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多爾袞很聰明。
他千叮嚀萬囑咐自己,不要中了明軍的離間計。
但是他忘了一個真理。
當懷疑開始的時候,罪名就已經成立了。
現在他懷疑洪承疇私通明軍,但是沒有證據。
為了找到證據,他加派人手監視洪承疇。
可問題是懷疑已經產生了。
越是找不到證據,聰明的多爾袞越覺得這裡麵有問題。
於是他很快就陷入了一個思維的怪圈之中。
另外。
還有兩件事影響了多爾袞的判斷。
首先是關寧軍內部出現大量明軍奸細的問題。
這讓他開始覺得身邊的人可能也有問題。
其次是吳三桂投降後,他試探性地攻打了一次撫順,結果以失敗告終。
這兩件事讓多爾袞覺得八旗內部有奸細。
可是他又不知道奸細是誰。
為了找到內奸。
他先是擴大懷疑的範圍,甚至都懷疑到了福臨的頭上。
隨後開始逐個排除嫌疑,縮小範圍。
到最後,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洪承疇身上。
多爾袞很惆悵。
他不清楚自己是中了離間計,還是洪承疇真的有問題。
為此他隻能繼續加派人手監視洪承疇。
洪承疇不是瞎子。
看著身邊的人越來越多,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引起了多爾袞的懷疑。
該怎麼洗清嫌疑呢?
洪承疇開始惆悵了。
......
三月二十八,崇禎接到了黃得功的公文以及定王朱慈炯的密信。
他們要動山海關總兵高第。
不管他們有什麼請求,崇禎全部準奏。
他不懂打仗,所以前線的事一概不管。
他懂搞錢,所以從穿越到現在一直在想辦法搞錢。
“皇爺!”王承恩邁著急匆匆的步伐走了進來:“皇爺大事不好了。”
“何事?”崇禎眼皮都沒抬。
王承恩跪地俯首道:“太常司來報,嘉定伯薨!”
明代不同身份的人死亡有不同的說法。
第(1/3)頁
第(2/3)頁
帝王曰崩。
宗室藩王以及部分勳貴曰薨。
普通宗室和將相曰卒。
(《明英宗實錄》載:癸醜,郕王薨。《明太祖實錄》記載:己巳,庶人允熥卒;還記載:潁國公傅友德卒。)
嘉定伯周奎是崇禎的老丈人。
他的死又叫國丈之喪,可以稱為薨。
周奎病了很久,一直都不見好。
這是死亡的征召。
崇禎早就做好了這方麵的心理準備。
除了周奎,還有很多老人都已日薄西山。
據錦衣衛的消息,前內閣首輔李邦華已病入膏肓。
勤國公秦良玉也已經臥床不起。
他們之所以還活著,或許就是想親耳聽到收複遼東的消息。
閒來無事的時候崇禎總是在想:如果他一輩子不收複遼東,這些老去的功臣是不是就能一直活下去?
可是他知道,那隻是他的一廂情願。
世界是公平的。
任何人都會死去,隻是早晚而已。
想到這些功臣即將離自己而去,崇禎倍感孤獨。
沉默許久後,崇禎緩緩抬起頭:“按照規矩安葬吧。”
“皇爺,後宮那邊...”王承恩提醒。
“按照《大明集禮》的規矩辦,另外告訴中宮,皇後可以奉旨奔喪!”
《大明集禮》成書於洪武三年九月,是一部專門的禮製書籍。
不過初期隻在宮廷內部秘藏,不對外展示。
大禮儀事件後。
嘉靖帝命人對《大明集禮》“以次詮補,因為傳注,以成全書”,並正式刊印流傳至民間。
《大明集禮》規定:凡中宮父母薨,訃報太常寺,太常寺報內監官。
這是也消息來自太常寺的原因。
另外還規定:皇後的父母或祖父母亡故,在得到皇帝的允許後,皇後可以奉旨奔喪。
崇禎對皇後很尊重,所以沒道理不讓對方奔喪。
皇後得到消息後頓時大哭不止。
她先是在宮中擺牌位祭拜周奎,然後來到乾清宮向崇禎道謝。
最後出宮回府,奉旨奔喪。
周皇後前腳剛離開皇宮,崇禎後腳就把永王朱慈炤招至乾清宮。
“父皇,您找我!”朱慈炤向崇禎施禮。
“嘉定伯死了,你應該知道消息了吧?”
“回父皇,兒臣已命人去嘉定伯府上吊唁。”朱慈炤回答。
崇禎冷哼一聲:“你覺得朕找你來是囑咐你不要失了禮節?”
第(2/3)頁
第(3/3)頁
永王朱慈炤訕訕一笑:“父皇恕罪,兒臣知錯了。”
“那就說正事。”
“是,”朱慈炤頓了頓,試探性的說道:“父皇找兒臣來是想商議嘉定伯商號的事?”
崇禎點了下頭,沒說話。
嘉定伯周奎經營了很多生意。
換成其他人,會在病重時把這些生意交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人。
但周奎不是一般人。
他愛財如命。
生怕彆人坑他的錢。
哪怕是在病重時,也沒有把這些生意交到兒子的手上。
現在他死了。
周奎的兒子從未做過生意,突然接手這麼多生意,結果可想而知。
朱慈炤眨了眨眼睛,問道:“父皇的意思是讓兒臣接手這些生意?”
崇禎再次點頭:“嘉定伯的生意很大,已經有了自己的商路。他的兒子不會經商,你要想辦法把這些生意買過來。”
朱慈炤皺了下眉:“兒臣怕他不賣。”
崇禎兩眼一瞪:“那就出高價,隻要價格合適,沒有什麼不能賣的,當年朕差點就被滿朝的文武賣了!”
朱慈炤張了張嘴,沒敢說話。
崇禎繼續說道:“不要直接去找嘉定伯的兒子,否則會讓對方以為你要巧取豪奪。要找一個合適的中間人去談,以他的名義購買。錢從內帑支取,人手可以從北鎮撫司征調。”
“接手生意後,要像之前一樣經營,不要打皇家的旗號。”
“是,兒臣遵旨。”朱慈炤施禮。
父子二人又商議了一會,朱慈炤轉身離開。
崇禎接手周奎的生意有兩個目的。
一是給內帑開源。
內帑有錢,但大部分錢都放在府庫或者大明錢莊裡無法流動。
不流動的錢就不是錢。
所以他要讓錢流動起來。
而經商是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第二個目的是為以後做準備。
皇權終究會有落幕的一天。
但財富不會。
隻要有足夠的財富,就能成為一個國家幕後的皇帝。
他肯定見不到那一天的到來。
但是不妨礙他提前積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