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姆斯特丹西教堂的尖頂刺破正午的天空,陽光在鐘麵上投下銳利的陰影。安娜站在教堂廣場邊緣,手指緊握背包帶,裡麵裝著那塊神奇畫布和所有研究資料。她的另一隻手摸向口袋裡的紫外線標記劑——西蒙給的唯一武器。
手機震動。未知號碼:“進來。隻你一人。塔樓樓梯。“
安娜深吸一口氣,邁步向前。教堂正門大敞,中殿空無一人,彩色玻璃將陽光過濾成詭異的色調。她的腳步聲在石砌拱頂下回蕩,如同幾個世紀前維米爾可能聽到的聲響。
塔樓入口隱蔽在側廊陰影中,螺旋樓梯向上延伸,消失在黑暗中。安娜剛踏上第一級台階,一個聲音從上方傳來:
“彆耍花樣,博士。我們知道你帶了東西來。“是瑪爾塔的聲音。
安娜一步步向上攀登,心跳隨著高度加速。塔樓內部越來越窄,光線從狹小的射擊孔透入,在牆上劃出一道道光痕。到達鐘樓下方的小平台時,她終於看到了他們。
盧卡斯被綁在一把椅子上,額頭血跡已乾,左眼腫得幾乎睜不開。瑪爾塔站在他身後,手中的槍穩穩指向他的太陽穴。兩個穿黑衣的手下守在樓梯口。
“盧卡斯!“安娜衝上前去,但被黑衣人攔住。
“我沒事,“盧卡斯嘶啞地說,勉強擠出一個微笑,“彆給他們任何東西。“
瑪爾塔用槍管輕敲他的頭:“閉嘴。“然後看向安娜,“資料和畫布。現在。“
安娜慢慢放下背包,但沒有打開:“先放他走。“
瑪爾塔大笑,笑聲在塔樓裡回蕩:“你以為這是談判?“她示意手下,那人立刻用槍抵住安娜的後背。
安娜咬緊牙關,拉開背包取出畫布。正午的陽光透過平台旁的小窗,正好照在畫布上。刹那間,維米爾的自畫像變得立體,那個棱鏡裝置再次投射出地圖——這次更加精確,指向他們現在所在的西教堂塔樓內部!
“什麼鬼?““瑪爾塔的手下驚呼。
就在所有人分神的一瞬,盧卡斯用儘全力向後撞去,椅子砸在瑪爾塔身上。槍聲響起,子彈擦過安娜耳邊,擊中石牆濺起碎片。
混亂中安娜掏出紫外線標記劑,朝最近的黑衣人眼睛噴去。那人慘叫一聲,踉蹌後退。她撲向盧卡斯,試圖解開繩索。
“小心!“盧卡斯大喊。
安娜轉身,看到瑪爾塔已經重新舉槍瞄準。千鈞一發之際,一道刺眼的陽光突然從塔樓特定角度的窗口 射入,正好照在瑪爾塔臉上。她本能地閉眼,槍聲再次響起,子彈打偏。
安娜愣住了——那道光線不是偶然的。她環顧四周,突然明白了西教堂塔樓的秘密:特定時刻的陽光透過精確排列的窗口,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暗箱!
“盧卡斯,正午的陽光!“她大喊,“這是設計好的!“
瑪爾塔已經重新瞄準:“夠了,把畫布給我!“
安娜沒有聽從。相反,她高舉畫布,讓它完全沐浴在那道特殊的光線中。奇跡發生了——畫布上的圖像突然放大投射在整個塔樓牆壁上,維米爾的自畫像變得巨大,他手中的棱鏡裝置分解成複雜的光學圖解,而背景中的文字清晰可見:
“光之真諦,存乎於心;欲得至寶,先問己心。唯見光者,方得光明。“
瑪爾塔和她的手下目瞪口呆地看著這突如其來的光影秀。安娜卻突然明白了維米爾的真正意思。
“不是設備“她喃喃自語,“從來都不是設備,是觀察者本身!“
盧卡斯掙紮著從部分鬆開的繩索中伸出一隻手:“安娜,量子觀察者效應!“
就在這一刻,更加驚人的事情發生了——投射在牆上的光線開始重組,形成一幅全新的圖像:阿姆斯特丹城市全景,而城市中心升起一道光束,直指國立博物館!
瑪爾塔回過神來,臉色猙獰:“把畫布給我!“她撲向安娜。
安娜沒有躲避,而是將畫布對準了瑪爾塔的眼睛。強烈的反射光使瑪爾塔瞬間失明,她尖叫著踉蹌後退,撞到平台邊緣的矮牆,失去平衡摔了下去——但被她的一個手下及時拉住。
“快走!“盧卡斯終於掙脫繩索,拉起安娜的手。
他們跌跌撞撞衝下螺旋樓梯,身後是瑪爾塔憤怒的吼叫和混亂的腳步聲。衝出教堂側門時,安娜注意到一輛熟悉的黑色麵包車疾馳而來——西蒙和另外兩個“光之守護者“成員!
“上車!“西蒙推開車門。
他們剛跳上車,子彈就擊碎了後窗玻璃。西蒙猛踩油門,車子如離弦之箭衝出廣場。
2
安全屋內,醫生為盧卡斯處理傷口時,安娜向西蒙和其他“光之守護者“成員解釋了她的發現。
“維米爾的技術核心從來不是那些設備,“她激動地說,畫布現在安全地躺在桌上,“而是藝術家的眼睛。某些人——比如維米爾,可能還有我——具有特殊的視覺感知能力,能夠直接觀測量子光現象。“
盧卡斯點頭,儘管動作讓他疼得齜牙咧嘴:“這解釋了為什麼幾個世紀來沒人能完美複製他的技術。不是配方不對,而是缺少合適的觀察者。“
西蒙若有所思:“唯見光者,方得光明,古老的訓誡原來是指這個。“
“那投射的圖像呢?國立博物館有什麼?“一個成員問道。
安娜和盧卡斯交換了一個眼神:“我們得去找到答案。“
3
夜幕降臨時,安娜和盧卡斯站在國立博物館《夜巡》展廳內。遊客已經離場,隻有安保人員例行巡邏。憑借大學研究員的身份,他們獲準在閉館後進行研究工作。
“所以你認為維米爾在指引我們看什麼?“盧卡斯低聲問,他的傷已經過專業處理,但臉色仍然蒼白。
安娜的目光掃過展廳:“不是《夜巡》,那是倫勃朗的作品。“她的視線停在展廳一角不起眼的小門上,“那裡是?“
“儲藏室,存放暫時不展出的作品。“
安娜走向那扇門,門鎖著,但旁邊的電子屏顯示當日存取記錄:17:30,維米爾作品《小街》,移至修複室。
“《小街》,“安娜倒吸一口氣,“那幅畫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它包含不可能的光學精確度。“
他們立刻前往修複室。經過一番解釋和證件展示,修複師勉強允許他們短暫查看畫作。
《小街》躺在特製的修複台上,燈光下展現出驚人的細節——代爾夫特一條普通街道,陽光斜照在磚房上,每個細節都精確得令人不安。安娜湊近觀察畫作右下角,幾乎將鼻子貼在畫麵上。
“這裡有東西。“她小聲說,指向一個幾乎不可見的微小凹痕。
修複師遞給她一個放大鏡。透過鏡片,安娜看到那個“凹痕“實際上是一係列精心排列的納米級刻痕,形成與畫布上相同的符號。
“量子點陣列。“盧卡斯從專業角度確認,“維米爾在這幅畫裡編碼了信息!“
修複師困惑地看著他們:“你們在說什麼?“
安娜直起身,心跳如鼓:“我們需要聯係博物館館長和量子物理學家。我想我們剛剛找到了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秘密。“
4
三個月後,安娜站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報告廳的講台上,麵前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藝術史學家和量子物理學家。盧卡斯坐在第一排,額頭還貼著創可貼,但眼睛閃閃發光。
“我們的研究表明,“安娜的聲音在安靜的廳內回蕩,“約翰內斯·維米爾不僅是一位藝術大師,更是一位偶然發現了量子光學現象的天才觀察者。“
屏幕上顯示著《小街》的高清掃描圖像和量子點陣列分析結果。
“通過特殊的視覺感知能力和自製的量子敏感材料,維米爾能夠將觀察到的量子光現象直接固定在畫布上。這解釋了為什麼他的作品具有攝影般的精確度,卻又包含光學上不可能的效果——因為他記錄的不僅是普通光線,還有量子光信息。“
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舉手提問:“你是說,維米爾在17世紀就觀察到了量子糾纏現象?“
“不僅如此,“盧卡斯站起來補充,“他找到了一種方法將其藝術化。我們稱之為量子現實主義。“
安娜點點頭,切換幻燈片,展示西教堂塔樓的光學分析:“維米爾與當時的建築師和科學家合作,在特定建築中創造了量子觀測環境。西教堂塔樓就是其中之一,正午的陽光在那裡形成完美的量子觀測條件。“
會場一片寂靜,然後是突然爆發的掌聲和議論聲。
報告結束後,一位優雅的老婦人走向安娜。她自我介紹是國際藝術保護基金會的負責人。
“維特博士,關於這項技術的未來應用,你有什麼計劃?“老婦人問道,眼睛銳利如鷹。
安娜看了一眼盧卡斯,然後堅定地回答:“我們正在組建一個國際委員會,由藝術家、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共同監督這項研究。維米爾的技術太重要,不能落入任何單一組織手中。“
老婦人微笑:“明智的決定。基金會願意提供全額資助。“
當所有人都離開後,安娜和盧卡斯站在空蕩的報告廳裡,夕陽透過窗戶灑進來,如同維米爾畫中的光線。
“我們做到了,“盧卡斯輕聲說,“改寫了藝術史和科學史。“
安娜搖搖頭,從包裡取出那塊已經褪去神奇效果但仍無比珍貴的畫布:“不,我們隻是維米爾秘密的臨時保管者,真正的發現才剛剛開始。“
她看向窗外,阿姆斯特丹的屋頂在夕陽下如同鍍金的海洋。某個地方,瑪爾塔和她的組織可能仍在尋找;某個地方,維米爾的其他秘密仍在等待被發現。
此刻,陽光正好,他們手中正握著開啟未來的鑰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