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五點的市圖書館數字中心機房泛著冷白的光,蘇晚的指尖在鍵盤上敲出急促的鼓點。
監控屏上,係統後台日誌像一條猩紅的蛇,正蜿蜒著吐出信子——“林記傘行“的查詢記錄後,緊跟著《永安育幼院賬本》《西街地籍圖》等七份文件的批量導出請求,時間戳精確到3:17:02。
她喉結動了動,後頸的汗毛根根豎起。
三個月前沈老師臨終前塞給她的u盤還在褲袋裡發燙,此刻終於明白那裡麵的“影軌程序“為何要設置成偽裝自動歸檔。
手指懸在“確認“鍵上方兩秒,她突然想起沈老師教她修複古籍時說的話:“真正的保護,是讓被藏起來的東西自己記住回家的路。“
回車鍵按下的瞬間,機房空調的嗡鳴聲突然拔高。
蘇晚盯著服務器指示燈,看著原本穩定的綠色光斑開始以極快頻率閃爍——那是隱形水印植入成功的信號。
她摸出鋼筆在便簽上記下“lj097觸發“,筆尖戳破紙張時,聽見走廊傳來保潔推車的軲轆聲。
“清庫?“她對著空氣低語,聲音被機房的回音扯得支離破碎,“那就讓每一頁紙都變成會說話的針。“
上午九點,廢棄碼頭的集裝箱裡,宋昭的指節抵著投影布。
三本賬本的照片被董嵐的分析軟件切成網格,其中兩本的紙張背麵浮起淡灰色的暈染,像被溫水泡過的舊茶漬。
“反向墨跡滲透。“視頻裡的董嵐推了推眼鏡,省廳技術處的白大褂在冷光下泛著青,“1998年開發區專用的無酸紙纖維密度高,墨水隻會在正麵暈開。
這種壓印複刻的手法得用八十度以上的熱壓機。“
宋昭的拇指無意識摩挲著桌麵的鏽跡,那裡有他今早用小刀刻的“局“字。“他們故意留假賬。“他突然開口,聲音像被砂紙打磨過,“如果我們拿這東西去報案,檢察院會以證據來源非法駁回,順便坐實我們偽造證據的罪名。“
投影布上,賬本扉頁的“林氏基金會“紅章正在晃動。
董嵐的鼠標光標停在“2003年3月15日 拆遷補償款“那條記錄上:“更絕的是,假賬裡混著三筆真流水——剛好能證明他們部分合規。
等我們查穿,他們就說工作失誤,把責任推給底層會計。“
宋昭的後槽牙咬得發酸。
三個月前他被撞進icu時,床頭監控顯示有個穿白大褂的人拔過他的輸液管;上周在物證中心翻舊案卷,本該密封的2001年強拆案檔案袋裡,關鍵照片被換成了複印件。
所有線索都在織一張網,而他現在才看清——網的中心不是滅口,是誘導。
“謝了。“他關掉投影,手機在掌心震了震,是蘇晚發來的定位:“老宅書房第三層暗格,有發現。“
中午十二點的陽光透過老宅的破窗欞,在宋昭臉上割出一道道金痕。
他蹲在父親當年的警用裝備袋前,牛皮革的味道混著黴味鑽進鼻腔——那是他十三歲時偷偷翻看過的袋子,當時隻找到半盒子彈殼和一張全家福。
此刻,裝備袋最深處,一張泛黃的借閱卡正躺在子彈殼中間。
1998年10月23日,借閱人“宋建國“,借出文獻《民國江城地籍總冊(卷三)》,經辦人簽名欄的“沈蘭心“三個字,墨跡濃得像要滴下來。
手機貼在耳邊時,宋昭聽見自己的心跳聲蓋過了撥號音。“蘇晚,你導師三十年前就接觸過這案子。“他望著牆上父親穿警服的老照片,照片裡的人正望著他,目光像當年勘查現場時那樣銳利。
電話那頭傳來紙張翻動的沙沙聲。“沈老師的編號本在這。“蘇晚的呼吸聲突然變重,“lj097標注是產權異常傘骨類,附注寫著傘非實物,骨為賬鏈,三脈歸門,火不能焚。“
宋昭的手指扣住窗台的磚縫,有碎渣紮進指腹。
傘骨——他想起今早董嵐說的“反向滲透“,想起蘇晚提過的“影軌程序“,想起林阿誠昨晚在遊輪上打的摩爾斯電碼。
原來所有線索都是傘骨,撐起那把遮天的傘。
“宋昭?“蘇晚的聲音帶著點顫,“傘骨是不是他們說的賬鏈?“
“是。“他望著父親照片裡彆在胸口的警徽,“而且這把傘,燒不毀。“
下午四點的基金會地下資料室,碎紙機的轟鳴像頭困獸。
林阿誠站在監控屏前,看著手下將一摞摞文件塞進吞吐口,紙頁被絞成細條時,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拆遷現場,那些被推土機碾碎的房契也是這樣的下場。
“停。“他突然抬手,黑色西裝袖口露出一截金表。
手下愣了愣,碎紙機的嗡鳴戛然而止。
林阿誠抽出最底下那份報銷單,“lj097地契變更完成“幾個字在燈光下泛著冷光。
“留一份原件。“他用鋼筆尖挑起那張紙,“送去保稅倉。“
手下欲言又止:“可是林總,上麵說要徹底“
“他們以為我們燒了,才會放心去查。“林阿誠的指節敲了敲碎紙機,金屬碰撞聲像某種暗號,“等那兩個警察拿著假賬滿世界跑的時候該踩進坑裡的,是他們。“
他轉身撥通電話,聲音放得溫柔:“告訴周副市長,獵物已經咬鉤。
清紙行動可以啟動了。“
傍晚七點的江風卷著濕氣,宋昭的警服外套搭在蘇晚肩上。
她盯著他遞來的鑒定報告,“偽造“兩個字被紅筆圈了三次,像兩團要燒起來的火。
“他們想讓我們用假賬當籌碼。“宋昭踢飛腳邊的石子,石子濺起的水花驚飛了一隻夜鷺,“但假賬裡藏著真線索——1998年的無酸紙。“
蘇晚忽然低頭翻包,帆布包內側的暗袋裡,銅牌紋路的掃描件在路燈下泛著藍光。“沈老師的《南枝脈序解碼表》裡,三房七脈對應的是地契繼承密鑰。“她的手指劃過掃描件上的紋路,“真正的賬本不在紙上,在傘骨最初生成的地方。“
宋昭望著她眼裡的光,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雨夜裡,被他從人販窩裡抱出來的小女孩。
當時她縮在牆角,後頸的山茶狀傷疤在手電筒光裡泛著青,現在那道疤應該已經淡了,但此刻他看著蘇晚後頸被風吹起的碎發,突然確定——就是她。
“城建局舊檔案科。“蘇晚抬頭,目光像把淬了火的刀,“1998年的無酸紙原始登記簿,應該還在那。“
夜風掀起她的袖口,一截鋼筆露了出來。
筆帽上“沈門習字“四個字,與陳德海案裡那支證物鋼筆的刻痕,分毫不差。
宋昭的手機在這時震動,屏幕亮起——是董嵐發來的定位:“城建局舊檔案科,明早六點三十分開放。“
江對岸的霓虹燈突然全部熄滅,黑暗中,蘇晚的銅牌閃了一下,像顆未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