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瞧著宿主又把種土豆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係統再也忍不住提醒道:'宿主,咱們不是還要去安排種土豆嗎?'
小酒緊急刹車,調轉方向,往縣令書房而去。
找了一處無人的地方,把土豆給提溜了出來。走到縣令書房門口,縣令的門半掩著,小酒也沒客氣。
直接喊了一聲縣令就推門而入了。
她走到書桌前,將手中的袋子往縣令桌上一扔,吩咐道:“你把這些土豆種子安排人種下去,得讓百姓都種上,要是種子不夠,缺多少你找我要。”
縣令原本正埋頭於公文之間,被公主殿下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和舉動驚得微微一顫,縣令慌忙起身行禮,然後才把目光移到桌子上公主殿下隨手扔的那袋種子上,疑惑道:“公主殿下,能否告知下官,這是是什麼種子?”
小酒回想了下剛剛係統給她科普的,然後爬到縣令剛剛坐的凳子上,興致勃勃地給縣令介紹了起來,“縣令,我跟你說,這可是非常厲害的東西,你聽說過紅薯嗎?”
縣令點頭,紅薯這東西前段時間在瓊州傳的沸沸揚揚,聽說是公主殿下弄出來的,青山縣由桃園村領頭基本家家戶戶都種了,這東西種出來不僅味道好,飽腹,最重要的是產量驚得嚇人,青山縣百姓再也不用餓肚子了,且一個個視長樂公主為救苦救難的神明。
周邊幾個縣縣令都羨慕的不行,好在知府說會儘快安排給每個縣都分點紅薯,其他縣令聽到消息的,紛紛跑去知府麵前拉關係,就希望能第一個安排自己的縣先種上呢。
小酒看見縣令點頭,繼續介紹,“土豆跟紅薯一樣,產量極高,種下去不用花費太多心思,就能”
小酒話還沒說完,縣令就已經激動地蹦了起來,“什麼?產量跟紅薯一樣一樣高。”
小酒被一驚一乍的縣令嚇了一跳,氣呼呼,“你讓我把話說完!”
縣令立馬請罪,然後按捺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坐在一旁聽公主殿下繼續往下說。
小酒見縣令安靜了下來,這才開口,“土豆耐旱又耐寒,對土地要求不高,就算是貧瘠些的土地,也能收獲滿滿,而且土豆的吃法很多,味道鮮美,不過一定要煮熟吃,還有發芽的土豆不能吃”
小酒巴拉巴拉講了一大推土豆的好處,以及要怎麼種。
縣令越聽越入神,眼睛越睜越大,臉上的疑惑神情逐漸變成了震驚,隨後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
趕緊把公主殿下說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一一記了下來。
縣令站起來,緊緊虔誠的盯著書桌上的那袋子土豆種子以及自己手中剛記的紙,仿佛看到了他治下的無數百姓豐衣足食的美好景象。
“公主殿下,如此神物,實乃我陽平縣百姓之福啊!下官在這裡替所有百姓謝過公主殿下。”縣令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殿下放心,下官定當全力以赴,將此事辦好,確保每一位百姓都能種上土豆,決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縣令正激動表態之時,縣令夫人剛好進來了,在聽過兩人的關於土豆種植的安排後,神色變得專注了起來。
猶豫了片刻,最後還是朝著公主殿下發表了下自己的意見,主要她是覺得公主殿下親切,且是真心為民著想的好公主,這才敢鬥膽說幾句。
“公主殿下,這土豆是個和紅薯一樣的好東西,但百姓從未接觸過,不知道該如何種植,若是貿然大麵積推廣,隻怕會因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種植而造成種子浪費,依妾身看,不妨先讓縣衙的空地以及那些種田手藝精湛的農戶先行試種,待摸索出合適的種植方法,親眼看到土豆種出來的成果後,再向百姓大規模推廣,這樣是否更為穩妥?”
縣令夫人看了一眼公主殿下的反應,見她有在認真思考,於是稍作停頓後繼續道:“還有一事,待土豆收成時,公主府不妨抽取一半收成。百姓往往有個習性,若是平白無故得了東西,難免不會珍惜,隻有讓他們知曉這收成來之不易,且需要付出點回報給公主府,往後種植才會更加用心,也會對這免費得來的土豆多幾分珍視。”
小酒看了眼桌上的土豆,再想了下自己儲物袋裡還有好多呢。再說她紅薯種子也沒有收取報酬呀。
小酒眼神迷茫的看向縣令夫人,“為什麼要抽成?”
聽完自家娘子一番意見的縣令此時也反應了過來,剛剛妻子這樣說的目的了,想必是擔心公主殿下年紀小,不圖回報全心全意為百姓好,到時候把百姓的貪念給滋養了出來,公主殿下該有多失望。
縣令解釋道:“公主殿下,您心地善良,一心為百姓著想,可這世間並非每個百姓都知恩圖報,倘若咱們什麼報酬都不收,將來土豆種出來收成全部歸百姓,久而久之,難免會養大一些人的胃口,往後若公主殿下再有類似的善舉,他們或許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甚至還會產生更多的貪念。”
縣令夫人點頭,看著公主殿下的目光滿是溫和與尊敬。
“公主殿下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土豆種子,想必這背後成本巨大,殿下為百姓操勞,百姓也要體諒公主殿下的辛苦,這樣才不枉您這份苦心。”
公主殿下年紀尚小,人心世故看的不是那麼透徹,縣令夫人實在不願看到這麼善良的公主殿下吃虧。
希望公主殿下的每份善心都不會被辜負,不僅惠及了百姓,也要考慮周全,確保這善舉能夠長久持續下去。
小酒聽完縣令和縣令夫人的話,覺得有道理,畢竟不是每個百姓都像桃園村的村民們一樣。
但令小酒更滿意的是,她覺得縣令夫人做事不僅靠譜,而且考慮事情也挺周全的,是個人才。
興奮勁上來的小酒直接一拍桌子,聲音清脆道:“縣令夫人,要不你跟我混吧。咱們現在收拾行李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