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26日清晨,陳樾披著件軍大衣站在試驗場上,看著技術員們給一排貓貓車加油。連續三天的性能測試讓他眼睛裡布滿血絲,但此刻他卻皺起了眉頭。
"小王,這桶油和剛才那桶顏色怎麼不一樣?"陳樾蹲下身,用手指蘸了蘸剛加進車裡的柴油。
技術員小王撓撓頭:"都是從後勤處領的,不過這批是玉門來的,上批是延長產的"
陳樾的眉頭越皺越緊。他起身走向第一輛測試車,擰開油箱蓋聞了聞,又走到第五輛車前重複同樣的動作。
"發動機數據記錄拿給我看。"陳樾伸手要過測試記錄本,快速翻閱著,"果然每輛車的功率輸出波動超過8"
老周湊過來:"會不會是發動機裝配公差的問題?"
陳樾搖搖頭,指向油箱:"是油的問題。不同油田的原油成分不同,煉油工藝也不一樣,導致最終油品性能差異很大。"
說著,他讓技術員取來五個燒杯,分彆從五輛車的油箱裡取樣。擺在桌上的一排油樣,從淡黃色到深棕色,竟然像彩虹一樣呈現出漸變色。
"我的乖乖"老周瞪大眼睛,"這哪是柴油,簡直是調色板啊!"
陳樾的表情卻越來越嚴肅:"這樣下去不行。發動機是根據特定油品標號設計的,油品不穩定會嚴重影響性能和壽命。"
當天下午,陳樾把趙廠長拉到了車間。他現場演示了一個簡單實驗:用同一台發動機,分彆燃燒五種不同來源的柴油。
結果令人震驚——功率波動最大達到15,最差的一批油甚至導致發動機爆震!
"老趙,這個問題必須解決。"陳樾指著冒黑煙的發動機說,"現在是從國內不同煉油廠調油還好說,等上了戰場,萬一用上繳獲的敵油"
趙廠長倒吸一口涼氣:"那不就抓瞎了?"
"不僅如此。"陳樾翻開筆記本,"我統計了一下,因為油品問題導致的發動機故障,已經占到總故障率的37"
5月27日一大早,陳樾就抱著一摞資料衝進了趙廠長辦公室:"老趙,咱們得製定統一的油品標準!"
趙廠長看著桌上攤開的資料直發愣:有毛熊的Гoct標準、鷹醬的ast標準、甚至還有德佬的d標準全是陳樾連夜整理的。
"這這得找石化局啊"趙廠長擦了擦汗,"咱們兵工廠管不著煉油的事"
"但咱們是油品的使用方!"陳樾敲著桌子,"總不能在前線打仗還得帶五六個型號的濾清器吧?"
趙廠長被說服了,立即帶著陳樾去找工業部領導。會議室裡,石化局的專家們起初不以為然:
"各個油田地質條件不同,怎麼可能統一標準?"
"現在能煉出油就不錯了,還講究什麼標號"
"毛熊援助的油不也好好的?"
陳樾不急不躁,拿出一個木箱放在桌上。打開後,裡麵是二十多個小瓶子,每個都貼著標簽。
"這是過去三個月,我們從各地采集的油樣。"陳樾拿起一瓶晃了晃,"這瓶延長油,硫含量08;這瓶玉門油,硫含量15再看這瓶毛熊油,硫含量隻有03。"
石化局的李總工拿起瓶子看了看:"小陳同誌,這硫含量高點低點有啥關係?"
陳樾微微一笑,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滿是積碳的活塞:"這是運行500小時後的發動機活塞。左邊用的是低硫油,右邊是高硫油"
會議室裡頓時鴉雀無聲。兩個活塞的對比太明顯了:一個隻是輕微發黑,另一個卻積滿了厚厚的黑炭,還有明顯的腐蝕痕跡。
"硫化物燃燒後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發動機。"陳樾又拿出幾張磨損測量數據,"高硫油導致的大修周期縮短了60"
工業部王副部長坐直了身子:"陳樾同誌,你的建議是?"
"製定國家統一油品標準!"陳樾斬釘截鐵地說,"至少要把硫含量、辛烷值、十六烷值這些關鍵指標統一起來。"
會議從上午開到深夜。陳樾憑借係統裡的專業知識,把一眾石化專家說得心服口服。但最大的難題來了——以兔子現有的煉油技術,能達到這麼高的標準嗎?
"其實不難。"陳樾早有準備,攤開一疊圖紙,"這是我設計的簡易脫硫裝置,可以在現有煉油設備上改造"
石化局的專家們如獲至寶,圍著圖紙討論起來。這個脫硫塔設計巧妙利用了廢炮彈殼做反應容器,脫硫效率雖然比不上進口設備,但成本隻有十分之一。
5月28日,一個聯合工作組迅速成立。陳樾帶著兵工廠的技術骨乾,和石化局的專家們一起奔赴各大煉油廠。第一站就是延長油田煉油廠。
"陳總工,您看我們這個老古董"煉油廠劉廠長指著鏽跡斑斑的蒸餾塔直搖頭,"還是小鬼子留下的"
陳樾卻眼前一亮:"這塔體結構還很結實!咱們隻需要在側線加裝脫硫裝置"
三天時間裡,陳樾幾乎住在了煉油廠。他和工人們一起掄大錘、焊鋼板,硬是把那套老掉牙的設備改造成了能夠生產標準柴油的現代化裝置。
"神了!"劉廠長看著化驗單上的數據直咂嘴,"硫含量從12降到05!這油放以前得算特供品啊!"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套改造幾乎沒花什麼錢——大部分材料都是從兵工廠的廢料堆裡淘來的。陳樾管這叫"廢物利用,土法上馬"。
5月30日,工業部正式頒布《國家石油產品暫行標準》。這份融合了毛熊Гoct標準和兔子實際情況的文件,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的油品標號。
"從今天起,所有柴油分為三個標號。"陳樾在培訓會上向各部隊後勤乾部講解,"夏季用10號,春秋用20號,冬季用35號"
台下有個老後勤舉手問:"陳總工,這標號啥意思啊?以前不都叫'柴油'嗎?"
陳樾笑著拿出三個燒杯,分彆倒入不同標號的柴油:"10號在零下10度會結蠟,35號在零下35度還能正常流動"
說著,他往10號油杯裡扔了塊冰,油很快變得渾濁起來;而35號油即使放在冰塊裡,依然清澈如初。
"明白了!"老後勤一拍大腿,"就跟老白乾似的,度數越高越抗凍!"
全場哄堂大笑。陳樾趁熱打鐵,又講解了如何根據標號選用濾清器、如何混合不同標號油品等實用知識。
標準頒布容易,執行卻難。有些地方煉油廠習慣了粗放生產,對新技術有抵觸情緒。陳樾不得不帶著工作組一個廠一個廠地跑,手把手教他們改造設備。
最困難的是說服部隊接受新標準。很多老後勤覺得"油就是油,能燒就行",何必分三六九等。陳樾就組織巡回演示——用同樣的車,加不同標號的油,在同樣條件下測試。
當看到10號油在嚴寒下導致發動機熄火,而35號油輕鬆啟動時,那些老兵們都服氣了:"陳總工說得對!這油還真得講究!"
六月初,陳樾回到兵工廠,立即著手改造貓貓車的發動機。新的設計增加了燃油適應性,能夠兼容一定範圍內的油品差異。
"這個噴油嘴要加大孔徑"陳樾在圖紙上標注,"還有活塞環的材質要調整,提高抗腐蝕能力"
技術員們發現,陳總工這次的設計特彆注重"皮實耐用"。有個新來的大學生不理解:"陳總工,為什麼要把公差放得這麼寬?精度高點不好嗎?"
陳樾還沒回答,老周就笑著解釋:"小子,戰場上可沒條件給你用遊標卡尺調噴油嘴!"
與此同時,石化局也在全力推行新標準。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統一標準後,煉油效率反而提高了——因為工藝規範了,廢品率大幅下降。
六月中旬,當前線部隊反饋第一批標準油品使用情況時,陳樾正在車間調試新型濾清器。通訊兵送來的報告上寫滿了表揚:
"35號油在零下30度啟動正常"
"發動機積碳減少80"
"大修間隔延長兩倍"
趙廠長樂嗬嗬地拍著陳樾的肩膀:"老陳啊,你這油品標準可立大功了!"
陳樾卻搖搖頭:"這才剛開始呢"他指著牆上朝鮮半島的地圖,"那邊的冬天,可比咱們這兒冷多了"
當天晚上,陳樾伏案工作到深夜。他正在設計一套簡易的油品檢測工具——包括一個測量硫含量的比色卡,一個檢測凝點的低溫槽,甚至還有一個可以裝在挎包裡的十六烷值測定儀。
"要讓每個連隊的炊事班都能檢測油品"陳樾對助手們說,"在戰場上,油就是戰鬥力!"
六月底,當第一場夏雨降臨兵工廠時,陳樾站在窗前,看著雨中的貓貓車測試場。幾十輛不同型號的貓貓車在泥濘中穿梭,發動機轟鳴聲此起彼伏。
這些喝上了"標準糧"的鐵馬,再也不會因為"吃壞肚子"而趴窩了。陳樾知道,它們即將奔赴的,是一個更加嚴酷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