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從電影抽取技能 > 第七百二十七章 開門紅!

第七百二十七章 開門紅!(1 / 1)

推荐阅读:

不過讓杜笙感到意外的是,

國內《夜車》劇組竟然一個人都沒出現。

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

倒是《盲山》劇組的女主角,柳丹到場了。

作為某化妝品品牌的代言人,她身穿銀灰色禮服出席活動。

隻是名氣不高不低,不怎麼受鏡頭追逐。

而《通緝令》劇組,被安排在壓軸出場。

杜笙和斯嘉麗最後現身,現場瞬間沸騰起來。

粉絲們的尖叫聲此起彼伏。

即使是在法蘭西的地盤上,杜笙的人氣依舊高得驚人。

甚至超過了當地的一些一線明星。

這主要得益於上部電影《無間行者》的炒作與得獎。

以及這邊‘杜氏門徒’也在網上不斷刷存在感,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至於斯嘉麗,本身就是好萊塢的一線明星,金發碧眼,氣質出眾,自然也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主辦方讓他們壓軸出場,就是為了利用他們的超高人氣。

兩人走到紅毯中間時,工作人員立即清場,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空間拍照展示,待遇相當不錯。

不過對於杜笙來說,這種場麵早已司空見慣,不需要通過走紅毯來增加暴光率。

簡單打了幾個招呼,配合拍攝了幾張照片後,他就帶著斯嘉麗進向影節宮。

杜笙不是第一次來戛納,幾年前跟著《殺死比爾2》劇組來過一次。

不過說實話,羅曼語國家的治安真是一言難儘。

法蘭西和意達利這些地方的大城市,很多都是小偷猖獗的地方。

戛納和威尼斯這種國際影展舉辦地也不例外。

記者們在這兒丟包、丟相機的事兒屢見不鮮。

連新聞中心都可能藏著“內鬼”。

正往前走著,忽然有個熟悉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嘿,杜,你們那部電影是好萊塢主打歐美地區的?”

杜笙轉頭一看,笑著點頭回應:

“沒錯,瑪麗亞小姐。”

瑪麗亞是個典型的法蘭西浪漫派,演員、編劇、導演都乾過,這次是電影節評委之一。

她因為出演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而爆紅,上回《殺死比爾2》參展時兩人就認識了。

“希望它能給我驚喜,就像你的《無間行者》一樣!

你在裡麵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萊奧完全被你秒殺啊!”

“哈哈,誇張了誇張了。”

杜笙謙虛一笑:

“不過這次的《通緝令》風格不同,更偏向於浪漫,相信你應該會喜歡的。”

這時,旁邊一位穿著筆挺西裝的中年光頭白人插話道,一口標準的倫敦腔:

“美麗的香江,曾經也出產很多經典的浪漫動作片!

如今……有點可惜了。”

他是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斯蒂芬·弗雷斯,英倫國著名導演。

杜笙看著他說:

“斯蒂芬先生,現在東方並不缺好的影片,香江隻是它的一部分。”

斯蒂芬微微一笑:

“可惜它已經不屬於大英帝國了。”

杜笙不緊不慢地接了一句:

“斯蒂芬先生,香江隻是散養在英倫國而已,它從來都是華夏的一份子。”

斯蒂芬依舊笑容滿麵:

“親愛的杜,我從來沒否定過這一點。

即便沒有血緣關係,我們之間也有深厚情誼,不是嗎?”

“當然!”

杜笙點點頭,語氣輕鬆。

瑪麗亞趁機打趣:

“兩位先生,要不給大家講講這段‘散養’的故事?”

杜笙閒著也是閒著,隨口給她們科普了幾句。

其實大多數老外對東方的事情並不關心。

哪怕香江回歸這麼多年,在他們眼裡還是個模糊的概念。

就像普通人怎會關注非洲哪個國家又分裂一樣,壓根不在意。

斯蒂芬接著話題一轉,壓低聲音說道:

“杜,據我了解,九位評委裡有七位都很看好《四月三周兩天》,金棕櫚基本沒懸念了。

你們的《通緝令》呢,四位評委比較欣賞,

但除了張漫玉外,其他人能不能投你們,不好說。”

“不過嘛——”

他頓了頓:

“如果你願意把歐美地區的發行版權賣便宜點,我可以幫你爭取一座銀棕櫚獎。”

杜笙聽了也不意外。

歐洲三大電影節,表麵高冷,其實背後全是人脈與利益的博弈。

尤其是戛納,圈內都知道這裡就是個“電影交易所”。

評委中有張漫玉坐鎮,再加上斯蒂芬這位評委會主席的影響力,確實機會不小。

他想了想,反問一句:

“斯蒂芬先生,你說的銀棕櫚……具體是哪種?”

斯蒂芬笑了:

“你可真是明白人。”

原來戛納的銀棕櫚其實分好幾種:

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評審團特彆獎、最佳劇本、藝術貢獻獎等等。

對《通緝令》來說,像最佳女配角之類的獎項不太現實。

主要目標集中在男主角、導演和評審團特彆獎這三項。

前世這部片獲得過奧斯卡、tv電影節、土星獎等提名,本身票房成績又擺在那,足以證明它的傑出之處。

這次戛納要是y一番,說不定還真成了。

若隻是降低一點歐美版權費,那代價也不算大。

“提莫導演沒跟你說嗎?”

斯蒂芬繼續解釋:

“每次頒獎其實都是資源分配的過程,不可能樣樣占儘。

你們最好集中火力攻關一個方向。

提莫選的是最佳男主角,所以你趕來還算及時!”

杜笙一聽,轉頭看向提莫,滿臉驚訝。

提莫聳聳肩,笑嗬嗬地說:

“我要個最佳導演沒什麼用。

不如你拿個影帝,說不定還能帶火票房!”

其實提莫不想拿最佳導演?

當然想!

但他心裡清楚,《通緝令》這部片子拍完以後,幾乎就跟奇跡影業綁死了,導演的光環對後續影響有限。

與其自己爭獎,不如讓給主演衝一把。

如今距離閉幕式開獎還有半個月,時間足夠了。

既然提莫沒想法,杜笙自然不客氣。

拉著斯蒂芬和瑪麗亞到一邊嘀咕起來。

戛納雖然貴為國際三大獎之一,但衝獎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去年墨鏡王當評委主席時,一口氣頒發了十幾個銀棕櫚獎,這背後未嘗不是y交易的結果。

接下來是觀影環節,李伊馨與崔雅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她們見杜笙還在忙,便相約著到處看看。

難得來一次,當然不能錯過大好機會。

而杜笙商談完後,當場就被想要衝浪的斯嘉麗拉去探幽尋秘了。

換她的說法,戛納這個地方很彆致,必須要留下一點特彆念想。

第二天,參加完戛納紅毯儀式,一行人暫時離開。

這裡已經沒他們什麼事,衝獎也不用親力親為,何不趁勢在擴大歐美宣發。

等到《通緝令》在這邊舉行全球首映禮時,再回來即可。

………

這天,米高梅劇院裡,上百位來自媒體、影院經理和影迷的代表齊聚一堂。

正在觀看《通緝令》的北美試映場。

影片還沒加片頭片尾,但氣氛已經火熱。

三樓包廂,剛從歐洲度假回來的莉迪亞有點緊張。

她來回踱步,手都不自覺地捏緊了包帶。

這部片子對她們來說太重要了。

奇跡影業把前兩部電影賺的錢全砸進來了。

成敗在此一舉,關係到她們在家族的地位和話語權。

杜笙懶洋洋地靠在沙發上,看著她來回走動,忍不住說:

“我暈艿,彆晃了。”

莉迪亞白了他一眼,稍稍整理了下西裝領口:

“要是這部撲街了,我就隻能跟你去東方乞討了。”

杜笙輕笑一聲:

“求之不得啊,我們那邊正缺你們這種名媛小姐。”

銀幕上,槍聲響起,畫麵定格在杜笙飾演的角色身上,《通緝令》試映結束。

幾秒鐘後,觀眾席爆發出熱烈掌聲。

後排幾個年輕人甚至直接喊出聲:

“帥炸了!”

“動作戲太猛了!”

“這電影就是爽片天花板!”

除了格倫畢業影業與米高梅的影院負責人,其他影院經理們也紛紛點頭鼓掌。

他們要的就是這種商業味濃、節奏快、特效炸裂、動作精彩的片子,排片肯定不會少。

相比之下,媒體和影評人的反應就顯得冷靜許多。

《好萊塢娛樂》的喀什有些不解:

“杜明明是個有潛力的演員,怎麼又接了個靠耍帥打槍的角色?”

坐在旁邊的《洛杉磯新聞》記者格林達卻有不同的看法:

“他演出了主角從一個普通人變成複仇者的轉變過程,演技能打8分以上,在這類電影裡算很不錯了。”

喀什點點頭:

“至少比斯嘉麗·約翰遜強多了。

她現在……哎,搞什麼不好搞女權鬥士。”

格林達想起杜笙說過的一句話:

“演員也是要吃飯的,商業和藝術不是非此即彼。

你看他上部《無間行者》能拿奧斯卡,說明他懂得張弛有度。”

喀什附和道:

“也是,這位亞洲小子野心不少。”

試映結束,普通觀眾交完問卷先離場。

媒體和影評人則被請到隔壁休息室,劇組還貼心準備了伴手禮。

杜笙加入主創團隊,一邊送客一邊寒暄,場麵輕鬆不少。

很快,統計結果出爐。

二十分鐘後,克勞德、米高梅總經理特蕾莎、莉迪亞、導演提莫、杜笙等人齊聚辦公室。

莉迪亞迫不及待地問:

“沒人外泄吧?開始彙報吧。”

索尼代表克勞德拿起報告單:

“普羅大眾平均打分a。”

杜笙點頭:

“不錯,開門紅。”

特蕾莎拿起第二份數據:

“影院經理評分a+!”

莉迪亞眼睛一亮:

“看來我們排片穩了,北美3000家不是問題吧?”

克勞德信心滿滿地說:

“今天經理們的反饋非常好,我可以保證,3300家影院都沒問題!

a+評分,說明商業院線決策者非常認可這部電影的錢途。”

莉迪亞繼續問:

“那影評人和媒體呢?”

克勞德看了眼數據:

“整體還不錯,好評居多,差評不多。”

杜笙作為執行製片人之一,也開口問道:

“可以開啟口碑營銷了吧?”

“當然!”

克勞德點頭:

“今晚就開始鋪宣傳,主打‘今年最爽動作大片’。”

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質量過硬,營銷運作同樣重中之重。

像“年度最佳”這種標簽,往往就是靠這種策略炒熱的。

莉迪亞舒了口氣,起身離開時走到杜笙身邊,低聲說:

“晚上來我家,阿曼達準備了一套新玩具。”

杜笙原本打算今晚好好休息一下,結果又要開啟“拉鋸戰”?

“彆等晚上了,現在就去。”

泰勒、布萊克還在家裡,不能厚此薄彼。

莉迪亞毫不猶豫:

“走,上車。”

杜笙看向馬姚偉,後者打了個電話,輕輕搖頭:

“沒發現狗仔跟蹤。”

於是,杜笙開著莉迪亞的法拉利,載著她直奔彆墅。

路上,經過奧爾森姐妹家門口,沒什麼煙火氣息。

杜笙隨口問了句:

“她們遷家了?”

莉迪亞似笑非笑看他一眼:

“沒,全家去紐約度假了。”

杜笙沒再多問,因為剛下車,穿著薄紗長裙的阿曼達就已經款款迎了出來。

………

這天晚上,劇組和索尼在炒作《通緝令》男女主角的同時,也拉開了口碑營銷的大幕。

爛番茄網站第一時間解禁評分,新鮮度高達889。

與此同時,tc(tacritic)也公布了影片的媒體綜合評分:

801分!

通常來說,試映後迅速公開各項評分和評論數據的電影,往往表現不會太差。

相反,那些等到全美上映才解禁評分的片子,反而更容易成為爛片。

好萊塢在這方麵玩得爐火純青,控評手段層出不窮。

於是,各種關於《通緝令》的好評,如潮水般湧現在傳統紙質媒體和互聯網上。

《好萊塢周刊》用大號加粗標題發布了一篇軟文:

“《通緝令》,今年最棒的特效動作片之一!”

在網上,類似的宣傳文章也鋪天蓋地:

“《通緝令》是杜笙最佳打鬥之作!”

《洛杉磯新聞》專欄作家格林達撰文稱讚該片:

“我認為,《通緝令》樹立了特效+動作美學的新標杆,

杜笙的表現一如既往出色,成功演繹出角色從無助、沉默到爆發的極限……”

與此同時,斯嘉麗也頻頻登上各大節目。

她與主持人相擁的照片背景,正是《通緝令》的海報。

為了增加曝光率,杜笙同樣參加了北美好幾場路演活動,

並且時不時被狗仔拍到與泰勒、布萊克逛街,進一步提升影片的關注度。

在北美這邊,電影上映前男女主演的每一次亮相,每一分曝光,都有可能轉化為實際的票房數字。

英雄與三角戀等詞眼,在北美市場尤其具有吸引力。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