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紅樓襄王 > 第632章 高端局

第632章 高端局(1 / 1)

推荐阅读:

出了寧國府大門,柳湘鄭重向馮永成致謝。

“多謝公公,這些……是在下的一些心意!”

說話之間,柳湘掏出了一張銀票,遞給了麵前站著的馮永成。

雖然人家是聽命辦事,可畢竟是幫到了自己,柳湘自然是私下裡感激。

他遞出的這張銀票五十兩,這已不算是小數目。

“柳兄弟,你這可就見外了!”馮永成推辭道。

“一點兒心意,公公務必收下,今日在下走得急沒帶什麼禮物,過兩日必有重謝!”

柳湘說的是實話,他隨身除了這張銀票,還有幾兩碎銀和幾十個銅板,後者當然不適合現在拿出來。

“兩兄弟,你真是太客氣了!”馮永成笑著說道。

“既然如此,那咱家就收下了,免得你心裡不安!”

馮永成說完,便示意左右小宦官接過。

“明日,在下再正式答謝公公!”柳湘再度開口。

馮永成這下真的樂了,上前拍了拍柳湘肩膀,豎起大拇指道:“你這人夠意思,這朋友我交了!”

二人又聊了幾句,然後才各自分彆。

大概一刻鐘後,柳湘回到了自己家裡。

這是他太爺爺輩傳下來的老宅,原本是中間四進外加左右跨院的大房子,一輩輩敗下來隻剩中間院子的前兩進。

即便如此,這在京城也屬於小康水平,他柳湘一個人住也足夠了。

隻是近兩年他常不在家,無人打理下院子老舊淩亂。

可進入他推開門,才發現彆有不同了。

雖然還是很舊,可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最關鍵的是堂屋裡亮著燈。

自己回家時亮著燈,這場景還是柳湘父母在時有過,距今已有七八年之久。

這一刻,一股暖流從他心頭湧起。

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待內心恢複寧靜之後,柳湘終於踏進了院門。

屋子裡麵,透過窗縫看見是柳湘,拿著劍的尤三姐才放下戒心。

劍是柳湘家中所傳,就掛在堂屋裡間的牆上,為防身尤三姐自己取了下來,此時又悄悄的放了回去。

“你回來了!”

“嗯!”

“還沒吃飯吧?我給你熬了粥!”尤三姐接著說道。

柳湘大感驚訝,他沒想到這位姑娘還會做飯,即使是最簡單的熬粥。

“多謝了!”

沒一會兒,尤三姐端來了粥,還有她做的兩樣小菜。

曾經過過苦日子,所以尤三姐沒少做飯,而且手藝還不差。

柳湘愣了一下,在筷子遞到麵前時,他才伸手接下然後開吃。

“給你添麻煩了,實在是對不起……我已經想好了,還是不能拖累你,明天我就回寧國府去……”

咬了咬牙,尤三姐接著說道:“為了報答伱……”

可沒等她把話說完,就聽柳湘說道:“事情已經解決了,你不必再為此事擔心!”

“解……解決了?”尤三姐不敢置信。

神色淡定喝下一口稀粥,柳湘說道:“有件事我忘了告訴你……”

“何事?”

“我是替襄王府做事!”

“啊……”

尤三姐先是迷茫,然後是驚訝,最終了然。

她雖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卻也知道如今襄王的赫赫威名。

讓她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竟是替襄王做事,身份絕對可稱為非同尋常。

尤三姐正思索間,隻聽柳湘說道:“還沒有沒有,給我填一碗吧……還真有些餓了!”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京城裡發生的幾件大事,便占據了主要的輿論。

首先一個是,對朝鮮君主的議定,皇帝冊封李暉為新任朝鮮王。

第二個大事,便是跟準噶爾人的和談,最終被定在了二月二十,比原定時間推遲了近十天。

而之所以要推遲,是因為朝廷要組織會試,即所謂的“春闈”。

二月初八,距離春闈隻有一天,賈寶玉也將啟程去金陵。

送他出城之後,賈家人各自返回,唯有馮淵還在送他。

二人一同走出數十丈,賈寶玉終於停了下來,說道:“馮兄,就到此處吧!”

“明日會試,預祝你馬到功成金榜題名!”

會試,幾乎全天下的舉人都要來,這些人都稱得上是科考場上的佼佼者。

對於能否金榜題名,馮淵其實沒有絕對把握。

每年參加考試舉人,沒有三千也有兩千,而能得中者最多不多兩百,淘汰率是非常之高。

“儘力而為便是!”馮淵淡定答道。

他已做好落榜的準備,隻把這次會試當做體驗,用以檢驗自身所學不足之處。

心態平和,當然就不會緊張。

“若是不中,我當回金陵家鄉,潛心學習……到時你若還在金陵,你我兄弟還可再見!”

賈寶玉笑了笑,而後拱手道:“相比於重逢……我更想聽到你高中的消息!”

二人皆笑了起來,接下來又是一番相互囑托,二人方才真正告彆。

二月初九,會試開始。

襄王府內,孫紹祖再次得以進府,此時他心情激動無比。

王府小校場內,朱景洪走在前麵,孫紹祖小心翼翼跟著。

“昨日入宮,得知聖意已決,將升你為安東行都司都指揮同知,轄製朝鮮駐軍坐鎮漢城!”

相比於品級(即散官),實職的升遷無疑難的多,隻因後者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前年才升都指揮僉事,中間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又被升到都指揮同知,孫紹祖這升遷速度確實離譜。

哪怕四王八公這些老牌勳貴,亦或者當下侯伯之府的子弟,也極少有人能如他這般平步青雲。

作為當事人,孫紹祖是格外的清楚,朱景洪對自己是何等提攜,這份恩情那真是一輩子都還不完。

走在前麵,朱景洪突然停下,然後回頭說道:“此時兵部正在題奏,旨意不日就會下來!”

“臣……王爺提攜之恩,臣萬死難報!”

孫紹祖不但跪下了,而且就在校場的沙石地上,硬哐哐的磕了三個頭。

因這廝確實是用了力,乃至額頭上竟滲出血絲。

對此,朱景洪心中其實無感,隻因他知道這廝是什麼貨色。

若自己日後失了勢,所謂的大恩未必不是大仇。

繼續往前走去,朱景洪徐徐說道:“那朝鮮的李暉,曾答應過我……說每年要進獻二十萬兩白銀,你去之後得幫我個忙,把這件事盯緊點兒!”

二十萬兩白銀,拋開朝鮮本地消耗,已貼近其歲入結餘的極限。

換句話說,朝鮮除去必要的開支,能剩下的也就二十來萬兩銀子。

“十三爺可真狠啊……”孫紹祖心中感慨。

“王爺放心,臣定不會讓李暉欺瞞於您!”孫紹祖拍著胸脯保證。

“具體怎麼做,你不必憂心……到時自會有人給你拿主意!”

而這個拿主意的人,便是襄王府外派的宦官,隻是暫時朱景洪還沒確定人選。

二人又聊了一陣,便有宦官找了過來,稟告道:“王爺,長史官王培安求見!”

“誰?”朱景洪以為自己聽錯了。

“王府長史官王培安求見!”小宦官又講了一遍。

“他是何時回來?”說話之時,朱景洪看向了孫紹祖。

“王爺,臣是跟隨安西行都司作戰,王長史或在甘肅或在哈密,其行蹤臣實在不清楚……”

如今王培安已是都察院僉都禦史,隻是還兼著襄王府長史官。

雖然前者品級更高,但在前線“襄王府長史官”更有用,所以王培安能做成許多事。

從跟朱景洪去西北,王培安這是頭次回京,他這一去竟已快兩年。

“請他到存心殿等候!”

“是!”小宦官應了一聲,然後就快速離開了。

見朱景洪是要見王培安,孫紹祖便說道:“王爺,臣這就告退了!”

他不想見到王培安,準確的說沒人願見到這位。

這兩年在西北,王培安主管軍糧軍餉和等差事,那真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在此過程中,被他拿下的文武官員,少說也有二三十號人,此舉贏得了西北軍民一致好評。

當然,王培安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卻是樂在其中。

“你先去吧!”朱景洪很理解孫紹祖。

“臣告退!”

待孫紹祖離開後,朱景洪便往存心殿去了。

幾分鐘後,他進到了存心殿正門,隻見王培安已在殿內等候。

“先生回來,為何不提前說一聲?”朱景洪笑著問道。

王培安正在思索,聽到這話當即抬頭,然後拱手行禮:“拜見殿下!”

“此行回來一路暗訪,臣也算是成績斐然,打算明日向通政司提交奏本,參劾沿途所見不法之事!”

所以這位低調回來,竟是為了暗訪地方官府,查探其不法之事。

示意王培安落座,朱景洪笑著說道:“先生兢兢業業,實在是令我佩服!”

這話絕不是開玩笑,朱景洪確實很佩服這位,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步。

更確切的說,王培安這種一心為公的人,在大明稱得上是獨一份兒。

“殿下,有件事情……臣不得不向您稟告!”王培安鄭重道。

“先生請說!”朱景洪斂去笑容。

“前幾個月,甘肅和陝西的禦史,四處嚴查軍紀……”

派駐地方的禦史,即便不是專職的清軍和監軍禦史,也可以行使普遍監督職能,簡單來說就是一切都可以監督。

聽王培安講了一陣,朱景洪雖然感到好奇,但卻未能把握住重點。

看出了朱景洪的疑惑,王培安最後說道:“殿下……據臣所知,牽涉其中的九名禦史,其中有七人是從集賢館外放!”

聽了這句話,朱景洪瞬間明白情況,然後臉色就變得難看了。

這些人若是奉睿王府指示行事,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衝著襄王府來的。

三四個月前,那時他剛在朝鮮大勝,也就是說老六那時便在布局反製。

嚴查軍紀,這確實是很好的切入點。

在當下這時代,軍隊作為暴力集體,是最難以約束的存在,軍紀再嚴格也管不住所有人。

同時對統兵將領來說,軍紀隻是轄製軍隊的手段,打勝仗才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在朱景洪領兵作戰時,軍中確實有敗壞軍紀的情況,而這些在當下都無法避免。

王培安接著說道:“臣今日回了京,還去了都察院複命,才得知那幾人也回來了,是在三天前到的京城!”

“嗯……我知道了,多謝先生提醒!”朱景洪鄭重道謝。

雖然老六來者不善,但朱景洪也不會怕了他,畢竟隻憑這這些小事,還不夠把他直接扳倒。

當然反過來一樣,即便掌握再多老六門人貪贓枉法之事,也不可能借此一次性將其扳倒。

隻能通過這些方式,不斷消磨對方聖眷,日積月累之下方能顯出效用。

這是高端局,朱景洪和老六都已入局,太子則身子進來思維還沒跟上。

二人又聊了一陣,探討了西北的一些情況,朱景洪才放王培安回家去。

先去通政司,再到都察院,最後來王府……

想起王培安回京的操作,直撲襄王府的孫紹祖,在朱景洪看來就更顯諂媚了。

王培安離開後,朱景洪命人找來了鄧安,吩咐了他去查回京那幾人的底細,尤其是查這些人是否遞了彈章。

要查這件事,對朱景洪來說難度不算太大,畢竟如今陳雲泰為北城千戶所,大明各官署都在北城。

時間隻過了一天,鄧安就得到了答複,那幾人確實是提交了彈章,同時還附上了大量證據。

襄王府同心殿內,朱景洪端坐在側殿主位上,神色凝重道:“老六這次……果然是有備而來!”

證據都有一箱子,可見這些人做了充足的準備。

現在的問題是,朱景洪還不知他們劍指何方,所以也就很難提前準備應對。

“不管怎麼說,不可能是是彈劾你!”寶釵分析道。

“我倒巴不得他彈劾我!”朱景洪歎道。

如果是直接彈劾他,那基本是白費功夫,顯然朱景淵也學聰明了。

端起茶杯,朱景洪掀起杯蓋吹了口熱氣,然後說道:“通政司和內閣中書,都有太子府外放的人,東宮那邊一點兒消息都沒有,老四也是夠狠啊!”

明明兩兄弟結成了同盟,麵對老六發難太子連提個醒都不願意,這確實是讓朱景洪非常不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子或許不知情,但結果對朱景洪來說都一樣。

“你打算如何應對?”

放下茶杯,朱景洪答道:“走一步看一步吧,還能如何應對!”

寶釵理了理鬢間細發,安慰道:“其實也不必太擔心,既然不是向你犯難,誰沾上此事你保誰便是!”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