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朱由檢,請大明赴死 > 第21章 做不了海瑞,又何必做嚴嵩呢?

第21章 做不了海瑞,又何必做嚴嵩呢?(1 / 1)

推荐阅读:

“隻是,不知這滿朝公卿,究竟幾人憂國,幾人憂己?”

天子之言,字字誅心!

殿中“嘩啦”一聲,跪倒一片。

“陛下息怒!臣等萬死!”

朱由檢對他們的請罪置若罔聞,隻當做戲。

他緩緩拿起了禦案上的三本冊子。

“更可笑的是,你等所彈崔呈秀、周應秋等人,其中罪名累累,確有其實。”

“但若論人數,恐怕還不如朕知道的多。”

“朕手裡有三份名冊。”

“其中一份……正是前日自縊的魏忠賢所書。”

轟——!

此話一出,階下群臣轟然炸開!

“什麼?”

“三份閹黨名單!?”

“除了魏逆,還有誰給了名單?”

“還能有誰,你看看為什麼那兩個人還活著!”

壓抑不住的驚呼聲、倒吸冷氣的聲音混成一片。

之前那些爭先恐後彈劾的官員,部分人已是麵如土色。

朱由檢冷眼看著他們的反應,繼續說道:“這三份名單,互有出入,但重合之人,亦不在少數。”

“其中,巨貪七人,中貪五十七人,其餘兩百餘人,雖不及前麵這些人,卻也……無人不貪。”

殿中,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覺得口乾舌燥,心跳如鼓。

閹黨中人兩股戰戰,但非閹黨之人也是人心惶惶。

誰知道那三本冊子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誰又知道魏忠賢那狗賊臨死之前到底有沒有胡亂攀咬!

在這新君剛剛登基,清掃朝堂的節點上,就算說自己真的是被冤枉的,又哪裡有用?

那三本薄薄的冊子,此刻在他們眼中,仿佛是催命的閻王簿。

時已深秋,日出本就晚了些。

此刻,第一縷晨光才終於掙脫了地平線的束縛,穿過文華殿高大的殿門,斜斜地射了進來。

光束中,無數塵埃上下翻飛。

禦階之上,年輕天子的麵容籠罩在光與影的交界處,晦暗不明,讓人看不真切。

隻有那雙眼睛,依舊亮得驚人。

他看著階下神色各異的臣子,對身旁的秉筆太監高時明,輕輕點了點頭。

“宣旨吧。”

高時明躬身領命,從袖中取出一卷黃綾,徐徐展開。

他的聲音並不尖利,反而帶著一種沉穩的質感,在這死寂的文華殿中,每一個字都清晰地敲在眾人心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兵部尚書崔呈秀、吏部尚書周應秋、刑部尚書薛貞、兵部尚書管太常寺少卿事田吉、工部尚書視職方司事吳淳夫、左副都禦史李夔龍、太常寺卿倪文煥……”

每念出一個名字,殿中百官的心就隨之猛地一沉。

被點到名字的幾人,更是麵如死灰,身形搖搖欲墜。

“……以上七人,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蠹國害民,罪大惡極!著即刻拿下,押入詔獄,嚴加審訊,欽此!”

詔書念畢,殿中落針可聞。

那“詔獄”二字,如同一道催命符,讓所有人不寒而栗。

就在錦衣衛的力士正要上前拿人之時,一個冷靜到近乎冷酷的聲音,打破了這片死寂。

“臣,請自辨。”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崔呈秀竟是第一個站了出來。

他麵色蒼白,但眼神卻依舊銳利,此刻竟全無即將身陷囹圄的恐懼,反有一股說不出的決然。

高時明不由看向朱由檢。

朱由檢揮揮手,示意力士暫且退下。

他倒想看看這舊時代的閹黨文臣第一人,究竟想說些什麼。

崔呈秀走到殿中,對著禦座深深一揖。

“陛下容稟,微臣絕無攀附魏逆之事。”

他的聲音沉穩,帶著一種文臣特有的頓挫。

“先帝在時,倚廠臣若左右手,常言‘朕與廠臣’,恩寵之隆,古今罕有。魏氏一門,封公封伯者,幾不可勝數。天下皆知,親近廠臣,便是體貼聖意。”

“臣與魏忠賢親近,非為私交,實乃體國。臣並非魏臣,乃先帝之臣!”

朱由檢心中暗歎,這大明朝的官兒,果然沒有省油的燈。

隻聽崔呈秀繼續朗聲道。

“先帝畢生之願,唯三大殿之壯麗,與遼東之安寧。”

“臣在工部,為三大殿工程,宵衣旰食,殫精竭慮,方保大工不滯,國庫有餘。”

“後調任兵部,正是欲為聖上分憂,清掃遼東弊事,重振大明國威!”

“臣所作所為,上不負先帝托付,下不負朝廷俸祿,一心為公,何罪之有!”

殿中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不少人麵露異色。

雖然眾人均明白他在鬼扯,但這番話從先帝入手,實在惡毒無比。

新君不是不能動,也不是不應該動,而是不應該自己動,這根本與國朝體製不和。

但偏偏他前麵與群臣即將掀起的清議做了切割,選擇自己親自下場。

那這把孝悌之劍,他也就注定要親自接招了。

四位閣臣在近前,見得事情如此進展,對視之間,神色均是複雜難明。

然而,禦座之上的朱由檢,卻隻是輕輕笑了一聲。

“誰告訴你,朕拿你,是因為攀附魏忠賢之事了?”

此言一出,崔呈秀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錯愕。

朱由檢沒有理會他,自顧自地說道。

“先帝駕崩,廠臣魏忠賢悲痛欲絕,深感往日所為,糟踐國事,以致朝野貪腐橫行。”

“他自縊之後,隻餘這份名冊,並附有唯望國事清明等語。”

他頓了頓,拿起禦案上的一本冊子,對著眾人晃了晃,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

“怎麼,你們都以為,這是所謂的‘閹黨名錄’?”

“錯了。”

“這上麵,寫的不過是‘貪腐’二字罷了。”

群臣再次炸鍋!

“什麼?不是閹黨名錄?”

“怎麼可能!那分明就是閹黨名冊!貪腐在如今算得了什麼大事,何須名冊以承?”

“但是陛下前麵確實沒說是閹黨名冊,他隻說了名冊二字而已!”

崔呈秀的臉色,終於徹底變了。

他這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場所謂“新君登基,掃除閹黨”的戲碼。

魏忠賢的死,居然真的被定義為“自縊”!

那昨夜對魏係、客係、廠衛的抄家之事,難道也隻是貪腐這個事由嗎?!

他猛地抬起頭,看向從一開始就默默站在皇帝側麵的田爾耕,卻未能從那張冷漠的臉上看出一絲一毫波動。

朱由檢對群臣的議論充耳不聞,隻是對高時明使了個眼色。

高時明會意,向前一步,對著崔呈秀冷笑道:

“崔部堂好一個一心為公,何罪之有!”

“若真是一心為公,為何要貪墨受賄?若真是為了做事,又為何胡亂任用私人,將我朝選官製度視同無物?”

“你口口聲聲做事,敢不敢讓你我賭上一賭,此刻著人去抄你的府邸,看看那府中金銀,究竟是不是你祖上三代清白積攢下來的?”

高時明的聲音愈發陰冷,他盯著崔呈秀,一字一頓地念道:

“崔呈秀,直隸薊州籍。”

“曾祖崔景,庠生。”

“祖父崔榮,無官身。”

“父崔九思,儒官。”

“你崔家三代,可有一人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你那萬貫家財,又是從何而來?”

他頓了頓,嘴角的笑容惡毒又快意。

“莫非,真如京中童謠所唱那般——崔家門,朝南開,金子銀子滾進來?”

崔呈秀對高時明的嘲諷視若無睹,腦中拚命轉動。

僅僅片刻後,他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目光直視禦座上的朱由檢,聲音陡然拔高。

“陛下初登大寶,天下臣民,萬眾景從,無不翹首以盼,望陛下能澄清玉宇,一掃先帝之時閹黨橫行、中旨亂法之弊政!”

“然今日,陛下卻欲以閹豎之言,不經有司,便以中旨逮問朝廷二品大員!”

“敢問陛下,此舉與魏逆在時,又有何異?!”

“臣縱有萬死之罪,亦當明正典刑,交由三法司會審,以彰國法!如此,方能向天下昭示,我大明仍是法度昭彰之邦,而非閹豎一言可決之私天下!”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不少文官,臉上都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崔呈秀此言,雖是為己開脫,卻也說出了滿朝心聲——對中旨、對廠衛的恐懼和厭惡。

一時間,殿中氣氛變得微妙起來,幾位禦史言官已是躍躍欲試,似乎就要出班附議。

朱由檢搖頭冷笑,就要起身開口。

就在此時!

“放肆!”

一聲雷霆般的怒喝,自武臣班列中炸響。

須發皆白的英國公張惟賢,猛地出列,虎目圓睜,怒視崔呈秀。

“逆臣崔呈秀,安敢於陛下之前狺狺狂吠!”

他雖已年紀老邁,卻仍舊若洪鐘。

“你口口聲聲祖宗法度,可知我大明最大的法度,便是君臣之義,尊卑之序!”

“君為臣綱,此乃天理人倫,國之大本!”

“爾今日巧言令色,以法度為名,行犯上之實,是欲動搖國本,傾覆社稷乎?!”

他環顧四周,三朝顧命老臣一副拚著要撞死在這殿上的氣勢,瞬間讓一些動搖的文官心中重新清明。

什麼祖宗法度,什麼程序公義,什麼閹豎橫行,任何時候都可以說。

但在今天,在這個新君第一次亮刀的時候,說了就是白白找死而已!

甚至死亡也不是結束,還有可能被打入閹黨名列,從此與下一波朝堂風向失之交臂。

——要知道比買跌更痛苦的,那就是踏空啊!

方才還躍躍欲試的幾位禦史,此刻都低下了頭,噤若寒蟬。

張惟賢目光如刀,最後掃視全場,聲若洪鐘,威壓全場。

“今日殿中,我既在此,看誰還膽敢持有此論?!”

殿中無人敢應。

方才被點到名的刑部尚書薛貞,本還想跟著附和幾句。

此刻被張惟賢的氣勢一衝,竟雙腿一軟,“撲通”一聲,癱軟在地。

大勢已去。

崔呈秀看著癱倒的薛貞,看著噤若寒蟬的百官,再看看禦座上那個麵無表情的年輕天子,眼中最後的光芒,終於熄滅了。

他伸手將頭上的烏紗帽摘下,輕輕放在地上。

然後深深一躬。

做完這一切,他才最後一次開口,聲音裡隻剩深深的不甘。

“臣寒窗苦讀,萬曆四十一年時,乃登癸醜科進士,三甲一百三十五名。”

“當此時,臣已四十有二矣,哪還有弱冠之時的書生意氣……”

“臣初始以年歲所限,未能入翰林。”

“後又在都察院觀政,期滿後除河南道禦史、又巡按淮揚……”

“臣之所見,滿朝皆貪,遍地皆腐。

“從京師到地方,無人不為利來,無人不為利往。”

“天下如此,今又豈獨罪臣一人?”

此話一出,滿朝默然。

窮經皓首是每個文臣的噩夢。

眾人皆知翰林清貴,卻又怎麼可能每個人都是天之驕子。

多數人也不過是中人之姿,登科後隨波逐流罷了。

崔呈秀這最後一份辯解,看似未辯,其實還是在辯。

朱由檢,終於有了動作。

他微微一歎,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無數道目光,頓時齊刷刷地看向了禦座之上的朱由檢。

“國朝貪腐,積弊已久。有俸祿過低之因,有士林風氣之故,更有……人心貪婪之禍。”

他的聲音很輕,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這些難道朕就不知道嗎?”

他走下禦階,一步一步,緩緩地走向殿中的崔呈秀。

“可是,朕不明白的,崔呈秀啊……”

朱由檢停在他的麵前,目光平靜地看著他。

“你縱使不去做海瑞,又為何非要做嚴嵩呢?”

朱由檢的話,便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崔呈秀的身子猛地一晃,臉色瞬間煞白如紙。

他有心再辯,卻發現所有的話都堵在了喉嚨裡,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是啊……

同流合汙者眾,為何偏偏自己成了五虎之首,成了閹黨的核心?

不去做孤臣直臣,難道就一定要做那遺臭萬年的奸佞權臣嗎?

他所有的辯解,在這一問麵前,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良久,良久。

崔呈秀那一直挺得筆直的脊梁,終於垮了下去。

他對著朱由檢,對著新任的少年天子,伏地而拜,額頭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磚上。

“皇上聖明……微臣,認罪。”

朱由檢揮了揮手。

錦衣衛如狼似虎地衝上前來,將崔呈秀等七人拖了下去。

殿中,再次恢複了寂靜。

朱由檢緩緩走回禦案前,拿起了那三本薄薄的冊子。

殿中百官,頓時一陣難以抑製的躁動。

群臣們再也不看小看這位衝年天子,心中已是打起來萬分小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追隨著那三本名錄,仿佛那裡藏著自己的身家性命,榮辱未來。

那裡麵,有自己的名字嗎?

又或者……有政敵的名字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