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當少帥的一封呼籲各種保持冷靜和平的電文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後,南京和反南京的兩個陣營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準備下場戰鬥,一切朝著無法避免的方向前進。
1930年4月剛剛開始,西北軍的馮玉祥就迫不及待的在潼關設立司令部,命令孫良誠部、龐炳勳部沿隴海鐵路東進,4 月中旬進至洛陽、鄭州一線;
張維璽部從陝南出荊紫關,向豫西南的淅川、內鄉推進,試圖控製平漢鐵路西側。
而閻錫山作為反南京聯盟的盟主也是不甘示弱,主力分為兩大集群開始行動,一路以孫楚、楊效歐、關福安三個軍為主力,攜帶大量炮兵經鄭州轉往豫東蘭封,與西北軍共同構成隴海線防禦體係。
一路以傅宜生部下轄的第3,5,8,9四個軍共十萬人為主力,開始朝著津浦路北段行進,目標直指山東重鎮濟南,傅宜生作為晉軍名將,擅長攻堅戰,閻錫山賦予其 “先取德州、再克濟南” 的重任。
桂軍方麵,李宗仁、白崇禧率 10 萬兵力從廣西全州北上,4 月下旬進入湖南永州附近,但因後勤補給困難,尚未展開大規模攻勢。
南京先生麵對反對聯盟已經開始的實質的軍事行動,也應對了相當全麵的軍事部署。首先便是在南京宣布成立討逆軍,並且編組了四個軍團。
在津浦路方向,南京先生任命了山東省督軍韓複渠山東的第一軍團五萬人退守黃河南岸,依托濟南,泰安構築防線,阻止晉軍南下。
在隴海路戰線上,南京先生精銳儘出,號稱福將的中央軍大將劉峙指揮第二軍團,包括顧祝同、陳誠、衛立煌等嫡係精銳約 15 萬人,集結於徐州、碭山、宿縣,沿鐵路向西布防,重點防禦歸德、蘭封等樞紐。
另外南京先生任命何成浚率多為雜牌部隊的第三兵團,駐守許昌、漯河,牽製西北軍南下。
同時安排陳調元率預備軍團在魯西濟寧、曹州監視石友三部,防止其與晉軍會師。
朱紹良部進駐嶽陽,夏鬥寅部布防武漢外圍,應對桂軍可能的北上威脅。
緊接著在4月下旬,德州爭奪戰爆發,傅宜生部於4月20日正式越過河北邊境,25日攻占德州。守軍韓複榘部隊 29 師曹福林部未作激烈抵抗,僅象征性炸毀部分鐵路後撤退至濟南外圍。
傅宜生作為晉軍中最能打的將軍,在占領德州後,立即修複鐵路並設立兵站,並在滄州至德州沿線增設碉堡群。
至 5 月底,晉軍已控製天津至德州間 300 公裡鐵路,日均運輸能力達 500 噸,為後續作戰提供了物資保障,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盯著濟南。
被傅宜生連削帶打的韓複渠,非常被動,本身作為降將,戰鬥意願就不高,現在被南京先生推著戴了一個高帽,成為了討逆軍第一軍團的司令,但是南京卻沒有給他補充一兵一卒,讓韓複渠帶著自己的五萬人和傅宜生的十萬精銳晉軍火拚。
南京先生也怕山東有失,導致津浦路的崩潰,於是派遣了嫡係的11師和第1師,由陳誠和胡宗南率領,在魯南附近待命。
南京先生管這個策略叫做南攻北守,或者叫做河南主攻,山東主守。
因為相比閻錫山這個老西,馮玉祥的軍隊更能打,而且野心更大。對南京先生的威脅也更大。
馮玉祥對河南的軍事部署以控製隴海鐵路、會師徐州為核心目標,依托西北軍機動優勢實施多線推進。
和南京先生預想的一樣,閻錫山隻是為了擴展地盤,一個勁的進攻山東,不想與馮玉祥聯動。而馮玉祥是實打實想顛覆掉南京先生的權力,所以布置起來,格外的儘力!
三路大軍分彆以孫良誠,張維璽和龐炳勳為大將,孫良誠和吉鴻昌15萬大軍部署在了洛陽鄭州的最前線,目標就是順著隴海鐵路西進,攻擊徐州。
張維璽和鄧寶珊的8萬大軍,駐守許昌,漯河,構築防線,防止武漢的中央軍從南向北進攻河南。
龐炳勳和石友三,約 7 萬人,部署於新鄉、安陽,威脅河北中央軍側翼,同時策應晉軍在山東的攻勢。龐炳勳采用 “遊動防禦” 戰術,每日變換駐地以迷惑敵軍,但石友三因與馮玉祥矛盾,實際作戰消極。
——————————
沈陽 軍政公署 副司令辦公室。
楊宇霆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原大戰的動態,隨著各方勢力已經擺明車馬炮,無數的地方擦槍走火,激戰連連,雖然還沒有正式官宣,但卻已經實實在在的打了起來。
“啪嗒”黃克實將一支紅色鉛筆頭放在了桌上“副司令,這就是目前幾方的的戰線了。
楊宇霆喝了一口咖啡,看著陳白仁,鄧子複和黃克實三位軍事大才繪製的中原大戰的態勢圖,頓覺一切明了。
在洪學慧和韓先齊走後,楊宇霆覺得侍衛處工作壓力變大了,於是又從南方找來了這位黃克實上校擔任副官。
相比之前兩個小夥子,已經年近三十的黃克實非常穩重,乾事也老練,和鄧子複配合的非常默契。
楊宇霆來到地圖之前誇讚道“克實,你的圖上作業是真的漂亮,就憑著這一手絕活,整個沈陽的參謀加起來,也沒幾個人比你強的。”
陳白仁也非常同意楊宇霆的觀點,作為侍衛處的主任,陳白仁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容人,並且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安排他們的工作。
“副司令,依我看,目前的態勢,南京劣勢非常大。”陳白仁指著地圖說道“晉軍在山東步步緊逼,傅宜又是相當會統兵的大將,韓複渠和他一比,雙方的兵力,戰術水平都相差太遠。我看濟南早晚會丟。濟南一丟,山東局麵就會陷入全麵的被動,韓複渠甚至有可能被傅宜生給趕到膠東附近去。”
“張蔭梧部將會是關鍵。”黃克實一下點出山東戰局的手筋所在“他的偏軍,既是傅宜生的側翼掩護者,又兼顧著對峙魯南中央軍的重任,如果傅宜生和張蔭梧配合得當,那麼韓複渠就真的敗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