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氣極反笑,指著李泰怒道:“卿等看看,青雀被傷成了什麼樣子?此等事情,難道青雀還會當著朕的麵直接誣蔑他的兄長不成?”
“誰都彆再替那個逆子說話!快點兒把他召至太極殿來!”
“這……”
房玄齡與魏征等對望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疑惑。
若說魏王聽說太子殿下與陛下鬨僵,想著在此時出手,加重他們父子間的矛盾,甚至於一舉把太子扳倒的想法,那是有的。
但是,他也成不可能自己找人把自己揍了一頓,然後跑來誣陷是太子所為?
這樣的謊言也太容易被拆穿了吧?
看到陛下雖然身體未完全恢複,但怒火已然高熾,幾位大臣的心裡也不禁憂心。
太子這次“以退為進”之計,會不會弄巧成拙啊?
……
東宮相距不遠,又是陛下急召,不多時,李承乾便再次踏足太極殿中。
“父皇急召,眾臣在側,莫不是有什麼軍機大事相詢麼?”
李承乾大步走入殿中,連問安都免了,目光掃過眾臣,但卻刻意把魏王李泰給忽略過去。
不過他們父子剛剛不歡而散,大家都有脾氣悶在心裡,李承乾現在的表現似乎才是正常的。
李世民“嘿”了一聲。
“你不是連太子之位都不在乎了麼?當著眾臣麵前,開口便是關心朝政大事,高明啊高明,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
李玄素等人臉色一變,陛下此語,等於明指殿下虛偽啊。
而且,殿下行以退為進之策,必須要真情實切,才能動陛下之情,才能顯示出陛下過度寵愛魏王讓東宮受儘了委屈。
若是被陛下認定殿下乃是假裝,那就真的大大不妙。
李承乾卻似乎完全不明白其中厲害,麵對李世民的厲聲指責,臉色都沒有變一下。
“哦,原來兒臣若是不當這個太子,就連關心我大唐國事都不行了?”
“那敢問父皇,您過去為大唐秦王,天策上將,卻非是大唐太子,是否也不能關心天下大事?”
“以此推之,魏王更非太子,但是父皇卻允其與聞朝政,直言奏事,甚至開府建立文學館,其中多有朝臣參與其中……”
“還是說,兒臣有朝一日不當這個太子,連李氏子孫也不算了?”
大唐之天下,便是李氏之天下,以天下之民供養一族,而親王之貴也來自於他們的血脈。
李承乾的話是穩穩占據著一個理字,哪怕他不當太子,隻要身為李氏子孫,便當為家國著想,關心朝政又有何錯?
更彆提,他還把李世民作為秦王,為大唐征戰的事跡搬出來,又直接點出李世民支持魏王建文學館的事情。
“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李承乾話音剛落,魏征便忍不住開口附和。
而他的心裡,也不由得對現在的太子刮目相看。
他隻覺得,太子之言句句說到心裡,而且言之有據,真是自己想象中向陛下進諫的樣子啊!
魏征對於剛剛太子的反駁,簡直滿意極了。
其實,魏征作為大唐名臣,自己就有很多敢言直諫的“名場麵”。
隻不過,他因為自身的性格,有時候會過分較真,甚至處於跟陛下“鬥氣”的場景,然後失了分寸。
不管怎麼說,太子殿下能以陛下之失言,而糾正陛下之錯,正李氏子孫之責任,非常符合魏征的“美感”。
作為太子之時,李承乾既有如此覺悟,有朝一日當他成為大唐之主,想來也必定會時時警省自身,絕對是魏征期望中的帝王應有的品質。
李世民果然被堵得無法反駁。
他總不能現在為了打壓一下好大兒的“囂張氣焰”,把自己作為秦王之時的功績和責任都給否定了吧?
但若不反駁,那便等於默認了,自己允準魏王建立文學館,甚至以此拉攏文臣之事,乃是錯的!
好在,李世民向來鼓勵朝臣進諫,早就被以魏征為首的一大票諍臣練出來了,哪怕無言以反駁李承乾,也不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朕並不是說你不能關心朝政,而是此次把你召來,並非是為了國政……你看看青雀現在是什麼樣子?”
“你們可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啊!便真在朕這裡受了氣,為何又要跑去欺侮青雀?這便是你為兄長的作派嗎?”
民間素有“長兄如父”之說。
之前李承乾指責李世民不懂得如何為人父,作為君父卻以偏愛的手段,直接引發了他們兄弟的矛盾。
現在,李世民則反將一軍,讓李承乾好好反省自己的行為,又配稱為合格的皇兄嗎?
現在要如何處罰李承乾,殺伐果斷地李世民也還有所猶豫,但是,借著此事先打壓下高明的氣焰,狠狠出了心中的惡氣再說。
而且,在李世民看來,李承乾的做法,也確實欺人太甚,讓青雀受了委屈。
李承乾當然知道李泰現在的狼狽樣子,更是早就猜到了他會前來太極殿告自己的惡狀。
“李泰的傷,確實是兒臣打的。兒臣隻恨作為兄長,打得太晚了些,這才讓他毫無規矩。”
“東宮之設,關係到朝廷穩定,大唐傳承。兒臣自己當不當這個太子且不論,魏王以臣弟的身份,豈能到東宮口出狂言?”
“東宮屬官,亦是朝廷命官,奉命輔助兒臣,魏王何曾有權隨意侮辱?”
“若非兒臣出手教訓,誰又知道魏王會說出什麼荒唐的話來。”
說到這裡,李承乾才斜眼瞅向了李泰。
“青雀,你現在可敢把當時說的話,當著父皇與眾臣的麵兒,再說一遍?”
“等會兒?”
李世民立即發現了不對勁兒的地方,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不是你直接跑去欺侮青雀,而是青雀自己跑到了東宮?”
“青雀?你無緣無故,跑到東宮去做什麼?”
剛剛李泰的話,極有誤導性。
李世民盛怒之下也沒有細加追問,此時才知道,原來李泰是在東宮的範圍內被李承乾給教訓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二人的目光也瞬間變得幽深起來。
他們都是秦王府舊人,與李世民關係密切,當初可是親身經曆過與建成元吉之間的派係鬥爭,瞬間明白了李泰的用意絕不純良。
不過現在陛下已經發現了異樣,那他們也就不需要出聲提醒陛下了。
聽到李世民相詢,李泰卻未見半點兒慌張之色,若連這些破綻都沒有想好應對說辭,那他根本不會跑到太極殿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