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領導突然視察(1 / 1)

推荐阅读:

1949年11月5日的清晨,奉天兵工廠籠罩在一層薄霧中。陳樾裹緊棉大衣,踩著結霜的土路往辦公室走去,呼出的白氣在晨光中格外明顯。東北的冬天來得早,才十一月初,地上已經結了一層薄冰,踩上去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陳總工早!" "陳總工吃了嗎?" 一路上,工人們熱情地跟他打招呼。自從轉爐和車床相繼成功,陳樾在廠裡的威望如日中天。那些原本質疑他"洋學生"身份的老技工們,現在見了他都恭恭敬敬地叫一聲"總工"。

推開辦公室吱呀作響的木門,陳樾搓了搓凍僵的手。這間不足十平米的辦公室簡陋得很——一張掉漆的辦公桌,兩把吱呀作響的椅子,一個鐵皮文件櫃,還有牆上貼著的"安全生產"標語。但對他來說,這就是改變夏國工業命運的。

從抽屜裡掏出一遝草稿紙,陳樾迫不及待地開始工作。這些天他利用係統掃描了廠裡那幾台老掉牙的銑床,知識庫裡已經生成了十幾套改進方案。現在要做的,是設計出一款適合夏國現有工業水平的新型萬能銑床。

"主軸轉速至少要2000轉工作台行程"陳樾一邊嘀咕,一邊在紙上勾畫著。他刻意放慢了繪圖速度,避免畫得太快引人懷疑。係統提供的優化方案太過精密,必須根據國內現有的加工能力做適當"降級"。

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一個個零件逐漸成形。陳樾完全沉浸在工作中,連窗外早操的哨聲和工人們訓練的口號聲都充耳不聞。他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眼鏡不時滑落到鼻尖,又被他隨手推回去。

"吱呀——"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推開。

陳樾頭也不抬:"圖紙放桌上就行,我待會看。"他還以為是通訊員小王來送文件。

"小陳同誌很專注嘛。"一個帶著笑意的聲音響起。

這聲音陳樾手中的鉛筆一頓,猛地抬頭。站在門口的是一位穿著普通乾部服的中年人,方正的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眼角堆起的皺紋裡藏著歲月的風霜。雖然比記憶中蒼老了些,但那熟悉的嗓音和眼神,讓陳樾立刻認出了來人。

"王叔!"陳樾騰地站起來,椅子都被帶倒了。這不是當年在延岸負責他安全工作的王部長嗎?1944年他被派往鷹醬國前,就是王部長親自給他做的行前教育。

王部長做了個噤聲的手勢,順手關上門:"彆聲張,我這次是秘密視察。"他走到陳樾桌前,拿起那些圖紙看了看,"這是在設計什麼?這麼入神,連我進來都沒發現。"

"萬能銑床。"陳樾趕緊把倒了的椅子扶起來,"王叔您坐。廠裡現有的銑床精度太差,加工槍械零件廢品率太高。"說著就要去倒水,卻發現暖壺是空的。

王部長擺擺手,自己從公文包裡拿出個軍用水壺:"彆忙活,我帶著呢。你這辦公室比延岸時候強點,至少有個正經桌子了。"

陳樾不好意思地笑笑。當年在延岸時,他可是趴在炕沿上畫圖紙的。

王部長仔細翻看著那些銑床圖紙,眉頭漸漸舒展:"這設計比毛熊援助的還要先進啊。這個主軸結構,我在莫斯科都沒見過。"

陳樾接過水壺給王部長倒了杯水:"我在鷹醬國時見過類似的,結合咱們的實際情況做了改進。"這當然是托詞,實際上這設計融合了係統知識庫裡2020年代的技術精華。

"好,好啊。"王部長放下圖紙,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牛皮紙袋,"你看看這個。"

陳樾打開紙袋,裡麵是一份絕密文件——趙廠長上報的《奉天兵工廠技術革新報告》。從轉爐煉鋼到c1型車床,每一項成果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後麵還附著內閣領導的批示。最讓陳樾心跳加速的是文件末尾那個龍飛鳳舞的簽名。

"伍先生(zl)親自批示,要全力支持你們的工作。"王部長壓低聲音,"小陳啊,你這些發明創造,抵得上十個師的兵力!毛熊專家看了你們的轉爐,都說至少領先他們五年。"

陳樾的手有些發抖。他知道自己帶來的技術會改變曆史,但沒想到會引起這麼高層的重視。這份文件意味著,他今後將獲得國家層麵的全力支持。

"王叔,我有個請求。"陳樾深吸一口氣,"能不能多派些技術人員來?光靠我一個人,太慢了。現在廠裡的老師傅們經驗豐富,但理論知識欠缺;年輕工人學習能力強,可基礎太差。"

王部長笑著從口袋裡掏出一份名單:"早給你準備好了。各個大學二十名應屆畢業生,還有京海、武漢的八級技工三十人,下個月就到。另外"他又從內兜掏出個小本子,"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東北工學院的尖子生名單,你看中哪個,直接調。"

陳樾眼睛一亮。這些可都是寶貝啊!1949年的大學畢業生,個個都是萬裡挑一的人才。更難得的是王部長帶來的這份信任——在這個人才極度匱乏的年代,能讓他隨意挑選技術人員,簡直是天大的支持。

"不過"王部長突然嚴肅起來,"你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您說。"陳樾立刻坐直了身子。

"把這些技術都教給他們。"王部長指著窗外熱火朝天的車間,"不能隻靠你一個人。新夏國需要成千上萬個陳樾!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陳樾重重點頭。這正是他想要的——把先進技術傳播出去,讓整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實現飛躍。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隻有培養出一大批技術骨乾,才能真正改變夏國工業落後的麵貌。

兩人聊到中午,從車床設計談到鋼廠擴建,從人才培養說到軍工布局。王部長對陳樾提出的"五年內實現機床國產化"計劃尤為讚賞。

"你這個規劃很有魄力啊。"王部長拍著膝蓋說,"不過小陳,我得提醒你,現在國家剛成立,百廢待興,資源有限。你的計劃要分步驟實施,先解決最急需的。"

陳樾立刻領會:"我明白。當前最緊迫的是槍械生產線改造,所以優先研發銑床、磨床這些專用設備。等基礎打好了,再向民用領域擴展。"

"就是這個道理!"王部長欣慰地笑了,"對了,你生活上有什麼困難?組織上可以特殊照顧。"

陳樾搖搖頭:"廠裡對我很好。趙廠長專門給我安排了單間,還特批了細糧。就是"他猶豫了一下,"能不能多弄些外文技術資料?最好是英文和德文的。"

"這個好辦!"王部長爽快地答應,"外交部剛接收了一批原領事館的圖書,我讓人篩選一下,有用的都給你送來。"

正說著,門外傳來腳步聲和趙廠長的聲音:"陳總工,該吃午飯了哎喲!"推門進來的趙廠長看到王部長,頓時愣住了。

王部長起身笑道:"老趙,不認識我了?"

"王王部長!"趙廠長又驚又喜,"您怎麼來了?也不提前說一聲!"

"我要是提前說,還能看到真實情況嗎?"王部長打趣道,隨即正色說,"老趙,你上報的材料內閣很重視。陳樾同誌提出的技術革新方案,要全力支持。有什麼困難直接向部裡彙報,特事特辦!"

趙廠長激動得直搓手:"太好了!有內閣支持,我們一定能搞出更多新花樣!"

午飯是在廠領導小食堂吃的。炊事班聽說來了大領導,特意殺了一隻雞,做了小雞燉蘑菇。席間,王部長詳細詢問了轉爐和車床的生產情況,對工人們自力更生的精神讚不絕口。

"王部長,您不知道,"趙廠長興奮地說,"咱們那台新車床試車那天,老技工王鐵錘跪在地上直磕頭,說這輩子值了!"

王部長感慨道:"是啊,咱們夏國人不笨,也不懶,就是缺好工具。現在有了自己的先進設備,一定能趕超約翰牛鷹醬!"

臨走前,王部長把陳樾叫到一邊:"對了,你那個'特殊能力',最近用得還順手嗎?"

陳樾心頭一跳。這是在暗示他的係統能力!當年在延岸時,王部長是少數幾個知道他"過目不忘"特長的領導之一。

"挺好用的。"陳樾含糊地回答,隨即轉移話題,"王叔,我想辦個技術培訓班,把廠裡的骨乾都培養成多麵手"

"批了!"王部長一拍大腿,"需要什麼教材、設備,儘管提!部裡會全力配合。"他看了看手表,"我得走了,下午還要去鞍鋼。小陳啊,好好乾,國家不會虧待你的!"

送走王部長後,陳樾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廠區裡忙碌的工人們。遠處,新落成的轉爐正冒著白煙;近處,幾個工人推著剛下線的c1型車床往新車間走。這一切,都與他記憶中的曆史截然不同了。

"得加快進度了"陳樾喃喃自語。他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鉛筆。銑床圖紙才完成一半,接下來還有磨床、鑽床、齒輪加工機床每一台"工業母機"的誕生,都將為新夏國的工業化添磚加瓦。

窗外,初冬的陽光穿透雲層,照在兵工廠嶄新的廠牌上。那上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陳樾的圖紙上,另一場革命——中國製造業的崛起,正在悄然成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