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北京郊外的一片荒山上,我握著洛陽鏟的手已經磨出了水泡。
張九川這個老頭子簡直是個魔鬼教練。
“手腕放鬆,不要用蠻力!
“張九川的拐杖毫不留情地敲在我的手肘上,
“洛陽鏟是探土的,不是挖土的!
“我咬著牙調整姿勢,將鏟頭以特定角度插入地麵。這次順利多了,鏟杆一節節深入地下,直到第五根接上去時,手感突然一變——鏟頭碰到了硬物。
“有了!
“我興奮地喊道。張九川搖搖頭:“彆急著高興,帶上來看看。
“我小心地抽出洛陽鏟,鏟頭帶出的土樣呈現明顯的分層變化——上層是普通的黃褐色土壤,中間有一層白色石灰,最下麵則是摻雜著木炭和碎陶片的五花土。
“漢墓,小型,保存完好。
“張九川捏起一撮土在指尖搓了搓,又聞了聞,
“沒有水浸痕跡,但
“他突然將土撒向空中,觀察飄落軌跡,
“有輕微塌陷,墓室結構可能受損。
“我目瞪口呆:“就憑一把土能看出這麼多?
“
“這叫望氣,南派基本功。
“張九川從懷中掏出銅蟾,放在地上。銅蟾背上的七星微微發亮,指向東南方向。
“去,在三十步外做個標記。
“我按指示做完,回來時看到張九川已經擺開了幾件奇怪的工具:一個銅製羅盤、一根細長的銅針,還有一個小巧的青銅鈴鐺。
“今天教你聞穴,
“他拿起銅鈴輕輕一晃,發出清脆的聲響,
“地下空腔會對特定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
“我學著他的樣子搖晃鈴鐺,卻隻聽到單調的鈴聲。張九川嗤笑一聲:“蠻力!要用手腕的巧勁,三輕一重,模仿地脈波動。
“經過半小時的練習,我終於掌握了技巧。當鈴音以特定節奏響起時,我能感覺到腳下傳來微弱的震動反饋,就像大地在回應我的呼喚。
“不錯,有點天賦,
“張九川難得地誇了一句,
“現在試試這個。
“他遞給我一根細長的銅管,一端是喇叭口,另一端是耳塞狀的凸起。
“貼在地麵聽,這叫地聽,能捕捉地下十幾米深的動靜。
“我趴在地上,將銅管貼緊地麵,耳朵湊近聽筒。起初隻有模糊的嗡嗡聲,但隨著我調整角度,聲音逐漸清晰起來——那是一種奇特的流水聲,但節奏很不自然。
“地下河?
“我猜測道。
“錯!是防盜的流沙機關。
“張九川收起工具,
“漢墓常用這種設計,盜墓賊挖到流沙層,瞬間就會被活埋。
“我背後一陣發涼。如果沒有專業指導,我可能已經興致勃勃地開始打盜洞了。
“盜墓四法,望聞問切,
“張九川一邊收拾工具一邊說,
“望是觀地形氣勢,聞是聽地下動靜,問是查史料典籍,切是最後的下手挖掘。你現在連望的門都沒入。
“太陽完全升起時,我們結束了上午的訓練。回城的路上,張九川帶我拐進一條偏僻的小路,來到一個看似普通的農家院前。他按照三長兩短的節奏敲門,裡麵傳來沙啞的回應:“天晴帶傘?
“
“下雨收衣。
“張九川對上了黑話。木門吱呀一聲打開,一個滿臉刀疤的壯漢探出頭來,警惕地打量著我們。
“老張頭,好久不見。這位是?
“
“我徒弟,許一山。
“張九川推著我進門,
“帶他見見世麵。
“院內彆有洞天——三間平房打通成一個寬敞的展廳,玻璃櫃裡陳列著各種我見過或沒見過的工具:精鋼打造的探陰爪、可折疊的分土劍、帶指南針的登山鎬,甚至還有幾把造型古怪的槍械。
“老刀,現在管得嚴,你這些東西
“張九川掃視著展櫃。刀疤臉老刀咧嘴一笑,露出兩顆金牙:“放心,都走了正規戶外用品的手續。
“他轉向我,
“小兄弟,第一次來?
“我點點頭,眼睛卻盯著角落裡一套精巧的青銅工具——那造型,簡直和銅雀、銅蟾如出一轍!老刀順著我的目光看去,臉色突變:“那套不賣!
“
“拿出來看看。
“張九川突然嚴肅起來。老刀不情願地打開鎖櫃,取出那套青銅工具。近距離看,這是一組五件套:鏟、針、鉤、尺、鏡,每件上都刻著細密的符文。
“哪來的?
“張九川聲音低沉得可怕。
“上周一個陝北老農送來的,說是祖傳的
“老刀額頭冒汗,
“怎麼了?
“張九川拿起青銅鏟,在柄部找到一個幾乎被磨平的標記——一個山形符號,與銅雀背麵的標記一模一樣。
“北派搬山會的鎮派之寶,五靈開山器,
“他冷笑一聲,
“居然流落到黑市上周鎮山要是知道了,非得從墳裡爬出來不可。
“老刀臉色煞白:“我我不知道啊!這就收起來,再也不
“
“多少錢?
“我突然問道。兩人都驚訝地看著我。我指著那套工具:“我買了。
“
“山兒,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張九川皺眉。
“不知道,
“我老實承認,
“但它和銅雀是一套的,我能感覺到。
“為了證明這點,我掏出胸前的銅雀。果然,銅雀一靠近那套工具就發出柔和的青光,五件工具也微微震動起來,發出共鳴的嗡鳴聲。老刀嚇得後退幾步:“邪門了!拿走拿走,不要錢了!
“張九川卻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有意思銅雀認主,連帶五靈器也認你。
“他轉向老刀,
“包起來吧,錢我照付。
“離開老刀的院子,我迫不及待地研究起新得的寶貝。青銅鏟輕巧卻堅硬,鏟頭鋒利得能切斷頭發;針細如牛毛,卻彈性十足;鉤子造型怪異,像鷹爪又像人手
“五靈開山器是搬山會創派祖師所鑄,專門破解古墓機關。
“張九川解釋道,
“銅雀主尋,五靈主破,合起來才能無往不利。
“
“那銅蟾呢?
“
“銅蟾主鎮,是最後封印用的。
“張九川拍了拍懷中的銅蟾,
“南派擅長風水布局,北派精通機關破解,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兩派合作。
“下午的訓練轉移到張九川的密室——博古軒地下一個隱蔽的空間,牆上掛滿了古墓結構圖和風水布局圖。他讓我盤坐在一個特製的沙盤前,學習
“問
“字訣。
“查史料不是簡單的翻書,
“他搬出一摞發黃的線裝書,
“要結合地方誌、野史、民間傳說,甚至天文記錄。比如
“他翻開一本《華州誌》,指著其中一頁:“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這記載的可能是隕石,但結合其他史料,很可能是徐福從海外帶回的某種特殊材料,用於陵墓封印。
“我聽得入迷,不知不覺天已擦黑。張九川突然合上書本:“今天就到這裡。明天開始實戰訓練。
“
“實戰?
“
“北京周邊有不少無主古墓,正好練手。
“他狡黠地眨眨眼,
“放心,隻練習不拿東西,江湖規矩我懂。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晝伏夜出,探訪了七處古墓。在張九川的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
“望聞問切
“四法的精髓,五靈開山器也用得越來越順手。但每當我想嘗試使用銅雀的力量時,張九川都會嚴厲製止。
“銅雀不是工具,是夥伴,
“他警告我,
“濫用它的力量會招來災禍。
“第七天夜裡,我們在房山區一處唐代墓葬進行最後的訓練。當我用青銅針探測墓門機關時,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脈動從銅雀傳來,緊接著懷中的銅蟾也開始發熱。
“張師父,不對勁
“我剛開口,地麵突然劇烈震動起來!墓頂的土塊簌簌落下,我們狼狽地爬出盜洞,發現整片山地都在微微顫抖。更詭異的是,銅雀和銅蟾同時懸浮到空中,青藍光芒交織成一個奇特的符號,像是一種古老的警告。
“龍氣異動!
“張九川臉色大變,
“比預計的提前了!
“震動持續了約一分鐘才停止。我們驚魂未定地收拾工具準備離開時,我突然注意到不遠處樹叢中有個黑影一閃而過。
“有人跟蹤我們。
“我低聲警告。張九川不動聲色地點點頭:“早發現了。北派的人,手臂上有斷山紋身,是反對南北合作的。
“
“你怎麼知道?
“
“因為,
“他歎了口氣,
“那是我曾經的徒弟,林如海的師兄——你父親的師弟,楊斷山。
“回程的車裡,張九川終於告訴了我一些關於父母的事。父親許岩是南派天才,母親周雨晴是北派掌門之女,兩人的結合本可以終結南北紛爭,卻遭到兩派內部極端勢力的反對。
“二十年前,你父母在一次聯合考察中遭遇意外,
“張九川握方向盤的手青筋暴起,
“我們找到屍體時,發現墓室機關明顯被人動過手腳
“我沒有說話,隻是默默握緊了五靈開山器。銅雀在懷中微微發熱,仿佛在安慰我。無論前方有什麼危險,始皇陵之行都已經不再隻是一個任務,而是揭開父母死亡真相的機會。車窗外,一輪血月悄然升起,為北京城披上不祥的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