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曆35年10月7日,長安城,賢者大會。
徐愛民把自己和張辟疆等人商議一天,把自己理政的理想,當著大漢所有諸侯,太守,賢者的麵宣讀。
在場所有賢者倍感欣慰,天子政策是和太上皇一脈相承。
而且天子說的這是30年的發展目標,這就說明大漢未來30年的政治主張都不會發生變化,大漢的政治格局還是一脈相承。這對內心還是處於惶恐階段的賢者們來說,是最大的好消息,這讓所有賢者都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大漢的經濟存在大航海時代,大開拓時代,還有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三波紅利的加持,曆史上300多年創造出來的財富,被大漢用三十多年創造出來,其創造的財富總量,遠遠多過了曆史上的日不落,加上大漢的分配製度比日不落高效了十倍不止,這也是大漢能供養的統治者遠遠比日不落更多的原因。
但大漢也有自己的難題,大漢開國已經30多年時間,天下和平也有30年,這30年沒有爆發大規模天災**,加上醫療的進步,人口急劇增加,而大漢開國一代的年輕人,大部分已經步入了老齡化階段,而且這批人的數量將會遠遠超過華夏3000年的曆史,甚至可以說是盛世的證明。但這些老人也給大漢的養老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大漢剛開國之時,全國六旬以上的老者隻有三萬餘,這既是因為戰亂大部分人活不到這個年紀,也是因為封建時代醫療環境差,年紀大了,一個小病就能把人帶走,還有各種不便明說的地方習俗,什麼神隱之類。
隻要知道一點,越缺什麼,便越要強調什麼,封建時代一直強調以孝治天下,那就說明孝子是很少的,大部分的老人也活的不怎麼好。
而大漢開國之後,每個六旬老人,每個月能得到兩石糧食,一斤糖,一斤鹽,一斤食用油,當然因為各地富裕情況不同,老人的養老金也會不同,但底線的糧食和鹽是不缺的,這部分是由大漢朝廷直接支付的,甚至還有不少老人可以帶上紅袖章,每個月能賺100,200錢的俸祿,老人在大漢不但有個保底的收入,還能賺不少的錢,所以經濟屬性直接改變了絕大多數老人的命運。
經濟決定上層結構,這一點用在民間也是一樣的,當上了年紀的老人不但不是家庭的負擔,反而可以為家庭創造財富,大漢各地什麼神隱的習俗就通通消失了。
孝子賢孫也就變多了,照顧自己的父母也變得更上心了,巴不得自己的父母長命百歲,好多領幾年的養老金,雖然錢不多,但就這些食物那也能供一家人的開銷,多方麵加持之下,大漢每年退休的老人增長的都非常快。
尤其是等酈商成為大漢丞相之後,正好到達了臨界點,大漢退休老人每年都以一成半到兩成的數量增加,今年正式突破了百萬的數字。
而現在大漢一個老人基礎退休金是價值500錢的食物和日用品,富裕的郡縣還會有地方補助,大漢朝廷一年要為一個老人支出6000錢。百萬退休老人就是60億錢,這是當年暴秦財政開支的兩倍。
更加關鍵是,通過上計數據,要不了5年時間,這個數字會突破到200萬,這也意味著,即便不增加對老人的福利待遇,當大漢光退休金的開支就會超過百億錢,這連漢吏的俸祿開支都超過了,成為了朝廷最大的支出。
天子如果還增加福利待遇,那隻怕這塊開支的增長會全麵超過大漢財政的增長,這將會引發大漢的財政危機。
但現在酈商是有口難言,現在是新天子對諸侯,對賢者,對太守乃至於對大漢所有百姓宣讀自己的政治宣言,這時候打斷天子的話,那不相當於和天子結死仇了。酈商隻能想著有時間找個單獨的機會和天子稟報這件事情。
而此時大漢的賢者們卻為徐愛民的富裕社會激動,他們卻齊聲道:“我等必定為富裕社會鞠躬儘瘁。早日讓大漢實現富裕社會。”
徐愛民長出一口氣,自己的政治宣言算是得到了大漢賢者的認可,有這個基礎,它就可以推動大漢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
大漢的賢者大會,隨著徐愛民的富裕社會的政治宣言而宣告圓滿結束。
徐愛民這個繼承人,大漢的各個階級在目前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
而後大漢的《大漢周報》《法治周報》《墨子周報》都是在頭版頭條大範圍的介紹富裕社會各項標準,各個措施,了解什麼是富裕社會,各地達到了什麼標準才算是富裕社會。
長安的百姓是第一批接受這些信息的人,他們看幾乎和太上皇提出的戰略是一樣的,而且可行性也非常高,新的天子好要減免他們教育支持,醫療支出,這就讓長安的百姓內心湧現熟悉感和好感,這和大漢前30年的政策是一模一樣,天子提出了一個目標,而他們就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長安的百姓頓時安心起來了,天子還是站在他們這一邊,自己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大漢的盛世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諸侯大會也是極其順利,五皇子徐愛軍被天子冊封為天竺王,封地於天竺,天竺商社的管理權限被移交給新的天竺王。天竺商社下轄的農林牧漁等基礎的農業設施將會歸天竺國所有。天竺商社的各個工廠將會按照股份分配給各個股東,其中皇家的股份歸了天竺王,龐大的天竺商社就這樣被拆分。
對於這點,大漢上下其實早有預期,即便是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大漢的這些商人不像他們那些西方的同輩那樣權勢滔天,他們的政治地位依舊比較低,受到大漢主流社會的壓製,以商社控製一個國家,大漢的主流社會是不認可這一行為的。
大部分人已經在預估天竺商社什麼時候被拆分了,甚至天竺商社拆分的方式都和大家預想的差不多,皇家以皇子鎮壓天竺,剝離天竺商社的統治權,這個龐大的商社就此煙消雲散。
而後就是大漠諸侯移封的事情,其實這也基本上是公開的秘密了,早在諸侯大會之前,這些諸侯就跑到太上皇跟前,請求太上皇給他們找一個富裕點的封國。
整個大漢都知道太上皇是有名的點金手,全球哪個地方有金銀礦,哪個地方富裕,太上皇通通都知道,這些諸侯為了自己家族的富裕,直接撇下老臉來求太上皇了。
徐凡也不好拒絕,一來這些老兄弟在大漠吃風沙吃了20年,對比大漢其他諸侯的確可憐。二來遷移諸侯對大漢來說也是固本培元的好事情,大漠經過了這些諸侯教化20年,已經認可了大漢的統治,認同了漢人的身份,大漢朝廷可以設郡縣直接統治這片地區。三是為其他地區遷移諸侯做示範,在徐凡的內心當中,大漢的完整版圖,包括江南和遼東,這些地區後麵肯定是要收回來的。
和荒涼的大漠相比,遼東江南的諸侯想要移封諸侯國難度就非常大了,但有這個先例之後,朝廷移封這些諸侯就有法統,名正言順在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華夏曆史上有多少個瘸腿的王朝就是差在這四個字上。
以後大漢即便是要收回這些富裕的諸侯國,在政治宣傳上也可以占據上風,沒道理,你們這些諸侯國隻能從窮的地方遷移到富的地方,就不能從富裕的地方遷移到窮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