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並沒有前往主戰場,而是命人搬來桌椅,找了一個位置好的馬麵坐下。
這地方可以用望遠鏡看到甕城戰場的情況。
李慎才不會去那麼危險的地方呢。
那裡弓箭亂飛,自己又沒有穿鎧甲,萬一被榴彈擊中了,自己豈不是完蛋了。
冒險的事情李慎從來都不會去做。
“來,四哥,九哥,坐下來喝杯茶壓壓驚。”
李慎坐下後對著李泰和李治謙讓道。
“李慎,這都什麼時候,敵軍大舉進攻,還不快想對策,還有東邊城牆都快失守了。
你還有閒情逸致在這裡喝茶?”
兩人坐下後李治安捺不住自己的擔憂對李慎喊道。
“九哥稍安勿躁,小弟已經派人前往東城牆了,城裡那些西域人也都被清除乾淨,不會有事的。”
李慎給二人倒了一杯茶水,淡定的說道。
“你哪來的人馬?”李泰有些疑惑。
“都護府的人馬啊。”李慎理直氣壯的說道。
“你不是派出去救援陛下去了麼?我們親眼所見的,對了,當時還看到你也在隊伍當中。
你為何會出現在城中?”
這件事最讓他們費解,明明看到李慎也跟著去的,可他為何還會出現在城中。
他們敢斷定是李慎,主要原因是因為小白龍。
好的戰馬認主以後,是不會輕易讓給其他人騎的,這需要一個馴化的過程。
“這個稍後再說,先穩定戰局再說。”李慎說了一句,然後掏出來一個信號彈遞給秦懷道。
秦懷道來到一旁點燃引線,在大家驚奇的目光中,舉過頭頂。
“啾~~~嘭~~~”
隨著天際一聲悶響,戰場上的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力。
“十弟你這是.......”李泰問道。
“沒什麼,這叫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二位兄長等著看就好。”
李慎說了一句,然後看向戰場那邊。
“快看,那是什麼?”
“好大啊。”
沒一會,從西城內升起來十數個大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飛了起來。
城內的唐軍看到大球無不震驚,他們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這種東西,尤其是能夠飛的東西。
而隨著大球升高,升過城牆之後,敵軍的反應更大。
古人自來都有相信鬼神之說,對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冠上鬼神的說法。
飛天這種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一個個被嚇的呆立當場。
“這就是十弟的熱氣球吧。”李泰雖然驚訝,但他也能夠猜出來。
熱氣球在高句麗戰場上大放光彩,雖然他沒有見過,但也聽聞過。
目前熱氣球隻有北衙禁軍和紀王府有,其他軍隊都沒有。
這種大殺器陛下目前還不會交給外人來掌控。
“四哥說的沒錯,確實是熱氣球,這次小弟來這青海道,帶了十五個。”
李慎點點頭。
這東西他也沒有製作太多。
所有人看向這些熱氣球,因為是西風,所以熱氣球慢慢的飄出城外。
仔細看就發現,這些熱氣球的
這也是李慎怕風大刮跑了。
李慎用望遠鏡看了一下,然後又給了秦懷道一個信號彈。
隨著一聲悶響。
熱氣球上開始如下蛋一般,一邊移動,一邊往下扔燃燒彈。
“嘭~”“轟~~”
這些燃燒彈都是用普通的瓦罐做成,落地後立刻碎裂,裡麵的液體到處噴濺,然後就是爆燃。
“嘭~”“轟~~”
“嘭~”“轟~~”
一時之間城外的戰場上一片火海,吐蕃大軍在火海中不斷的發出慘叫。
“唉,空中打擊果然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李慎站起身看著遠處的場景不由得感歎道。
他不想在武器這方麵過多的去研究和開發,不是他心善,而是對統治者太過危險。
李泰和李治被這樣的場景給嚇傻了。
他們以為昨天看到的攻城就已經是大規模戰爭了,可是現在他們看到了什麼?
李慎隨隨便便拿出一樣東西就開始對敵軍進行屠殺。
這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他倆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了恐懼。
李慎居然掌握著這種大殺器,難怪他們老爹這麼寵愛李慎。
“好了,應該差不多了,這一波就能夠把他們嚇破膽。
李將軍,立刻傳令,所有人布遮住口鼻,把牆下的敵軍清理完。
雖然現在是西風,但保不住毒氣會飄過來。”
李慎看到熱氣球不再扔燃燒彈,立刻下令道。
他估計應該是都扔完了,不過還不是收回來的時候,先飄一會起到震懾作用。
而此刻楊紹瑋整個人都癱軟在地,他知道完了,吐蕃軍攻不進來了。
那他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十弟,那東城牆怎麼辦,不如也如法炮製....”李泰建議。
“不行,四哥,這燃燒彈燃燒的時候有毒,現在是西風,雖然是可以燒死敵人,
但風一吹毒煙不都吹城裡來了麼。
那邊已經派了人馬過去,一會這邊再過去一些沒有問題。
那邊的敵軍應該沒有多少了。
主要是我們沒有騎兵,不然就能把他們吃掉。”
李慎有些惋惜,雖然打敗了敵軍,但對方有騎馬,自己追不上。
“啟稟大都護,敵軍退了。”一名校尉跑了過來稟報。
“嗯。”李慎點了點頭看向李泰和李治。
“四哥,九哥,你們也應該累了,既然敵軍都退了,我派人護送你們回府邸休息吧。”
聽到這話李泰搖了搖頭:
“老十,你還沒有說明白你為何會在城內,還有這到底怎麼回事?”
這才是他最想知道的,他曾經懷疑過李慎根本就沒有走,以他對李慎的了解,他怎麼會冒險呢。
可是他讓人查了,沒有看到李慎的影子。
“四哥,這就說來話長了。”李慎又給二人倒了一杯茶。
“這話還要從小弟抓獲了一個吐蕃細作說起。”
“細作?”
這些事李泰和李治都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
“沒錯,一個細作,我的人抓住這個細作以後進行審訊,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擺事實講道理,最終這人被感化,道出了一個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