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我的時代1979! > 第二十二章 他也叫許成軍?

第二十二章 他也叫許成軍?(1 / 1)

推荐阅读:

下午四五點鐘的光景。

工農兵招待所的木門被拍得砰砰響,許成軍正對著鏡子拔胡子。

“成軍!成軍!”錢明的聲音裹著風撞進來,帶著點破鑼似的沙啞。

想來是找人喊了一路。

許成軍拉開門,就見錢明背著帆布包站在門外,眼鏡片上還掛著霧。

這模樣倒比去考場時精神了三分,卸下了擔子。

“可算找著你了!合肥可真大!”

錢明把包往地上一摔,從兜裡掏出個皺巴巴的紙團,大大咧咧的道:“昨晚電話裡你說有好事,快彆賣關子了!”

許成軍笑著往屋裡拽他,門檻太高,錢明差點絆倒,眼鏡滑到鼻尖:“急啥?先喝口熱的。”

他轉身從暖瓶裡倒了碗水。

錢明咕咚咕咚灌下半碗,抹了把嘴就開始念叨:“英語聽力簡直是天書!廣播裡那女的說話跟打機關槍似的,我就聽清個‘agriculture’。數學最後一道大題愣是沒算出來,那噴霧器漏藥的事兒,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仨噴頭都沒用……”

“你就沒點順心的?”許成軍遞過塊乾餅子。

“有!”錢明啃得滿嘴渣,“作文題居然是‘我的理想’!我寫想當翻譯,去上海外貿局跟外國人打交道,把咱鳳陽的粉絲賣到全世界去!監考老師瞅了我半天,估計覺得這知青野心不小。”

他突然壓低聲音,“對了,考場隔壁桌那姑娘,鋼筆水漏了一卷子,哭得稀裡嘩啦,我偷偷塞了塊橡皮給她?”

“算不算英雄救美?”

人家鋼筆水漏一卷子,你特喵的給人家橡皮乾毛?

許成軍被逗笑了:“英雄先看看這個。”

他從床底下拖出軍綠背包,拿出周明給他的稿費單,上麵寫著:

“付款單位:《安徽文學》編輯部

收款人:許成軍

稿酬明細:

中篇小說《穀倉》:40000字,千字 6元,計 24000元;

詩歌《時間》:32行,每行 003元,計 096元;

合計金額:24096元

備注:稿費於 1979年 9月 10日前寄至鳳陽縣許家屯公社郵電所。”

錢明的眼鏡差點掉地上,手指在紙條上戳了又戳:“用稿了?真用稿了!那劉乾事沒騙咱!”

半晌過後。

“靠,240塊錢,你發了,成軍!”

“買大米夠買2000多斤的!”

指望著錢明滿足許成軍那點虛榮心是困難極了。

“你那腦瓜子能不能想點除了大米以外的東西!”

錢明突然想起什麼,從帆布包裡掏出個鐵皮盒,“給,蚌埠買的糖球,橘子味的,算賀禮。”

糖球裹著透明的糖紙,在晨光裡閃得像玻璃珠。

許成軍也從包裡翻出件新襯衫,是合肥買的確良,淡藍色的,還帶著折痕:“給你買的,上學去穿體麵點。”

錢明的臉騰地紅了,手在衣角蹭了又蹭:“這……這太貴重了。我娘說布票金貴,你留著自己穿。”

“拿著吧。”許成軍把襯衫往他懷裡塞,“等你考上北外,說不定要見外賓呢。總不能穿打補丁的褂子。”

“畢竟,你也說我發了!”

他突然想起什麼,“對了,李二娃托我給你帶句話,說他開始認字了,趙剛教的,現在能寫自己名字了。”

“那小子?”錢明眼睛瞪得溜圓,“他不總說讀書沒用嗎?”

“人總會變的。”

錢明突然站起來,把帆布包往肩上一甩:“走,請你吃晚飯!蚌埠考場門口的辣湯一絕,合肥肯定也有!我揣了半斤糧票,夠咱倆喝兩碗的。”

他拽著許成軍就往外跑,眼鏡滑到鼻尖也顧不上扶。

許成軍突然想起昨晚電話裡的情形,錢明在那頭大著舌頭喊“我肯定能考上”,背景裡是蚌埠車站的廣播聲,混雜著賣茶葉蛋的吆喝。

傍晚的合肥像被潑了桶金漆,長江路的梧桐葉都鑲著金邊。

報販老王踩著“永久”牌自行車拐過街角,車後座的鐵絲筐裡,新印的《合肥晚報》還帶著油墨香,嘩啦啦地拍打著鐵皮擋板。

“晚報來咯!看秤星照春風咯!”

他扯著嗓子吆喝,車鈴叮鈴鈴響得比平日歡實。

1979年的《合肥晚報》,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地市報的縮影,作為市委機關報,仍保持周六刊,每日下午 4點截稿,傍晚 6點前上市,覆蓋麵涵蓋了合肥士農工商各個群體,影響力在合肥當地不可謂不大。

剛在明教寺門口支開攤子,三個穿工裝的漢子就圍了上來,手裡的搪瓷缸還冒著熱氣。

“給我來份!”

軋鋼廠的李師傅搶在頭裡,手指頭在褲腰帶上蹭了蹭,摸出枚五分硬幣拍在木板上。

“聽說今兒副刊有篇寫年廣九的?”

老王麻利地抽出報紙遞過去,眼角笑出褶子:“可不是嘛!鳳陽來的知青寫的,叫《秤星照春風》,上午印刷廠剛送出來,編輯部的人都說這篇能火!”

話音未落,隊伍已經排到了巷口。

穿的確良襯衫的姑娘捏著糧票踮腳張望,挎菜籃的大媽把雞蛋往懷裡摟了摟,連賣冰棒的老太太都湊過來。

“給我留一份,孫子在安大讀書,最愛看這些新文章。”

李師傅展開報紙,油墨味混著他身上的機油香飄散開。

旁邊的徒工小王伸著脖子念:“‘那秤杆是棗木的,用了二十年,紅得像浸過血……’嘿,這寫的不就是咱廠門口修鞋攤的老周?”

“你懂個啥!”

李師傅用煙卷點了點他的頭,“這寫的是做生意的良心!”

“這老周,其實姓年!”

此時的淮河路電影院門口,檢票員老張正把報紙鋪在檢票台上。

散場的觀眾剛湧出來,就有人指著副刊版麵咋咋呼呼:“快看!這篇提到年廣九的瓜子攤了!”

賣冰汽水的攤前更熱鬨。

攤主趙大姐把報紙釘在木板上,用紅漆圈出“南瓜瓤粘牌子”那段,給每個來買汽水的人念:“你看這寫得多實在!政策鬆了,咱小買賣人也能抬頭挺胸掙錢了!”

“切,這幫咬文嚼字的懂啥?”

“比你懂!”

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聽得入神,掏出鋼筆在煙盒上記:“這作者叫許成軍?鳳陽知青?這話”

消息像長了翅膀,沒半個鐘頭就飛到了安大校園。

中文係的晚自習還沒開始,教室後門已經擠了半扇窗的人,都是來看貼在牆上的《合肥晚報》的。

“‘秤星磨平了又刻,刻了又磨’,這描寫絕了!”

梳馬尾辮的女生用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波浪線。

“比咱們課堂上分析的《班主任》還接地氣!”

班長舉著報紙爬上講台:“靜一靜!剛收到消息,作者許成軍現在就在工農兵招待所,明天組個隊去拜訪他!”

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鋼筆尖在課桌上敲出劈裡啪啦的響。

有人翻出地圖找招待所位置。

有人往搪瓷缸裡灌熱水準備當“見麵禮”。

連平時最靦腆的小個子都紅著臉喊:“我要問問他,‘棗木秤’是不是真有原型!”

與此同時,城隍廟小商品市場的燈籠剛點亮。

賣紐扣的張嬸把報紙鋪在貨箱上,給左右攤主念得聲情並茂:“‘工商所的人撕了三次牌子,每次老周都連夜糊新的,漿糊裡摻著南瓜瓤……’嘖嘖,這寫的不就是我嘛!上禮拜所裡來檢查,我也是連夜改的價目表!”

隔壁賣發卡的姑娘湊過來:“嬸子,這作者真在工農兵招待所?我表姐在那兒當服務員,要不我托她遞個信,問問能不能給咱寫篇《紐扣裡的春天》?”

張嬸被逗得直樂,往她手裡塞了顆水果糖:“你這丫頭,還學會順杆爬了!”

一個關於“傻瓜瓜子”的故事正在風靡全城。

長江路郵電局門口。

本來要拉著許成軍吃辣湯的錢明突然看見賣報的熱鬨。

說什麼也要湊入人群硬買了一份。

順著人群的看向了副刊,興高采烈地道:“他們說這個什麼“秤星”的短篇小說可火了,你快看看!”

當看到文章標題時,

他饒有興致。

當看到作者名時,

“他也叫許許成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