是年輕,想來是富家子弟,不知民與兵艱辛。軍士為何逃,自然是活不下去,就以這沿河口所論,周圍山多,一條河穿旁而過,墾不出幾畝地來,婦人不織,軍士不能耕,靠著一口人的糧餉,要養五口人、八口人,如何能不逃?”

朱厚照皺眉,指了指其他軍士:“這倒是朝廷考慮不周了,那為何——他們沒逃?”

:..cc0

..cc。..cc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