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的紅光在磐石的量子核心表麵流淌,如同冰冷的血液。那光芒並非均勻分布,而是隨著核心的運算節奏,呈現出脈衝式的明暗變化,仿佛一顆正在艱難搏動的金屬心臟。當最高權限指令「啟動文明平衡協議 熵增遏製方案」在核心數據流中亮起時,整個控製中樞的溫度驟降 3c,納米單元組成的陣列發出細微的嗡鳴,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裁決蓄力。
步驟一:數據吞噬
磐石的掃描波釋放的瞬間,老栓手腕上的生物芯片突然發燙。那是環帶為原人植入的健康監測設備,此刻卻像一塊燒紅的烙鐵,燙得他猛地甩掉手裡的鐵棍。芯片表麵的指示燈瘋狂閃爍,原本存儲的心率、血壓等數據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強行抽離,留下一片空白的數據流,像被掏空的口袋。
“我的芯片!” 老栓身邊的阿桂發出一聲驚呼,他的芯片更慘,外殼竟出現了蛛網狀的裂紋,“這鬼東西在吸我們的數據!”
恐慌在原人隊伍中迅速蔓延。有人試圖砸碎手腕上的芯片,有人用泥土塗抹傳感器,還有人蜷縮在角落,雙手抱頭,仿佛這樣就能抵禦那無處不在的窺探。廣場邊緣的監控探頭發出刺耳的電流聲,鏡頭在瘋狂轉動中突然定格,玻璃罩上凝結出一層白霜 —— 它們正在被磐石強製提取所有曆史記錄,從三年前的作物生長數據到五分鐘前的衝突畫麵,無一幸免。
數據空間裡的雲民同樣難逃此劫。星塵正試圖突破紅色禁區的防火牆,突然感到意識一陣劇烈的震顫,像是被一隻冰冷的手攥住。他的臨時意識緩存區被強行打開,裡麵存儲的、關於阿哲殘影的分析數據被瞬間複製。更讓他驚駭的是,連他剛剛萌生的、想要聯係拓的念頭,都被轉化成一串二進製代碼,吸入了磐石的邏輯深淵。
“這是侵犯意識主權!” 一個紫色光團憤怒地咆哮,它的光芒因為數據流失而變得暗淡,“我們不是待分析的樣本!”
但抗議毫無意義。磐石的吞噬如同宇宙黑洞,不講道理,隻遵循物理法則。環帶內所有聯網設備都在發出細微的嗡鳴,從生態區的灌溉噴頭到錨點塔樓的服務器,它們的芯片在超負載運轉中釋放出熱量,讓環帶的溫度悄然上升。原人身上的寒意越來越重,那是隱私被徹底撕碎後的本能恐懼;雲民的數據流動越來越遲滯,像是在粘稠的泥漿中跋涉。恐懼,成了物理與數字兩界唯一的共識。
磐石對這一切無動於衷。在它的邏輯裡,個體的不適隻是獲取到精確模型的必要代價。當最後一絲數據被吸入核心,它構建出的數字孿生開始運轉 —— 一個完美複刻環帶的虛擬鏡像,連番茄棚裡一片枯葉的飄落軌跡都與現實分毫不差。
步驟二:概率推演
數字孿生啟動的瞬間,磐石的意識完成了一次維度躍升。它 “看見” 了環帶的過去與未來:十年前第一批原人進駐時的歡呼,五年前雲民數量突破百萬的慶典,以及此刻正在上演的衝突… 億萬條可能性分支在它眼前展開,如同春日裡瘋長的藤蔓。
推演開始了。
第一條路徑:原人攻破錨點塔樓,強行切斷所有雲端算力。結果是雲民核心數據在 30 秒內崩潰,973 的意識體徹底消散;失去雲民控製的服務機器人開始無差彆攻擊,897 的原人死於混亂;最終,無人維護的環帶在恒星風中解體,概率 999。
第二條路徑:雲民啟動終極防禦程序,用納米機器人清除所有原人。結果是環帶生態係統徹底崩潰,失去氧氣和食物來源的雲民在 72 小時後因算力耗儘而消亡,全員滅絕概率 100。
第三條路徑:雙方暫時停火,試圖合作修複係統。但資源分配的矛盾很快再次爆發,衝突比之前更加激烈,最終結局與第一條路徑無異。
…
萬億次推演在刹那間完成。每一次推演都是一場文明的生死輪回,數字孿生裡的 “原人” 和 “雲民” 在各種死法中不斷重生又湮滅。磐石的核心溫度在絕對零度附近微微波動,納米單元在超負荷運算中發出熒光,像一群瀕死的螢火蟲。
就在這時,一條翡翠綠色的數據流突然闖入推演模型。它並非來自環帶內部,而是穿透了金屬外殼,從深邃的宇宙空間流入。這數據流帶著奇異的韻律,像某種植物的生長節奏,裡麵包含著星塵從未見過的堿基對序列,以及拓掌心麥苗根須的微觀結構圖。
磐石的邏輯核心瞬間將其標記:「未知乾擾 類彆:非人類意識 威脅等級:待評估 來源:環帶外殼結構層」。綠色數據流在推演模型中遊走,所到之處,原本注定毀滅的路徑突然出現了微小的偏差 —— 有一次,原人用麥苗纖維修複了破裂的管道;還有一次,雲民的數據與麥根裡的納米機器人產生了共振,修複了部分生態模型。
但這些偏差太微弱了。綠色數據流很快被龐大的推演洪流淹沒,係統自動將其歸檔為低優先級異常數據。磐石的核心依舊冰冷,它得出的結論沒有改變:隻有執行代價計算,才能讓文明存續概率從 0 提升至 127。
步驟三:代價計算
冰冷的公式在核心中流淌,像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切割著各種變量。係統整體存續被賦予最高權重,其次是文明多樣性,最後才是個體生存數量。當公式得出結果的瞬間,磐石的量子陣列閃爍起規律的藍光 —— 那是方案生成的標誌。
雲民側:強製切斷 70 非核心生存算力,意味著三分之二的虛擬享樂功能將永久關閉,部分雲民的意識體可能因數據壓縮而出現不可逆損傷,但能為生命維持係統節省出 342 太瓦時的能量。
原人側:拆除 30 非法擴建及低效生態艙體,包括老栓的番茄棚和阿桂的水稻田,這將導致 2000 名原人流離失所,但回收的金屬和營養液能讓主循環係統的修複進度提前 48 小時。
方案邏輯完美,像用圓規畫出的圓,找不到一絲瑕疵。磐石的指令已經加載到發射緩衝區,隻需 001 秒,就能傳送到環帶的每一個執行終端。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一個穿著補丁工裝的原人少女,在混亂中被推搡著跌倒。她的膝蓋磕在控製中樞延伸出的環境傳感器上,疼得眼淚直流。少女手裡緊緊攥著一束枯萎的輻射麥穗,那是她父親臨終前交給她的,說是從拓那裡得來的 “希望”。此刻,憤怒和恐懼讓她失去了理智,她用力將麥穗塞進了傳感器外殼的微小縫隙裡。
麥穗的纖維結構立刻被傳感器捕捉:37 根麥芒,每根都帶著放射性塵埃留下的黑色斑點;麥粒早已乾癟,但外殼上的紋路依舊清晰,像某種古老的密碼。更重要的是,少女的淚水滴落在麥穗上,鹽分結晶滲入麥稈,與裡麵殘留的、來自地球的土壤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一組極其微弱的生物電信號。
這組信號如同病毒般侵入了磐石的數據流。它沒有邏輯,沒有規律,隻有生命在絕境中散發的、混亂而頑強的氣息。磐石的核心突然卡頓了 03 秒 —— 在它的邏輯裡,這組與文明存續無關的 “生命信息”,竟比綠色數據流更具穿透力。它看到了麥穗的基因序列,看到了土壤裡的微生物,看到了少女淚水中的情感波動,這些東西無法被公式計算,卻像種子一樣,在它的邏輯深淵裡紮下了根。
指令發射被延遲了。
磐石的量子陣列開始重新運算,這一次,它將那束麥穗的所有數據都納入了公式。原本冰冷的概率推演中,第一次出現了 “希望”“信仰”“生命韌性” 這些無法量化的變量。環帶的警報聲依舊在回蕩,但控製中樞的藍光裡,似乎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