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最好的證據(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吳三桂冷笑一聲:“救我的命?你有那個資格嗎?”

李思忠比吳三桂笑的還要冷,他指著吳三桂的腦袋:“吳三桂啊吳三桂,你已經死到臨頭可竟然還在嘴硬,實在是悲哀。”

“你找死!”胡心水伸手將腰刀抵在了李思忠的脖子上。

隻要吳三桂一聲令下,他會毫不猶豫地動手殺人。

不過吳三桂沒有下令動手,而是製止了胡心水:“休要造次。”

胡心水冷哼一聲,有些不甘心的收回腰刀。

李思忠見狀更加得意,他向前走了兩步,距離吳三桂隻有一步之遙。

吳三桂伸手阻止他前進並問道:“說吧,你來見我到底要乾什麼。”

“我剛才就說了,是來救你命的。”李思忠見吳三桂發笑,立刻補充道:“你已經暴露了,王永吉退兵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對付你。”

“不可能!”吳三桂立刻否認:“我對大明忠心耿耿,他豈會過河拆橋?”

“王永吉為何退兵?”李思忠問。

“黃得功受傷,且沈陽北麵的開原方向發現了大量蒙古人活動的蹤跡。”吳三桂回答。

“假的,都是假的。”李思忠扯著嗓子喊道:“根本沒有這回事!昨天的薩爾滸之戰明軍傷亡確實不小,但黃得功不可能受傷。如果他真的傷了,昨天就不會以平局收兵。”

“開原方向也不可能有大量蒙古騎兵活動的蹤跡,因為遼東蒙古大部分可用之兵都被大清征召,能打的都在這裡了,開原方向哪兒來的蒙古騎兵?”

“這...”吳三桂頓時無話反駁。

現在他腦袋很亂。

他一方麵覺得李思忠說的有道理,同時又希望他說的與事實不符。

“吳大人,吳總兵!”李思忠趁熱打鐵:“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在成為階下囚之前殺了王永吉,與八旗兵一起滅掉平遼大軍,然後投靠大清,永駐遼東!”

吳三桂想了一會,搖著頭說道:“不,我做不到。”

吳三桂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他自己做不到。

他的全家老小都在京師,如果真這麼做了,迎接他的將是滿門抄斬。

第二層意思是他麾下士兵也做不到。

關寧軍家屬多達幾十萬。

崇禎十七年勤王時,他把幾十萬家屬全都遷回了山海關內。

收複寧遠後又將其中一部分家屬遷回了寧遠。

一旦舉兵反明,那些家屬將淪為階下囚。

他麾下的關寧軍士兵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到時候真正能為他賣命的又會有多少人?

第(1/3)頁

第(2/3)頁

見吳三桂遲疑,李思忠扭過頭邊走邊說:“那你就等死吧。”

“站住,你不能走。”

李思忠停下腳步:“怎麼?反悔了?”

“茲事體大,我得好好想一想。”吳三桂低聲說道。

他犯了猶豫不決的老毛病。

他怕李思忠離開,自己會失去投靠建奴的機會。

可又怕投靠建奴後,被建奴使來使去。

畢竟一旦和明軍撕破臉,就徹底沒有了退路。

李思忠又等了很久,還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他很生氣,決定馬上離開,以此逼迫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不同意,用各種方式阻止。

拉扯交涉間,雙方的火氣越來越大。

“他媽的,”李思總指著吳三桂的鼻子:“再不讓老子走,老子就和你拚命。”

吳三桂火脾氣更大,他大吼道:“來人,把李思忠綁了關起來。”

周圍的親兵一擁而上,把李思忠捆起來帶了下去。

吳三桂騎在馬背上又想了一會。

眼看大部隊已經走出了一段距離,他還是沒想好怎麼做。

無奈隻能歎息一聲:“先跟上去再說。”

“那李思忠...”胡心水問。

“一起帶走。”

大軍快速啟程追了上去。

猶豫不決的吳三桂帶著關寧軍,一步一步走向未知。

千裡之外的京師,大明皇帝崇禎正在和朝中大臣商議著吳三桂的未來。

與會人員隻有三個人。

除了崇禎自己,還有內閣首輔範景文和兵部尚書王家彥。

崇禎舉著李定國的信說道:“兩位,信的內容都看過了?”

“回陛下,看過了。”範景文帶頭說道。

“既然看過了,那就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臣以為此事...有待商榷。”兵部尚書王家彥率先回答:“這份口供來自建奴降將碩塞,不排除他用了反間計。”

第(2/3)頁

第(3/3)頁

“不用你提醒!”崇禎斥責道:“證據是否可信,王永吉和朱慈炯自會查明。朕是想問你如果證據是真的,該如何處置吳三桂和關寧軍?”

“嗯...”王家彥沉吟許久,沒說出一句話來。

這件事太大了,大到他這個兵部尚書也沒了主意。

“範閣老?”崇禎看向範景文:“說說你的想法。”

範景文一臉的惋惜。

在他看來,吳三桂已經是個死人了。

無論碩塞的口供是否屬實,朝廷和大明皇帝都容不下吳三桂了。

“臣以為...應該做三手準備。”範景文回答。

“哪三手準備?”崇禎問。

“吳三桂的家人,關寧軍的家屬以及...吳三桂和數萬關寧軍。”範景文快速說道:“在事情水落石出前,要控製住吳三桂的家人,然後派人穩住關寧軍的家屬。”

“最後派人通知王永吉,讓他小心提防吳三桂。”

“第一件事可以交給鎮撫司辦,第二件事交給地方官員辦,至於第三件事...”崇禎笑了笑:“以朕對王永吉和朱慈炯的了解,他們應該已經想出對策並開始實施了。”

範景文深施一禮:“陛下聖明。”

禮畢後。

範景文並沒有離開,而是站在原地思考著什麼。

崇禎也在思考。

看著君臣二人沉思的樣子,兵部尚書王家彥有些不明所以。

他低聲問範景文:“範閣老,您這是?”

範景文皺著眉回答:“我在考慮合適的人選。”

“合適的人選?”王家彥根本沒聽懂:“什麼人選?”

“當然是平遼總督的人選。”

“平遼總督是王永吉啊,還選什麼?”

範景文冷聲道:“身為平遼總督,他竟然不知道麾下總兵作出了出賣友軍資助敵軍的事。追究起來,他豈會無罪?”

“可是這件事還沒有下定論啊!”王家彥提醒,“僅憑碩塞的口供,很難給吳三桂定罪。”

範景文罕見的咬了咬牙:“黃蜚的南路軍突然遭到建奴主力攻擊並大敗,就是最好的證據。”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