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好像與顧炎武有關!”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回答道“在查走私之前,顧炎武和鄭成功見了一麵。”
“顧炎武還是有些本事的,知道把鄭成功拉下水。”崇禎稱讚道,“既然查走私,他有線索嗎?”
“沒有!他查的雖然很嚴,但是因為沒有線索,所以根本查不到東西!”
“錦衣衛有線索吧?”
“有幾個人證,沒有物證。”
“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把這些線索送給鄭成功。”崇禎麵帶微笑,
“陛下的意思是借力打力?”
“對,隨著戰事的推進,物資對敵我雙方越來越重要!可是朝廷查走私的話,早晚會查到鄭芝龍身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這件事不能由朝廷來做,但是交給鄭成功就沒問題了。無論他查出什麼,都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與朝廷無關!”
“臣回去後就安排。”
“遼東走私的事查的怎麼樣了?”崇禎又問。
“不太順利,”李若璉搖著頭,“由於戰事的緣故,兩軍之間有一片無人地帶,他們會在這裡進行交易走私。”
“錦衣衛的人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無法躲避雙方探馬的搜查,所以一直查不到證據。”
“兵部不是有兵冊嗎?每人每天吃的糧食都有數,根據兵冊人數查糧食消耗,出入大的肯定有問題。”崇禎伸出右手食指說道。
李若璉繼續搖頭“兵冊由各部將領提供,眾所周知各部都有虛報士兵數量的情況。如果虛報了五千士兵,那麼走私時隻賣這五千人的糧食,還是查不出來問題。”
“核查士兵數量呢?”崇禎說完之後自己搖起了頭。
兩軍作戰時沒法查士兵的具體數量。
因為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任務,不可能一直在軍營裡待著。
隻要有人動,就有作假的機會。
“難道就沒辦法查走私了?”崇禎抬起眼皮,再次看向李若璉。
“有倒是有,就是慢!”李若璉回答“可以像之前一樣在遼東軍中收買線人,等這些線人升官之後,早晚會參與走私。”
“到時候既有人證也有物證,可以一網打儘!”
這個方法何止是慢,簡直是慢到出奇。
“朕可能老了,竟然也想不出好的辦法。”崇禎歎息一聲後想起了長城的作用。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他們耗時耗力耗錢修建古代長城有兩個作用。
軍事上防禦。
經濟上封鎖,也就是防止走私。
遼東長城損毀嚴重,走私肯定會泛濫。
得想辦法製止。
他在腦海中算了算,說道“喀爾喀蒙古是不是要南下互市了?”
“是,喀爾喀蒙古為了互市分成兩路,一路去了山西大同的陽和衛附近,另一路去了遼東義州的太平堡附近。”
崇禎點了點頭,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義州太平堡北麵是蒙古科爾沁部的地盤,喀爾喀蒙古南下必然會經過他們的地盤。
雙方極有可能發生矛盾。
無論結果如何,獲利的都是大明。
而且,還可以借此機會查一查走私的事。
“太平堡互市是一件大事,千萬要處理好。另外告訴定王,讓遼東的錦衣衛追查一下這些貨物的最終去向。”
“臣臣領旨。”李若璉有些茫然的回應道。
在他看來,查走私的關鍵是查出誰是賣家。
查買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因為就算知道誰買走了貨物,他們也不會說出賣家是誰。
畢竟雙方是敵對關係。
崇禎並不是這麼想的。
遼東走私的貨物大部分都經蒙古人的手流入建奴手中。
也就是說,蒙古人是中間商。
他們既知道誰是買家,也知道誰是賣家。
搞定了他們,也就掌握了走私的全部秘密。
“還有,”崇禎又說道“派人把李定國的戰績傳播出去,幾日能傳遍京師?多長時間傳遍全國?”
“臣可以保證三日內傳遍京師,三個月傳遍整個大明。”
“那就去辦吧。”
“臣遵旨。”
李若璉離開乾清宮後立刻召集錦衣衛,開始宣傳造勢。
首先是說書人。
說書人的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
不過當時聽書的基本都是權貴,普通百姓沒得聽也聽不起。
隋唐時期,民間出現了說書人,
到了宋代,說書開始職業化。
明清時說書人的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廣受追捧。
茶樓內。
說書人坐在椅子上,身穿長衫,手拿醒木。
啪!
醒木落在桌子上,將觀眾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說書先生念完定場詩後,茶樓內爆發出陣陣喝彩聲。
“好!”
“好啊!再來一首。”
“沒聽夠,再來一首!”
換成其他定場詩,百姓們或許會喝倒彩。
但是這首詩不行。
因為這首詩的名字是《送毛伯溫》,作者是大明頂級權謀大師明世宗嘉靖皇帝。
大明百姓若敢喝這首詩的倒彩,後果可想而知。
說書先生微微一笑,沉聲說道“今天不講三國,也不講水滸,講一講遼東的戰事。”
“這有什麼好講的?無非就是大勝了或者打敗了!”
“是啊,還是講三國吧。昨天說到宛城之戰,今天該講曹操一夜害三賢的事了!”
“哈哈,”說書先生大笑一聲,直接說了起來“時值盛夏,多爾袞正在鳳凰樓內和他的嫂子探討人生大事。”
“探討到關鍵時刻,忽聽得外麵傳來了腳步聲”
茶樓裡的人瞬間停止吵鬨,認真聽了起來。
就連剛才喊著說要聽三國的人,也都閉上嘴屏住了呼吸。
說書人講故事的同時,崇禎十七年邸報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印刷。
邸報的標題非常大,寫著寇可往,我亦可往——李定國!
然後是整個版麵的介紹。
既有李定國的身世履曆,也有兵臨沈陽城下的詳細作戰過程。
次日清晨,最新一期的邸報出現在百姓麵前。
在說書人,邸報以及人們的口口相傳之下。
李定國兵臨沈陽城下的事跡傳播的速度非常快。
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本計劃用三天時間傳遍京師,但是僅僅不到一天半,整個京師都知道了李定國的名字。
街頭巷尾,百姓們都在討論李定國。
“聽說了嗎?李定國不但扛著大明國旗去沈陽城下轉了一圈,還砍了叛徒孔有德!”
“聽說了,太解氣了。”
“李定國簡直用兵如神!”
“何止是用兵如神,簡直就是軍神!”
“來,咱們敬軍神一杯。”
“我陪一杯!”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