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秦末,我成為了位麵之子 > 第413章,各方應對與大基建

第413章,各方應對與大基建(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商業生產和自耕農的小農生產是完全不同的,某種意義來說這是大漢的第二次經濟危機,第一次發生的農業上,徐凡攻占長安之後,天下大體和平,大漢進行了均田,又推廣形式農具,鳥糞石,新修水渠,大漢的糧食產能暴漲,糧食價格在短短三年內從每石百錢跌落到30錢。

徐凡雖然也曾經自不量力想要維持糧食的價格,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大漢即便弄了四大戰略儲備糧倉依舊被堆滿,各郡的常平倉也在兩三年內爆滿。最終於以大漢的力量也隻能在關中維持每石50錢的糧食價格。

那次的經濟危機被整個天下的百姓共同承擔了,賣不出去的糧食被他們家庭糧倉囤積,農戶的收益快速跌落到他們原本的三分之一。

但因為即便是三分之一的收入,卻依舊比大秦時期要好的多了,所以天下農戶卻沒有感到不滿。

但在商品生產的模式卻是王朝不同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了生產這些貨物,大漢的作坊主們前期的購買機械,建設廠房,購買原材料,發放工匠的俸祿,都是掏了錢的,作坊主們前期生產成本投入的極其巨大。

他們必須要在銷售當中賺回本賺取利潤,要是做不到這一點作坊主絕對是承受不住這個損失,馬上會破產。所以經濟生產中銷售環節,被形容為“驚險的一跳”。

但這“驚險的一跳”因為封建時代的物資匱乏從來沒顯現過它的威力,而人不能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概念,所以即便有徐凡的一再提醒,但絕大部分的作坊主都不相信產能過剩這樣的事情。

在產能過剩之前,大漢因為均田,整個社會的財富還是比較平均的狀態,那時候的經濟狀態很好,百姓手中的財富快速增加,那個時候隻要能生產出貨物就會馬上被賣出去,繁榮的市場更加讓人難以理解產能過剩的這個概念。

貨物生產起來就會被賣掉,這幾乎是這個時期大漢作坊主腦海當中的真理。

但從五月開始大漢的作坊主們就發現了,這一跳宛如天塹鴻溝,他們已經把自己的布匹壓低到接近成本的價格了,但已經沒有百姓願意購買。

這些作坊主想把自己的布匹賣到其他郡縣,但迎接他們的卻是如同海水一般貨物湧入,比起產能低的小郡縣,像三川郡,陳郡,臨淄郡等紡織大郡早就麵臨市場飽和的情況,他們肆無忌憚地向自己四周傾瀉的產品。

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經曆過什麼叫經濟危機,產能過剩,他們應對的手段極其笨拙,即便快要破產了他們也不願意拿手中的貨物低於成本價銷售,他們在內心還期待有希望發生能把布匹的價格拉上去。

但徐凡卻知道這個時候是現金為王,在五月經濟危機已經開始顯露苗條之時,他下令少府倉庫殘餘的布料全部清空,那時的成本線以下,即便是八折,七折乃至六折,隻要有人敢接手貨他就命令少府的管事拋售,隻要能銷售出貨物的夥計就是功臣,根本不管任何成本問題。同時徐凡也命令少府不接受任何的欠款,並全力追討在外應收賬款。

在少府會議上,徐凡非常明確對所有人說道,“所有人務必牢牢記住,在這個時期現金為王,任何作坊想要活下,就必須儘快拋售一切存貨,收回所有賬款。做不到這一點的,那隻能被市場淘汰,這時的經濟危機也是對你們的考驗,朝廷不會給你們任何支持,你們要憑自己的本事活下來。”

徐凡這個時候連地方上的作坊都不管了,活路都給他們了,但他們卻不願意走,那就怪不得自己不顧他們的死活,反正這個市場是要清理出一批跟不上市場的人。

少府下屬的作坊體量是巨大的,他們一降價,還是降低成本以下,於是整個天下都開始哀嚎。

六月,長安城,趙裡。

“趙夫子,你快想想辦法吧,我們的布都賣不出去了,倉庫的布料堆積如山,現在堆都堆不下了,我們該怎麼辦?”

長安附近的小作坊是第一波受打擊,他們的紡織成本雖然不高,但主要靠的是原材料近和市場近的優勢,在生產效率上還是比不上大的作坊。

但現在少府的作坊在成本線以下傾銷布匹,長安附近的麻匹價格已經跌破了300錢。

這種價格讓長安城附近的小作坊麻布,根本無人問津,即便有人問,也是要先貨後款。

但趙裡的百姓已經不敢這樣做,他們在外麵已經6000多匹布料沒有收到錢。

江濤帶人找到店鋪的掌櫃,想要結貨款,迎接他們的卻是圍繞一具屍體哭泣的妻兒老小,布料錢不但沒討到,反而貼了一些錢給這些掌櫃的妻兒老小。

又或者是人去樓空的店鋪,他們隻能無奈的上報官府,但一般情況下,官府也是根本抓不到人,好不容易抓到一兩個了,都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這逼的趙裡的百姓販賣布匹,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們的布匹無人問津,堆滿了紡織廠的倉庫。

扶蘇無奈道:“這事情月報上已經報道了,現在我大漢遭受了經濟危機,生產布匹的作坊太多,已經超過整個天下百姓的需求,連天子和朝廷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們求某又有什麼用。”

江濤道:“扶蘇,你知道的東西多,見識也比我們廣,你給大家拿個主意吧,總得讓大夥活下去。”

扶蘇道:“既然賺不到錢,把作坊給停了,今年也不要再種植劍麻,種糧食和淑豆,隻要有糧食在我等就不會餓死,現在這種情況比起賺錢,更重要的是保命,長安城到處都是上吊的作坊主,比起他們我的已經是極其幸運。”

江濤他們也的確慶幸,他們的紡織作坊雖然在效率上,不如長安的紡織作坊,但在生產成本上,趙裡的作坊,卻遠遠低於長安城的紡織作坊。

他們最大的投入就是先期的水力紡紗車,織布機,原材料的絲麻是自己種,趙裡的百姓拖欠了三個月的俸祿,但也沒有人去找作坊去要,因為他們就是作坊的主人。

在沒有加杠杆的情況下,他們現在最多隻是沒有賺到錢,但也不至於被逼的要上吊。

扶蘇繼續道:“倉庫堆壓的布匹,先按市場價當俸祿發給做事的人,剩下的平均分一人分10匹。”

趙裡的百姓又商量了幾天,發現除了扶蘇這種方法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這些鄉村的作坊比郡縣的作坊好的地方就是,工匠都是農夫,他們的本業是種地,土地也給他們兜底,讓他們不至於一沒有事做就活不下去。

於是趙裡的百姓按人頭分布匹,每戶都有幾十匹布,實現了布匹的自由。

像趙裡這樣的情況,在關中乃至整個天下都在發生,這波經濟危機首先扛不住的就是鄉村作坊,當然有土地兜底,最容易退出的也是他們。

而像潁川郡,大梁,魏國這些中原地區的紡織作坊主就倒黴了,他們被大漢的三大紡織中心包圍,加上少府作坊的傾銷,布匹就像三道洪流一樣殺到他們的地盤,把這些小紡織上打的節節敗退,這些小地方的紡織廠不要說傾銷了,連自己的老巢都保不住了。

至於外部市場,不好意思,就大漢目前已知文明不存在什麼外部市場,也就是季布打通的西域有一點外部市場,今年西域各方諸侯,在關中購買了幾十萬匹絲綢,絲綢之路初顯端倪,可喜可賀。但這點數量對於大漢幾千萬的產能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

當然大漢也有大漠,遼東,百越,南中,南洋等諸侯領地,上麵的野人不能說多,但也有五六百萬之數。

隻可惜這些野人卻是沒有什麼購買力的,這些市場不說沒有作用,但連容納百萬匹布都很難做到,對於作坊主來說,沒有消費能力的人都不能算是人。

整個大漢的市場可以說是固定的,聽了勸的那些作坊主還好,他們及早的清空自己的倉庫,討要貨款,現在還能支持下去,畢竟這個時代金融業不發達,大家也不玩杠杆,作坊的抗壓能力更高,把作坊停了,把工匠解散,然後就守著倉庫死死熬,想要熬過這個冬季。

但還有一批人卻是連熬的資格都沒有,那就是這兩年開紡織廠的作坊主,尤其是在這半年的內開作坊的,他們為了開作坊,一般情況下都向錢莊借貸用來建設廠房,購買機械。

這些新的小作坊主,本就是負債累累,急生產貨物賺錢還債,結果貨物生產出來,市場價比他們的生產價還低,他們生產的貨物越多,反而越是虧本,根本賺不到錢他們拿什麼還債。

偏偏這個時候貸款給他們的錢莊也來催債了,這樣內外壓一擠,他們就成了大漢第一批破產的作坊主,這波經濟危機坑死了大漢無數的創業者。

從七月開始,洛陽城附近的洛水就成為了,破產作坊主的跳河聖地,最多的一日十幾具。

七月三日,洛陽城,洛水邊。

“撲通,撲通,撲通!”

“快來救人,又有人跳落水了。”在洛水旁的百姓,忽然發現三個人從橋上跳下去,人若隱若浮的飄在水當中,當即大喊道。

這個時候衝出了一隊洛陽縣兵,他們穿著簡易的救生衣,一個猛子就紮進落水當中,快速的遊向三個跳水的人,然後把他們抓住,一把把的遊回岸邊。再拍他們的腹部把他們的嗆的水全部吐出來,這套動作對他們來說已經極其熟練。

這個時候一個士兵安慰他們道:“你們年紀輕輕就如此尋死,對得起養育伱們的父母嗎?”

洛水附近不斷有人跳河,已經引起了洛陽令典慶的高度警惕,他派遣一屯洛陽縣兵駐紮在洛水兩岸,防止發生跳水事件,這幾日已經救了幾十人。

被救上來的年輕人嚎啕大哭道:“讓我們去死吧,不死反而拖累了父母,某父母養育我們也不容易,現在某欠下幾十萬的債務,難道還要他們來償還。”

大漢的人均俸祿還沒有上千錢,對一個青年人來說,欠下幾十萬的債務就相當於跌入深淵。

四周的百姓一臉同情的看著這三個青年,這種事情在現在的洛陽城可謂是比比皆是,洛陽本就是天下的商業中心,當地的百姓有經商的風氣,而這一波經濟危機對洛陽的傷害也尤為巨大,背上幾十上百萬債務的人太多了,跑路的作坊主不知幾何。

屯長嗬斥道:“以為這樣一走了之就行了,那些錢莊後台哪個不是手眼通天之輩,你們的債務依舊會要你們的父母親人償還,而且比起債務,為人父母更難接受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幾十萬的債務有什麼了不起,朝廷已經給你們想了辦法,你們去南洋墾殖,朝廷會根據你們技能安排工作,南洋最低俸祿可以達到1500錢,是大漢這裡的兩倍以上,你的俸祿一半用來償還債務一半用來生活也足夠。”

是的,這是大漢朝廷想的辦法,對比大漢廣袤的土地,每一個大漢的百姓都是極其珍貴,更不要說能成為作坊主,至少能算是大漢精英,就這樣死掉是一個巨大的浪費,於是大漢的錢監會令宋義和大漢的錢莊主商議,這些還不上債務的作坊主,暫停掉利息,隻還本金,而本金將用他們去南洋的俸祿償還,朝廷還給3萬錢的安家費,先一步交給那些錢莊,用來償還債務。

那個大漢的錢莊主也沒有選擇,他們即便是把人給逼死了,破除的作坊主也拿不出錢,現在雖然暫停掉了利息,但朝廷好歹幫忙給了3萬錢,同時還有保留一絲償還本金的希望。

三個被救的青年聽到這話,眼神中帶著一絲求生的渴望,他們已經死過一次,根本不敢再死了,但天量的債務卻是他們求生路上最大的阻礙,現在朝廷幫他們找出一條出路,雖然這一條出路極其艱難,但他們已經沒有選擇了。

這一幕在大漢的各個郡縣到處發生,償還不了債務的那些作坊主,隻能賣身給大漢朝廷,去南洋打工還債,不少的父母為了提前幫自己的子女還債,他們也跟著去了南洋。靠著這場金融危機,大漢每個月都有上千人向南洋移民,而且數量還在快速增加當中。

而在大漢的內部,徐凡為了深刻教育漢吏,教育少府的管事,把各地發生經濟危機時期的工廠的情況,作坊主的慘狀清晰記錄,而後再整理給漢吏和少府的管事學習。

果然現實的拷打才是最好的學習,有了這實實在在的按理,看到大漢那些作坊主的慘狀,漢吏和那些作坊管事一個個震動無比,尤其是那些沒有聽從朝廷畫下三道防線的同僚,這些自己人的下場更難讓他們感同身受。

朝廷對他們的處罰可謂是極其嚴重,經營不下去的作坊直接破產清算,工匠和管事全部重新分配到大漢的基建行業當中,不是修路打灰,就是修城牆砌磚,十幾年的努力一朝喪儘,這給他們帶來的心靈遭受是巨大的,因為沒有天子的提點,這些人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下場。

當然地方府衙願意接過作坊的債務,朝廷也不管,隻要你願意承擔這個後果,朝廷也是樂意看到下屬的作坊能多存活一個。

但真正有地方府衙支持的作坊數量不多,這波經濟危機讓地方府衙的財政幾乎崩潰,他們的財政收入普遍降低了三成到五成,收入下降的如此快,地方府衙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更不要說要養活這些賠錢貨了。

地方漢吏非常務,實在發現自己養不活這些作坊的時候,就主動求朝廷來接手,而朝廷接手的方式就是直接破產清算貨物打五折出售,廠房賣了,賣工廠的錢交還給地方郡縣,工匠重新安置在大漢的基建工程當中,等過了這波經濟危機再想其他方式安置。

但對地方郡縣來說,這樣的做法讓他們虧大,他們連十分之一的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彼其娘之,朝廷防我們跟防賊一樣,好不容易申請到一個大項目,錢卻全部在商業錢莊上,根本不允許我們地方府衙粘手。”

經濟危機爆發之後,朝廷向整個天下公布了100億前的基建計劃,包括修2000裡的軌道,黃河大橋,老城區改造,城牆翻修等等。

這給地方的漢吏帶來巨大的驚喜,本來還想挪一點錢來解決危機的,結果朝廷根本不讓他們碰這筆錢。

“誰讓天子的話不聽,我等於自討苦吃,不願意聽朝廷的話,才有今日之禍。”漢吏不由得苦笑。

朝廷早有準備,這話雖然聽上去並像病語,但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朝廷清倉是處理了所有貨物。這邊經濟危機剛爆發,那邊朝天就籌集了100億錢,用於大基建項目。

連倭島那邊都發現了一個銀礦,據說一年就挖了20萬斤的白銀,黃金2萬斤,這樣一個財富之地,給了天下的百姓極大的信心,認為這場危機大漢可以渡過,而朝廷大基建的錢也來自於這筆財富。

“我等還是要想辦法保住幾個作坊,不然下麵的作坊都倒完了,我等以後的俸祿怎麼辦?如何保證獎金怎麼辦?”

“可不要亂來,現在朝廷抓得緊,我等敢亂出手,朝廷是真敢抓人。”

地方沒錢了,肯定會想辦法,他們最開始盯上的是農戶,弄一個雜費,想要從農戶手中收購一筆錢來保證作坊。

但徐凡早就防著他們這樣做,任何敢把手伸向農戶的漢吏,徐凡直接斬斷他們的手。

經濟危機爆發的幾個月大漢的禦史們。已經抓了上千漢吏,每次這樣的抓捕都是先出蘿卜帶泥,一個縣衙的官吏大半被抓走,政務停滯。

那大漢的記者們也是紛紛深入鄉村,監督的就是這些無法無天的漢吏。

還有漢吏盯上了夫子的俸祿,徐凡受到後世的影響,明白普及教育隻能靠朝廷,這樣才能相對公平一點。

所以地方上建設小學,夫子的俸祿,都是大漢朝廷出資的,根本不經過地方的手。

但現在地方的漢吏自身難保,自然盯上了這筆錢,有幾個漢吏挪用夫子的俸祿,導致夫子半年沒有收到俸祿。

但這些夫子也不是好惹,他們的關係網鋪遍了整個大漢的報界,隻要找記者同學一訴苦,這件事情就會轟動整個大漢,伸手的漢吏就直接被於是抓起來,對這樣的事情大漢朝廷一向是從重從嚴處置。

朝廷的強力手段,讓這些漢吏再也不敢胡作非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作為他們小金庫的作坊一個個倒閉。

八月,在這個燥熱的夏天,經濟危機給所有人潑了一盆冷水,布匹的價格越降越低,最低的價格麻布一匹已經跌到200錢。但即便是這樣依舊沒有多少百姓願意購買,一是百姓都有從眾的心理願意追漲殺跌,連布匹的價格一直在下降,他們自然願意等待。

二就是這次經濟危機造成的連鎖反應,導致大量的工匠失業,他們沒有錢了,自然也不可能購買布匹。

三則是民間布匹太多了,百姓的消費能力已經被釋放出來,他們不再願意購買布匹。

受這波布匹產能過剩的影響,大漢其他的產業也受到拖累,大量的工人失業,好在對於這一切大漢朝廷早有準備,早早的準備了再就業的部門,他們會主動告訴工匠南洋的有高薪職位,他們願意去的話朝廷可以安排路費。

要是不願去南洋,朝廷有大基建項目,為了應對這次的經濟危機,丞相蕭何把原本定為1000裡的軌道,擴張到2000裡,洛陽城,陳縣,南洋縣,吳縣等富饒的郡,朝廷以長安新城為模版,改造排汙設施下水管道建設飲水渠,修建水泥馬路,修建新的裡坊。

以大基建安置越來越多的百姓,這些大基建項目吸納了上百萬的工匠。極大地維持了大漢經濟的穩定性,保證了整個大漢,沒有因為這次的經濟危機而出現大的問題。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