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回到辦公地點開始收拾行李。其實也沒有什麼。隻是一些書籍。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是公家的。這時跟他一起的同僚們看見他收拾東西都湊了過來。
其中一個跟他要好的官員叫謝州跟他是同鄉過來問道:“玄策。剛剛侍郎找你何事。難道你得罪人了?”其他人一聽得罪了又幾個人往後退了退。
“沒有。侍郎找我有事。”王玄策看到後也不多解釋。反正以後跟這幫人也沒什麼交集了。
“那你為什麼收拾東西。不會是給你調任了吧。”另一名官員問道。
“是調任了。馬上就走。”王玄策回答道。
其他人都以為王玄策是得罪人外放了。要不然怎麼可能走的這麼急。至於升遷誰都不會這麼想。都知道王玄策沒有人脈。家境還一般,根本就沒法升遷。
“玄策,哎。調任也好,總比在這裡老死強。我在這五年了。還是大夫散官。從五品下。我看是沒什麼機會了。我就等著致仕後回家養老了。”謝州感慨道
“謝兄。不要那麼悲觀。有些事誰都說不準。”王玄策現在想明白了。哪裡都是機會。王府裡還有一個長史從四品上。將來乾好了有可能擔任長史。王玄策自認為四品已經是他的巔峰了。
王玄策收拾完後就到門口等著。李慎跟他說了。會來接他一起走有要事讓他去辦。一眾同僚則遠遠的看著王玄策的背影開始議論。
“你們說他會被調到哪裡。”
“我估計應該還是調回去當縣令。”
“他一個縣令直接升到從五品。如今又回到縣令也不算降職。”
“就是不知道他到底得罪的是什麼人。”
“管他呢。他平日裡也是自恃清高。”
就在眾人討論的時候門口來了幾個侍衛。中間則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隻見那少年跟王玄策說了句,然後王玄策就跟那個少年走了。
“剛剛那個少年是誰。在宮裡帶侍衛不是一般人。”
“看著有點麵熟。應該在哪裡見過。”
“那是紀王殿下。十皇子。”
“對。是紀王殿下,我說怎麼這麼眼熟。他把王玄策帶走了。莫非王玄策不是得罪人調走。是紀王把王玄策要去了?”
“看樣子應該是。這王玄策真是走運啊。”
“是啊,跟紀王雖然不能升官,但絕對可以發財。”
“怎麼不能升官。彆忘了王府裡三四五品都有的。”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李慎已經帶著王玄策出了太極宮。李慎本想邀王玄策一同坐車。但王玄策死活不同意。說是有違禮製。
回到王府李慎把王玄策帶到書房。古代有權勢人的書房可不是誰都能進。李慎的書房隻有貼身丫鬟才能進來打掃。武媚都不能擅自進入。
“玄策坐。我急著找你主要是有個事情需要你去完成。”隨後李慎把自己想辦報紙的事說給王玄策聽。然後讓他先負責報紙的審核工作。
第一期的報紙需要王玄策執筆。目前是三天一期。報道的都是時事政治,民間趣聞等。王玄策對李慎的報紙很感興趣。詳細的問了一些細節,李慎也詳細的介紹了報紙的特性。如何抓住讀者的眼球。
文章要如何寫通俗易懂。兩人討論到了晚上,李慎留王玄策吃飯後。王玄策就回家等明天開始準備。李慎告訴王玄策明天會讓王洪福在王府邊上買一座宅院。
讓他回家跟家人準備收拾行李後天就搬過來。而李慎也開始把今天草堂上的事都寫了下來。並且附帶了一篇文章。
第二天王玄策早早的就來了。李慎把寫的文章交給王玄策讓他幫忙潤色一下。而李慎則去了皇宮找李世民。
“你怎麼又來了。這回又有什麼事”李世民見李慎又來了就知道沒好事。
“阿耶,我想辦置一份給大唐百姓的邸報。需要再上麵寫一些朝堂上的事,還有朝堂的一些時事政治。不知道可不可以。”李慎小心翼翼的問道
李世民一聽就皺眉。朝堂上的事怎麼可以讓民間非議呢。而且還有一些不能讓百姓知道的事。儒家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個不行。百姓不可論政事這是祖訓。而且有一些是機密更加不能讓百姓知曉。”李世民隨後說道
“阿耶誤會了。我要寫的是已經施行的政事,而且是跟百姓息息相關的。就比如哪個道受災了。受災多少人朝廷采取了什麼賑災政策。發多少糧食免多少稅收。還有一些稅收政策的改變。還有朝堂為讓大唐百姓過得更好都做了什麼。像什麼今年準備修多少條路。修建多少水利預防旱災。還有朝廷對於官員的嚴格管理對百姓的優待。什麼地方被查處了貪官。什麼地方的官員欺壓百姓。都被朝廷懲罰了等等。這些對百姓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朝廷的機會。讓他們知道,阿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讓他們過的更好。而且也能避免很多地方官員利用朝廷的名義胡亂收稅。其他的不會寫上去的。”李慎給李世民講解了報紙的好處。
李世民思考著李慎說的,覺得如果真能如李慎說的這樣。那大唐百姓會更加擁護朝廷,擁護皇族。不過隨後又想到了一點於是問道:“這些你說的是很不錯。但是如果在上麵誹謗朝廷,誹謗我皇家怎麼辦。”
“阿耶,所有的印刷版都必須要有我或者王玄策的同意,印刷廠管事的才會印刷。有筆跡和官印。而且每一版都要我倆審核後才可以印刷。印刷廠都是自己人不會做壞事的,他們也不敢。”李慎保證到
“那要是如果彆人效仿怎麼辦。到時候如何監督。”這才是李世民擔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