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太荒記 > 第二章:部落風貌

第二章:部落風貌(1 / 1)

推荐阅读:

“你忘了嗎?”阿葉反而疑惑地問了一聲,隨即扳著指頭做出解答:“你都昏迷了五個、十個…整整二十個日落了!”

“發現你的時候,你就倒在圖騰石邊上,一直昏睡到現在,不吃不喝,怎麼也叫不醒,要不是巫姆說你沒事,阿瑪和我都要急壞了!”

提到這裡,葉的臉上還滿是後怕之色,欣喜地輕拍著他的腦袋:“好在你醒過來了,那就沒事啦!”

聽了她的話,阿穀才回想起來,前陣子,阿兄本來和他約定好,要在月彎時,帶他去海邊撿貝殼。

誰知出了岔子,阿父帶著阿兄外出,參加了大狩獵,不告而彆。

生著悶氣的小阿穀,趁夜跑出了石屋,躲在祭壇邊裝消失,等阿姊阿瑪幾人到處尋找,自以為父兄聽到消息,就會立即趕回來。

但這種打算顯然是落空了,而始終沒人發現的阿穀躲著躲著,忽然覺得心生困意,大腦沉沉。

在意識朦朧間,似乎看到圖騰石上射出一道火光,鑽進了他的眉心,倒在石頭旁邊就不省人事了。

直到第二天,巫姆去參拜的時候,才發現了暈倒的他,把他送了回來——這些也是穀後來才知道的,他隻記得昏倒之後,做了一個長長的夢。

夢中,他似乎無處不在,從一個全麵且獨立的角度,見證著一群人猿的起落,目睹著他們的成長與變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做夢這種事情,他其實並不感到陌生,隻不過,與以往那些不著邊際的夢不同,這次的夢境異常真實。

他能清楚感受到人猿們的情緒與思維,等他醒過來之後,同樣記得夢裡邊的點點滴滴,印象深刻。

想起來前因後果的阿穀,腦子裡仍滿是漿糊,苦著小臉,既是疑惑這場夢的不同,也是在想睡著之前那時候,從圖騰石鑽進他眉心的火光。

這究竟是真實發生過的?還是本就是夢的一部分?他抬起小手揉了揉眉心,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異常,隻得暫時放棄了思考——唉喲,腦瓜疼。

“咦?阿穀,你怎麼了?還在害怕嗎?”阿葉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隻以為他是在後怕,捏著他的小臉逗弄他,卻忘了手上還有碳灰,給他捏成了花臉貓。

“咯咯咯咯……”阿葉忍不住笑了起來,阿穀以為在笑話他,趕緊用小手抹了抹,爭辯道:

“沒有怕!沒有怕!阿穀才不會怕呢!”

“好了好了,沒笑話你,肉湯正煮好,我給你盛一碗,睡了這麼久,餓壞了吧?你吃完休息會兒,我去給阿瑪送吃的,她肯定很高興的。”

“不用了,我真的沒事,阿穀一點也不困!阿穀要和阿姊一起去找阿瑪!”阿穀掙脫了懷抱,掀開獸皮毯子翻身起來,在地上又蹦又跳。

阿葉皺著眉頭看著他,沒發現什麼毛病,才勉強點了點頭:“那好吧!吃完了我們一起去找阿瑪,阿穀可千萬彆逞強,不舒服的話要告訴阿姊。”

“嗯嗯!”阿穀狠狠點點頭,阿葉拉著他走向火塘,在邊上的石墩上坐下,幾塊方正的石頭磊起兩尺高的平台,用平整的石板蓋住充當石桌。

安置好阿穀,阿葉走向角落,從牆上的竹筐裡取出陶碗和竹夾,再轉身回到火塘邊,挨著阿穀坐下,把竹夾遞給他,讓他稍作等待。

一根留著長柄的竹筒,掛在木架的繩索上,長柄的末端留了一截竹鉤,方便不用的時候放置,這是專門舀湯的竹提。

陶罐裡的湯汁已經沸騰,阿葉取下了竹提,放在湯裡攪了攪,開始往陶碗裡舀湯,撈了幾節肉骨頭上來,小心地放在石桌上:“阿穀小心著燙。”

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的阿穀,顧不得肉湯的滾燙,低著腦袋小心喝著,等到適應了溫度,才用竹夾開始掏食。

竹夾是部落常用的餐具,大體是一根厚實的竹片,中間用火烤後對折,兩端削尖,能用來夾取小塊的食物,尤其是燙手的湯食,十分方便。

隻有大骨頭不好操作,好在阿葉煮肉的時候,已經用竹刀將骨架肢解,湯裡隻剩下些小骨頭,用竹夾就能插起來。

給阿穀盛好食物,阿葉也盛了湯開始進食。

肉和骨頭醃製入味,搭配了青青的菜葉,還放了不少豆子和紫蘇,儘管沒有其他調料,味道也十分不錯。

饑腸轆轆的穀大快朵頤,連喝了五碗濃湯,吃了不少肉,直到肚子變得圓圓滾滾,方肯放下陶碗罷休。

阿葉隻吃了兩碗,在旁邊靜靜看著他吃飽,才收起餐具到邊上,把陶罐取下木架,離開火焰降溫。

部落通常隻有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此時已是下午時分,家裡五口人,阿兄和阿父不在部落,隻有三個人吃飯。

阿瑪還在忙,姐弟倆吃完之後,還要給她送過去,阿葉又取下一個大竹罐,罐口有碳化後的痕跡,密封和保溫效果不錯。

她把陶罐裡的湯倒進竹罐,用蓋子封好,放進了手提的竹籃,又取了乾淨的陶碗和竹夾放進去,最後,用草木灰完全蓋住了通紅的火炭。

“走吧!”做完這些,阿葉才伸出手,牽著弟弟離開了石屋,在空曠的部落中漫步。

天空中的火球已經偏西,但距離真正日落,還有不短的時間。

……

這裡是一處平坦的河灘,場地十分開闊。

一丈多高的樹乾砸進泥土裡,大腿粗細,下邊用淤泥塞了小半截,上端砍成尖錐,中間用藤蔓層層捆綁,做成堅實的柵欄。

寨子前後大致一千步,前邊是遼闊的汪洋,隔著三千步寬的海灘;後邊是茂密的叢林,有片兩千步的緩衝山坡。

左右約有一千五百步,左邊是一條寬闊的入海河,與柵欄隔了兩千多步;右邊是低矮的樹林,也隔了一千多步的灌木叢。

汪洋裡有數之不儘的巨獸,遠不是陸地生靈能涉足的地方,就算是在海灘區域,也生活著各種巨怪。

有海陸兩棲的脊背巨龍,鋒利的鋸齒和修長的利爪,是所有生物的噩夢;

巨石般的鹹水碳龜、拖著厚殼的巨型菊石,也喜歡成群結隊,到海灘上曬著太陽。

在雨季的時候,甚至有會淌水的章魚,時不時到沙灘上來捕食。

而叢林裡的猛獸不及海洋,卻比海岸上要多得多,沒有腿的森蚺、樹蟒,兩條腿的駭鳥、恐牛、迅恐獸,四條腿的劍齒虎、恐熊、洞獅,不計其數。

每到血月重合之時,還會有數不儘的巨蟲,從地底下鑽出來,在陸地上四處掃蕩,沿途的植被和動物,都會被摧毀殆儘,鮮有生還者。

如今的蟲潮仍然會鑽出叢林,從部落周圍路過,不過有祭靈的庇佑,隻會下意識地遠離居住區。

偶爾有路過邊境的,反倒成為了部落的獵物,借此獲取大量肉食。

據說,部落最初的時候,就是從叢林深處跑出來的,但對於這個傳言,大部分族人並不相信。

且不說那麼危險重重的叢林,他們是怎麼有命跑出來的?遠離了海洋,鹽分從何而來?他們靠什麼活下來?

再說了,真要是生活在叢林裡,好端端的為什麼要跑出來?族人們深知建立居住地的不容易。

大河波瀾壯闊,最寬的地方有十多步,最窄的地方也有五六步,河中央最深處,甚至能沒過兩人的頭頂,裡邊漁產豐富,危險也層出不窮。

凶猛的食人魚和潛水鱷霸占了整條河流,隻有暴躁的巨河狸能與之抗衡,即便是以魚為食的漁鷹魚鳥,也下意識遠離了這片區域。

初來之時,部落本想在河岸邊定居,還在這三大霸主手裡吃儘了苦頭,折損了不少人手,才退而求其次,在遠離河灘的平窪處,建立了棲息地。

現如今,部落的飲水也是從幾個支流淺灘取用,萬萬不敢接近大河腹地,隻有食物匱乏的年歲,才會不得已來到邊上,冒險捕食水裡的大魚。

相比之下,右邊的矮林濕地危險性就要小了很多。

儘管也有大量猛獸盤踞,像豬鱷、樹蟒、小棘獸、駭鳥,還有數量眾多的蛇蟲鼠蟻。

但與其他三方來比較,獵食者的數量仍然少了不少,有部落穩定的狩獵路線,提供了充足的肉食來源。

麵朝大海、背靠叢林,毗鄰大河、威壓濕地,中間用柵欄圍起來的,就是部落的領土。

更靠近的位置,還有土石堆積的矮牆,是真正的居住地。

矮牆之外、柵欄之內的地方,是一塊塊平整的田地,種植著大量植物,藤蔓纏繞的是紅薯,莖葉齊腰的是豆子,鬱鬱蔥蔥的是蘿卜和葑菜。

更靠近矮牆的土地裡,低矮的紫蘇四麵八方蔓延,這是部落僅有的香料;成林的艾蒿筆直而粗壯,碾碎後的汁液,有非常好的止血效果。

比起柵欄,矮牆的防禦力無疑更高,能抵擋大部分中小型猛獸,這片區域前後隻有八百步,左右一千步,是平日裡族人們主要的活動區域。

矮牆之內,一間間屋子雜亂無章地坐落,沒有絲毫規章可言,有的地方空出一大片,有的地方卻連過路都成問題,數量從四周向中間遞減。

有石頭堆砌的,有原木排列的,也有樹枝茅草胡亂搭建的,有方的,有圓的,形狀千奇百怪。

模樣和材料不大相同,卻有著相同的特點,所有的房屋都是斜頂,大部分沒有地基,底下用木樁作為支柱,讓樓層懸在地麵上。

就算是有地基的,也會把台階高高壘起來,使房屋遠離地麵。

這裡臨近大海,氣候潮濕,尤其是雨季,降水量非常大,洪澇成疾,傾斜的房頂有利於排水,而支起來的地麵能有效減少濕氣的侵害。

在炎熱的乾季,也有利於通風,保持空氣的流通,驅散多餘的熱量。

這些都是部落上千年的經驗積累,不斷探索改進,才掌握的最有利的生存手段。

密密麻麻的房屋,細數起來,少說有一千座,就是平均居住三人,也有兩三千人的龐大數量,當然了,並非所有的房屋都有人居住。

部落的家庭模式早已成熟,一家人隻能擁有一座房屋,生下的孩子與父母同居,等到成年之後找到了配偶,才會搬出家裡,成立新的家庭。

此時的財產是公私混合,房子隻是暫時給族人使用,根本上仍然屬於部落,隻有工具、器皿和物資,才是私人物品,歸屬於配偶雙方。

等到父母過世,財產會分給後代,通常情況,夫妻會留下一個後代,同居到成年乃至成家,死後房子自然而然繼承給後代。

原始部落十分凶險,狩獵是最大的食物來源,死亡率也是最高的,每年有數十人死於狩獵,與之相比,死於疾病、夭折的可以忽略不計。

若有配偶不幸遇難,財產會轉移到另一方,幸存者可以另行嫁娶,財產也會重新合並,帶著子女整合到一方的住處。

空出來的房屋,自然被部落收回,作為儲存的倉庫,每當有族人成家,部落會免費提供房屋,也算是對新人的支持。

有些時候,幸存者不會再找配偶,部落也不會強迫族人意願,但後代隻能獨自撫養,這種情況還是非常少的。

越靠近部落中心地勢越高,排列的房屋數量越少,麵積越大,間隔距離越長,建造的工藝越好,用的材料越好,越是美觀,也越是堅固。

穀和葉的阿父,是部落當代首領,他們居住的房屋,自然也在中部的位置,是少有的幾座石屋之一,站在門口的石台上,能俯瞰大半個部落。

從石屋繼續往上,是一片開闊的空地,放置了幾座火塘,頂上是遮雨的棚子,這裡算是部落的夥房,沒時間自己做飯的族人,都能拿材料來換食物。

平時部落有事,也會在這裡集會,譬如大狩獵的集結動員,譬如狩獵歸來後,也會在這裡處理獵物,分割戰利品,舉行祭祀儀式。

更往上,是部落真正的中心。

一層三人高的緊密木排,圍住了百步見方的山坡,這是圖騰和巫所在的祭壇,尋常時候,族人是不能進入的。

最新小说: